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囧》好不好看
《港囧》依然沿用了《泰囧》「要去一個目的地卻未遂」的方式來呈現這段囧程,但是「香港公路之旅」顯然已經不是徐崢想要表達的核心了。從包貝爾所飾演的蔡拉拉這個人設可以看出,他提得最多的就是紀錄,所以本片更像是而立之年的徐崢,對於自己人到中年心境和思考的一次如實紀錄。當徐來終於與楊伊見面的時候,這個中年男人離自己的初戀只有0.01公分,而他始終沒有完成那個「未完成的吻」。他才發現,自己所執著的,並不是楊伊這個人,而是那一段無法回去的、洋溢著荷爾蒙的青春。所以蔡拉拉才想用DV紀錄下來、楊伊用照片記錄下來、而徐來用的是油畫。作為保存「那個時間記憶」的載體,無論是DV還是照片還是油畫,都成為了回不去的過去。所以當徐來坐在沙發上摸頭沉思自己為何不想親初戀的時候,他的腦袋旁邊是窗外流淌的水,這里的水表示時間,就像王家衛的火車一樣。
自從跟楊伊未完成親吻,徐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被閹割的形象。無論是片頭趙薇女上位式地使用他,還是作為倒插門被家裡人嘲笑名字是慢慢來,乃至見到自己設計的bra被模特穿上,他都是避而不見。這樣一個被閹割的人物角色形象,像極了《老男孩》里理發翹蘭花指、被人問推油不的王小帥。徐來被閹割,既是那個吻被閹割,也是自己畫畫的夢想被閹割。所以當他的男性器官被詹瑞文飾演的陳大夫「盤活」了之後,他開始「雄起」——先是對關心自己「不行」的丈母娘說不,然後指出老丈人同樣也是因為飛行員的夢想被閹割,緊接倒出你們不勞而獲而我累成狗、你們曬朋友圈我還得點贊這樣瑣碎卻最能引起共鳴的中年男人式吐槽。
㈡ 有人看《港囧》了嗎好看嗎
千呼萬喚之後,《港囧》終於在二十五號這天上映。而我很「榮幸」的被拉去看了首映——本來我在看完一部無語的電影之後想回去消化一下自己那即將負載過重的大腦,但耐不住同事的邀請只得再買票。而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它基本上是符合我的預期以及驗證了我的另外一個想法——它沒有第一部好。
其實在《港囧》上映之前,很多人就已經開始猜測作為《囧》系列導演的徐崢會不會「炒冷飯」。而如今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我相信這個話題可能短時間內依舊不會結束。這是一部幾乎照著前作甚至前前作模式拍攝的電影,除了地點之外你看不到其他的不同。但這卻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問題,照著葫蘆畫瓢如今可以說是中國系列電影的通病,有人感覺越來越差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若要說不同卻還是有的,那就是這部電影多了很多懷舊情節。只是這些懷舊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用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歌曲以及一些電影的台詞表達了出來,片中多達十幾二十首的歌曲最早可以說到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最晚的也就是我心中的一神曲——1995年《大話西遊》主題曲《一生所愛》。
但是當我聽著這些歌的時候,我只覺得《泰囧》中的那一首插曲已經完全可以秒殺掉所有的歌曲了。並不是說這些歌不好聽,只是它出現的時機是那麼的讓人覺得刻意和生硬,作為一個到現在主要還是在聽上個世紀粵語歌曲的我都代入不了任何感情。尤其是當片尾響起《情人》的時候我崩潰的快哭了,能不毀我beyond?我甚至覺得徐崢只要把這些歌的MV全部放一遍然後就這么結束的話我都會覺得值了。
而片中的「一分鍾朋友」、「我這么做不是為了證明什麼」、「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等等熟悉的電影台詞出現的時候,我意識到作為導演和編劇的徐崢不僅要在音樂上折磨我的大腦,還要在台詞上繼續折磨,以至於到了影片後面我只剩下了苦笑。至於影片的高潮,一眾主角在懸空的玻璃牆上的戲份總是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且還是成龍大哥的。(在此我希望如果有印象的朋友可以告訴我一下,如果沒有的話那就當我是胡說吧。)
而在主演方面,我其實最期待的是趙薇的表演,因為在《橫沖直撞》中趙薇的胡鬧讓我在想她會不會在這部電影里繼續胡鬧。最後我才知道原來她只是一個打醬油,雖然在影片的最後她打醬油的同時依舊胡鬧了一把。至於影片中的小舅子,我只能說我不明白徐崢既然選了包貝爾,為什麼要讓他戴假發?既然不希望電影里有兩個光頭,那為什麼不找其他人?而包貝爾的表演只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王寶強的傻不是別人隨隨便便就可以模仿的,稍微不當那就不是傻,是傻缺。。。
作為導演,徐崢用懷舊來包裝《港囧》顯然是為了有更多的感情牌來打動觀眾。(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不是說了嘛——老少皆宜)但我只想說,那不是香港,至少不是現在的香港。你在一個新的房子裡面放進的都是一些古老的傢具,顯然會讓人覺得怪怪的。或許有人想說,地點是哪不重要,好笑就行。OK,那能不能不把那些歌曲和台詞拿出來分分鍾提醒我看的是一部什麼樣(或者說想成為什麼樣)的電影。
至於不分地點,只要好笑,你其實可以再去電腦上看一次《心花路放》。而且有一個現象我已經想說很久,那就是如今的大片或者說自以為是大片的大片不是3D的就是IMAX,有這個必要?
說了這么多,並不是說這部電影並不值得一看。看電影最簡單的一條就是為了釋放自己,這部電影的笑點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然後就沒有什麼了。但有些人認為這已經足夠了,如果是正常來說我也覺的足夠了,但那些歌曲和台詞的出現不得不讓我對這部電影降低一個檔次。。。。。
㈢ 港囧怎麼樣啊 好看嗎
我覺得港囧賣的是回憶,情節是跟泰囧差不多,也確實沒有前兩部好看。但是,看懂的人就覺得還好,有生活經驗的人,對自己的青春也和主人公一樣又不甘心的人,不論那個不甘是什麼,或許是夢想,或許是一段往事,會有感慨,雖然電影表現的很直白。
求採納!
㈣ 如何評價電影《港囧》
單純就作品而言,我個人只能給6~6.5分。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我可以給到7分。
《港囧》的確帶有很多懷舊元素,徐崢先生也很懂得抓住不同年代的觀眾的精神訴求。作為一個粵語是母語的北漂70後,這部片子只用了一首《餓狼傳說》就足以打動我了——電影院里只有我和Eleven在跟著哼唱,從頭到尾把所有的粵語歌都哼唱過了。
如果這是回憶青春的快餐,《港囧》的確像肯德基一樣,快速吃起來,挺有滋有味的。
象徵物的缺失
然而電影不僅僅是聲音和影像的藝術,更多的時候,通俗的說,是在講一個故事。很多時候,故事裡面會有一個很明顯、具有典型象徵意義的東西,就算不能讓人去思考,至少也能給人一個深刻的印象,用於推動情節。
《港囧》當中象徵性的元素太多了。
徐來和楊伊學生時代畫的海報;
兩個人始終沒完成的初吻;
蔡拉拉的DV——清晰度1080 60i( i是interlace,隔行掃描;P是Progressive,逐行掃描);
蔡拉拉、徐來的奔跑特徵和拍攝角度(致敬湯姆·克魯斯《碟中諜4》);
會遙控爆炸的外星人頭盔道具;
十多首適時響起、膾炙人口的香港流行歌曲(在文末);
一票香港曾經紅極一時的男女演員;
梵高的兩幅畫;
姐姐去韓國隆胸和隆臀;
香港曾泛濫一時掃盪奶粉的大陸水客;
等等等等。
這些有象徵性的東西都是點綴,都太零碎,它們的確有著時代的特色,折射了情懷,但是並不具備結合的源點,更沒有連貫性,也不具備主線劇情推進的表徵作用,不能讓觀眾因為這個「象徵物」而提升代入感,真正帶來對故事本身的共鳴。如果覺得這個說法太深奧,那麼,《超能陸戰隊》當中大白的電腦主晶元就是真正具有推動故事主線作用的典型象徵物——它只出現過5次(如果我沒記錯),但每一次都結合情節,合理展現了編劇和導演想讓觀眾看到、想到、體會到的內在含義。
回過頭來看《港囧》,這些象徵性元素,就是世界盃決賽奪冠夜噴出的彩箔,修飾、點綴意味明顯,增加氣氛,但它們太繁密、太過堆砌,以至於永遠也代替不了決賽和奪冠。
我個人覺得,徐崢想通過青春期的感情元素,以及主人公對這段感情報以理想化的憧憬,喚醒彼此間年少輕狂以及那種荷爾蒙的沖動,來維系整片的情節連貫。然而想法和實現是有很明顯的距離,場次的銜接我不敢去下定義,不過依然能很明顯地感覺到片中切場的時候節奏太差,敘事不流暢,存在生硬切場的問題。
㈤ 港囧好看嗎
《港囧》到底好不好?來自同系列的前作《泰囧》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評判參照。從豆瓣和時光兩大傳統影評網站的評分來看,《港囧》似乎不及《泰囧》。在豆瓣網,截至昨日下午19時,《港囧》評分僅為6.5,而當年的《泰囧》則高達7.5。在時光網,6.2分的《港囧》同樣遠不及7.7分的《泰囧》。
不過,真正買票的觀眾對《港囧》顯得更為寬容,這點從該片在各大電影購票APP上的得分可以看出。在格瓦拉,《港囧》得分為8.1,略高於同期的《小黃人大眼萌》的8.0,略低於《碟中諜5:神秘國度》的8.7。在微信電影票務端,有87%的購票觀眾表示喜歡《港囧》。在淘寶電影,《港囧》得分為7.9。在貓眼電影,《港囧》的得分更是高達8.8。總體而言,買票觀眾對《港囧》的評價中等偏高。
㈥ 如何評價電影《港囧》
有一種尷尬感貫穿始終。
1.正片一開始就是性笑話,一點都不好笑而且硬生生的性笑話。尷尬。
2.一家子出場,沒一個像正常人,但是偏偏又都沒有啥特色,開的玩笑也尷尬的可怕。
3.包貝爾飾演的角色就不說了,他的笑聲,他的裝傻充愣,讓我的尷尬感爆棚,我始終覺得,喜劇演員是需要很高的天賦的。
4.這一條可能是我個人的問題,近幾年的電影王晶一客串我就覺得很尷尬。
5.各種囧的橋段,確實挺 搞笑 的,但是囧事硬生生拍成了動作大片。巧遇拍電影,頭套爆炸,被黑幫追殺,被吊高樓,被吊公交車,一系列劇情下來,太荒謬,遠遠失去了僅剩一丟丟的真實性。
6.被劫匪抓住,吊在高樓上的那段,尷尬的快死了。那一段的劇本本身就很尷尬了,趙薇那段毫無演技可言。各種高跟鞋玩雜技,配上無感情的聲音,尷尬。
7.徐崢去見初戀的那段,也有些尷尬感,但那種尷尬感恰到好處,是劇情需要,那段很經典。
8.徐崢每次提小蝌蚪我都很尷尬。
這部片子並沒有延續囧系列裡越來越少的真實感,囧事的程度直接上升到了成龍的動作篇。尤其是吊著,感覺徐崢特別喜歡。
被黑幫追殺時,徐崢破窗吊著各種高難度動作;稍後包貝爾也吊了一次;徐崢去會場抓遙控飛機吊了一次;被警察抓,包貝爾救相機又吊了一次;公交車上被車甩出去吊了一次;最後救人更誇張了,多次且各種吊著說話。
徐崢的演技很棒,整部片子就看他了,多種BGM配的也很好。但是每當他把我帶進劇情里的時候,以包貝爾為首的等等一系列尷尬因素讓我瞬間出戲。
總體上來說,這部片子無聊可以去看下,但不值得吹捧。
不說別的,只說一點,趙薇不適合演喜劇。對於趙薇演的喜劇,不想多說,送她兩個字:呵呵。
2001年《少林足球》,熱血勵志的黑色幽默,被趙薇演成了苦情悲劇,強行尷尬的的反打老闆娘扭轉身份位差,莫名其妙get不到點的單相思周星馳,把電視劇中的流水演技,放到精雕細琢的電影中來,處處顯得格格不入,就像一塊乳酪上,飛到上面一個蒼蠅。
到了《港囧》之中,尷尬的演技又再次找到了道德的制高點,菠菜是一個付出的女人,不應該被噴演技。但是拜託,我們看的是喜劇,趙薇再次在劇中上演苦情悲劇,垂垂老矣的膠原蛋白,一去不返,劇中她並未參與一個喜劇鏡頭,演技全在徐崢身上。
如果沒有徐崢,這部電影,就如同被安了一包炸彈,轟隆一聲就倒塌了。徐崢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從《春光燦爛豬八戒》《李衛當官》,很早出出道,曾經有過禿頭的無奈,但重新振作,用勤奮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電影人生。
至於包貝爾,演的角色不討喜,縱然非常真實,但身上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雖然王寶強演的是傻蛋,但卻有著真實厚道的一面,雖然處理事情的方式笨拙,但所有的出發點,卻是非常正直。比如不要8萬塊的欠條,寧可被騙也要幫助路邊的大姐,去泰國 旅遊 居然是為了媽媽。所有的這些善良的出發點,讓人在笑話他的老實,笨拙和土氣的時候,不由地被他美好的心靈所感動。
而包貝爾演的角色,除了刻意點題式地造囧之外,沒有任何可愛閃光的地方,並且是生活中最讓人討厭的一種類型。而且 社會 風氣,有同情農民工的風氣,卻沒有同情逗比二貨的風氣。
因此,沒有得到廣泛共鳴的包貝爾的角色,自然非常不討喜。
但是,徐崢在那裡,片子就是保障。《港囧》刷了不下七八次了,每次關注的焦點,都在徐崢身上。至於其他嘛,能看到徐崢優秀的演技,那些不好的演技,也就寬容了許多了。
可惜,囧系列,徐崢王寶強,缺一不可,但突然換將,變成包貝爾,不知其中有什麼道道兒。總之,王寶強單兵作戰能力稍差一些,畢竟徐崢出道早,早就成名,而且還會導演。
因此,囧系列,其中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徐崢了。因為王寶強飾演的角色,性格形象都是一層不變的,而徐崢飾演的角色,前後都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三部囧,核心就在於人生道路上的囧,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對於電影中的徐崢來說,三次囧,都徹底改變了他,讓他重新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其實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你遇到的每次失敗,到頭來,可能變成你的財富。
還可以吧
《港囧》整體來說是不錯的,前部分 搞笑 無厘頭,中部分抒情現主旨,後部分驚險揪人心。全戲時間不長,情節卻十分曲折,內容充實,全程神經緊綳,在國產喜劇中,壞警察的出現出乎我的意料,實在是一點小驚喜。
前中後《播種者》呼應,結構嚴謹,作為線索之一使原本因情節發展過快而顯得較為凌亂的劇情變得連貫而集中。
我最欣賞的還是其中的思考,電影中偏重徐崢的心路歷程、對現實的控訴使電影立意瞬間拔高,從一般的純喜劇升華為有思考的電影,從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出發思考,愛心綁架等說出了現代人的心聲。
故事線其實很完整,演員也不錯,都說失敗在小光頭身上,但是我覺得小光頭包貝爾演的也還行,也沒那麼失敗,就是鬧騰了一點。整體來說還是可以打九十分的。
㈦ 如何評價電影《港囧》
《港囧》是由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愛情喜劇影片,該影片由徐崢執導,由徐崢、趙薇、包貝爾、杜鵑、葛民輝聯合主演。影片於2015年9月25日在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徐來陪伴老婆及家人來到香港旅遊,計劃與大學初戀楊伊偷偷會面,無奈被小舅子識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引發一場歡樂香港游的囧途的故事。
影片評價
這是一部窮盡笑料段子想逗人一樂的作品,但《港囧》作為囧途系列的後繼之作,已然沒有了《泰囧》黑馬般的魅力,夾雜嬌作多番元素的段子拼湊,乍看滿是港片情懷的《港囧》,實則陷入了自已的囧途,在人物和劇情沖突上都未能有以耳目一新的觀感,反之是缺位倍顯蒼白的。
《港囧》的超高人氣和徐崢在圈內的好人緣。很多明星如大鵬、夏雨等人都積極發言稱這是本年度看到的最好看的喜劇電影。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影評人卻紛紛投來臭雞蛋,稱「這個假期可以踏實出去玩了」,因為沒有一部像樣的電影,包括《泰囧》。
《港囧》不再是單純的喜劇片,類型和內容都全面升級,不僅有徐崢包貝爾的爆笑囧途,還有徐崢趙薇的戳心感情戲,影片中中年男人對青春的懷念對生活的反思更是意蘊悠長,不只是笑,還有感動和思考。葛民輝、李璨琛、王晶、林雪、苑瓊丹等黃金配角出彩,粵語老歌和經典港片橋段也和劇情融合得很好。
㈧ 《港囧》看點大揭秘 《港囧》和《泰囧》哪個好看
港囧看點:
1、演員方面王寶強換成了包貝爾,雖然說可能很多觀眾會不買賬,但是包貝爾的喜劇效果也能讓大家眼前一亮,畢竟徐崢、王寶強、黃渤鐵三角會有點讓人視覺疲勞,這一點也是港囧的創新點之一。
2、故事的地點換成了香港這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為了真實還原香港生活,徐崢導演從拍攝的各個環節上下足了功夫,邀請香港知名美術指導文念中、動作導演錢嘉樂、表演訓練詹瑞文等幕後大咖加盟,保證《港囧》港味兒十足畫面質感的之餘,這些站在徐崢背後的香港男人們也讓導演感慨「由於他們專業的態度和很多工作方法使得我拍這個戲居然覺得很輕松」。
3、《港囧》除了一路囧途,更多的是探討人生,探討初戀和婚姻,探討中年男人的青春騷動和為夢想的遺憾。徐來作為「城市精英」看似生活富裕實則一直未放棄藝術家夢想從事內衣設計耿耿於懷,他面對初戀的求而不得,對和妻子一直多年不孕而發出的「小蝌蚪找不到家」的疑惑一定會戳中70後甚至80後的心,而和《泰囧》一脈相承的爆笑段落則一定會俘獲年輕觀眾以及老年觀眾的心,可以說,《港囧》全方位無死角輻射各年齡層次觀眾,是真正的合家歡喜劇,適合全家一起在中秋國慶雙檔期帶著一家人去感受「囧途升級」的魅力。
關於哪個更好看:
2012年的《港囧》讓徐崢成為了華語電影最賣座的導演,也是讓「囧」系列的電影成為了內地喜劇電影的代表作,全民喜劇的稱號也是紅極一時,這次徐崢呆著自己的新作品《港囧》與大家見面,不管是電影本身想表達的主題還是電影中的演員都已經煥然一新了,所以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了這次的《港囧》能否超越之前的《泰囧》。
徐崢自己表示其實兩部電影想表達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港囧》的確比《泰囧》在情感方面著墨更多、覆蓋更廣,探討得也更加深入。3年前的《泰囧》,徐崢更多地努力用在逗觀眾一樂上面,結尾間隙才抒發了他作為創作者的一點感想﹔《港囧》則是喜劇和感情各佔一半,徐崢這次是一邊逗樂一邊和觀眾談人生。徐崢表示,兩部「囧」片講的都是「中年危機」的主題,但拍《泰囧》的時候是自己還不太成熟,這個主題只是點了一點,沒有被「發酵」出來。所以這次拍《港囧》他希望把電影所要表達的的主題做得更加深入。
㈨ 《港囧》其實很好看,你真的看懂了嗎
無論《港囧》在此前如何賣力的宣傳,但有經典《泰囧》在前,作為續作的《港囧》一定會表現出「續作效應」:
1、口碑一定不如《泰囧》。因為《泰囧》已經登上神壇並奉為經典,按照規律,任何經典的續集一定會不如第一部。所以,哪怕大部分觀眾其實已經不太記得《泰囧》的很多細節劇情,但由於《泰囧》使徐崢達到了頂峰,高潮之後就一定會是下滑的曲線,那麼,觀眾在看過之後,最好的評價大概就是「《港囧》是還不錯,但確實不如《泰囧》」。
2、《港囧》票房一定會好。哪怕可以預料《港囧》的口碑一定不如《泰囧》,但由於國產片大多是一些成本很低、喙頭很足、實為忽悠、以青春、恐怖為主題的雷片,用心製作的優秀喜劇片著實太少,而徐崢和其囧系列已是成為金字招牌,對於壓抑了太多喜劇飢渴慾望的觀眾而言,一定會爆發這種飢渴,從而掏錢買票看《港囧》。
於是,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港囧》的票房果然連創票房紀錄,《港囧》在豆瓣的評分連創新低,到目前為止已降到了6.4分。
但《港囧》的口碑「差」和《無極》、《小時代》這類電影的口碑「差」有本質不同。一方面,《港囧》本身不是爛片,另一方面,《港囧》口碑「差」是建立在人們繼《泰囧》之後對其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基礎上的。現在主流的評論,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幾點:
1、徐崢既想更多地將導演理念(表達中年危機)融進電影中進行表達,又想迎合市場拍成搞笑喜劇,導致《港囧》太分裂。前半段以搞笑為主,但是拼湊的都是段子,不如想像中的搞笑;後半段以教育為主,但是說教意味太重。
2、演員不給力。包貝爾模仿王寶強的痕跡太重,但又明顯不如王寶強;趙薇的設定太矬,戲份太龍套且龍套得沒啥水平。
㈩ 你覺得《港囧》好看嗎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就聽見後面一妹子大聲咆哮: 什麼玩意啊!」還有哥們說:「這片子太爛了!」有多爛,我都沒法說,整個故事從頭到尾立不住。兩個警.察,一個是壞蛋,那開始怎麼不直接就搶DV,還有最後兩個警.察究竟有沒有死也沒交代。王晶那段爆.破戲完全不符合邏輯,電影拍攝現場怎麼可能胡來?爆.破戲炸傷那麼多人沒人管?還有剛才提的偷拍黑社會,公交車人都飛出去了,那麼多乘客沒有一個告訴司機停車的,怎麼可能?在香港會發生這種事嗎?還有取精那一段太扯了,知道導演是為了搞笑,問題是尼瑪哪個男人被折騰成那樣還能射精?還有20年沒見的初戀真的見到了一口都沒親?啥事也沒發生,就算是編故事,我想問一句,那還是男人嗎?還有那個大神經的蔡拉拉,從頭到尾乾的每一件事情都不符合邏輯,生活中絕對不會有這種人,就是智商都不會干這種事。那絕對是用生命在開玩笑!用生命再作!如果說《泰囧》每一個情節都觸動了搞笑神經的話,《港囧》每個情節都觸動了我的惡心神經!惡心的不能再惡心!勸大家千萬不要花錢看!千萬不要花錢看!這部片子連徐崢的《催眠大師》都沒法比,更不用說《泰囧》了!特別特別爛!我都沒法形容有多爛!總之不要看就對了!看完整個心情都不好了!
《人在囧途》到《港囧》賺得盆滿缽滿,恨不得一天票房就秒殺《烈日灼心》,純屬精神鴉片,很多湊熱鬧觀眾就愛看犯傻搞笑,或美女老婆要死要活高喊肉麻煽情台詞,沉溺在虛偽的意淫里無法自拔,卻忘記了爛無可恕。「光線出品,必屬爛片」這句話在業內流傳很久,真心佩服光線總裁王長田,他沒拍過幾個好片,就靠著題材討巧、陣容絕佳、惡俗營銷給力,《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掀起廉價狗血青春片熱潮,人家《上海皇帝》《太平輪》分上下集熱映賠死,反觀光線炮製《四大名捕》三部曲,靠著鄧超跳鋼管舞、柳岩爆乳走秀話題,輕松忽悠大錢,年初光線《鍾馗除魔》靠李冰冰發布會舌吻陳坤,忽悠四億票房,再不提《不二神探》《分手大師》《橫沖直撞好萊塢》等厚顏無恥的鬧劇爛片,擁有幾千萬營銷,輿論控制、水軍給力,票房必爆,那麼《港囧》再不出來忽悠,等待何時?這群影視大佬們,賺錢早幾輩子花不完了,為啥屢屢愛用「遺臭萬年惡俗爛片」創造票房奇跡?還樂此不疲?貪得無厭、良心被狗吃了的奸商敗類,准備為兒孫幾輩子骨灰盒錢操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