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薦一下侯孝賢和楊德昌最著名的電影哪些
侯孝賢最著名的是,悲情城市
楊德昌最著名的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B. 你心目中的侯孝賢電影三佳分別是哪三部
侯孝賢是台灣新電影運動(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有楊德昌、曾壯祥、萬仁等。他們的作品有《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
台灣新電影運動興起的原因有:
1、電影業的不景氣,中影改組;
2、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影響;
3、新的電影觀念(作者論、藝術電影)等美學標準的輸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現(獨立製品相對自由為侯孝賢、陳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現提供了機會,留學歐美的青年歸來如萬仁、楊德昌、柯一正)
5、台灣社會的轉型:70年代末國民黨權威統治的松動,台灣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
之所以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般宏大的影片,是因為侯孝賢不再只是把創作投視於自身的記憶,而投向了整個民族國家的記憶,這是大師級導演的水準。就像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有《活著》、陳凱歌有《霸王別姬》、田壯壯有《藍風箏》,這些同樣都是把視線投向了社會的。
不再拘謹於小我,而是通過小我投射到整個社會。
一個導演能有這樣的勇氣,有這樣的擔當,能夠直面國家民族的歷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題主所說的主流電影界評價最高的原因吧。
C. 推薦幾部侯孝賢的經典電影~~~
樓主:強烈推薦候導2003年拍攝的《咖啡時光》,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制訂未來的發展目標,並懂得了珍惜身邊人,享受生活的美妙時光。
據說候導拍攝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誕辰100周年,小津安二郎是一位受到全世界電影愛好者所景仰的導演。。
D. 求推薦侯孝賢導演的電影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刺客聶隱娘》都是得過國際大獎的電影,《就是溜溜的她》是侯孝賢電影標識(用長鏡頭造就視覺風格),這些都是好作品。
希望對你有幫助。
E. 侯孝賢的哪些電影好看
一一 是他拍的吧
F. 侯孝賢導演了那些電影
他是大師,但電影較沉悶,受眾面小。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邊青青草、風櫃來的人、兒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尼羅河的女兒、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
G. 誰知道侯孝賢拍過什麼電影~~
《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尼羅河的女兒》《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紅氣球的旅行》
H. 楊德昌,侯孝賢電影的比較
城市和鄉村是對世界的簡單劃分,楊德昌和侯孝賢就站在這世界的兩側舉起了手中的鏡子。於是,在侯孝賢的沉鬱蒼涼中,在楊德昌的冷靜酷烈中,我們看到了台灣這塊變動不居的土地上曾被埋沒的悸動和痛楚。在他們的影像中,慢慢浸淫而出的楊儒侯禪使得他們互為映照。悠遠的鄉村場景,我們依稀能體察侯孝賢天人合一的胸懷;死寂的城市景象,我們也約略能知曉楊德昌儒者情懷的失落與困惑。當然,如此這般的簡單劃分未免顯得過於粗淺了,事實上,拍片之初,侯孝賢就在城市和鄉村之間交叉跑動。只是過去式的鄉村情懷使得他在處理《尼羅河女兒》、《海上花》這樣的城市題材時也顯得悲涼如水。相比之下,楊德昌則簡單得多,他至今只拍過一個地方,或許也將窮盡畢生的精神和智慧描述在這里發生的故事――當然,對於犀利如楊德昌者,台北已足夠。
同為廣東省梅縣人的侯孝賢和楊德昌,都生於1947年,但他們的人生歷程卻迥然而異。候孝賢1948年隨父母遷入台灣,住在高雄附近的一個小島上。12歲時父親去世,18歲時母親又去世,躲在樹上看小說的無憂日子隨著母親的去世而結束,他不得不出去做事。1969年服兵役期滿後,侯孝賢進入國立藝專影劇科,1972年畢業。逐漸進入電影圈。相對於侯孝賢,楊德昌的青少年生活很順暢,而且學歷復雜。他1969年畢業於台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後赴美學電腦,獲碩士學位後,又入南加州大學電影科學電影。
1981年回台。那時候台灣新電影的風起雲涌已在醞釀之中。對於這一運動而言,侯、楊的相交相識可以說是一次歷史事件。 就在楊德昌回台不久,兩人相識,而當時天天與陳坤厚坐在咖啡館等著天上掉膠片的侯孝賢,還不完全明白這個戴大眼鏡的台北人給自己帶來了什麼。以後的一段時間,楊德昌給他看了一些從國外帶回來的西方大師的片子,其中就有被侯孝賢日後提到的帕索里尼。而這幫負笈而歸的電影青年所秉承的新的電影觀念和創作觀念對新電影運動的影響,更是自不待言。從此之後,侯孝賢的悲憫,楊德昌的理性,都找到了各自的方式噴薄而出。他們在台灣、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電影史上互為映照,套用一位學者的話說便是:一面鏡子前面的另一面鏡子。
I. 求侯孝賢的所有電影列表,請附拍攝時間,謝!
1983<<風櫃來的人>>
1984<<冬冬的假期>>
1985<<童年往事>>
1986<<戀戀風塵>>
1989<<悲情城市>>
1993<<戲夢人生>>
1995<<好男好女>>
1996<<南國再見,南國>>
1998<<海上花>>
2001<<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
2005<<最好的時光>>
書上抄的這些都是 .老實說我不大喜歡侯孝賢,早期還好,晚期就濫了..
J. 侯孝賢拍過的電影
人物簡介
中國台灣電影導演、編劇。生於廣東梅縣。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當過場記、副導演、編劇、演員。1975年後編寫電影劇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編劇身分和名導演、攝影師合作拍攝影片取得成功。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風兒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為台灣新電影作家的地位。1983年執導《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Ah Fie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獲3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1985年與朱天文合作創作劇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因執導該片獲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7年執導《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獲1987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的女兒》Nile Girl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戛納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他計劃攝制台灣現代史三部曲;即《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及正在創作中的《浦島太郎》。1991作為製片人,製作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夢)1991 Raise the Red Lantern/《少年,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