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唐英雄里秦瓊是誰扮演的
《隋唐英雄》中的秦瓊由蒲巴甲扮演
蒲巴甲,1985年7月8日出生,藏族,四川阿壩州人,青年演員、歌手,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2006年正式踏上演藝道路。出道以來擔綱了多部電影、話劇,電視劇作品的男主角,奠定了他在演藝界的勵志偶像路線。此外他還是高原風男子組合的成員之一。代表作品為《喜瑪拉雅王子》、《戰北平》、《搏擊第五空間》、《隋唐英雄》等。
2. 世人為什麼要把秦瓊貼在門上當「門神」
秦瓊,隋末唐初的名將。他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逢年過節都會在大門上看到他,世人尊稱他為門神。那麼,為什麼世人要把他貼在門上當門神呢?
以上就是世人為什麼要把秦瓊貼在門上當門神。
僅表個人看法。
3. 哪部電視劇演涇河龍王
TVB西遊記I齊天大聖孫悟空 第六集,張衛健那版的,不是陳浩民那版,
4. 李世民在睡覺時讓秦瓊和尉遲恭守在門口真的是因為害怕涇河龍王嗎
涇河龍王是出現在《西遊記》里的故事。那麼李世民噩夢纏身,需要秦叔寶和尉遲恭來守門才能睡去,是因為害怕涇河龍王來報仇嗎?
這個有虛構的成分,所以我認為唐太宗噩夢纏身還是因為自己殺人無數,晚年有很容易迷信,總是感覺那些被自己殺的人來找自己了。每個皇帝登上王位的道路上都是鋪滿鮮血的,他們都在戰場上或在皇城的宮斗中殺了太多的人。武則天晚年也是經常噩夢纏身,夢見很多自己殺死或者陷害的人來夢里向自己討魂。我覺著李世民應該也是因為殺戮過多,晚年的時候又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說,所以很怕自己殺了的人來找自己,所以噩夢纏身,需要秦叔寶和尉遲恭來守護自己的宮門。
5. 這個人物是誰
是秦瓊,門神中用襇的大神只有這位。 據傳,唐朝開國初,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王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老龍王為求一時之勝,濫 用權力,觸犯了天條,其罪當斬。玉皇大帝便委派唐朝大臣魏徵在第二天午時三刻監斬老龍王。 為了保命,涇河龍王在行刑前一天跑來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讓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徵,好讓自己 躲過一劫。李世民覺得魏徵是自己的手下,這事情當然容易解決,於是就滿口答應。 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徵入朝,並將魏徵留下來陪自己下棋。李世民的目的就是用這個辦法困 住魏徵,讓他無法脫身,當然也就不能監斬涇河龍王了。誰料午時三刻之際,正下圍棋的魏徵卻 打起了瞌睡,李世民也沒太在意,而魏徵就利用這個短暫的瞌睡,靈魂出竅,夢斬龍王。 被斬了的涇河龍王惱羞成怒,怨恨李世民言而無信,因而陰魂不散,夜夜到唐宮里來大吵大 鬧,呼號討命。李世民既慚愧又難過,每夜都被涇河龍王的冤魂吵得無法入睡。他只好將這一情 況向群臣通報,以求解決辦法。 大將秦瓊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李世民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但總不能讓 他們二位每天都不睡覺吧?因不忍二將辛苦,李世民遂命宮廷畫家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形象描在 畫布之上,並張貼於宮廷的正門之上。後來,民間學模學樣,也將秦瓊他們的形象貼在自己的大 門之上,慢慢地,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乃是尉 遲敬德。
6. 門神怎麼貼,秦瓊在左還是右左右以什麼為基準
泰瓊在左,尉遲敬德在右。
唐代就有關於門神的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致夜不成眠。」這其中原因有三。一說是為涇河龍王的鬼魅所擾。
傳說唐朝開國初,長安附近的涇河龍王犯了天條,玉帝令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故意宣召魏徵來下棋。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就靈魂升天,夢中把龍王斬了。
《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說的就是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和秦瓊、敬德二將軍宮門鎮鬼的故事。海峽對岸的台灣郵政部門發行《西遊記》郵票,選取的就有一枚「夢斬涇龍」。
《永樂大典》「送字韻夢字類」也記有魏徵《夢斬涇河龍》故事。於是,涇河龍王抱怨太宗無信,每臨夜就來向太宗呼號討命,陰魂不散,在宮外拋磚弄瓦。
李世民既慚愧又難過,每夜都被涇河龍王的冤魂吵得無法入睡。他只好將這一情況向群臣通報,以求解決辦法。大將秦瓊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
李世民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老龍王不敢來鬧。二位將軍連站三夜崗,太宗念及他們徹夜辛苦,遂命宮廷畫家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形象描在畫布之上,並張貼於宮廷的正門之上。
7. 秦瓊和蔚遲公為什麼被當做門神有什麼故事嗎
關於秦瓊、敬德演變為門神的傳說。影響較大的有兩種。
1、一種是《西遊記》所載:涇河龍王命犯天條,該由唐相魏徵處斬。涇河龍王托夢求救於李世民,李世民留魏徵下棋,卻不料魏徵下棋時打了一個盹,就已「夢斬龍王」。涇河龍王由此怪罪於李世民,夜夜糾纏不休。李世民只好召秦瓊、敬德於床前守衛,自此得以安寢。
2、另據《隋唐演義》記載:有一階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緒很不好,晚上睡覺常常聽到卧室外邊拋磚擲瓦,鬼魅呼叫,弄得後宮夜夜不寧。他很害怕,將此事告訴群臣。大將秦瓊說:「臣戎馬一生,殺敵如切瓜,收屍如聚蟻,何懼鬼魅?臣願同敬德披堅執銳,把守宮門」。
李世民同意。當夜果然無事。自此以後,便讓二將夜夜守衛。後來李世民念及他們徹夜辛苦,於是吩咐畫師,繪二將軍真容貼到門上。
以畫代人,倒也頂事,邪祟自息。民間沿襲,遂成為門神。民間舊俗逢除夕,將《秦瓊敬德》貼在臨街大門上,用以避邪驅災,納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這個傳說中的門神一直延續到如今,許多人家至今每逢春節都要在大門上貼秦瓊、敬德門神。
(7)涇河龍王秦瓊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從秦瓊、敬德二將軍畫像上的身姿和「行頭」分類,其圖像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1、立式金瓜門神
立式金瓜門神多作鎮殿將軍樣貌,用舞台戲劇描繪人物臉譜,同為「七分」或「八分」畫像。畫中二位武將白面鳳眼英目,長須劍眉的為叔寶,紫臉環眼暴目,虯須濃眉的為敬德。
衣著上有披袍式和貫甲式兩種,如後者「全副金鍍銅甲裝」,頂盔貫甲,束帶皂靴,外披袍帶,佩弓掛袋,雙手執金瓜,著色五彩斑斕,胄甲、金瓜等一般皆瀝粉貼金。
2、立式鞭鐧門神
立式鞭鐧門神與立式執錘門神不同的是秦瓊雙手舞鐧,尉遲恭使鞭,佩掛弓,身姿的造型多為「S」型。一手高舉鞭鐧過盔頂,一手位於腰部,這主要是受京劇武生一招一式的「亮相」造型的影響。
3、騎式鞭鐧門神
民間門神除了步式還有騎式造型,除了騎紅馬外還有騎白馬的,也有不騎馬畜類的,而是乘騎其它靈獸的,如紫臉尉遲恭跨神虎,白臉秦叔寶騎仙鹿等。騎姿手勢上兩位老將多為雙手執鞭鐧,也有一手執鞭鐧,一手握著如意、蓮蓬之類吉祥物的。
4、坐式祈福門神
為了迎合百姓的世俗需要,一部分武將門神由「避邪」逐步變為以「祈福」為目的的「祈福門神」,多為端坐式,且為「十分面」。武將祈福門神一般為一手持鉞斧,另一手執鞭鐧。儀態安詳,失去勇猛無畏的武將門神的固有態勢,而是一幅福祿財神降臨人間的模樣。
人物也從單純的一扇門上只繪一將,改為以叔寶、敬德為主多人組合的「五子登科」、「和合二仙」、「仙童獻瑞」等等群體形象。使得昔日豪雄的武將門神也透出溫和的一面,體現了民間百姓的審美價值取向,符合世俗的加官晉祿、得利進財的祈福願望。
8. 介紹秦瓊
秦瓊(571~638)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兵器:四棱金裝鐧、虎頭鏨金槍。座駕:黃驃透骨龍。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
貞觀十二年(638),任徐州都督的秦瓊去世,陪葬昭陵。
貞觀十三年(639),秦瓊被追封為護國公。
貞觀十七年(643),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編輯本段]【門神秦瓊】
小說《西遊記》里說: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犯了天條,玉皇大帝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老龍於前一天懇求唐太宗為他說情,唐太宗滿口答應。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斬老龍。老龍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陰魂不散,天天到宮里來鬧,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鬧了。唐太宗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兩人之像貼在宮門口,結果照樣管用。於是,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與尉遲恭便成了門神。
[編輯本段]【秦瓊先祖】
秦瓊出身貧寒,其先祖史無記載,傳奇小說中杜撰其父親為秦彝(北齊武衛大將軍,戰死於楊林之手),其祖父為秦旭(北齊太宰,後自殺而死)。
[編輯本段]【秦瓊生平】
秦瓊之父曾任北齊時期的咸陽王錄事參軍。隋大業年間,秦瓊效力於隋將來護兒帳下,因其志向高遠和勇猛強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後,來護兒曾派員專程到秦瓊家弔唁,全軍上下大為驚異。
隋末亂世,義軍群起,秦瓊投歸隋將齊郡郡丞苯張須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北)與義軍首領盧明月交戰。當時,雙方力量懸殊,張須陀部隊僅一萬來人,義軍則有十多萬人,相持十多天後,須陀已是人困糧絕。就是這急於撤退而又怕追趕的緊要關頭,秦瓊與羅士信挺身而出,願帶領一千人偷襲對方軍營,以掩護大隊人馬安全後撤。秦瓊與羅士信憑借自己的智勇,使突襲獲得成功。張須陀則乘機回師追擊,取得了脫逃後的勝利。僅此一仗,秦瓊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揚名於軍中。
在之後的作戰中,秦瓊因為有功而被任命為建節尉。後在對義軍李密進擊時,張須陀戰敗而亡。秦瓊率殘兵敗將歸依了裴仁基,而後又隨同裴仁基投降了義軍首領瓦崗寨李密。李密得到秦瓊非常高興,加以重用讓他作驃騎將軍。在跟隨李密作戰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墜於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時左右隨從四散,追兵就要趕到,情況十分危急,多虧秦瓊拚死護衛,並重整隊伍,這才擊退了追兵,從而使李密大難不死。後來李密失敗,秦瓊又為隋將王世充收得,被任命為龍驤大將軍。後因不滿王世充的狡詐,遂與程咬金等人脫離王世充投向李淵並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幹事,因其勇猛過人,被委任為馬軍總管。此後,秦瓊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鎮壓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路義軍,為唐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曾派使者賜予金瓶以示褒獎。之後,又因戰功,多次受到獎賞,先後拜為秦王右統軍,加授上柱國。後又進封為翼國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
秦瓊不僅在唐王朝創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唐王朝內部斗爭的「玄武門之變」中,堅決站在秦王李世民一邊,一起誅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為李世民當太子奪皇位掃清了道路。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號貞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瓊也因有功,拜為左武衛大將軍,賜給七百戶的封邑。後來,秦瓊多病纏身,自謂:自幼戎馬轉戰,身經大戰二百餘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幾十斗之多,元氣大傷,怎能不病?到貞觀十二年(638)終於因病去世。死後贈徐州都督,改封胡國公,並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石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本傳)他的畫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煙閣。秦瓊的傳奇人生後被演義進了戲劇以及說唱文學之中,並且被人們譽為「山東好漢」。濟南一地也附會出了不少關於秦瓊的遺跡,像秦瓊賣馬槐、秦瓊府、秦瓊墓等等。至今在濟南王龍潭仍留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的石碑。
[編輯本段]【傳說故事】
秦瓊拴馬槐
在濟南千佛山上山的山路上,在不到半山腰處你會看到有一亭子,它寶頂飛檐、玲瓏剔透、造型精美。此亭叫「唐槐亭」,旁邊有棵老槐樹,傳說因秦瓊拴過馬而得名。
相傳,秦瓊為表孝心去山上寺院給母親許願燒香,曾拴馬於此樹,所以,後人俗稱此樹為「秦瓊拴馬槐」。現在樹干半枯,一幼樹破肚而出,猶如母親懷抱嬰兒,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母抱子槐」。
秦瓊賣馬
故事發生在隋朝末年山西潞州的一座縣城裡。
天堂縣東街開著一座店房,南來北往的客人多在這里投宿,生意倒也紅火。店主為人厚道,住店打尖、喝酒吃飯,有錢沒錢拍拍屁股就走,他也不甚計較,日子長了客人們送給個外號——王老好。王老好這個小旅店回頭客不少,口碑不錯,他經營有方,從不為生意上的事發愁。可是最近有件事讓他為難了:一個多月以前住進一位客人,是從山東濟州歷城來的公差秦瓊,這么多天鏰子兒沒給,人吃馬喂的全從店裡預支,王老好真有點支應不住了。這幾日秦二爺老是病歪歪地躺在床上,他也不便打攪,今天實在熬不過了,才登上後樓,輕輕敲了敲門。
秦瓊正倚在桌旁打盹,聽見敲門聲忙起身開門。
王老好進來也不坐下,開門見山地說:「秦二爺,您正病著,這話我本不當說,俗話說:不賒不欠不算店,客人不走我也不好跟您結賬,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十天半拉月的我還供得起,日子長了,人吃馬喂的,我可有點墊辦不了啦!」
其實秦瓊也正為錢的事著急,眯著眼睛正想轍呢。
秦瓊:「說實在的,我比你還急吶!潞州刺史蔡大人他不給我批票迴文,我想結賬也結不了啊!」他們二人一個比一個著急:一個急的是沒錢去買米面菜蔬、精粗草料,日子沒法往下過;一個急的是領不到批文沒法回本縣交差。當時出差有個規定,去時單程的盤纏由原地衙門支付,對方負責支付在當地的食宿和回程的路費。秦瓊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因為路上把銀兩花光了,才和店東有前面的約定。原想少則三五天多則十來日,把公務和潞州府交割清楚,領了批票迴文和盤纏,和店家結了賬就可打道回府了,沒想到這個蔡大人就是遲遲不給批文,他心裡能不急嗎!
王老好見拿不到銀子,越發認真起來:「照你這么說,那蔡大老爺一年不給你批票迴文呢?」秦瓊:「那你只好等他一年哪!」
王老好忍了忍:「這一年半載的也好等,假比這么說吧,他若一輩子不給你批票迴文呢?」秦瓊見王老好較起真兒來,覺得這么針鋒相對也不是個法子,反倒不那麼急了,便和他調侃起來:「啊,你就等他一輩子!」
王老好直往牛角尖里鑽:「論輩子等這倒不錯。我說二爺,人吃了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災病,我說這話,您別不愛聽,您若是死在我這店裡呢?」
秦瓊聽罷沒急,反而哈哈大笑起來:「我若死在你這店裡么……」
王老好:「怎麼樣?」
秦瓊:「你就發了大財了哇!」
秦瓊一口氣說下去:「你身穿重孝,手拿哭喪棒與我摔盆子,然後再讓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都隨上一個份子,你豈不是發了財了嗎?」
王老好這才明白過來:「照你這么說,我不成了你的兒子啦?」
老好被秦瓊一頓耍笑,情急之中倒想出一個主意,秦瓊既是一個好漢就最要面子,我何不當眾喊叫,臊臊他的麵皮,於是推開房門沖著外面大喊:「我說街坊、鄰居,過往行人,你們都來瞧哇,我這店裡來了一個山東好漢名叫秦瓊,他住店不……」
王老好這一招還真靈,秦瓊忙起身用手堵他的嘴。
王老好:「嗨,你堵死我啦!」
「王老好,有話好說嘛。」秦瓊被店主這一激,想起自己的坐騎以抵賬,「你把拴在後院槽頭上的那匹黃驃馬牽到大街上賣了,還你的店錢就是了。」
「什麼什麼?就您那匹馬呀,瘦得四根棍兒支著,擺上了蠟頭就成了馬燈啦。」
「這你就不懂了,貨賣與識家嘛!」秦瓊一邊說一邊把王老好往馬廄里拉。
王老好被他纏得沒辦法,只得說:「那我就試試,找個識貨的,賣個好價錢。」
秦瓊到槽頭邊解開韁繩,撫摸著黃驃馬的鬃毛,心裡實在捨不得賣呀!王老好看見秦瓊眼裡掛著淚花,不解地問:「這么賴的馬,賣就賣了,還落什麼淚呀!」
秦瓊和黃驃馬的感情,王老好怎能理解?秦瓊不願與他多費口舌,擺了擺手讓王老好把馬牽走了。
秦瓊一個人踱回房內,心裡很不是滋味。困在這天堂縣已經一個多月,眼看著黃驃馬被人牽走,自己竟然一籌莫展。他斜靠在床,雙手放在腦後,思緒萬千……
秦瓊出身軍官世家,祖父秦旭是北齊的領軍大將,父親秦彝是北齊武衛大將軍。他五歲時,北齊被北周所破,父親戰死沙場,母親和他相依為命把他撫養成人。秦瓊從老家人秦安那裡學會了祖傳的昆侖鐧法,練就一身好武藝,在本縣衙門里做一名捕盜都頭。兩個月前派他押解十八名人犯到潞州充軍,行至途中,一名犯人因天炎熱發病死了,到了潞州府,刺史蔡大人對照歷城縣發的公文,只向秦瓊要十八名人犯,卻不聽他的解釋。蔡大人也不相信同行犯人的證詞,言外之意是秦瓊放走了要犯,待查清後才能發給批票迴文,就這樣一拖再拖,秦瓊在王老好這個小店裡已經住了一個多月了。秦瓊細想起來,也不能怪王老好讓他交店錢,擱不住他這么大 的飯量,更甭說還有黃驃馬吃的黑豆、草料呢。
秦瓊正想著黃驃馬,就聽見街上傳來了「咴咴」的馬叫聲,他急忙起身走出店門。王老好牽著黃驃馬往回走來。
秦瓊:「怎麼,沒賣成?」
王老好:「秦二爺,馬可是拉回來啦,連一根毛都沒動。」
秦瓊:「這就好,這就好。」
王老好:「哎,你到底是想賣不想賣啊?」
秦瓊:「我……我,賣不了就不賣了啦。」
王老好:「你說得倒輕巧,不賣了,我上哪兒找銀子去呀。告訴你吧,買馬的在後頭哪,你們當面講,沒有我的事,我就等著拿銀子啦。」
買馬的人姓單名通,號雄信,青臉膛紅鬍子,性同烈火,聲若巨雷,在江湖上頗有些名氣。單家在城外十幾里有一處大莊院,哥哥在外經商,雄信行二,人稱二員外。這天他帶了幾個家院在城裡閑逛,見王老好牽了一匹好馬,就跟了過來。
秦瓊見來人衣冠整齊,氣勢不凡,一想、自己面有菜色的樣子,便覺得有些羞赧,站在一旁看著單雄信相馬。
這單雄信確是個識家,走近黃驃馬,用雙手在馬背上一按,那馬紋絲不動,他順口念了一段相馬經:「『此馬是黃驃,張口似銀條,渾身發金色,四蹄無雜毛;勝似南山豹,不讓北海蛟。』好馬呀好馬!」
秦瓊捅了捅站在身旁的王老好:「怎麼樣,遇到行家了吧。」
單雄信:「馬是好馬,只是膘頭太瘦了。」
王老好插言道:「是啊,人吃飯都成問題了,更甭提馬了。」
秦瓊:「只因手頭拮據,才動了賣馬的念頭,如客官有意,請店房一敘,請。」
「請!」單雄信跟著秦瓊進到屋裡,「聽老兄講話,不像是本地人氏。」
秦瓊:「山東歷城縣人氏。」
單雄信:「哦,山東歷城縣,我有一個慕名的好友,老兄可認得?」
秦瓊:「歷城有名的人物大都知道。」
單雄信:「提起此人是大大的有名。」
秦瓊:「但不知是哪一家呢?」
單雄信:「姓秦名瓊,字叔寶。」
秦瓊一聽不覺汗顏,支吾地說:「秦瓊,他……」
單雄信:「怎麼,你不認識?」
秦瓊:「他狼狽得很哪!」
單雄信有些不快:「人有窮富,何言狼狽二字?」
秦瓊只好坦言:「在下就是秦瓊!」
單雄信站了起來:「哦,你就是秦二哥?」
秦瓊:「豈敢。」
單雄信拉著秦瓊的手:「叔寶兄,請來上座。」
秦瓊:「聽兄台講話,也不像本地人氏。」
單雄信:「家居河南二賢庄,因兄經商遷居至此。」
秦瓊:「哦,河南二賢庄我有一位慕名的好友,姓單名通,字雄信,兄台可知?」
單雄信,「在下就是單通。」
秦瓊站起:「哦,你就是單雄信?」
單雄信:「正是。」
「單二員外!」秦瓊拉著單雄信的手,「請來上座。」
單雄信:「咱哥倆就別客氣了。敢問二哥,為何這等模樣?」
秦瓊就把來潞州出差這一段經歷講了一遍,特別提到了刺史蔡大人不給批票迴文,無法回歷城交差。單雄信聽了忙把家院叫進房來:「我的名帖是否帶來了?」家院答道:「隨身帶著呢。」單雄信對秦瓊說:「這點小事好辦,拿小弟的名帖前去,教蔡知府把批票迴文發與二哥就是了。」
家院領了二員外的旨意,速去辦理。王老好也挺知趣,忙備好酒招待二位好漢。
秦瓊和單雄信二人相見恨晚,各述仰慕之情,正在酒酣耳熱之際,忽聽家院喊叫著跑進來:「啟稟二員外,大事不好了。」
單雄信:「何事驚慌?」
家院:「我到知府衙門,正要求見蔡大人,就聽幾個剛從並州回來的衙役說,大員外被太原唐公李淵一箭射死啦!我趕忙回來給二員外報信。」
單雄信抑制不住,眼淚刷地流了下來:「哎呀,我的大哥呀!」
家院:「大員外的屍首還在楂樹崗放著呢!」
秦瓊:「賢弟,別難過了。天氣炎熱,還是先去把大員外裝殮了要緊。」
「秦二哥說得也是。既去搬屍,怎奈胯下沒有坐騎!」單雄信急得搓著雙手。
家院:「我見院里拴著一匹黃驃馬,您就湊合著騎吧。」
單雄信:「哼!那是秦二爺的馬,我怎好騎得?」
秦瓊:「啊,賢弟!常言道:乘肥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事關緊急,你就騎上吧。」
單雄信:「我就騎上,家院,帶馬!秦二哥,多謝了。小弟此去多者一月,少則十天,搬屍回來,即刻奉還。」
這才是我的好朋友。」秦瓊望著單雄信遠去的背影自語道。王老好走到他身後卻說了一句:「嘿,這才是你的好桐油!」
秦瓊:「什麼好桐油,是好朋友!」
王老好:「我們這里三歲的小孩子都認得他,他是個響馬頭兒,你的馬被他拐去啦!」
秦瓊:「不可能吧?」
王老好:「你想啊,他是來買馬的,他給你錢了嗎?」
秦瓊:「是啊,王老好,你怎麼不早說?」
王老好:「他不走,我敢說嗎?」
秦瓊:「店家你賠我的馬來!」
王老好:「是我領他來買馬不假,可這馬是你親手送給他的,你賴得著我嗎?」
秦瓊:「那咱們倆的事就算清了。」
王老好:「誰跟你清啦!你要沒錢,我喊人啦,哎,各位街……」
秦瓊上去把王老好的嘴堵住:「且慢,我還有東西可以抵帳。」
王老好:「拿出來吧。」
秦瓊:「店主,你將兵器架上那對金裝鐧拿到街上賣了,還你的店錢就是了。」
王老好看了看:「你這對鐧,做通條太短,做火筷子又拿不動,簡直是沒人要。」
秦瓊:「這你就不懂了,貨賣與識家嘛!」
這對金裝鐧是秦瓊祖上傳下來的,是熟銅流金在上面,掛在鞍旁,那鐧楞上的金都磨去了,只有槽凹里還有些金氣。在店裡放了一個多月,受了濕氣發了銅青,秦瓊自覺沒有看相,只得拿一把稻草,將銅青擦去,還是耀目鋥光。秦瓊提起雙鐧朝街上走去。
秦瓊和王老好在大街上轉悠了半日,也沒一個買主。王老好比秦瓊還著急呢,他給出了個主意:不如把鐧放在當鋪里,日後有錢再贖出來,眼下有錢花,祖傳的雙鐧也保住了,豈不是兩全其美。
二人來到三義坊當鋪,門上掛著「隆茂號當」的牌匾。秦瓊走進去,把鐧往櫃台上一放,放得重了些。
當鋪主人:「呀,不要壓壞了我的櫃桌!」
秦瓊:「要當銀子。」
當鋪主人:「這樣東西,只好算廢銅。」
秦瓊:「是我用的兵器,怎麼叫做廢銅呢?」
當鋪主人:「你便拿得動它,叫做兵器。我們當久了沒有用處,只好熔化了做傢伙賣,卻不是廢銅?」
秦瓊也沒心思和他辯說:「就算是廢銅罷了。」
拿來大枰稱斤兩,那兩根鐧重一百二十八斤。當鋪主人道:「還要除些折耗。」
秦瓊:「上面的金子我也不算了,你還扣什麼折耗?」
主人道:「你那也算是金子?況且那兩個鐧柄是鐵梨木的,算不得銅價,化銅時就燒成灰了。」秦瓊也不再和他計較,慷慨說道:「把那八斤零頭去掉,作一百二十斤實數。」
主人:「按照我們潞州的貨價,好銅當價是四分一斤,總共是五兩短二錢,多——分也不當。」秦瓊眼看著傳家之寶金裝鐧就要當作廢銅當掉了,痛心不已。
王老好見秦瓊有些猶豫,擔心他又變了卦,忙說:「我看就這么辦吧,吃飽飯要緊吶!」
秦瓊頭也不抬,擺了擺手,讓伙計把金裝鐧抬走。一個伙計搬著那對金裝鐧卻挪不動腳步。這時門外已經圍了一圈看熱鬧的人。看熱鬧的人中有兩個山東的綠林好漢王伯黨和謝雲登,二人看見金裝鐧,眼前一亮,撥開人群:「這是哪位好漢用的兵器?」
秦瓊上前答話:「正是在下的金裝鐧。」
王伯黨拿起雙鐧掂了掂,覺得分量不輕,對秦瓊說道:「這對鐧有百多斤重,你使得動嗎?」王老好:「剛上枰稱的,一百二十八斤還高高的哪。」 秦瓊:「是我的隨身兵器,使不動要它何用?」
謝雲登:「那我們哥倆倒要瞧你練練。」
秦瓊:「這個……」
「做買賣講究個先來後到,這雙鐧已經當了。」當鋪主人說著就從櫃台里取銀子。
王伯黨上前把銀子往當鋪主人懷里一推:「銀子還在你手裡,這買賣就不算成交。拿著金裝鐧當廢銅,你心可夠黑的!」
當鋪主人看這二人像是有來路的,馬上就變得客氣起來:「你們談,你們談吧。」
秦瓊知道這二位好漢是想把當鐧的事擺平,並非找茬兒尋事,就提著鐧向王伯黨和謝雲登一拱手:「二位好漢,領教了。」
秦瓊輪動雙鐧由緩而疾練了一路,恰似金龍護體,玉蟒纏腰。四周圍觀的人齊聲叫好。
王伯黨湊近謝雲登的耳朵說:「我看此人像是歷城的秦瓊。」
謝雲登:「沒錯兒,別人也使不得這雙鐧啊。」
王伯黨:「一會兒問明了身份,咱們幫他一把。」
秦瓊收了雙鐧,向眾人一抱拳:「見笑了。」
謝雲登:「請到小店敘話。」
王老好把酒菜擺了一桌子,秦瓊坐在王伯黨和謝雲登對面,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他們。 「聽你講話不是本地人氏?」
秦瓊的思路被王伯黨的問話打斷了,忙應道:「哦,山東歷城縣人氏。」
「山東歷城我們有個慕名的好友,不知你可認識?」
「有名的便知,無名的不曉。」
「提起此人,大大的有名。」
「是哪一個?」
「姓秦名瓊,字叔寶。」
「秦瓊!唉,此人落魄他鄉……」
王伯黨和謝雲登上前拉住秦瓊的手:「秦二哥,果然是你呀!」接著自報了姓名。三位新結識的朋友把盞碰杯。
王伯黨、謝雲登聽了秦瓊的遭遇,不免唏噓。
王伯黨:「既是蔡大人為難二哥,這不妨事,拿小弟的名帖前去,定能取回批票迴文。」
秦瓊:「多謝二位賢弟。
這名帖真那麼管用嗎?他們和潞州官府有什麼關系?秦瓊也想不了那許多,反正已經派王老好把名帖送去了,就安心等待吧。
王伯黨和謝雲登想結識天下的英雄好漢,多網羅一些人才,是為以後高舉義旗做准備呢。他們膺服、敬佩秦瓊的武藝和人品,自然是酒逢知己乾杯少,一壇子酒已經喝光了。
不到一個時辰,酒保拿著潞州府的批票回來了,王伯黨接過來立即交到秦瓊手上。秦瓊看著這張盼了一個多月才到手的批票迴文,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謝雲登從行囊里取出散碎銀子交給王老好結賬。
王伯黨從袖中取出一錠銀子:「二哥,這點兒銀子給你做路費吧。」
秦瓊背起金裝鐧,深情地望著王伯黨和謝雲登,只說了一句話:「二位賢弟,後會有期!」
[編輯本段]【左門神——秦瓊】
門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稱「桃板」。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陰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門神。」
門神,算是我國歷來信仰群體最多的神祗之一。舊時人家的門上幾乎都貼有門神,其種類也是十分豐富,除了一般的武將門神外,尚有祈福、捉鬼等其他類別的門神。門神,這種我國特有的民間文化,從一個特面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老百姓崇拜好漢,敬重英雄的善惡觀。
民間流傳最廣的武將門神,當屬開唐名將秦瓊和尉遲恭。按照傳統說傳小說的記載:秦瓊,字叔寶,山東歷城人,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他怎麼會跑到門板上做起門神了?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是尉遲敬德。
9. 《西遊記》中涇河龍王是龍,為何還是被魏徵斬首了呢,你怎麼看
歷史上的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於直言進諫的諍臣,曾被李世民喻為自己明得失,識對錯的鏡子。魏徵很優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罷了。但在《西遊記》中,魏徵卻可以夢斬位列仙班的涇河龍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可是一場大陰謀呀,主要和南海的觀音菩薩,以及天庭的玉帝有關。
涇河龍王敢於改動時辰,並且少下雨量,說明這在涇河龍王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過。可是這次卻跌了跟頭,這也說明觀音菩薩在天庭收買的這名暗線很厲害,隨時可以在玉帝旁邊告別人的黑狀。有人說玉帝昏,與此也有關,不明真相,受人擺布么。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時間,從「一十三」改為了「三十三」,都沒有什麼事。而孫悟空在車遲國對陣虎力大仙,比布雲雨時,也可以隨時制止風婆婆、雲童子、雷公電母,以及四海龍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即南極長生大帝,俗稱雷神,也是伏羲他親爹)的五雷法,請的玉帝旨意。由此可見,隨時改變雲風雷雨的時刻和大小,違逆玉帝旨意,並不是什麼大罪。這就足以證明,觀音菩薩是要通過暗線,借玉帝之手滅了涇河龍王,然後通過魏徵嫁禍唐王。
那為什麼魏徵能斬涇河龍王呢?這完全也是觀音菩薩的安排,就是要製造涇河龍王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然後再唆使涇河龍王去陰曹地府告狀,藉以恐嚇唐王。至於崔珪,還有閻王們,估計同樣都已經被觀音給收買了。所以,崔珪幫李世民改陽壽,什麼事情都沒有。
按道理說,涇河龍王的案子都驚動玉帝了,那應該是仙界派人抓了涇河龍王,然後由天庭掌管刑法的人來斬。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在斬妖台由天兵天將動手,刀砍斧剁,之後又是火部、雷部諸神,火燒雷劈,最後才進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
魏徵呢,雖是凡人,卻擔任仙界「人曹官」一職,也就是仙界設立在人間傳達消息的一個小小代理人。按道理來說,輪不到他來斬涇河龍王。可是,觀音菩薩應該不想讓涇河龍王有申辯的機會,所以,就指使在天庭的暗線,說服玉帝,小案一樁,事實明了,直接讓魏徵斬就行了。
玉皇大帝呢,完全就跟一個提線木偶一般,跟古代被那些太監、佞臣愚弄的昏君簡直一模一樣,他旁邊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玉帝下旨了,由魏徵負責斬殺涇河龍王。
有了玉帝旨意,魏徵即使不是人曹官,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自然也可以斬得了涇河龍王了。這就是魏徵斬殺涇河龍王資格的由來。
細細看《西遊記》的話,這玉帝不就是一個昏庸之人,他身為道教之主,卻受周圍的奸佞蠱惑,一步步喪失了很多的地盤。由女媧補天石所幻化的石猴,他都不認識,真的不明呀。如果玉帝慧眼識珠,那孫大聖必是天庭抗擊如來的一柄利刃,結果卻被如來所用。
而天庭一眾神仙呢,也在如來、菩薩的糖衣炮彈之下,紛紛倒戈。孫大聖開始倒是在為自己而奮斗,可是在被菩薩招安之後,也不過是如來和菩薩的金牌打手罷了,所謂的斗戰聖佛,地位還沒觀音菩薩高。
至於魏徵,跟孫大聖、袁守誠等一樣,很可能也早已經倒戈了觀音菩薩,只是觀音菩薩手中的一把利劍而已。只有涇河龍王成了倒霉蛋一個,不過好在菩薩也不敢虧待他,在李世民入地府之前,就讓十殿閻羅安排他去投胎轉世了。果然是誘之以利,利、利、利,這才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真正法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