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紅高粱電影與原著哪個更好看

紅高粱電影與原著哪個更好看

發布時間:2024-01-30 03:21:06

① 關於 電影紅高粱和小說紅高粱的比較

電影紅高粱和小說紅高粱的比較

日誌 紅高粱,小說和電影remexwang 發布於:2008-03-23 11:43

這次「猥褻」的對象是莫言。張藝謀的《紅高粱》。
在我對電影發生興趣時,功成名就的張藝謀卻已在他的藝術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偏,差不多淪入「唯漂亮主義」的可恥境地;而莫言這個山東高密的可愛老頭還在他的東北鄉筆耕不輟(按:他的《生死疲勞》我還在讀)。
先說小說,1986年的小說,我可以拿它來跟《檀香刑》作個比較。我實話實說,《紅高粱》沒有《檀香刑》精彩。倘要拿出莫言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的證據,《檀香刑》更加合適些。不過作為莫言高密東北鄉世系中抗日戰爭的那部分的《紅高粱》在精神氣質上與清末時期的《檀香刑》是一脈相承。
莫言在寫高密東北鄉這片他所鍾愛的熱土時是傾注了與加西亞·馬爾克斯寫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獨時相等的感情的。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是一群真是可愛的人。盡管莫言用上了怪力亂神的筆調,但在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和遭遇時都是圍繞著一個不變的主題的,我要說,那就是對生命的禮贊,沒錯,這點被經常運用到描述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的成功,但這不是張藝謀自己的東西,而是小說中的東西。莫言寫的東北鄉是生機勃勃,生生不息的,那種洋溢在文字中生命的張力使得那些魔幻筆法真是可觸。
而莫言的語言則是完全的鄉土特色,很好辨認:他在《檀香刑》里寫不同人物的的視角,簡直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尤其是寫女性身份的孫眉娘,那當真是神來之筆。而比較下來,《紅高粱》里通過「我」來旁白敘述的這個故事中」我奶奶「(小說里提到叫戴鳳霞,電影叫九兒)就遜色多了,其實這兩個女性角色是很有可比性的,她們是莫言小說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們追求真正的幸福(通過性福表現),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會性別,她們是雷同的,但孫眉娘明顯更有光彩。
關於這種女性角色有一點很有意思,她們在小說里雖遭社會輿論傷風敗俗的非議,但未因此受到任何傷害,彷彿這高密東北鄉只有纏小腳這個封建陋俗似的。這可以看出莫言對自己家鄉的感情來了,顯然這是莫言主觀上的東西。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一以貫之的,他們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個混蛋,但於大是大非,民族大義,他們卻是勇敢無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種在血液里傳承的東北鄉精神(莫言也對這種精神的退化感到心痛),例如《紅高粱》里寫」我爺爺「土匪余占鰲,壞事做盡,好事干絕,我不得不為這么句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話拍一下大腿,妙!
莫言的小說里是一片野性土地上生命力(性慾為象徵的)旺盛的山東高密東北鄉人。
那張藝謀的改編電影呢?(按:莫言參與編劇)
電影自從獲得第七藝術的身份確認後,號稱是前六種藝術的綜合。小說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是否已經對電影俯首稱臣了呢?
表面上看是這樣,我們都知道《紅高粱》是張藝謀的《紅高粱》,多少人聽過莫言是什麼玩意兒啊!這其實是不正常的,正是我一直」痛心疾首「的消費主義造成了這種偏差——電影比小說更具消費性。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所獲得的表現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大眾消費品的它卻容易陷於一個誤區——追求純視覺的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唯漂亮主義」(張藝謀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他自己對此仍然沾沾自喜)。

原諒我用在線視頻這種糟糕的方式看這部電影,張藝謀這個攝影出身的導演對畫面的追求是一貫的(現在他只追求畫面了),《紅高粱》首先在視覺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在這里不用贅述。但有一點我要指出,張藝謀把電影拍到了黃土十八里坡,與莫言小說里有著肥沃黑壤的東北鄉想去甚遠,不知是不是西安電影製片廠不願為山東省張目,哈哈,一個玩笑。不過張藝謀的這種地域移植總算不是不倫不類,小說的精髓電影里有,那就是那個什麼什麼(我不願老說它,有點矯情),抓住這個內容,形式可以千變萬化。

不過即使如此,張藝謀還是對影片的內容做了一些改動,這是電影改編的需要,但也是電影這消費主義走狗的可恥保留,例如,對「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野合或是日本鬼子剝羅漢爺爺的皮這血腥場景,電影都是點到為止,對小說內容這種削弱,我們不能當成什麼事情也沒有。但這怨不得張藝謀,他又不是帕索里尼。對至今仍以種種借口不肯推出電影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監管,我無言以對。要中國電影真能不受這氣,《紅高粱》怕是要被劃到NC-17里去了。

對讀過小說的我來說,被省去的這部分畫面跟李安剪刀手內地版《色·戒》是一個性質,是電影的一種自我閹割,也是對小說的一種精神閹割。

這種閹割同樣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處理上,電影里的人物甚至沒有這篇小中篇里的豐滿。

鞏俐的表演雖然賣力,但張藝謀沒給這時的愛人更多的空間,「我奶奶」在電影不夠野性,大部分人可能對劫花轎時,「我奶奶」面露微笑感到不解,光從畫面上是看不出門道的(電影語言的限制),顯得有些突兀。而在小說里,看到「我奶奶」之前的心理活動,此時看到她的笑容,你就可以對這個形象追求幸福(性福)的判斷進行確認了。

姜文的表演很到位,對電影安排給他的角色他游刃有餘地完成了。電影對「我爺爺」這個人物進行了刪節,不過老實講,小說里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也有點誇張了,這是莫言的嗜好,把男主角寫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電影的安排更符合邏輯,觀眾更容易接受,算是改編的成功之處。

滕汝駿依然是《那人,那山,那狗》里那種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悶角兒。這裡面也有一處很有意思:電影里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這可能又讓觀眾摸不著頭腦了。小說里沒這個情節,小說里「我奶奶」和羅漢爺爺還有一筆糊塗賬呢!電影可能覺得要按小說來,太傷風敗俗了,但卻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明顯是有點三角戀的意思。用巴贊那廝的話來說,張藝謀此時對電影的改編是「比皇帝還保皇」,這個安排如果不被視作是電影對小說的致敬,那就是橫生枝節!

在我出生的那年,張藝謀藉此片走向了國際,獲獎無算。從《紅高粱》這部作品看,他的成功毋庸置疑。但想想他為什麼成功,你就要發現《活著》背後的余華,《大紅燈籠高高掛》背後的蘇童,《秋菊打官司》背後的陳源斌。現在他翅膀硬了,是國際名導了,可以隨心所欲地鼓搗電影了,我看他就是個不知所措的裱糊匠!

看看他這些年的作品,《英雄》如果作為一種嘗試還情有可原,《十面埋伏》那就是無可救葯的自我感覺良好。(按:《滿城盡帶黃金甲》我沒看)。

據說,《十面埋伏》中那場莫名其妙的打鬥中的雪景是他們在烏克蘭拍外景時意外遇到的,老謀子遂即興發揮,並美其名曰:天助我也!聽聽,張藝謀這個獨夫是怎樣對待電影創作的,他以為自己是在捏面團兒啊!

對張藝謀電影唯漂亮主義的批評並不是重點,現今的電影都存在這個問題,如果摒除消費主義這種外部因素,從電影自身,也是有探討的地方的。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填補了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之間的鴻溝,但相較於其他六種藝術,它顯然還太年輕!它沒必要也不可能抗拒其他藝術的滲透。

回到小說與電影,至少在目前,我認為電影遠未能到離開小說這個奶娘的程度,或者我們根本不需要割裂它們聯系的提法,電影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是小說的一種,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電影的一種。這倒讓我想到我的專業公共行政當初與政治不清不楚的關系,當然,那是另一個艱難的論題。

8.3/7.9

紅高粱 (1987)

影評(34)

http://www.mtime.com/my/remexwang/blog/1021099/

--------------------

② 電影《紅高粱》與小說《紅高粱》有何差異,具體分析

在上世紀80年代,莫言的《紅高粱》在講述的革命與國家的歷史與當時的政治話語和諧方面滿足了一個時代的閱讀期待: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寫!他用性與慾望代替階級斗爭做為歷史發展的動因,以土匪的視角解構了教科書的抗戰史敘事,以家族回憶的方式替代了民族、國家這些宏大的詞彙,被稱之為「新歷史主義」的開山以及代表之作。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紅高粱》的寫作方式,絕不僅僅是莫言自稱的要抵達「歷史的某種真實」,而是歷史為什麼竟會以這樣的方式講述。很多人都會對前輩的情史有極強的窺探欲,對物質財富有隱秘的搶奪欲,這並不奇怪,哲學家說人們都喜歡問「我從哪裡來」。但在中國的倫理框架下,並沒有多少作家願意或者說有勇氣探究這些秘密,《紅高粱》扯塊「家族史」的幌子,已經算難得了。回想一下當年電影院里令人激動的那些場景,我們就會知道,這樣充滿荷爾蒙和情慾的敘事決非偶然。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理直氣壯的情慾,最張揚的色彩,最狂歡的表達,在觀眾和影片細節所達成的每一次交流的默契里,已經暗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慾望時代的來臨。那些重新合法化的物慾和情慾並非歷史的場景,而是一個時代心態的真實摹寫。在這個意義上,《紅高粱》與十七年革命歷史題材小說一樣,同樣是最具政治意義、最吻合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文本。 小說和影視劇是兩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就載體媒介而言,小說敘事依然是語言文字,而影視則依靠的畫面組構連綴;小說的傳播依靠的紙質媒介,影視則是電子媒介,從某種意義上說,由於文化載體媒介上的不同,造成了敘事藝術上的差異。但是它們之間之所以能夠轉換,是因為它們在故事的組構
我們分析小說《紅高粱》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即莫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然後通過分析張藝謀的電影手段,詳盡描述《紅高粱》從小說到電影所產生的主要差異,最後運用文藝批評方法分析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以及張藝謀獲得國際成功的深層文化因素。莫言的語言是完全的鄉土特色,很好辨認:他寫不同人物的的視角,尤其是寫女性身份的戴鳳霞(即電影里的「我奶奶」九兒),她是莫言小說中有個性光彩的女性形象,她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會性別,她的生命力明顯更有光彩。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復合型的,他們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個混蛋,但於大是大非,民族大義,他們卻是勇敢無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種在血液里傳承的民族精神,當你在《紅高粱》里看到」我爺爺「土匪余占鰲,壞事做盡,好事干絕」這么句話,你不由得不為拍案驚奇,妙!那張藝謀的改編電影呢?《紅高粱》出名之後,表面上看是這樣,我們都知道是張藝謀的《紅高粱》,有多少人聽過莫言啊!這其實是不正常的,造成了這種偏差——是因為電影比小說更具消費性。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所獲得的表現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大眾消費品的它卻容易陷於一個誤區——追求純視覺的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唯美主義」。

③ 電影版《紅高粱》和電視劇版《紅高粱》有個區別

(1)我認為電影《紅高粱》敘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間抗日武裝伏擊日本人汽車隊的故事,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期間從高粱地的野合到拋灑愛國熱血只用了較為簡潔的講述,大部分是風土人情的展現和人物個性的突出,劇情與劇情之間由敘述者來連接,思維較為跳躍,但場面依舊震撼。

④ 新版《紅高粱》較之前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紅高粱是一部備肢很不錯的電視劇,我看了新版的紅高粱之後,覺得並沒有舊版的紅高粱好看,因為裡面演員的演技還需要有很大的進步,歷宴而且衣服和仿爛世穿著都有一些太過新潮了,還是應該有很大的提升。

如何看待《白鹿原》與《紅高粱》

《紅高粱》娛樂性更好,有點浪漫主義的成分,《白鹿原》偏文藝了,有點悶,不過更殘酷和真實。

⑥ 紅高粱 電影和電視劇 哪部接近原著

紅高粱電視劇人物多些 很多也是原著中的 但是這個電視劇總體感覺不接近原著 不好看
好高粱電影更接近原著些

⑦ 電影《紅高粱》與電視劇《紅高粱》相比哪個更好

我覺得還是電視劇紅高粱比較好看,因為我實在很喜歡朱亞文的演技行走的荷爾蒙。

閱讀全文

與紅高粱電影與原著哪個更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電影不讓播 瀏覽:632
電影男主角叫君寶的有哪些 瀏覽:265
抖音如何給粉絲播放電影 瀏覽:781
適合老師和小孩一起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18
狙擊手任天野電影免費完整 瀏覽:377
有哪些電影有推拉鏡頭 瀏覽:964
韓國電影一般上映期多久 瀏覽:914
陳兵跟一個保安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40
游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678
蜜愛韓國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46
順產多久可以看電影 瀏覽:702
新上映的電影多久可以公映 瀏覽:847
電影唐三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446
喪屍電影出現多少年 瀏覽:260
最熱門的日本動畫電影有什麼 瀏覽:811
yy手機如何直播電影 瀏覽:912
愛麗絲夢遊仙境電影免費版完整版 瀏覽:373
有哪些電影誰救我誰就我主人 瀏覽:58
支付寶淘票票如何刪除看過的電影 瀏覽:122
好看的電影飛越瘋人院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