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有部電影叫什麼星期天
《美 麗 的 星 期 天》是由晉光喬執導,朴勇宇、南宮民主演的懸疑電影,於2007年3月29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曾 經 遭 受 過 愛 情 傷痛的兩個男人開始為愛復 仇,卻陷入了更大痛 苦的故事。
② 電影頻道這個星期天放什麼片
01-16 星期日 中午 晚間
01:42 故事片:火線追凶之驚魂宴
03:25 動物世界鱷魚和比爾.馬克馬漢
03:50 電影報道
04:21 故事片:中華警花
06:02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1
06:20 美術片:四個超級插班生15
06:33 美術片:四個超級插班生16
06:55 美術片:四個超級插班生17
07:08 美術片:四個超級插班生18
07:21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2
07:40 佳片有約
08:00 佳片有約:血色黑金1
09:41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3
09:55 佳片有約:血色黑金2
11:07 愛上電影網:網上影訊大集合
11:17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4
11:29 電影報道
11:50 光影周刊:一周觀影指南
12:05 動物世界黑猩猩和柯林斯.查普曼
12:35 故事片:二子開店
14:22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5
14:40 故事片:春田花花同學會
16:00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6
16:20 故事片:斷喉劍
18:17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7
18:27 世界電影之旅:全球影訊
18:49 世界電影之旅:全球影訊之資訊快車
18:57 電影報道
晚間節目
19:21 光影星播客:明星播報8
19:35 《新少林寺》全球首映慶典 新少林寺演員表
21:02 愛電影:草根的電影盛宴
21:28 世界電影之旅:全球影訊
21:52 譯製片:特別行動日
23:38 故事片:離愛只有半米遠
③ 挑戰星期天的影片解析
最後三人通過努力共度了難關。
「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三分鍾後,就是我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戰斗。今天一切都來臨了,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團隊被拯救,或者我們將崩潰。一英寸接一英寸,一擊接一擊,直到我們完蛋。我們現在身處地獄中,先生們!相信我!我們可以呆在地獄里讓那些混蛋踢走我們,或者,我們尋找自己的出路,重見光明!尼采說:『生命就是強者征服弱者。』職業橄欖球員彷彿生來就是為了印證他的這句話,每個星期天他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輸或者贏。當聚光燈亮起,當觀眾歡聲雷動,當四分位一聲令下,所有生命的意義匯聚成一點:象中世紀的角鬥士一樣沖向對方,將對手掀翻在地,保護四分位傳球達陣得分——這就是橄欖球賽!」
在《挑戰星期天》最後沖擊勝利的高潮部分,阿爾·帕西諾扮演的老教練托尼上演了這樣一番激動人心的講演,完全媲美他在《女人香》、《魔鬼代言人》中的台詞功力!一貫以煽動性著稱的奧利弗·斯通用了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就是為了向觀眾表達精誠合作,最後以弱勝強的所謂體育鬥志,也是如我們所謂弘揚主旋律?!顯然不會是這么簡單,影片還有更深刻的內涵,他的作品深入到了現代的體育產業(是產業,而不是運動)在變化中的點點滴滴,在他眼裡,原本體育界應該像過去那樣在每個星期天挑戰自我,發揮體育精神。可是如今的球賽充斥著商業化所帶來的金錢至上思想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後遺症:隊醫隱瞞球員病情、球員個人主義嚴重、吸毒服用興奮劑等等……
這部影片延續了奧利弗·斯通一貫的寫實手法,晃動的鏡頭、鮮艷的色塊、動感的RAP音樂強烈的渲染賽場緊張的氣氛。而影片最後出人意料的結尾既是本片的點睛之筆,也充分反映了導演對主題的深化傾向,他選擇這一題材並非為了一個俗套的主旋律故事。照理說,體育運動作為電影題材一直很難把握,很多導演依然比較受比賽輸贏限制,甚至一些片圍繞人物命運,壓根兒就和體育沒有太多關聯。《挑戰星期天》則不一樣,反映出奧利佛·斯通的一種超越。他進一步深入社會,挖掘體育運動和產業運作的層面。
《挑戰星期天》中,鯊魚橄欖球隊的故事表面上也是一次由敗轉勝大逆轉。但是,導演深入的是整個俱樂部:尤其影片前半部分借用教練托尼教練和主力四分衛福克斯的發掘,帶出球隊運作的層層矛盾:有教練和球員的,有教練和俱樂部老闆的,有隊員之間的,還有俱樂部和俱樂部之間的……圍繞教練托尼的問題就是,對這個新生力量接替丹尼斯·奎德扮演的老隊長傑克,顯示了一代人觀念差別,甚至包括對黑人隊員起到的作用。影片的主題一開始就顯出較為深遠。
奧利佛·斯通曾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表示,影片的轉折不是福克斯前去探望托尼,兩個人吃飯觀看《賓虛》那一場戲。導演以為影片主題的轉變是自然而然的,沒有明顯的分水嶺,奧利佛·斯通在這部影片中,把他從《刺殺肯尼迪》起特別《天生殺人狂》那裡讓人眼花繚亂的剪接手法沿用到了《挑戰星期天》。貫穿全片,一場場橄欖球賽就變成現代MV式的表演,手法非常花哨,但很有力度。奧利佛·斯通用炫麗的鏡頭切換捕捉了從比賽場地內,還有教練、工作人員、啦啦隊、觀眾和媒體人員的一系列反映,觀眾通過慢動作、局部特寫、精彩瞬間回放跟著比賽進程,但實際上,這樣復雜的激情是「包裝」出來的體育比賽……托尼最終看穿了體育行業的把戲,他經過這樣一個賽季,適應了艱難的轉折這就是影片最終的一點「噱頭」,過去的體育精神——用傑米·福克斯沖動的話說,不過是掛在牆上的一個個死人,他們比賽需要的是明星、收視率,贊助商和獎杯!恰恰不需要什麼體育精神——當托尼用所謂巨額賠償說服傑克和另一個黑人中鋒出征決賽的時候(俱樂部根本就不關心這些球員的死活和健康,最終托尼也妥協了,他需要勝利證明自己還能玩轉這個行業)就會發現,影片用看似任何比賽都需要的協作精神——講述的卻是超越「輸贏」的巨大的人性深處的時代反思,奧利弗·斯通在靈光乍現的時候往往超乎尋常的犀利!
《挑戰星期天》是1999年出品,也是主演帕西諾當年最出色的兩部經典作品之一(另一部是邁克爾·曼執導的《驚爆內幕》,與拉塞爾·克羅合作)。這部電影也表現出帕西諾個人的心理寫照。那個曾經呼風喚雨的教練托尼迎來職業生涯最為嚴重的危機,在球隊中失去控制權,不光是帶領球隊的能力遭到懷疑(打了4場敗績),管理上也與老闆克里斯蒂娜(卡梅隆·迪亞茲)意見不合,失去了他應有的地位,並領悟到了這個現實,不論你是誰,總有比你年輕、迅速、強壯的後起之秀緊追在後,你如何改變這一切。
帕西諾老而彌堅的演出證明了一切事情的可能性,托尼最終改變了自己,適應了時代的發展。片中很多畫面,新舊交替的時空變換,超越了體育運動、黑人白人、敬業精神等話題,而是人生和命運的總結,真正的人——總得適應環境和時代的變化。阿爾·帕西諾在這部片里表演張弛有度,既有比賽和爭吵時的大吼大叫,也有情緒低落時的神態和舉止,更有結局的經典反高潮運用,結局已經打出字幕時,托尼再一次演講,告別鯊魚隊,同時回敬克里斯蒂娜,他決定另組新隊,完全掌握球隊,大家都以為他會光榮退休,結果突如其來給人意外的震撼——新賽季將會成為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