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電影《小丑》
《小丑》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大多超級英雄的電影起源,都是從一名平凡人如何被命運點金之手碰到講起,又如何如何陰差陽錯輾轉反側地變成一位披風凜凜的大英雄。但鮮有反派角色是從頭到尾交代的,反派們多數是「已經完成式」,突然就冒出來,沒有來由地,就已經變態得不得了了。
最多用自白倒敘一下自己是如何到了這般田地。所以Joker這部以超英史可能最有名的反派為主角的電影,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終於知其所以然了。看畢這部電影,在影院燈還未亮起時,就已經屏息緊張,害怕有人突然開槍掃射,走出電影院,更覺得尋常街頭都危機四伏,像得被害妄想症。
因為這部電影的渲染力度真的太高,即使是優良公民,看完電影都覺得三觀短暫顛倒,大腦暈眩,險些要與主人公共情。這部電影盡管是由DC出品,卻不是被歸類為超級英雄片,因為裡面既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超能力。
不再是被一個無名無姓的亡命之徒莫名搶劫,而是,在小丑槍殺了電視喜劇主持人引發全城轟動之後,有一個人有樣學樣,對城中富豪開槍,以示憤怒。這一筆令我非常震動,簡直是把蝙蝠俠和小丑這段故事重新定義了。
小丑不再是一個突冒出來痛恨蝙蝠俠的反派,他們結下的梁子,命運的羈絆,原來從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蝙蝠俠父母的死,也不是一個意外,而變成了disadvantaged group憤怒累積直上雲霄之後最終爆發的結果。
(1)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擴展閱讀: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莎姬·貝茲、羅伯特·德尼羅、弗蘭西絲·康羅伊、布萊特·卡倫等聯袂出演的犯罪劇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講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該片是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影片,與目前的DC擴展宇宙並無關聯。
該片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隨即以9620萬美元的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創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紀錄。截至2019年11月8日,《小丑》全球票房將超過9.57億美元,成為了影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
B. 如何評價電影《小丑》 - 知乎
電影《小丑》無疑是精心打磨的作品,其情節與執行都展現出深思熟慮的匠心。主演的精湛演技,成功描繪出社會排斥的尷尬與瘋狂的殺人犯形象,這角色恐怕非少數演員所能駕馭。觀賞他精神的逐步崩潰,放棄融入社會的嘗試,確實令人入迷。然而,劇本的處理方式值得探討。亞瑟的精神狀態並未深入剖析,他的瘋癲傾向似乎源於單一因素,而非復雜心理網路的交織,這或許滿足不了高期待的觀眾。
最終呈現的小丑形象,與其說有獨到之處,不如說是瘋狂殺手的泛泛之輩。他的行為缺乏明顯的個性特徵,使得他與其它連環殺手並無本質區別,這樣的設定或許過於簡化了小丑的角色。
電影中有些部分顯得冗長乏味,特別是在解釋城市騷亂的根源以及小丑與騷亂之間的關繫上。盡管貧窮與憤怒在社會中累積已久,地鐵中的屠殺行為讓小丑變得臭名昭著,這種設定似乎顯得有些牽強。
整體而言,電影在描述被社會排斥者如何演變為連環殺手方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許是一部值得探討的佳作。然而,作為一部專注於小丑的電影,它似乎在塑造小丑獨特性格與標志性特徵上有所缺失,更多呈現的只是一個瘋狂殺手的形象。這無疑使影片在小丑角色塑造上顯得有些缺憾。
C. 電影《小丑》為什麼放了侏儒
《小丑》是DC電影宇宙的一部全新作品,它的黑暗電影風格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最終的票房成績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並且在頒獎季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成為一部既賣座又有好口碑的漫改電影。裡面有一段故事情節,是小丑放過了侏儒,引起了很多觀眾的熱議,接下來我簡單分析一下。
其實小丑之所以放過侏儒,是因為在小丑看來,他和侏儒都是最底層的人,他們不是被這個社會所容納的,每個人對他們都沒有尊重和重視,可以說侏儒就是之前那個唯唯諾諾的小丑,而且侏儒對小丑來說是沒有任何對不起的地方的,小丑這個時候還是存有人性的,所以就放了侏儒。
我覺得小丑放過侏儒這個情節設置非常有意思,因為它將小丑的復雜度又多了一層,同時增加了很多討論度,也為小丑這個人物角色增加了很多新的看點。小丑並不是一個失去人性的惡魔,而是逐漸變成了這個樣子。
D. 請大家評價一下《小丑》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真的是大爆了,值得一看。
劇情節奏感滿分,內涵思考張力滿分,藝術戲劇性滿分,人物塑造滿分。 所有奧斯卡大獎給它都不過分,因為此片足夠劃時代的宣布,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
《小丑》是一個極度暴力的故事,但同時也是一部關於心理疾病、階級、社會邊緣感的警世恆言。觀感真的非常棒。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
E.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電影小丑劇情觀後感分析是什麼
電影《小丑》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看完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演技巧都足以讓人深思。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電影《小丑》的後視角分析。
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
作為熱門的類型題材,這部電影也在9月初席捲了威尼斯,帶著令人驚訝和爭議的態度回歸。
在《小丑》的結尾,我幾乎淚流滿面。原因大概是《小丑》幾乎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何一個既有高樓又有臭下水道的現代城市,真名為阿瑟的小丑基本上就是個普通人。
他偽裝成小丑殺人,引發了一系列騷亂。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肯定,電影盡可能地使社會革命或暴動、退卻(而不是進步)變成了一個人的心理後果,外部的經濟文化結構被完全抽空。什麼是人的感情的涌動?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因此,小丑的情緒與被定性為虛無主義的大規模騷亂聯系在一起。人類原始的毀滅慾望,無需解釋就能顯露出來。
從外表無法解釋,但有趣的是,人們對英雄或反派很著迷。是他們愛看英雄與反派的善惡二元對立,他們只能通過個體身心的對立來解讀世界。自古以來都是狂歡英雄祭祀好,傳世史詩故事,現實素材融入故事,理想主義歷/野史發達。而且在電影史上,很早就有類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