Ⅰ 誰能告訴我美國電影每年的生產規模和它的總收入。
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但好萊塢電影卻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據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佔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同時,文化產業為美國國內提供了170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
美國的原有八大電影公司現在只剩下六家,他們是
迪斯尼(05年收購米拉麥克斯公司、06年收購皮克斯公司)、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收哥倫比亞、米高梅〈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環球(收夢工廠〈不包括夢工廠動畫公司〉)、華納兄弟
新線公司近幾年來好片不斷,一發而不可收,尤其是《指環王》系列,愛死它了,所以把它也算上
還有一家博偉影業公司,它也很大,但是是多家控股的公司,不知道算什麼。博偉影業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娛樂集團之一。其控股的電影公司包括有:試金石TOUCHSTONE、好萊塢HOLLYWOOD(以上兩家主要製作流行的商業影片,以動作、劇情、喜劇為主)、米拉麥克斯MIRAMAX(專門負責拍攝和發行獨立電影、藝術電影及外國語影片)、迪斯尼DISNEY(製作和發行少兒和家庭喜劇影片為主)、帝門DIMENSION(專門製作和發行恐怖及驚悚類影片)等。
Ⅱ 為啥美國拍個電影那麼貴一個電影一億美金
電腦特效的成本相當高,海底總動員里邊鯊魚出現幾秒的一個鏡頭,就需要製作兩個月的時間。一部科幻大片甚至需要上百名特效人員。還有如果請大牌明星,片酬都是千萬級。還有經常會用到直升機拍攝,各個方面造價都要比中國多得多。國內的報價我不確定是不是有虛報,你懂的。另外國內拍攝因為很少用特效,一般實地拍攝,這樣演員,劇務都要一起,算下來花費也是不少的。
Ⅲ 到底電影在內地達到多少票房才算不撲街
電影是否虧損,與投資息息相關。以1億元投資的電影為例,若要實現3億元的票房收入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通常情況下,5億以上的票房表現被認為是較為優秀的。當票房突破10億時,該電影將躋身全中國乃至美國大片的歷史票房前40名。如果票房進一步攀升至20億,則有望進入中國歷史票房的前10名。相比之下,一般的中國大片如《戰狼2》,其投資規模大致在2億元左右,因此,在6億元的票房水平上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對於娛樂片而言,其成本相對較低,以《前任3》為例,其投資約為5000萬元。這意味著《前任3》在1.5億元的票房水平上即可實現盈虧平衡。此外,電影的利潤分配涉及多個環節,包括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以及剩餘部分歸製作商和發行商所有。
電影的票房收入,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電影發展基金收取5%的票房收入,營業稅收取3.3%;院線則獲得50-60%的票房收入;剩餘部分則歸製作商和發行商所有。
由此可見,電影在內地達到多少票房才算不撲街,關鍵在於其投資規模和成本結構。對於高成本的大片,需要更高的票房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而娛樂片則相對容易實現盈利。票房收入的分配也直接影響到電影製作和發行商的利益。
Ⅳ 好萊塢明星片酬與稅收,一部電影成本幾個億,票房十幾個億,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們要承擔多少的稅費呢
美國的賦稅制度相當復雜 但是好萊塢明星屬於高收入群體 在美國自然是納稅大戶 好萊塢一線男星片酬至少兩千萬以上(如強尼戴普 迪卡普里奧 威爾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說 只要你找我拍戲 並且是演主角 先不管這電影票房如何 你就得先給我2000萬美元 除非演員本人自降身價(比如這兩年的尼古拉斯凱奇)電影票房分成 DVD發售分成 以及本電影各種周邊賺的錢明星們還可以提成 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萬美元 至少要向政府繳納百分之35甚至更高
Ⅳ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Ⅵ 一部美國電影,比如復聯,票房50億,最終能拿多少凈利潤回美國
進口片和國內電影利潤演算法有些不一樣
在1994年前 國內市場並沒有過於明確的規則和套路 對美國電影採取了買斷式播放的方式。
所以進口的好萊塢電影,國內以一定數額將影片進行買斷,國內市場負責影片的盈虧,無論電影盈利還是虧損都和好萊塢無關。這種方法卻引進不了真正優質的好萊塢電影。後來當時中影的經理吳夢辰提出了電影「分賬」的方法,使得《亡命天涯》成了第一部「分賬」受益者。當時好萊塢分賬只能分到13%,對此他們並不滿意。好萊塢在2012年與我國進行談判並簽訂了《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好萊塢的進賬也從原來了13%上漲到了25%。用此方式計算的話復聯50億的票房好萊塢大概能拿到12.5億。
Ⅶ 為什麼美國票房比中國高
美國電影在中國票房比美國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多,看電影的人也多,票房自然也就比美國高了。
2、匯率方面的問題,中國是以人民幣算票房,美國是以美元算票房,人民幣沒有美元值錢,所以看起來中國票房高。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據業內專家預測,未來5到10年,中國電影將邁向更有質量、發展更快的黃金期。到「十三五」期末,中國電影年票房很有可能達到1000億元。
2018年4月6日,美國電影協會發布2017年全球電影產業報告。2017年,全球電影總票房為406億美元,同比增長5%,北美電影票房(美國和加拿大)為111億美元,下降了2%,亞太區的票房增長了6%,達到了160億美元,中國成為票房增長主要源泉,達到79億美元(559.11元人民幣),比2016年上漲了13.45%。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近日報道,2018年第1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北美票房總收入為28.9億美元,同期中國票房總收入高達202億元人民幣(約31.7億美元),比2017年第1季度大漲39%,雖然全年保持這樣的增速和全球第一的位置難度很大,但中國電影票房再次迎來發展機遇期已成不爭的事實。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數據,2018年2月,中國電影票房頻破紀錄,單月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其中,春節檔7天電影總票房達到57.23億元,同比增長66.94%,觀影總人次約1.42 億,同比增長 56.9%。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最新的數據顯示,僅《唐人街探案2》一部影片的票房已經達到33.94億元,成為新的中國電影票房第三名。
Ⅷ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一個有力的證明是,歐洲電影業曾與美國在二戰期間持平,年觀眾量都達到40億人次,但當1960年美國減少至12億時,歐洲還保持著30億。然而,如今的歐洲電影業與美國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尤其是在商業大片的產出方面。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分析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包括劇本選定、演員導演的選擇、合同簽訂以及資金籌集。
確定劇本與演職員,制定拍攝計劃。如果只是一部自娛自樂的片子,當然只需要自己喜歡,但要讓這部電影叫座賣座,就需要製片人有相當的經驗和市場判斷力。還需要選定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或導演,簽訂合同,然後拿著這份完備的包括合同的計劃去找錢。如果不是一個有實力的製片人,就需要有一副能起死回生的口才,才可能說服名導或大牌明星加入。
找錢的途徑,在市場化了的電影產業中有很多種。由於電影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很少有投資人會單獨投資,這在好萊塢和中國國內已經通行。但是,歐洲的做法是,政府會補貼很大一部分資金,補貼比例甚至達到70%-80%,這導致一部電影的放映收入僅能支付很小比例的製作費用。這種電影保護政策並不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同樣的例子還有台灣的電影業,也因補貼政策持續下坡,最終蕭條。
要想出產一部能賺錢的電影,必須要靠商業化運作。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運作方式也越來越商業化。從融資方式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近年來,國家明顯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成都傳媒集團在2007年就參與投資了《赤壁》,這種傳媒集團合作投資拍片的案例越來越多。
除了出資人,還有銀行貸款,甚至以植入式廣告拉到贊助也成為一部電影製作的資金來源。在中國電影商業大片的商業化方面,已經超過了好萊塢。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馮小剛式的商業大片有很強烈的文化地域特性,不需要太多考慮這個地域以外的觀眾口味。而好萊塢商業大片則需要弱化這種特性,造出一個更全球化的口味。這樣的植入式廣告顯然不符合好萊塢的大片們。
發行環節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環節。找到一個發行商,然後聯系院線,談好分成。在中國,中影和上影有自己的院線,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果沒有這種便利,發行商是不會幫你付宣傳費用的。在現在電影宣傳費用節節攀升的情形下,這塊費用不得不大大計算在內。《十面埋伏》上映前,張偉平花2000多萬在北京工體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首映式,此片盡管口碑極差,但票房一路飆升,直至2.5億,可見宣傳之功。從廣義的成本概念來說,一部商業大片的成本預算中,至少有20%是宣傳費用。
還有什麼可以賺錢?
所以,票房大熱的影片未必賺錢。中國電影業分配票房利潤的比例基本上是50%給影院,40%給製片方,10%給發行公司。而製作方面要再減去製作費用、宣傳費用、片酬人工。即使一部過億票房的電影,也未必賺錢。一部電影的收入不僅僅只有票房一個來源。電視、錄像帶、VCD、DVD的出現,為電影開辟了新的生財途徑。自從互聯網興盛起來,網上觀影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看電影方式。
然而,在中國,靠DVD賺錢有點難,因為盜版實在難以控制。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與執法有關,換言之,電影業的發展需要更好的法律保護,而不是政府的資助這樣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