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人說楊德昌的《一一》是最好的華語電影
他可以十年不碰老婆,不可以一刻不想……
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導演因癌症在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病逝。
人間從此少了一位離經叛道的華語電影大師。
大師已逝。
這張面孔的背後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他用編程式思維方式構築起來的電影世界,留給後人破譯。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第一講完整版)上線
(總八講)
每周六20:00上新一集(45分鍾)
Ⅱ 你心目中的楊德昌電影三佳是
1.《光陰的故事》
NJ(吳念真)是個很有原則的生意人,同妻子敏敏(金燕玲)、女兒婷婷(李凱莉)、兒子洋洋(張楊洋)以及外婆住在台北某所普通公寓里。小舅子的一場麻煩婚禮過後,因為外婆突然中風昏迷,他迎來更加混亂的日子。
敏敏公司、家裡兩頭跑,時常感覺自己要被耗空;婷婷一直為外婆的中風內疚,戀愛談到中途發現自己不過是替代品;NJ更是麻煩重重,公司面臨破產,他又不願放下別人眼裡一文不值的自尊。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沒有煩惱,他平靜地用照相機拍著各種人的背面,幫他們長出另一雙眼睛,然而,洋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更深的悲涼。
Ⅲ 你看過那些小眾冷門卻好看的電影
有一些電影不像商業大片有那麼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也不像院線熱門有那麼眾所周知,它們是相對小眾的電影,只適合在閑暇時間,一個人窩在沙發里,靜靜的體會其中的精彩。
周末又降溫了,今天就不要出門了,和小發一起窩在家裡看看那些好看卻小眾的電影吧。
《一 一》
導演:楊德昌
這部電影只有173分鍾而已,可是在片尾淡淡的曲子和緩緩的字幕慢慢流淌的時候,新哥卻覺得自己和劇中的人一起過完了一生。楊德昌是一個奇才,這部電影柔軟而又尖銳,他陳述的就是生活本身,我們的眼睛就是記錄的鏡頭。
有些電影里
沒有炫技沒有狗血
只有一群人在為了夢想認真的演戲
Ⅳ 導演楊德昌的多部電影作品當中,哪些是我們非常熟知的
楊德昌,1947年出生的導演兼編劇,其作品獲得過多項大獎,除了我們熟知的被譽為開山之作的“光陰的故事”和獲得多項大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外,還包括榮獲多項獎項的“恐怖分子”、戛納作家導演獎的“一一”、最佳攝影獎的“海灘的一天”、“獨立時代”、“麻將”等等,是對現實的強烈反映,是被大家尊敬的大師。
有些人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是經歷過生活的磨練、自我認知和反饋的,是從過往中錘煉出來的。我們敬佩這些對時代有著貢獻的大人物,感謝他們對現實的思考讓我們認識到另外的社會情緒的表達,也希望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奏響幸福的新篇章。
Ⅳ 為什麼電影《一一》能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華語最佳影片」
有人說,電影延長了生命,如果說有哪一部電影絕佳地表現了這一觀點,我認為它一定是楊德昌的《一一》,電影以簡南俊的家庭瑣事為標的,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人生的各個階段。
簡南俊公司出現危機,瀕臨倒閉的危險。他為了挽救公司不得不做著自己不喜歡的活,而後在日本公乾的時候又遇上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兩人相談甚歡甚至還有重修舊好的可能,這就是典型的中年危機模型。
所以電影其實是在訴說一種生活的本質。不管生活如何折騰你。你還是得過,生活還是得繼續。簡南俊外婆去世之前,家裡各種雞飛狗跳,她死了以後,家裡反而歸於了平靜。
世界就是如此,你以為你什麼都忘不了。可是就算你忘不了,也得帶著這份回憶沉重地往前走。
這種關於生活本質的電影,在華語電影范圍內是不多的。雖然把《一一》奉為最佳有些過譽,但它的確是一部大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