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詞彙量到啥程度能涵蓋一般英文電影的詞彙量
看明白電影和完全看懂每個場景,聽懂每句話是不一樣的。 我個人的經驗是,看專業詞彙少的電影,一般白爛好萊塢生活片勵志片什麼的2000詞就完全能看懂了。因為生活詞彙其實不多。每個人的單詞機構都不一樣的,像指環王...我覺得都能聽懂的很少,包括英語母語國家的一般人。x檔案有一集講個什麼煙草裡面有蟲卵的,我個人感覺是不開字墓能無障礙跟上電視,完全聽懂的只有60%。所以說這個很不好說的。
⑵ 看懂一般的英文原聲電影、美劇、名著,需要多少的單詞量
專業英語本科畢業水平,反正我沒字母只能聽懂一點點。
⑶ 小生想聽清英文電影,至少應該掌握多少詞彙please help me
學新概念就可以了
其實能夠聽清電影與否,跟你的詞彙量有關系,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多鍛煉聽力,可以下載一些原版電影,或者買碟子來看,最好有英文字幕,而且要長時間鍛煉,"滴水石穿",你會看到效果的.
⑷ 要輕松聽懂美劇,電影,游戲里的英語需要多少詞彙量詞彙量夠的情況下怎麼提高聽力
學了十多年沒覺的輕松做這些。只是大致聽懂。另,單方面詞彙不證明你英語好。還有無窮無盡的習慣用語,片語搭配和文化因素。且不論這些,光說英語要聽的厲害,你的耳朵要經過無窮的訓練,才能培養出對語音的敏銳抓取,習慣各種連音,以及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口音。賜你三個字:練,少想!
⑸ 一部英語電影有多少詞彙量
一般科幻大片詞彙量10000;
文藝愛情類的12000;
動畫片9000;
考古探險,紀錄片等13500;
建議看電影最好不要字幕或者只帶英文字母,帶中文字幕學英語效果非常差的,你要是純粹為了看懂電影那也無可厚非了
⑹ 看懂一般的英文原聲電影、美劇、名著,需要多少的單詞量
我一般美劇85% 小說是不到70%能懂
我覺得我單詞量一萬絕對困難 輸入詞彙也就8千吧
雅思考的是7.5
但是我聽力是個8.5
基本上除了一些術語不行外別的都可以
這個也不是光看單詞量的對他們一些表達方式的理解
⑺ 請問一個人英語詞彙量要達到多少才能與外國人正常交流,能聽得懂英語歌和電影
那個,你會讀會認還不能做到那樣,要多看英文電影,多聽英文歌和廣播。不同的語境發音語調有很大區別,另外一些流行的簡化口語是一些單詞裡面沒有。就詞彙量來說,英文六級詞彙量足矣。
⑻ 通過中口考試和聽懂NBC/VOA/BBC各需要多少詞彙量
不光是詞彙量的問題,還有平時積累的一些背景知識都需要增強。最好每天都能看一些英文的新聞和報紙,網上很方便,bbc cnn等都可以提高你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
⑼ 英語要聽懂常速,一般電視電影演講需要的詞彙量是多少左右,有沒有什麼好的詞彙材料,求教,考研詞彙是多少
難度上講,易到難。 VOA常速的最簡單,電視電影的最難。
材料一般用standard voa 就行了。PUT,可可,
VOA的語速一般在140-160之間。電視電影的完全是說話語速,快慢差別很大,140-200之間都有存在。而且受人物個體差別,情緒,連讀,習慣等影響,難度遠在VOA,CNN等之上。演講的話,由於要講的清楚,到位,因此語速比較慢,120以上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很容易聽懂的。
考研也就要掌握6000多點。所以就算掌握了全部,還是聽不懂電影電視的,但是對於VOA和演講,還是比較可以懂的,因為新聞比較書面語。
你說的是聽力,那就要聽,別聽那些人說做題的,做題是永遠聽不懂的。
每天聽1小時,堅持兩個月以上就會有效果的。就算聽不懂也不要緊,聽的時候分心或者認真也無所謂。還有不用在意聽不聽得懂,首先的問題是要能跟上英語的語速和節奏。你節奏跟上了之後,聽到一句話,可以試著重復一遍,就算只能重復幾個單詞也行,但是不要影響自己聽後面一句,時間久了自然會懂的。我是泛聽比較多,很少精聽的。
不用聽到英語單詞,馬上翻譯。如果你一直這樣做,首先你的腦子受不了,不斷的翻譯很耗能量。就像電腦轉文件格式一樣,吃不消的。還有會跟不上。不要聽那些網上說只要抓住重點詞彙就行,那種方法的確可以短時間把聽力分提高,但是對於真正的懂是不可能的。
電影和電視一般可以放棄,因為那個需要的詞彙很大,能聽到70%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要到90%或者更高,詞彙必須更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強」和「旺財」還有成語熟語等等,這些詞語都是書上學不到的,是靠生活積累出來。如果說看電視電影要像看中文電視一樣,那詞彙至少也要2萬以上。如果你覺得能行的話,我隨便說幾個「馬尾辮」「拉肚子」「脫發」「眼袋」「牙垢」「吃飽撐著」,這些英文是否知道,或者說類似的英語怎麼說。
⑽ 我能聽懂每一部英語電影和美劇 是什麼水平 棒嗎
先回答棒不棒:你真棒~看好你哦~
再回答你什麼水平:看你在只看字幕和沒有字幕的時候分別聽懂了多少,你看的是哪種類型的,再看能運用多少。
我有一次和朋友翻牆找了一部英文電影,但是電影沒有字母,然後我朋友就直接開始幫我同傳翻譯了,最重點的是,劇中人物提及的國外樂隊我朋友在翻譯出來的同時還補充了幾句該樂隊的時代背景和風格,她已經不僅僅是同傳了。
舉個例子,《老友記》裡面有一集小錢錢說參加了個party,派對上的妹子對她視而不見,當時菲比安慰他的時候講了一句(大概這么說)「自從我胖了以後,我覺得生活變了樣。」小錢錢反應很快,問她是否暗指自己是胖了,菲比不好直接說,糾結了好久講了一個詞:insulation,中國觀眾其實很難get到這個笑點,但是老美或者歐洲人看了會笑噴,這個時候即使你背過這個單詞,你腦海里也就是「n. 隔離,孤立;絕緣;絕緣或隔熱的材料;隔聲」,你再去查詢有道,你會看到例句,但你很可能還是不知道大家笑什麼,甚至教科書裡面只理解為菲比說小錢錢是絕緣體,但這不是大家笑的根本原因:
A wet suit provides excellent insulation.
濕式潛水服的保暖性極佳。
這里insulation讓人聯想到厚厚的潛水服,但在國外的小朋友的潛意識里,這個詞讓他們聯想到的是海獅,海豚這些動物外面裹著厚厚的一層蘊含著大量脂肪的皮。
再如,老友們每次競爭比賽的時候那些trash talk,又如時不時冒出一個你不認識的人的人名,這些精華部分即使生活在國外幾年也不一定全都get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