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叙事视角有哪些
最近有同学问中影人“电影叙事角度相关的问题”。今天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的老师就跟大家聊聊电影叙事角度有哪些,仅供大家参考。
一、电影叙事视角有哪些?
电影叙事视角也称叙述视点,是指叙述者对讲述故事的特定角度。不同的叙述视角往往能够呈现出故事的不同面貌,使观众感受到不同观影体验。一般来说, 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内视角(主观视角)、外视角(客观视角)三类,其中内视角和外视角更为常用。
1、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也称“零视角 .“零度聚焦.“上帝视角, 在这种叙事视角下,观众能够观察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落,知道每个人物的行为、洞悉每个人物的心理,从而对人物动机、行为.内心都有所了解;全知视角往往能够把故事全貌清晰地展现给观众,使之深陷其中。比如《盗梦空间》就采用了这种无聚焦型的叙事视点,观众进入到剧中人物的多层梦境中,自由出入时空、镜头视点不受限制的切换、广阔的叙述视野、超乎寻常的想象...这一切使得观众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可以说这既是无聚焦型叙事视点展现出来的电影叙事的最大魅力,也是电影叙事天然的本能。
2、内视角(主观视角)
内视角又称“主观视角、“内部调焦,指叙述者以影片某个角色为依托,以他的视点观察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分第一人称视点和第三人称视点。这种主观视角通过以镜头视点代替被拍人物主观心理角度,能够产生强烈的主观感性色彩,增加临场感。比如《美国往事》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面条”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大佬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是一部以倒叙为叙述方法的影片,当多年以后面条又一次回到了当年的小酒馆时,他不禁陷乳了深深的回忆。这回忆从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发生,也就是他拿掉墙.上的砖头窥视当时还是少女的女主角跳舞。老年面条颤颤巍巍地走到砖墙旁边,找到他熟悉的那块砖移开,镜头给到他眼部大特写,接着就转到他的主观镜头,一个女孩在跳舞。这时的时空已经自然切换到了多年前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影片以开始就是“我”回家看年迈的母亲,接下来以“我”的口吻,穿越时空,讲述了我父亲和我母亲的爱情故事。而在《罗生门》中,森林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武士被杀,究竟谁是凶手,不同的人物各执一词,故事是由樵夫、女人.强盗分别作为叙述者,各执-词拼接成的。片中视角的出发者随着影片叙事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3、外视角(客观视角)
外视角又称为“客观视角、“外部调焦,叙述视点等同于摄影机的视点,从而对整个故事进行客观陈述。影片中的所有事物被真实呈现,摄影机被隐藏起来,不掺杂主观元素在影片中,往往能够将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常出现在纪录片中。比如《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主人公虽然是救世主的状态,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天生的圣人,他也有着正常人有的一些品质。他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在工厂开办的时候,辛德勒招募打字员,在这些应聘者当中,只有年轻貌美的人才能进入工厂上班,哪怕只会打一个字。所以从这段经典的面试打字员的镜头中,我们就通过客观镜头清楚地看到镜头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再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事件、人物仿佛都在自行讲述,而没有任何叙述者的评论参与其中。而在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中,讲述了一对老夫妻前往东京看望子女所发生的故事,小津通过大儿子和女儿以及守寡的二儿媳妇对一双老人的不同态度,展示了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而旧式传统的家庭观念却逐渐瓦解的现状,流露出浓浓的叹息和伤感。在表达这种哀物之情的过程中,小津拍摄时的机位,通常在离地三英尺高的位置,因为演员大部分都是坐在榻榻米上的,这种高度正好与榻榻米上的演员持平。这种纯客观的视角能够宣泄人们最真实的情感,反映人们最真实的生活。
总而言之,影视作品中不同的叙述视角往往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感,也使影片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电影作为一门时空艺术,其叙述视角的呈现比单纯的文字、声音或画面更加丰富,因而叙述视角的运用得当通常能够为影片增光添彩,展现出电影叙事的独特魅力。
好了,看到这里,关于电影叙事视角有哪些?的内容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编导专业方面的问题,可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资讯!
❷ 电影叙事的角度有哪些
了解一部影片,我想先从宏观的方面谈起。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电影叙事。那么,电影叙事的角度有哪些呢?下面是中影人教育老师整理的关于电影叙事的角度,仅供大家参考。
一、电影叙事的角度有哪些?
提到电影叙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影叙事的角度。写作分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角度,电影叙事也是如此,总共分为4个方面。
(1)第三人称视角
这种视角使叙述者处于一个纯粹旁观的状态去审视一切,讲述一切,仿佛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这种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也被人成为“全知全能”视角。此类影片数不胜数,例如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这一视角的典型,况且真人秀缔造者在天上的演播室俯瞰整个世界的架势,用来举例这种“全知全能”视角再合适不过了。
(2)第一人称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以主人公为讲述者,有别于第三视角的全知全能,使观众更具有代入感。随着故事发展,观众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去经历,好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一样。这类影片如《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开场就是自传式的童年回忆,以老年的我回忆童年的我,叙述自然也是以第一人称童年的我来进行的。
(3)第二人称视角
第二人称视角有别于第一人称那么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也不同于第三人称那样的纯粹旁观、知晓一切的全知全能。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既能保持相对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故事剧情的亲近感,使得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代入感。如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采用这种第二人称叙事的手法,我们了解主人公是通过瑞德的视角从而进行了解的,剧中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瑞德了解的,包括主人公监狱中的反思等都是通过瑞德这个视点去进行剖析解读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第二人称叙事的代表。
(4)多视角叙事
电影叙事的视角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导演们大胆的创新使得电影这门有别于文学和戏剧的光影艺术多了无限可能。有些电影的视角是不固定的,视角的切换,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事件,通过不同的人进行不一样的陈述,往往达到单视角难以表现的艺术效果。《公民凯恩》就是这一类型的影片,通过记者的视角,不同采访对象的视角,不同第一视角的切换看待同一件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视角不固定、来回切换的表现形式就归为多视角叙事的范畴。
好了,看到这里,关于电影叙事的角度有哪些?的内容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编导艺考方面的问题,可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资讯!
❸ 儿童电影的视角与普通电影视角的区别
儿童视角比较单纯,普通电影比较接地气,世俗一些。
儿童视角分析:其一: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让儿童成为电影世界中的观察者,有助于电影抛开世俗的功利性。普通电影视角则世俗且功利性强。
其二:儿童在认识世界时,表现出来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直觉性等特点有一种天然的诗意,不需要任何修饰,就能实现诗意的艺术性表达。普通视角则需要表现的很清晰,很确定,不能凭借直觉,要正视问题。
其三:儿童视角不单单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是导演的心灵状态。通过这样一种单纯的视角,可以更好的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而普通视角则是复杂的,功利的。
视角,是创作者和叙述者神世界的角度、眼光以及观点,在电影中,视角是导演为了展开叙述或者为了观众更好的审视电影中人物形象以及事件意义所选择的角度。
❹ 电影的视角和角度分别是什么,还有视点,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无所不知的观点:
它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叙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者没有固定的视角,像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简而言之,叙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来看:
有限视角分为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内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运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识,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的角度来传达一切。
外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不仅没有完全意识到他所讲述的一切,甚至还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个对内部消息一无所知的人。
他只是从人物的背后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而不能解释和解释人物身上所有隐藏的和不隐藏的东西。
(4)怎么区分电影的视角扩展阅读:
至于无所不知的观点,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原理》中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自然的”叙事模式。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演讲者带着幻灯片或纪录片一样。”这种“解释”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并讲述它。
❺ 平常看电影用的是第几人视角!第一人视角和第二 。三 人视角有什么区别吗!
电影也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 不过第一人称的很少 大多是第三人称的 。
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的。
第一人称视角的就是玩的视角是你玩的那个角色的视角。例子:CS,使命召唤。
第三人称视角的就是玩的视角可以看到你玩的那个人物的外形。例子:生化危机,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