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以前的黑白電影多少幀

以前的黑白電影多少幀

發布時間:2025-07-24 22:19:44

『壹』 為什麼老的電影中的畫面總是看著像是在快進一樣呢

你是說那種黑白老電影嗎?
是因為那時候的膠片是以24幀/秒的速度拍攝的,而現在一般是採用36幀/秒,所以當24幀/秒的片子在現在以36幀/秒的速度播放時,你就會覺得速度變快了。簡單的說,也就是原來維持1秒24張的動作,現在1秒36張,那肯定要快~~

『貳』 為什麼電影要從每秒24幀走向48幀

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這段採用每秒48幀畫面頻率拍攝的電影片段預示著電影技術的又一次技術突破,但展會中觀眾爭議很多,媒體反映平淡的反差結果令人頗感意外。

即便如此,它仍然傳達出一個信息——高幀率電影正在登上舞台;同時還有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影院已具備播放每秒48幀及以上的高幀率電影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影片也在進入高幀率的陣營。在 《霍比特人》片斷亮相之後,面對各路輿論的壓力,導演彼得·傑克遜表現得和小強一樣堅強。他回應道:「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

在技術領域,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沒有人會去抱怨什麼東西太先進了。一些觀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觀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實了。這段每秒48幀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分辨出何為虛幻何為真實。

但也有一部分觀眾表示對之前每秒24幀的電影表示懷念,他們說自己已經習慣了看那種相對模糊的圖像了。80多年來,電影藝術一直被稱為「24格的真理」,而我們的電視則採用了每秒30幀的畫面頻率,大家對這種低幀率的畫面已經產生了習慣。

3D技術是推動高幀率電影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出席CinemaCon電影產業博覽會時也發言表示,採用每秒48幀或者60幀畫面的方式拍攝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3D技術,製造出更加真實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義上給觀眾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因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幀拍攝的,在放映時觀眾只要帶上特定的眼鏡,影院可以把每秒48幀的影片分為左右眼每秒各24幀來進行3D播放。我們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泰坦尼克號(Titanic)拿出來改編為3D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彼得·傑克遜都是搶用新技術改編電影的領軍人物。

說起優點,每秒48幀畫面頻率的影片能極好地表達慢動作鏡頭,因為你即使把電影放映速度減慢一半,它仍然能達到每秒24幀的電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攝每秒24幀的電影時如果需要表現慢動作,也可以把相應的部分拍攝為每秒48幀。除卻能夠優異地表現慢動作之外,高幀率電影還具備許多優點。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

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而每秒48幀就可以擺脫這些問題,使得動作場景更加得流暢逼真。對於看慣了每秒24幀電影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改良也許意義不大。但對那些才剛剛開始看電影的人來說,每秒48幀的高幀率電影必然具備更大的吸引力,他們將無法再接受每秒24幀電影中抖動的搖鏡頭和模糊的畫面感。正如彩色電影出現之後,許多經典的黑白電影被重新製作為彩色版本。我們可以預測在將來,許多老電影將被改良製作為每秒48幀版本。

『叄』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

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莎拉·惠特利約瑟夫·惠特利、哈里特·哈特利,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3)以前的黑白電影多少幀擴展閱讀: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滑稽的動作。此片曾在位於利茲市的普林斯岳父母家的工廠與庄園放映過,但並未有公共放映。

影片令「死亡」成為可討論的議題——短片拍攝十天後,片中人物之一莎拉·惠特利便去世,而普林斯本人也於1890年9月在第戎到巴黎的火車旅行途中神秘失蹤,屍身和行李杳無蹤跡,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宗謎案。

影片傳達更為直觀的情感,如果文字成就著一種歷史的源於,它充滿著冷靜現實的記錄。黑白電影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路。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為生活帶來了另一段色彩的浪漫,黑膠碟的經典,記錄著聲音,一段可以代表經典的音符,黑白電影交織著生活的真實,曾經的黑白沉睡在CD架間,也許它不會被擺放在最顯然和唾手可得的地方,但永遠不會被色彩所取代。

『肆』 電影為什麼是 24 幀

揭示電影幀率的秘密:為什麼是24幀?

電影世界中的24幀標准,其實源於一項深刻的科學原理——視覺暫留效應。自早期無聲電影時期起,人們為了追求流暢的連續畫面,將幀率定在16-24幀/秒之間,這個數字恰好與人類眼睛每秒約10-12幀的視覺暫留現象相契合。1920年代,隨著有聲電影的興起,24幀/秒成為了黃金標准,這一選擇與愛迪生提出的48幀/秒建議不謀而合,旨在提供最自然的觀影體驗。


NTSC標准,美國、加拿大等地的電視標准,以525條掃描線和4:3畫面比例為特色,原本建議每秒30幀,通過兩場交錯掃描實現。1953年,NTSC彩色電視標准誕生,不僅兼容黑白電視,還通過彩色信號在副載波上的設計,使得幀頻略降,線頻也隨之下降。盡管早期各電視台曾有不同標准,但法律訴訟和歷史進程推動了統一,NTSC最終成為主流。1953年,NBC電視劇首次採用NTSC彩色系統,RCA公司隨之推出首台NTSC彩色攝影機,這一標准迅速擴展至美洲及日本,而歐洲則主要採用PAL制式,其圖像頻率為50Hz。


PAL電視標准更為靈活,支持不同解析度,如巴西的M廣播格式。大部分PAL電視兼容各種格式,但NTSC信號可能會遇到兼容性問題。進入數字時代,電影製作開始探索更高的幀率,如《霍比特人》的48幀,以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60幀和120幀。而《阿凡達2》的傳聞中,48幀也被提及,這表明隨著技術進步,幀率的選擇正日益受到成本和藝術表達的雙重考量。


總結來說,24幀是電影的傳統基準,它源於視覺暫留原理,經過歷史的沉澱與技術的迭代,既滿足了視覺舒適度,又為電影藝術提供了無限可能。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或許會出現更多幀率選擇,但24幀的魔力,仍將在銀幕上繼續發光發熱。

『伍』 為什麼以前黑白老錄像播放速度那麼快是故意的還是本身就這么快

兩種原因:
首先由於現在的電影每秒24個畫面就是24幀,,而老電影片有很多為每秒16個畫面(16幀),按現在每秒24畫面播放速度就象快進
其次這些老電影都是時代久遠的膠片,而膠片的存放時間過長會有部分膠片變質老化,其中壞掉的片子被剪掉了,那麼膠片數量就更少了。
因此老膠片在極少的數量下被現在24張/秒的速度播放,一個動作就在更短時間內播放完畢,顯的非常快。

閱讀全文

與以前的黑白電影多少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的貓眼電影怎麼保存下來 瀏覽:692
我的父母有時會帶我去電影院英語怎麼說 瀏覽:69
手機電影播放如何連接電視 瀏覽:9
平板下什麼軟體看電影免vip 瀏覽:817
最近電影上映都有哪些7月2020 瀏覽:82
貓和老鼠大電影之海盜尋寶免費 瀏覽:20
22英里電影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651
eminem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43
有哪些經典的戰爭電影可以看 瀏覽:269
有哪些電影名字叫什麼名字 瀏覽:15
有什麼好看的現當代文學電影 瀏覽:825
金雞百花電影節2020怎麼買票 瀏覽:802
花木蘭電影改編了哪些地方 瀏覽:74
飄雪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觀看 瀏覽:608
南瓜電影如何退出用戶 瀏覽:91
黑豹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950
美圖什麼電影 瀏覽:40
為什麼去電影院看電影會睡著 瀏覽:211
以前60年代的老電影有哪些 瀏覽:136
漫威共出了多少部電影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