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廊橋遺夢》給人的啟示是什麼
《廊橋遺夢》給人的啟示是婚姻,不是兩個人的愛情那麼簡單,而是關系著一個家族,關系著上一代和下一代,意味著付出、承擔、責任和義務。
《廊橋遺夢》弗朗西斯卡·約翰遜去世了,留下的遺囑要求孩子們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羅斯曼橋。困惑的孩子們翻看母親的遺物,揭開了母親生前的一段動人感情。1965年夏季的一天,主婦弗朗西斯卡送走了丈夫理查德和孩子們,獨自做著家務。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誤打誤撞來到這里,向她打聽羅斯曼橋的所在。
《廊橋遺夢》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qbGM8VUlgyKu7cJuQYynQ
Ⅱ 簾子:一部引人思考的電影——《榫卯》
從2017年底塞班國際電影節獲獎,到2019年6月全國公映,《榫卯》像極了一位孤高矜持的游吟詩人,讓人覺得神秘又期待。當昨天終於能看到影片,從影院出來的那一刻,又好像是從戴望舒的雨巷中牽牽延延地走出。影片的優美、真誠讓人留戀,劇情涉及的問題也引人深思。
電影的取景真美,雲霧中起伏的山巒茂密蒼翠,細雨里千年的古木參天肅立。從航拍的森林公路,到腳邊的樹葉雨絲,盡顯嶺南山川之美。加上時而舒緩時而滯重的音樂,將人帶入古樸的自然,也帶入福建大厝陳家祠堂的重建。
影片的每一處鏡頭語言無不在體現一種真誠,編劇的真誠、導演的真誠,演員的真誠。《榫卯》在故事片中完整展現了一棟福建大厝的異地復建過程,從搬運、測量、打地基、立柱子,到上大梁、砌牆、灰塑、蓋瓦、安門窗,如此完整地記錄一座古建築建造的全過程,在中國電影中實在難得。因下雨工程延期,電影拍攝就跟著延期,原本四十多天的拍攝逾期到一百多天。馬躍老師說,他拍了五十多部戲,第一次是真的在雨天拍雨戲。
在劇情里最觸動人心的還是陳守拙和兒子陳文遠的父子情深。父親以自己對傳統建築的古法持守引領著兒子,以深情的家書召喚著兒子,一句「歸去來兮,家園何如」,讓人淚目。
看多了摟錢的商業電影的搞笑膚淺,《榫卯》帶給人的諸多思考讓人驚喜,哪怕這些思考的結果是悵惘。甘小二在《榫卯》的導演闡述中說:榫卯,是榫頭與卯眼的關系,是陰與陽的關系,是你與我的關系,是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東方與西方的關系。人與社會,人與家園,人與人,一切猶如家廟的榫卯結構一樣緊緊相扣、息息相關。
劇中突出的矛盾關系是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陳文遠的妻子現代建築設計師蘇拉,每天讓兒子學英語說英語,一張口就是"so big",留著漂亮的長卷發,吃飯吃西餐,明顯是想西化一點的培養。而陳文遠更想帶著兒子回老家讀書生活。電影結局雖然陳文遠從電影開始的不上車到上車,回歸了家庭,和妻子關系也趨向緩和,可孩子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和妻子之間東西新舊的觀念沖突依然存在,陳文遠能解決得了嗎?陳繼澤,這個名字是父祖的期望寄託,在每天英語和國際學校的環境里,更像是一個諷刺,傳統文化在「繼澤」這里恐難再繼。這里拋出的是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人與家庭的問題。
關於陳家祠堂的重建也是如此,父親陳守拙一定要尊古法,修舊如舊,「雖則塵世喧囂,古制有法發不容亂;唯其工匠肅靜,手藝走心,心若止水」。林經理、陳文遠想鋼筋水泥,快速建成。雖說這一座陳家祠堂,陳文遠墊資、力爭,算是完美重建了,可從竣工後陳文遠的醉酒頹廢及和羅總的對話可以看出,下一期工程到別人家的祠堂,他再不可能這樣做了。從這里也體現出現代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保護的矛盾。有錢的地產商羅總買下了陳家祠堂,二爺陳守拙還要感恩戴德,處處謙卑小心。錢輕易地就可以使綱常斷裂,家園不在,鄉愁失據。經濟的發展反而使人感嘆:誰人的故鄉不在淪陷?小說《飄》裡面,每一次郝思嘉遇到迷茫難解的問題,給她解憂充電尚有她故鄉的紅土地,陳文遠回家卻已沒有了「潁川世澤」的家園。陳守拙說,文革砸了祠堂,祠堂還能保住,現在要修高速路了,祠堂一定得毀掉。經濟的發展使人物質生活方面更充裕,可無故鄉之人,猶無根之木,雖富難足。
父親和陳家祠堂一樣,是一面精神的旗幟,一個傳統的隱喻,也是一抹老去的背影,一種人生的況味。祠堂的重建也是文化的重建,即便可以,不下大力,難期其成。
在這里古建築成為人們精神家園的附著。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通過陳家祠堂的重建展現出來。老父親陳守拙在文革時和妻子用生命保護「穎川世澤」的匾額,在復建祠堂時堅守古法,寧肯推掉水泥牆;楊大師寧可讓桌上的菜一樣樣地減少,面對陳文遠的請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以自己的名望改變前輩匠人的風格,做「狗尾續貂」的事。兩位謙恭、獨立的老人都應該是擁有自己精神家園的人,他們的持守讓人敬佩。羅老闆能理解陳文遠按自己的方式修建陳家祠堂亦算不錯,可商人逐利,不可改變。林經理只對老闆負責,只管打工,不負責情懷,所以連中秋節的民工聚會,也是聲嘶力竭而不見真情。這兩位只談利益,少言精神和情懷。在這次工程里迷茫難安的還是陳文遠,父親的遺書尚錚錚有聲,母親和麥田又時時縈繞,「穎川世澤」常叩擊心扉,這些和他以後的古建築修復工作,和老闆的二期工程如何相能諧和?他該如何再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陳文遠的困境也是你我的困境,陳文遠的尋找也將是你我的尋找。
很感謝導演拍出這樣引人思考的電影。讓我想起獲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伊朗影片《一次別離》,瑣細的事情中包含對新舊觀念、宗教信仰、親情、道德的思考。期待看到更多像《榫卯》這樣引人思考的電影,哪怕並不像榫頭卯眼那樣有現成契合的答案。
Ⅲ 推薦幾款可以引導一個人的人生觀、做人觀的電視劇或電影
電影《欺騙大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主角如何通過高超的騙術在社會上生存,更讓我思考了誠信與道德的重要性。故事中的角色雖然擁有超凡的智力,但最終還是因為失去誠信而遭遇了失敗。這使我認識到,即使擁有再多的技能和才華,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個人也難以真正地成功。
而那部韓國電影《謝謝》同樣讓我印象深刻。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女孩如何通過堅持自我,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最終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故事。這部電影教會了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在影片中,主人公並沒有選擇輕易放棄,而是通過不斷努力和堅持,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讓我明白,人生觀和做人觀不僅關繫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更決定了我們在面對困難時的選擇。
通過觀看這兩部電影,我深刻地意識到,人生觀和做人觀的重要性。它們不僅影響著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還決定了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時,我們需要堅守正確的人生觀和做人觀,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這兩部電影給我帶來了許多啟示。它們不僅讓我反思了自己的價值觀,還激發了我對人生更多的思考。它們讓我明白,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做人觀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希望能夠繼續通過閱讀和觀影來深化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人生。
觀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們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娛樂和享受,還能夠啟發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我鼓勵大家多觀看一些有深度、有內涵的電影,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還能夠促進我們的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