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飛越瘋人院影片最後講的是什麼意思
後來麥克墨菲知道自己出院希望渺茫,便計劃逃走。聖誕節之夜,他和病人們在住院大廳舉行了一次迪斯科舞會,又跳舞又喝酒,將醫院鬧了個天翻地覆。為了滿足比利對他女友的愛意,他將女友與比利安排至一個屋子後,准備在比利盡興後完成他的逃跑計劃,誰料在等待中他喝了有安眠葯的酒,等他醒來後已經是聖誕第二天了,拉契特知道後,馬上帶領一批打手趕來,比利被護士長當眾侮辱,歇斯底里發作,用碎玻璃割開了腕動脈。麥克墨菲義憤填膺,寧願自己不逃走,朝大施淫威的護士長撲了過去,雙手緊緊扼住她的脖子,將她打傷,
當然麥克默菲就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治療",醫院將他做了腦切除手術,成了地地道道的"白痴"。當他被扔在床上後,鐵塔似的印第安人十分哀傷地望著他,輕輕地撫摩著他。印第安人明白他已經成為無用的人,而且又想到逃跑的希望落空,在忍無可忍情況下,他用枕頭將麥克默菲悶死後,悲痛地離開了。其實酋長最後選擇讓麥克墨菲死去也是對他的一種解脫,因為麥克畢生追求的就是自由以及生活的自主快樂。他被迫成為「白痴」,如果繼續活著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侮辱,英雄式的悲壯就在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印第安人齊弗(Chief Bromden)來到浴室,雙手抱起沉重的水泥墩,砸壞了醫院的鐵窗,跳出窗戶,迎著暮色,奔向醫院旁的叢林深處。酋長選擇的自由其實也就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紀念他所珍視的第一個朋友,完成了麥克畢生的心願,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B. 電影《飛越瘋人院》講的是什麼
坐落在群山重巒之間的國家精神病院剛接收了一個新病員蘭德爾·麥克默菲。他是由警察押送來的,還戴著手銬。他實際上並沒有精神病,這個38歲的壯漢原來因打架而被送進了勞動拘留營,為了想出獄而裝瘋的。
麥克默菲的來到立即給精神病院帶來了麻煩。在第一次參加例行的心理治療座談會時,他竟然提出,為了照顧病員的看世界棒球賽實況轉播,要求把白天的治療活動挪到晚上進行。嚴厲、古板的護士長、精神病院權威的象徵拉奇德小姐指出,這樣做是企圖改變既定的規章制度,是不能容許的。拉奇德小姐為了表示辦事民主,要求病員們進行一次表決。盡管麥克默菲竭力鼓動,病員們在拉奇德的冷峻眼光的威懾下,都不敢貿然舉手,只有老頭兒拉斯威克和小青年比利敢於支持麥克默菲的動議。第一次反抗失敗了。
麥克默菲繼續向作息制度展開進攻。他向病員們宣布要進城去看球賽,並且指著浴室里的半人高的水泥墩說,他要用它砸碎窗戶逃出病院。然而,他畢竟未能抱起水泥墩。又聾又啞、身材高大的印第安酋長在暗處悄悄地觀察著他。
輪到拉奇德護士長主管的病房裡的病員們上街了。麥克默菲在院子里發現將載送他們進城的大轎車停在鐵絲網外的一片草地上。他靈機一動,找來了印第安酋長,讓他權充人梯,幫他跳出了鐵絲網。酋長目送他消失在樹叢里。
鐵門打開了。病員們魚貫而出,登上轎車。但還沒等到司機上車,車子卻突然起動,飛駛而去。司機和醫護們大驚失色,不知是怎麼回事。原來端坐在駕駛座上的是麥克默菲。
麥克默菲把車子開到女友凱蒂家裡,接上她,一起向碼頭駛去。他要率領眾病友出海遊玩。他們上了一條機動漁船,在大海上盡情遨遊,還抓得了兩條大魚。當他們興高采烈地返航時,發現主治醫生斯皮維和兩個醫護神色嚴峻地站在碼頭上。全體病員被立即押回到精神病院。
為了嚴肅處理這起史無前例的違規事件,院方作出決定永遠禁止麥克默菲出院。麥克默菲無意中從一個醫護那裡知道了這個決定,大感震驚。他決定在早上的心理治療座談會上向拉奇德提出質問。
面對麥克默菲的態度粗野的質問,拉奇德顯得從容不迫,毫不在意。她要求病員們發表意見。出乎麥克默菲意料之外的是,眾病員紛紛表示他們是自願進院的,非常希望能繼續住下去。拉奇德小姐惡毒地說,「事實上這里只有很少幾位是讓人送來的,如那個印第安酋長……還有你。」然後,拉奇德小姐大方地向病員們徵求改進意見,但任何要求都遭到了她有禮貌的拒絕。切斯威克不滿意拉奇德小姐對他的懲罰(沒收了他的香煙),開始大吵大鬧。麥克默菲公然擊破了護士長辦公室的窗玻璃,替切斯威克拿來了香煙。醫護華盛頓一拳擊倒了麥克默菲,印第安酋長上前救助,又和另一個醫護沃倫扭打起來。拉奇德小姐氣白了臉,立即召來更多身強力壯的醫護,把麥克默菲和印第安酋長捆了起來。
病院為了懲治這些鬧事者,開始對他們進行「電療」。這時,麥克默菲才發現原來印第安酋長既不聾也不啞,他只是為了免遭毒手才裝聾作啞的。麥克默菲悄悄地向印第安酋長透露了他准備逃出病院的計劃。
經過電療後,麥克默菲果然變得非常老實,不再有越軌行動。某日晚上,他等拉奇德小姐離開了辦公室,乘黑人值班員出去關上大門之機,偷偷給凱蒂打了電話,要她開車前來接應,並要她帶點酒來。待到夜深人靜,凱蒂和她的女友露絲按時來到,但麥克默菲剛要去擰開鐵窗上的鎖頭時,值班員突然出現在他眼前。麥克默菲巧妙地用金錢、酒和女色收買了他。當值班員去和露絲鬼混時,麥克默菲走進護士長辦公室,打開擴音機,向病員們宣布他將離去,並邀請大家參加他的告別晚會,一起喝酒跳舞。值班員聽見聲響,急忙出來制止,但他由於喝酒太多,很快就倒在椅子上睡著了。病員們繼續盡情作樂。麥克默菲准備和凱蒂、露絲越窗逃走。剛和凱蒂跳過舞的比利上來送行,麥克默菲邀他一起出逃,他卻不敢答應,只是對凱蒂表示戀戀不舍。麥克默菲慷慨地要求凱蒂滿足比利一次,他倆在眾病員歡呼聲中被推進一間單人病房。為了等候凱蒂,麥克默菲竟呼呼睡著,錯過了逃走的時機。
次日天剛放亮,拉奇德小姐走進病房,發現裡面杯盤狼藉,眾病員橫七豎八,躺了一地,不禁目瞪口呆。她強忍怒氣,召來醫護們把病人叫醒,趕走了露絲,鎖上了鐵窗。很快,醫護從單人病房裡找到了比利和凱蒂。拉奇德小姐頓時變得怒不可遏,威脅著要把這件醜事告訴比利的母親。她喝令醫護把比利送到診療室去,把凱蒂逐出了病院。麥克默菲痛苦地看著這一切,忍受著拉奇德的傲慢的目光的掃射。當拉奇德轉身向辦公室走去後,麥克默菲突然撲向鐵窗,拿出暗藏的鑰匙,打開鐵窗。酋長幫他打開了第二道窗。正當麥克默菲要跨出窗去時,醫護沃倫及時趕到,一拳打倒了麥克默菲。兩人正在廝打時,拉奇德召來了醫護華盛頓,制服了麥克默菲。這時傳來了一聲凄厲的尖叫,比利用玻璃碎片割開了自己的喉管,倒在血泊之中。
麥克默菲這時像一頭被激怒了的獅子,他突然上前扼住了拉奇德的脖子。拉奇德快要被扼死之時,華盛頓趕來朝麥克默菲後腦猛擊一拳,打昏了他,拉奇德才保住了性命。
幾天之後,病房裡又恢復了平靜。麥克默菲被做了腦葉切除手術,成了白痴。當天深夜,印第安酋長來到麥克默菲床前,用顫抖的雙手把一個枕頭壓在他臉上,直到他窒息死去。然後酋長奮力抱起了水泥墩,走向鐵窗,奮力扔去,砸開了窗子。酋長縱身跳出窗口,在黑暗中向莽莽叢林疾步奔去。
C. 電影《飛越瘋人院》,作品表達什麼結局意義
通過諷喻和警世的象徵,辛辣地諷刺現實社會中的消極現象。
結局意義:瘋人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導演有意地將整部影片放置在這個具有很大局限性的空間進行拍攝,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指向性,讓觀眾集中地從瘋子的身上窺視到自己,給生活在那個社會中的人們注入一種信仰:自由、自我。
劇情簡介:
麥克墨菲(傑克·尼克爾森飾)由於厭惡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後,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
精神病院遠非麥克墨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切特(路易絲·弗萊徹飾)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准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
麥克墨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里,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慾望的權力。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並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
在酷愛棒球的麥克墨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切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墨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切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借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麥克墨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墨菲受到了電擊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
聞迅趕來的拉切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切特卻無動於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切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慘遭毒手被切除了腦白質,真的成了白痴。
曾與麥克墨菲一同商討逃往自由之鄉的印第安人「酋長」,不忍心讓病友們看到心中自由代言人的下場,用枕頭終止了麥克墨菲的呼吸,砸開鐵窗,帶著麥克渴望自由的靈魂逃離了瘋人院。
D. 電影《飛越瘋人院》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飛越瘋人院》於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沖擊,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
本來,麥克默菲並沒有病,他只是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聞迅趕來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於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結局是令人傷心的,這里不做劇透,大家可以看看這部曾經獲得奧斯卡金獎的影片,不會失望的。
E. 《飛越瘋人院》獲奧斯卡大獎,看一次哭一次,一部好片怎麼會錯過呢
「至少我試過了」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自願呆著和曾經努力過,雖然最後的結果一樣,但無愧於心,這可能是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
精神病院的病人都是有病的嗎?評判一個人是否有精神病的標準是什麼?當制度被打破,當思想得到啟蒙,生命不再是單一生命力表現之時,自由在此時凸顯出來,而當你「提問」之時,得到的回答是「道德」的約束。
《飛越瘋人院》於1975年在美國上映,很難想像在那個時候能夠拍出如此有深度的電影,而直到今天,依舊有人沉迷在「精神病院」中。這也是為何至今仍是人們心中的經典之作的原因。
通過瘋人院這一小場景折射出五、六十年代美國的社會全貌,以小見大的手法加上感人的故事情節,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