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偷票房的处罚措施
2013年4月9日,针对再次抬头的“偷票房”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拟定电影行业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将更加严格控制、治理影院“偷票房”行为,该制度已经进入具体内容制定和审批阶段。
此前,原广电总局也曾对“偷票房”行为予以过“红牌警告”等多种治理措施,但仍然难以杜绝行业内此类现象的发生。不同电影的分账比例不同,每部电影票房分配给发行方、制片方和影院的比例有差异,个别电影院靠“偷票房”多拿票房收入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总局可以针对“偷票房”影院设立更严格的处罚制度,比如一旦出现违规并查实即停业90天;违规影院投资商两年内不批准新影院开业;院线领导下课人员记入黑名单,等等。
2. 电影被偷票房的方法有哪些
近日,电影战狼2火爆,伴随着票房奇迹,却又被爆出来偷票房,说到偷票房,就不得不说票房造假。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票房造假分三种:票房注水 偷票房和买票房。
二买票房。一般是制作人和发行人操作,通过自己购买票房,计入总票房,来达到提升票房的目的。
三票房注水。比如一部影片上映的票房是100块钱,制作方或发行方向外宣布票房达到1000块钱,这就是票房注水。
事实上,影院的“偷票房”方式还不止于此,除了这些较为保守的操作,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无视广电的规则,在广电的售票系统之外自行安装售票系统,开始了“双系统运营”。或者直接利用更高的计算机技术,对广电的售票系统安装插件,截取部分票房以达目的。
无论是那种方式,对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必须要严厉打击。
3. 《独行月球》“偷票房”片方:言论不实,已进行证据采集,究竟怎么回事
网络上出现了大批量质疑《独行月球》“偷票房”的言论,片方及时辟谣,并采取了法律手段。《独行月球》毋庸置疑是整个暑假档最为火爆的电影,不管是口碑、票房还是线上线下的热度值来看,《独行月球》都有着自己的底气和价值。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上突然出现的大批量同类型言论的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基本的理智和清醒,不要人云亦云。就像《独行月球》这次的“偷票房事件”一样,还是要结合实际票房情况去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4. 偷票房是什么意思
偷票房,指电影院隐瞒(一般少报)观影人数的行为。这是电影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由不同的股权比例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电影院为一己私利窃取票房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给电影制片人、发行商等造成了损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票房盗窃不仅局限于电影之间,也存在于票房与所售商品之间。常见的例子包括把电影票钱当作爆米花钱,或者打印的电影票与正在看的电影的名字不匹配。电影院利用这一点来提高电影公司自己的收入。
(4)电影偷票房怎么办扩展阅读:
例子:
偷票房-当事影院回应
“偷票房”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太平洋影城经理2010年2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偷票房一说。据称,该影院有两个新影厅正在进行装修,售票员不够,上岗的新售票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所以打印了两次都没有把《大笑江湖》的票打出来。
最后只好让观众持《赵氏孤儿》的票入场。现在,影院已换上了业务熟练的服务员,以后将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偷票房-电影方反应《赵氏孤儿》:
炒作嫌疑很大《赵氏孤儿》执行制片人黄斌,表示自己已经听说了此事,并认为此事有很大的炒作嫌疑。“这个视频从曝光到传播的整个过程都很蹊跷,很有可能是个炒作。现在做任何回应,都有可能参与到这场炒作中。如果真是发行方与影院之间出现猫腻。
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严肃处理。”黄斌称,在事情真假弄清之前,《赵氏孤儿》不会轻易陷入这种炒作的局。但如果《赵氏孤儿》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片方也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采取行动。
5. “偷票房”为何又成热门话题,片方偷票房的目的是什么
片方偷票房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获利,背后往往涉及一些比较肮脏的利益纠葛,比如说通过偷票房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亦或者去联合炒作不火的电影。
一、偷票房
偷票房在现代社会很常见,如果你曾经进过电影院看电影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时候你买的是a电影的电影票,实际上院线给你的是B电影的电影票,你可以照常进入看电影,但是在观看数量上是算给了B电影的。这就是相当于 B电影偷了a电影的票房。在这一过程当中院线并没有少赚钱,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某部电影的票房增加减少了另一部电影的票房。
6. 偷票房是怎么回事
偷票房,是指电影院瞒报(一般为少报)电影观众人数的行为是一种电影业中常见的“偷梁换柱”现象,是由于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种原因产生的。电影院可以通过偷票房来谋取私利,造成对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等的损害,是一种十分不好的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现在的偷票房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电影与电影之间,还存在于票房与卖品之间。常见表现有:把卖电影票的钱当做卖爆米花的钱,或是打印出的电影票与观看的电影名称不符。电影院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产生背景编辑
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偷票房成为常态、盛行都是票房分成惹的祸。在电影圈内很常见,大的电影公司等各方面的关系就更到位,所以偷票房的行为也操作得更为容易些。
在以前,通常是小片偷大片的票房。因为小片一般给影院的分成多,一般在60%到65%之间,而大片给影院的分成一般在57%以上。发行方和影院达成协议,给影院多一点分成,这样影院也乐得帮忙偷票房。
7. 偷票房是什么意思
偷票房,指电影院隐瞒(一般少报)观影人数的行为。这是电影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由不同的股权比例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电影院为一己私利窃取票房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给电影制片人、发行商等造成了损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票房盗窃不仅局限于电影之间,也存在于票房与所售商品之间。常见的例子包括把电影票钱当作爆米花钱,或者打印的电影票与正在看的电影的名字不匹配。电影院利用这一点来提高电影公司自己的收入。
(7)电影偷票房怎么办扩展阅读:
例子:
偷票房-当事影院回应
“偷票房”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太平洋影城经理2010年2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偷票房一说。据称,该影院有两个新影厅正在进行装修,售票员不够,上岗的新售票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所以打印了两次都没有把《大笑江湖》的票打出来。
最后只好让观众持《赵氏孤儿》的票入场。现在,影院已换上了业务熟练的服务员,以后将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偷票房-电影方反应《赵氏孤儿》:
炒作嫌疑很大《赵氏孤儿》执行制片人黄斌,表示自己已经听说了此事,并认为此事有很大的炒作嫌疑。“这个视频从曝光到传播的整个过程都很蹊跷,很有可能是个炒作。现在做任何回应,都有可能参与到这场炒作中。如果真是发行方与影院之间出现猫腻。
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严肃处理。”黄斌称,在事情真假弄清之前,《赵氏孤儿》不会轻易陷入这种炒作的局。但如果《赵氏孤儿》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片方也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采取行动。
8. 众大合联发现偷票房怎么处理
2016年11月,酝酿一年之久才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了偷票房行为是违法行为,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县级电影主管部门可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吊销许可证。
2017年3月,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电影主管部门对首批查出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实施了严厉处罚,其中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的63家影院被责令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的这批影院,并不是年票房产出的大店,大多年票房在300~500万元之间,停业整顿会让这些店损失不小。
随着近几年的电影热,资本不断涌入,影院开始扩张,银幕数不断增长。而2016年的票房增长不如意,正说明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速,已然无法跟上影院的产能增速了。据艺恩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线城市影院数量增长已然开始放缓。竞争来临的脚步放缓,不知是否能够按捺住院线们的慌张,但偷票房这颗“毒瘤”最终仍要在行业的不断规范下被除去,至于经营不善的影院,即使靠着偷票房苟延残喘,相信也无法逃脱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律。
偷票房,归根结底还是有利可图。行业还是需要有行业的规范。希望影院以此为耻。
9. 《明日战记》票房失利疑被“偷票房”,官方回应︰确有此事!谁会被追责
现在经过调查和核实已经发现了,是有一个江西的公众号未经授权,允许私自转卖电影票,以此来获利,已经涉嫌严重的侵权。
10. 《独行月球》回应“偷票房”传言,将对造谣者维权,这部电影的票房如何
《独行月球》的票房成绩已经达到了25.8亿元,是暑期档票房中的领头羊,这个票房成绩确实是比较可观的。票房成绩比较喜人伴随而来的就是质疑声,很多网友都造谣说《独行月球》存在偷票房的行为,片方也就此事进行了回应。《独行月球》片方表示自己绝不会姑息和纵容这种恶意造谣行为,并出具了相关律师函对影片进行维权处理,采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电影的尊严和合法权益。
《独行月球》本身就已经是暑期档的收视冠军,之后的票房积累也是给自己锦上添花罢了。偷票房这种行为操作不当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对《独行月球》前期积累的口碑没有任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