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把握電影節奏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要理解「節奏」這兩個字的含義。這個詞語我們每天都在接觸,音樂,我們的話語,敲打聲,機器的轉動,電影,電視,建築,它無處不在,參雜在很多事物的中間。但我們又很難用確鑿的文字來解釋這個名詞,因為它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一種內在感受,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所以這種感覺也是不同的。就是一百個人去聽同一首曲子,他們都會說這首歌的節奏不錯,可這個「節奏」在每個人身上卻有不同的感觸。
節奏是一種運動模式,是運動的周期性特徵,他有動作的連貫性重復性。(摘自課本)可以看出,節奏是一種有明顯時間性質的東西,節奏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我們都能感受得到,但只是意會,不能言傳。
節奏在影視藝術中同樣也是這個樣子,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電影中畫面連貫性才顯得更加自然,它就像一個個大頭針一樣。也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影視劇也更加變得玄了起來。
在影視藝術中,人物的動作,鏡頭的運動等等都是節奏形成的要素,而影視藝術相對於音樂而言,節奏已體現的不是那麼明顯了,完全是觀眾的一種感受。
要把握影片的節奏,首先要理解影視劇作品中節奏的行程要素。
社會發展到今天,電影由無聲進入到有聲時代,電影藝術更明顯地衍變成一種視聽的藝術,故電影中的節奏主要是:1.畫面的節奏,2.聲音的節奏。
影響畫面的節奏包括:1.攝影機的運動,2.剪輯節奏,3.拍攝對象的運動;聲音的節奏包括:1.語言2.音樂3.音響。
以上畫面和聲音的節奏在課本中已寫的很是詳盡,這里就不再多寫,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把握節奏,重點是「如何把握」而不是「節奏」。把握節奏,就是要使節奏符合觀眾的口味。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只談節奏),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節奏感,所謂「節奏感」是指在「節奏」這一客體地作用下,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後通過神經中樞協調統一支配生理機能——即人的肢體和器官,准確的完成符合節奏律動地肌肉或肢體動作技巧地能力。(摘自網路)
而節奏,在前面已提過,是一種有規律的,連續進行地完整運動形式,用反復、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的整體,是抒情性作品地地重要因素。因此,要讓觀眾產生一定的節奏感,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一過程中,又回歸到了主體——節奏,把握好節奏,就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點——怎樣把握影片的節奏呢?
影視劇是一個聲音和畫面結合的產物,所以在以下評述中,也都是將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述說的。
一部影視作品中,在全片中的節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張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過程,就像一個山峰一樣。而在一些小的段落裡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裡面的第一場打戲,章子怡和楊紫瓊打鬥,章子怡去偷劍,被人發現後,僕人開始大喊,捉賊,此時無源聲音鼓聲開始進入,隨著打鬥畫面及動作的快慢,鼓聲也隨之變化,這時鼓聲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樣,自己已於畫面,聲音融為一體了,打鬥結束,鼓聲也隨之消失,讓我們緊張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這一段戲中,聲音與畫面結合的天衣無縫,若沒有了聲音,觀眾身臨其境地感覺絕對嚴重缺失,就像吃菜沒有味道一樣,若要沒有了畫面呢?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聲音和畫面是互相互補存在的,共同控制著影片的的節奏,該緩則緩,該疾則疾。當然創作者必須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若一個影片從一開始節奏就特別快,一直到最後,那觀眾看起來就會很累,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若要太慢,那估計全場地人都要睡覺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張有弛,有地放失。這一點上,做的最完美的當屬《幻想曲2000》,該片是由迪斯尼影業拍攝的,於2000上映,《幻想曲》其實早已在1940年就誕生了,《幻想曲》已成為迪斯尼動畫庫中最具有歷史和紀念價值的資產。改頭換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爾特叔叔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動畫,只有在一段音樂與另一段轉換時才會出現人。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樂:1.第五交響曲,2.羅馬之松,3.藍色狂想曲,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5.動物狂歡節,6.魔法師的學徒(該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風凜凜進行曲,8.火鳥組合。利用動畫來展現音樂地意境,使影片的創意和構思更加天馬行空,更具觀賞性。節奏配合音樂,畫面也配合著音樂,讓我們的心隨之舞動,確實是一場視聽的盛宴。由於本片再創作時,音樂是現成地,創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畫面。音樂佔得了主要位置,音樂的節奏明顯在控制著畫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節奏上使無人能敵的,畫面和音樂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處。高音時,畫面具有沖擊力,低音時,畫面平靜,節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樂固然在影片的節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們不能拋棄最原始的因素——劇本。一個影片的故事情節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節的安排不妥當,再好的音樂來進行渲染,再棒的剪輯手法,也都於事無補。由彭氏兄弟執導,在07年拍攝,郭富城主演的《C+偵探》,就是這樣的一片子。整體上看,它是一部懸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體節奏太慢,劇情的設置也太過牽強。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點。有一段戲中,郭富城跟蹤一個女人,女人進入一個房間,郭富城貼在門口偷聽,突然被那個女子拉進屋裡,郭富城被這個女的按在牆上,互相對視,此時只有房間內鍾表滴滴答答地聲音,然後畫面隨著鍾表的聲音的節奏,變換鏡頭,不規則的鏡頭組接,卡鏡頭法都很好體現了當時兩人地心理狀態,也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來說,他的節奏把握不準,不夠懸念化。
總體來說,節奏是一個很難捉摸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有可能聽一首歌,看一部電影,你覺得節奏不錯,其他人厭惡的透頂。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思想的東西,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創作者唯有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進行畫面的剪輯和聲音的添加。
電影製作得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聲畫合成,也是一項集其大成的創作工作,總的來說,這里不應是聲音跟畫面,也不是畫面跟聲音,而是畫面與聲音合起來把「戲」表現出來,共同將影片的節奏傳送給觀眾。可見聲音和畫面,缺一不可。在把握節奏時,也不能只考慮到一個方面,而要全都兼顧到,更要兼顧觀眾地感覺。從整體上看,把握節奏,更應當從劇情,等方面著手。
總體上,對於影片節奏的把握認識也就這么多。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是他的節奏地感性特徵,即對節奏的把握和體驗是一種完全感性的東西,而不是某種機械化的,僵死的事物。
『貳』 沒有學過音樂,如何提高視頻剪輯的節奏感
剪片子這件事情,說難也不難,很多東西只可意會,在於剪輯者的心境,有沒有情緒的代入,很多人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如果你根據配樂來剪片子的話,先確定音樂基調,是悲是喜,是快是慢,是平和還是急促,懸疑還是直白…… 先聽配樂,十幾二十幾遍的聽,找出幾個明顯的節奏點,然後把電影的畫面全部認真過一遍,把適合配樂那些節奏點的片段單獨剪出來,標注一下,備用。 然後確定故事主線,再把這些視頻段落拼接一下,跟隨音樂的節奏,適當修剪長度。 因為你的前提是以配樂為主,所以很多別的技巧我也沒法談。 提高節奏感的方式有很多,第一種是非常自然的,以影片中的快節奏的畫面融入到音樂中;第二種是將好幾個短小的情景放在一起,和配樂的轉折起承契合;第三種是直接把配樂剪開,中間停幾秒,再接上高潮部分,節奏更鮮明;第四種方法是利用轉場效果等來加強節奏…… 我自己在剪片子的時候先確定故事主線,再去選配樂,確定片子的基調,剪輯出許多片段,標注好內容,按時間順序排號,再全部導入軟體,進行拼接轉換,加特效,後期調色等。
『叄』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1.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
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
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
“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
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
2.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
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
③節奏性效果剪輯。
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
3.電影剪輯技術
電影拍攝的再好也缺少不了電影的剪輯部分,在一般的電影製作後期剪輯時,要注意剪接電影片段,一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果。
『肆』 營造影視影片節奏的剪輯手段有哪些
首先得依據你畫面中的景別范圍來剪輯
依據人物的行動動作的速度或者劇情的緊張程度來剪輯
光線影調的變化來剪輯
鏡頭的運動位置(例如跟鏡頭的側跟節奏感最強,必須遵循軸線原則)
蒙太奇的使用(例如疊化能夠縮短敘事時間,加快敘事節奏)
導演的風格(因此剪輯也得有導演思維)
演員台詞、音響和音樂的變化也對影片節奏的剪輯有著重要的影響
注意:這些都是教科書上有的,但對於優秀的剪輯師來說,必須注重細節,依據原有條件進行剪輯,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把握節奏,畢竟找到節奏很容易,而把握住這一瞬間的剪輯點把握節奏就要依賴剪輯師的水平了。
『伍』 剪輯怎麼才能剪出節奏
首先,初學剪輯需要做全片的音樂節奏配合。熟悉音樂環境節奏,按照音樂的節拍進行剪輯點的劃分,對你的剪輯思路和節奏感有明顯的幫助
『陸』 在視頻剪輯中,怎麼把畫面跟著音樂節奏鼓點走
剪輯的時候,一個最基本的就是畫面的變化,你可以以鼓點為一個畫面的接入點,下一個鼓點作為下畫面的結束點,當然要保證所表達的影像內容是完整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建議你多看看很多好萊塢的預告片,他們音樂和畫面的配合就很棒。看多了就有感覺了……
『柒』 視頻後期製作中如何控制影片的節奏以便達到最優的觀眾余積效果
我覺得技術上的就無須贅言了
主要是技巧上的事情吧
影響畫面的節奏包括:1.攝影機的運動,2.剪輯節奏,3.拍攝對象的運動;聲音的節奏包括:1.語言2.音樂3.音響。
把握好節奏,就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
影視劇是一個聲音和畫面結合的產物,所以在以下評述中,也都是將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述說的。
一部影視作品中,在全片中的節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張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過程,就像一個山峰一樣。而在一些小的段落裡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裡面的第一場打戲,章子怡和楊紫瓊打鬥,章子怡去偷劍,被人發現後,僕人開始大喊,捉賊,此時無源聲音鼓聲開始進入,隨著打鬥畫面及動作的快慢,鼓聲也隨之變化,這時鼓聲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樣,自己已於畫面,聲音融為一體了,打鬥結束,鼓聲也隨之消失,讓我們緊張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這一段戲中,聲音與畫面結合的天衣無縫,若沒有了聲音,觀眾身臨其境地感覺絕對嚴重缺失,就像吃菜沒有味道一樣,若要沒有了畫面呢?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聲音和畫面是互相互補存在的,共同控制著影片的的節奏,該緩則緩,該疾則疾。當然創作者必須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若一個影片從一開始節奏就特別快,一直到最後,那觀眾看起來就會很累,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若要太慢,那估計全場地人都要睡覺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張有弛,有地放失。這一點上,做的最完美的當屬《幻想曲2000》,該片是由迪斯尼影業拍攝的,於2000上映,《幻想曲》其實早已在1940年就誕生了,《幻想曲》已成為迪斯尼動畫庫中最具有歷史和紀念價值的資產。改頭換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爾特叔叔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動畫,只有在一段音樂與另一段轉換時才會出現人。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樂:1.第五交響曲,2.羅馬之松,3.藍色狂想曲,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5.動物狂歡節,6.魔法師的學徒(該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風凜凜進行曲,8.火鳥組合。利用動畫來展現音樂地意境,使影片的創意和構思更加天馬行空,更具觀賞性。節奏配合音樂,畫面也配合著音樂,讓我們的心隨之舞動,確實是一場視聽的盛宴。由於本片再創作時,音樂是現成地,創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畫面。音樂佔得了主要位置,音樂的節奏明顯在控制著畫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節奏上使無人能敵的,畫面和音樂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處。高音時,畫面具有沖擊力,低音時,畫面平靜,節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樂固然在影片的節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們不能拋棄最原始的因素——劇本。一個影片的故事情節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節的安排不妥當,再好的音樂來進行渲染,再棒的剪輯手法,也都於事無補。由彭氏兄弟執導,在07年拍攝,郭富城主演的《C+偵探》,就是這樣的一片子。整體上看,它是一部懸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體節奏太慢,劇情的設置也太過牽強。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點。有一段戲中,郭富城跟蹤一個女人,女人進入一個房間,郭富城貼在門口偷聽,突然被那個女子拉進屋裡,郭富城被這個女的按在牆上,互相對視,此時只有房間內鍾表滴滴答答地聲音,然後畫面隨著鍾表的聲音的節奏,變換鏡頭,不規則的鏡頭組接,卡鏡頭法都很好體現了當時兩人地心理狀態,也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來說,他的節奏把握不準,不夠懸念化。
總體來說,節奏是一個很難捉摸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有可能聽一首歌,看一部電影,你覺得節奏不錯,其他人厭惡的透頂。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思想的東西,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創作者唯有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進行畫面的剪輯和聲音的添加。
『捌』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剪輯電影片段有傳統剪輯、創造性剪輯、電影剪輯技術這幾種方法。
網路--電影剪輯
『玖』 如何通過剪輯使原來的快節奏變慢
adobe premiere 2.o可以實現這一功能,你將視頻素材拖到視頻軌道,然後選擇你想要變速的那段視頻素材(如何選取你自己知道吧),然後右鍵滑鼠,找到調節視頻速度,然後輸入你要變速的百分比。其實不要太精細,你看這舒服就行了。
『拾』 如何在剪輯得時候把視頻節奏卡在想要的位置
鏡頭長度可以自己調整啊,多一點就切掉,少一點就升格一下。很多視頻在兩段中間都是用變速轉場的,也就是在音樂的鼓點處做一下變速,並沒有什麼長度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