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有哪些拍攝手法
蒙太奇
法文(montagemontage [mCn5tB:V, 5mCntidV]n.蒙太奇, 文學音樂或美術的組合體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例如卓別林把工人群眾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鏡頭,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就使原來的鏡頭表現出新的含義。愛森斯坦認為,將對列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之和,而是兩數之積」。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 Bazin, 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系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在鏡頭間的排列、組合和聯接中,攝制者的主觀意圖就體現得更加清楚。因為每一個鏡頭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對形態必然和與它相連的上下鏡頭發生關系,而不同的關系就產生出連貫、跳躍、加強、減弱,排比、反襯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團,鏡頭的組接不僅起著生動敘述鏡頭內容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各個孤立的鏡頭本身未必能表達的新含義來。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於表現的嘗試,就是將一個因在荒島上的男人的鏡頭和一個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寫組接在一起的實驗,經過如此「組接」,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o又加,把一組短鏡頭誹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來連接,其藝術效果,同一組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來連接,就大不一樣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個鏡頭,以不同的次序連接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A,一個人在笑; B、一把手槍直指著;C、同一的人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
這三個特寫鏡頭,結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連接,會使觀眾感到那個入是個懦夫、膽小鬼。現在,鏡頭不變,我們只要把上述的鏡頭的順序改變一下,則會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
C、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B、一把手槍直指著;A、同一的人在笑。
這樣用C—B—A的次序連接,則這個人的臉上露出了驚懼的樣子,是因為有一把手槍指著他。可是,當他考慮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結觀眾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人。
如此這樣,改變一個場面中鏡頭的次序,而不用改變每個鏡頭本身,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場面的意義,得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錢,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蘇聯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認為,A鏡頭加B鏡頭,不是A和B兩個鏡頭的簡單綜合,而會成為C鏡頭的嶄新內容和概念。他明確地指出:「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象二數之積——這一事實,以前是正確的,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數之積而不是二數之和,就在於對排列的結果在質上(如果願意用數學術語,那就是在」次元「上)水遠有別於各個單獨的組成因素。我們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婦人——這是一個畫面,婦人身上的喪服——這也是一個畫面;這兩個畫面都是可以用實物表現出來的。而由這兩個畫面的對列所產生的『寡婦』,則已經不是用實物所能表現出來的東西了,而是一種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見,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向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能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同樣指出:「上—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在於各個鏡頭里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使象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可見這種「電火花」似的含義是單個鏡頭所「潛在」的為人們所未察覺的,非要在「組接」之後,才能讓入們產生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我們所講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這種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關系,也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以及由這些組接關系所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等。
總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有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學派出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的蘇聯,以愛森斯坦、庫里肖夫、普多夫金為代表,他們力求探索新的電影表現手段來表現新時代的革命電影藝術,而他們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對蒙太奇的實驗與研究上,創立了電影蒙太奇的系統理論,並將理論的探索用於藝術實踐,創作了《戰艦波將金號》《母親》《土地》等蒙太奇藝術的典範之作,構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學派。
愛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論大師,1922年,他在《左翼藝術戰線》雜志上發表了《雜耍蒙太奇》,這是第一篇關於蒙太奇理論的綱領性宣言。在愛森斯坦看來,蒙太奇不僅是電影的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哲學理念。他指出:兩個並列的蒙太奇鏡頭,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戰艦波將金號》是愛森斯坦1925年拍攝的,是蒙太奇理論的藝術結晶,片中著名的「敖得薩階梯」被認為是蒙太奇運用的經典範例。
總之,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視頻技術。
② 一部電影從構思到上映需要多少步驟,包括劇本啊,分鏡頭腳本啊之類的
這個步驟要很多 可以去網路找一找相關專業人士解答
③ 大家拍攝城市宣傳片是怎麼構思的
首先城市的選擇,城市本身擁有歷史氣息。能夠拍攝出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感覺出來。文化氣息人文歷史多個角度去考慮。
④ 本人有一個很好的電影構思,要怎麼拍成電影,由於我文筆不好,
去找個電影編輯不就行了!
⑤ 宣傳片拍攝有哪些思路
第一,整體時長把握很重要
常規的公司宣傳片時長分為5秒、10秒、15秒、30秒等時間段,所以要根據公司宣傳片拍攝內容的多少、廣告所想取得的效果以及目標受眾等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則容易造成公司宣傳片信息量過大而時長不夠導致廣告信息繁雜表達不暢,或者信息量少而時長過長導致廣告資源的浪費的現象發生。
第二,升降鏡頭效果好
升降鏡頭是指攝像機上下運動來多點拍攝。這種公司宣傳片拍攝的方法旨在通過改變一成不變的地面拍攝方式來給予觀眾更為豐富立體的觀看享受。升降鏡頭包括垂直、斜向及不規則升降三種,三種表現出的氛圍和被攝主體的主觀感受也有所不同,結合其他的的拍攝技巧,形成變化多端的拍攝效果。
第三,不同氣候的選擇
很多人覺得公司宣傳片拍攝就應該選在陽光明媚的艷陽天,這樣出來的拍攝效果才更好。想法是好的,公司宣傳片拍攝過程中的天氣條件不可能因為人的主觀情緒而改變,各種天氣都有可能遇見,而且,不同的天氣輔以一定技巧說不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甩鏡頭技術要求高
甩鏡頭是指在公司宣傳片拍攝完一個鏡頭之後甩動攝像頭進入下一個鏡頭,而不是停機再拍攝,期間產生的模糊感與人日常感受很相似。另一種專門拍攝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動影像鏡頭,再剪輯到前後兩個鏡頭之間。當然,這種公司宣傳片拍攝手法對拍攝者的要求較高。
⑥ 有了構思之後,如何編寫電影劇本
編劇(writers)會和執行製片一樣從一開始就參與影片的籌劃。編劇會帶著一部影片的想法向執行製片推銷,而已有故事基礎的執行製片則聘請編劇將故事轉成文字。若是影片的故事來自於小說或其他媒體,那麼編劇的工作就是改編(adaptation)他人的成品。在劇本最後定稿之前,編劇的工作分為幾個階段。最原始的想法通常稱為故事梗概(concept),或是發展前提(premise)和故事提要(synopsis),也就是描述故事基本情節的簡要文字稿。如果有人表示有興趣且想要有更多的細節,編劇就會提出分場大綱(scene outline)——也就是影片中每一場所發生的事,也叫文學腳本(treatment)——讀起來有點像短篇小說的散文描述。如果執行製片成功地賣出了這個故事提要,就會請這個編劇把劇本完成。
另一種情況是編劇已完成了劇本創作,其本人或經紀人會向執行製片或製片公司兜售。如果執行製片中意這部劇本,就會簽下期權契約,也就是付給編劇一筆小額費用來換取一定時間(比如說一年)內的版權。在這段時間內,執行製片擁有獨家權利,可以試著找到更有興趣的人來將劇本拍攝電影。一般來說,在期權契約中,會允許執行製片在合約有效期限內,以一個事先議定好的價錢買下這部劇本。如果到最後執行製片籌不到足夠的資金買下劇本,那劇本的所有權又回到原始編劇身上,他就可以再繼續尋找下一個執行製片來簽訂期權契約。
即使劇本如願賣出,也不意味著就此告一段落,之後還有許多階段的改編工作要做。有時是原始編劇負責改編,有時會有其他編劇進來專門負責修改台詞,或是改寫難寫的場景。編劇通常不會出現在拍攝現場,但這並不表示在拍攝時劇本就不再更動。導演總會有奇思妙想,演員們也會將台詞改得較自然好說。有時還會有個編劇(不一定要最原始那位)在拍攝現場待命,隨時准備改寫拍不出好效果的場景。
⑦ 作為導演,是如何構思一部紀錄片的劇本和主題的
拍攝腳本為你的紀錄片旅程提供概念地圖。它統籌你前期的調查,讓故事輪廓浮出水面,並為你的拍攝提供視覺指南。拍攝腳本和後期腳本一樣可以既詳細,又可簡略,這都得看編劇所得到的信息多寡。
⑧ 我的想像力很豐富,經常構思一部電影,如何能成功當導演拍下
想像力很豐富與當導演還有十萬八千里。
⑨ 短片拍攝與製作技巧,情節構思
你的問題涉及得太廣泛了,製作影片是一深層的藝術工作,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這問題我應該可以幫到你 ^_^!!!
這類符合《製片人》行業
製作影片分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當然,兩樣同等重要,卻一不可!我家族就是干這行的!
就如電影一樣,編劇寫好劇本,然後交給導演(拍攝工作),最後編劇總體對影片進行編輯!
1.劇本可以上網下載,也可以自己寫,如果拍攝內容只有10分鍾,建議自己寫下吧!發動一下你或身邊朋友的頭腦風暴,模仿電視或電影上短片的方法,再從中加入喜劇元素即可!外國很多show都不過10分鍾。
2.至於感動的故事,這個一樣,可以上網參考嘛~ 中國也不就是參考起家的,我常在圍脖看外國趣聞,片子通常都是5至10分鍾,這好像很符合你的要求!
3.通常技巧都是用在專業的攝像設備上,dv拍攝的比較隨意,注意一個原則,」遠近交錯」,「左右交錯」,這是所有拍攝都用得上的!起幅落幅中間不要相隔太長,10-15秒即可,這樣有助於編輯!拍是手盡量不要抖!還有注意色溫,這個很重要,色溫選擇會直接影響拍攝的效果,如果這個你不懂的話就用dv全自動的功能吧!
4.說說後期製作,專業的軟體有「premiere」「品尼高」,簡單的也有「繪聲繪影」!這個你自己選擇吧。繪聲繪影感覺還挺簡單的,非常適合初學人群,一般下載有配有教學流程,這里就不多說了。
一部影片要質量高,後期編輯很重要,但前期拍攝得好,原片多,後期才容易編輯,所以鏡頭多點對後期編輯有幫助!寧願拍錯不要拍少!拍錯了以後可以剪掉嘛~~
最後,祝你成功吧 ^_^~!!!
⑩ 如何寫宣傳片的構思
寫構思不用有主題.因為有主題反而不好寫.有了主題象答題不好發揮.寫構思就象寫文章編緝思想.又象寫小說亊先要把人物.亊件.情節.段落.層次編排好這就是構思的過程.你就象寫作文一樣把整個題目的主題思想用幾個段落說明這也是構思.這完全是你自己出題目.巧妙安排.構思獨特或新穎的宣傳目標.凸顯宣傳片的作用.也可以說構思一個廣告片.關健是構思巧妙又突出內容產生興趣吸引的魅力具有神奇效果.我這樣回答你會不會對你有幫助.你還是在問問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