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布魯克林》
王曉琳在她的高中電影課程里推薦了《布魯克林》,說這是一個關於就業與成長的話題。
感謝中國英語教師群的萬能群主,給我分享了這部電影。今晚改完卷子,健身40分鍾,洗了個澡,就開始看這部電影。
電影的女主是愛爾蘭人Ellis,原本在故鄉的小鎮一家有著刻薄老闆娘的雜貨店當女工,一個在家長雜貨店幹活的都被嫌棄的人,她是自卑的,怯懦的。
但是,她想性格開朗的閨蜜一樣,也希望遇到欣賞她的男孩子,但是,沒有人邀請她跳舞。
後來在姐姐的多方斡旋下她拿到了一張美國的船票,在一位女乘客的幫助下,挺起胸膛,裝腔作勢過了海關,到了美國,片名布魯克林區就是她在美國紐約生活的區名。
她自卑,怯懦,穿衣打扮也很沒有品味,住在房東家裡,也是那個總被嘲笑的一個。在紐約的百貨商店,她仍然是自卑的,想家的,業績不佳的售貨員,甚至一度想到了逃離。
她的心情和苦悶,像極了我們每一個背景離鄉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孤獨感讓我們更加思念家鄉。這點讓我感同身受,我想在想起自己初到新鄉時的那份無助,孤獨,仍然不能釋懷。
也就是在此時,教堂的神父,她的資助人來看望她,安慰她,並讓她在聖誕節去給那些愛爾蘭的流浪漢發放食物,一位老者的歌聲,讓她潸然淚下,我想她一定從這歌聲里感受到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那份孤獨,也堅定了的決心。在神父的幫助下,她上了夜校,學了會計。竟然通過了考試。
此時,她也收獲了愛情,一個義大利小伙對她的欣賞和愛,給了她自信。
她的穿衣打扮的品味也在一起租房的夥伴和店長的影響下發生了改變,她變得越來越美麗。
姐姐的突然去世讓她回到故鄉的土地,那裡有空曠的海灘,熟悉的口音,還有她唯一的親人母親。這里也有她的責任。在紐約呆了一年的她不再自卑,不再怯懦,她接管了姐姐的俱樂部,她的穿衣打扮時尚走美麗,,有人對她的態度都變成贊美和欣賞,甚至有公子哥追求,還差一點在家鄉結了婚。
但是,她並不快樂。這並不是她想要的人生。最終,她還是回到美國紐約,選擇和義大利的丈夫在一起,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而奮斗。
我們很多人像女主一樣,在外漂泊很多年,回到家鄉後,雖然有錦衣玉食,但是我們仍然喜歡在自己打拚的這個城市裡選擇蝸居和艱苦的生活。只因為這里有我們熱愛的,追求的,奮斗的,有我們的夢想!
驀然回首,故鄉依然在那裡,但是我們已經回不去了。太陽還會每天升起,我們也會意識到異鄉才是故鄉。一個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貳』 如何評價電影《布魯克林》
舌在足矣 2015-11-07
四星半。簡直就是美國的移民廣告:異國的思鄉之情無論多強都會被你所謂故鄉殘酷的現實而擊碎,所以你要是跑路到了美利堅就千萬憋回去啦。西爾莎·羅南再次展現出了超越同輩人的成熟演技,攝影、服裝、布景的年代感營造的非常成功
18 有用 迷失東京 2016-01-04
如果沒有最後二十分鍾那刻意的沖突,這片評價會好很多。換了我,肯定做不到女主的十分之一,以上帝視角judge 女主的評論要點臉好嗎🙄
32 有用 丟了的心 2016-01-26
說了一個「醉里既知身是客,直把他鄉作故鄉」的故事。導演總體把控力很贊,女主角舒服自然,演技細膩。配樂很美。後半段的「另一段」愛情故事具有一定爭議性。
『叄』 如何評價電影《布魯克林秘案》
在電影界,Edward Norton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入的角色挖掘,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最新作品《布魯克林秘案》(Brooklyn Noir)不僅延續了他與DC宇宙的另類關聯,更是將目光聚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社會的復雜肌理,以私家偵探萊諾(Leon)的探案故事,展現出權力、貧窮與住房正義的深刻交織。
與他的另一部作品《小丑》形成對比,萊諾的抽搐和冗長言辭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內心的掙扎與追求理解。而主角亞瑟的笑聲,則象徵著權力的失控與社會秩序的崩塌。諾頓的導演手法和角色設計,如同一部深度挖掘社會底層人物心理的「慢燉」電影,讓人回味無窮。
權力與社會的多維視角
總結來說,諾頓在《布魯克林秘案》中的表現,不僅顯示了他的成熟創作力,也證明了他作為導演在探索人性、權力與社會議題上的獨特視角。這部影片無疑是一部深具內涵的電影作品,值得觀眾深入品味和討論。
『肆』 電影《布魯克林》好看嗎
布魯克林電影劇情簡介
愛爾蘭的小鎮生活,紐約的大城美夢,酒館老闆吉姆,義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一念之間,女孩艾利絲要做出改變她一生的選擇。
布魯克林電影資源介紹
2.28G
BD720P
電影本身拍的不錯,劇情四平八穩,節奏舒緩緊湊,把一些人之常情拍得很精緻,越回味越有味道,演員表現也可圈可點,得益於電影給足了發揮空間。整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今年還會在國內上映來著,現在有興趣就下載看看吧~
『伍』 電影解說《布魯克林》:總有家可回
愛爾蘭劇情/愛情電影《布魯克林》,於2015年上映,導演約翰·克勞利將一部講述移民故事的影片格局不大,卻深刻地表達了鄉愁與年輕異鄉女孩的立場。影片圍繞上世紀50年代,一位愛爾蘭姑娘羅南來到紐約,希望創造自己的天地。在這里,她面臨紐約大城美夢與愛爾蘭小鎮生活的選擇,以及酒館老闆吉姆和義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之間的抉擇。
影片通過愛麗絲的視角展現了去國離鄉「鍍金」後短暫回歸的體驗,家鄉的改變和環境的反差,讓愛麗絲面臨情感態度的模糊和選擇的困境。影片通過細膩的敘事,展現了一位年輕女孩在面對生活選擇時的復雜心情和內心掙扎。
《布魯克林》中,西爾莎·羅南的表演出色,她將角色與自身高度契合,展現出愛爾蘭女孩的獨特魅力和內心世界。影片通過她的表演,傳達了對故土的眷戀與對自我追求的堅持。影片中,愛麗絲最終的重返布魯克林,與其說是回歸一份愛情,倒不如說是回家。導演約翰·克勞利將人與所處環境、人與自身追求之間的微妙權衡作得穩妥、耐人尋味。
《布魯克林》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移民和愛情的電影,它更是一次對生活選擇的深刻探討。影片通過細膩的敘事和精彩的表演,展現了年輕女孩在面對生活選擇時的復雜心情和內心掙扎,以及對故土的眷戀與對自我追求的堅持。它告訴我們,勇敢而平和的女孩,總有家可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