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他在戰狼2中只有10秒,卻是最大的配角,比吳京賺得還多,為什麼呢
今年年初的春節檔中上映的幾部電影票房成績都不錯,萬眾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終於在今年春節檔上映了,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上映,之後就一推再推。可以說《唐人街探案3》是很多觀眾期待已久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不是今年票房最高的作品。
其實首先宋歌是認為《戰狼2》的題材足夠好,愛國軍事題材毫無疑問可以引發很多觀眾的共鳴,這樣的共鳴大部分都能轉化成最後的票房。再加上宋歌對吳京和他的製作團隊有著深入的了解,所以對他的團隊製作出來的電影也非常有自信。
宋歌在投資這部電影的時候,做夢也沒想到能獲得最後56.81億的票房,也證明了宋歌的投資眼光非常毒辣。宋歌的背景也遠比吳京厲害,曾經宋歌是萬科影視的總經理,之後又成為了一家北京文化公司的董事長,在電影行業手握不少資源和人脈,還是有自己的一番成就的。
其實剛投資《戰狼2》這部電影的時候,宋歌的心情也很忐忑,一直都做好了這8億打水漂的心理建設,但是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給了他一個驚喜。事實證明宋歌相信吳京是最正確的選擇,也幫助自己提高了不少身價。
㈡ 恆生指數收漲1.9%,影視娛樂股集體大漲,誰是今年電影贏家
恆生指數一天最大漲幅發生在2008年10月29日,恆生指數收高14.35% ,以12596點收盤大漲1580點。現在影視娛樂股集體大漲,誰是今年電影贏家引發了激烈討論,下面具體分析一下:
三、相關分析師表示,整體看來影視公司在經歷了去年的“至暗時刻”後,大部分上市公司股價處於低位,春節檔被資本市場寄託了拉升影視行業股價的希望。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牛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超過75億元已經不難。這對於去年普遍虧損的影視公司來說,無疑也是增長的重要利好消息。
㈢ 累計83億票房影帝,中國首個10億票房導演,徐崢怎麼一步步走到現在
春節檔跌跌撞撞的《囧媽》終於以一種新穎的方式上映了首次嘗試免費播放的《囧媽》給宅在家的我們注入了一分新鮮血液。
從提檔大年三十,引起民憤,到免費上映,賺足觀眾緣。短短一天內的轉變,體現出了作為導演徐崢的商業戰略。
勇敢嘗試新事物是一種人生,敢於做一件事,死磕到底也要做到極致也是一種勇氣。做演員要以演技支撐,做導演要以作品說話,做投資要尋求利益最大化,不邀功,不強功,為新人導演,也為普通觀眾,他將三者走在一起,走出了自己的路
㈣ 預估51.8億!《你好,李煥英》或創票房新紀錄,賈玲能分多少錢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這個假期大家都去哪裡玩了呢?除了旅遊、走親戚以外,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吧。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2月11日春節檔開啟,到2月17日正月初六,我國電影票房已經高達78.22億元,觀影人數超過了1.6億人次,這一數據創造了我國春節檔電影票房的又一新高度。
包括《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你好,李煥英》等影片都十分受廣大觀影者歡迎,而作為今年春節檔票房第一的《你好,李煥英》更是拿下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目前,這部影片在豆瓣的評分已經達到了8.2的高分。
不過按照順序排列,大碗娛樂在出品方中占第6位,投資比例應該不大,所以收益可能並不會太高,根據2021年2月19日華誼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月17日,其公司因投資《你好,李煥英》獲得的收入約為860萬元至1031萬元。
而投資比例比該公司略高的大碗娛樂可能也僅僅獲得了幾千萬的收入。同時,導演的賈玲本人也並沒有投資,所以說可能拿到的只有該影片的片酬。
所以說真正賺錢的其實是出品方,而創作出這個作品的賈玲反而無法獲得太高的收益,不過這個影片創造了我國影史上的數個記錄,讓賈玲也收獲到了高度的評價,這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收益吧。
今年春節檔大家都看電影了嗎?你們都看了什麼影片呢?歡迎留言討論。
㈤ 北京文化35億票房只能分6500萬元,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每一部電影背後都不止一家企業等待分成,復雜的電影產業鏈會將簡單的票房數據分割得“面目全非”。在國內電影行業中,電影產業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出品製作、營銷發行、院線排片、影院放映等幾個大環節。
這部陳思誠自導自演的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背後投資方新麗傳媒與當時的樂視網從中獲益不少,萬達也嘗到甜頭。後來陳思誠成立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騁亞影視),萬達全資持股。此後,陳思成的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和唐探系列1、2為萬達影視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仍擋不住游戲、並購等帶來的虧損。
同樣亟需爆款“救命”的還有深陷困境的北京文化。相比已經IP化的唐探系列,賈玲這場“驚艷”的“處女作”對北京文化可能只算一個“意外”。有報道稱,該片最初本為恆騰網路子公司儒意影業獨家投資,北京文化後續獲得大比例份額轉讓,而在口碑反轉之前,市場對其票房預期在18億元左右。
除北京文化、儒意影業之外,《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還有天津貓眼傳媒、阿里影業、新麗傳媒,以及賈玲旗下的大碗娛樂等5家企業,聯合出品方更是多達17家,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北京文化雖也參與該片發行但並不在4家主發行方之列。
對於這塊蛋糕北京文化能分多少,市場頗為期待。2月18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時,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元至6500萬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該影片其他收入因還在上映中暫無法估計。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也坐實了北京文化保底發行的傳言,公司稱已經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這也意味著,該片票房收入超過15億的部分對北京文化已經影響不大。
2月19日,不少影視股出現回調,北京文化漲停開盤後很快開板,股價全天窄幅震盪,最終收漲7.36%,股價報6.71元/股,總市值48.04億元。
㈥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8億!賈玲和投資方能分多少誰才是大贏家
關於中國電影,過去有這么一句評述:十賭九輸,九死一生,80%的電影都賠錢。今年春節檔票房,誰到沒有想到的是,《你好,李煥英》竟然爆冷奪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還是喜劇演員賈玲的導演處女作。
對於投資方來說,投資賈玲這一部電影是「賭對了」。當然了,還有《唐人街探案3》這樣穩賺不賠的電影,因為此前有《唐人街探案》第一、二部電影做了良好的鋪墊,這兩部都是中國電影史票房前十的電影,第三部繼續賺錢基本不成問題,再加上上映前就有10億的預售票房。
同時,北京文化大跌7.9%,市值一天被蒸發44.24億元。而貓眼娛樂一天大跌7.89%,市值蒸發13.35億元,新麗傳媒股價下跌6.84%,一天蒸發50億元,阿里影業暴跌6.67%,市值蒸發掉18.4億元。
《你好,李煥英》的多家出品方在股市上大跌,最大的原因是,一部《你好,李煥英》還不能左右這些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漲跌。不過,這些出品方已經通過這部電影拿到不少的分紅,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
而賈玲、張小斐可謂是名利雙收,更是大贏家,你說呢?
㈦ 全球最大的娛樂傳媒公司有哪些
排名 公司名稱 總部所在地 綜合指數 走勢
1金牌大風
2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中國(內地) 8.8
3 喬傑立娛樂 中國(台灣) 8.4
4 映藝娛樂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8.4
5 台灣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8.3
6 北京海潤影視集團 中國(內地) 8.3
7 天娛傳媒 中國(內地) 8.3 2
8 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8.3
9 美亞娛樂資訊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8.3 2
10 新索音樂娛樂公司 美國 8.2
11 北京春秋鴻文化投資公司 中國(內地) 8.1
12 世紀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8
13 橙天娛樂集團 中國(內地) 7.9
14 台灣天熹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9
15 北京榮信達影視藝術中心 中國(內地) 7.9 2
16 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9 1
17 AEG新亞洲娛樂聯盟集團 中國(內地) 7.9 1
18 福隆製作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8
19 海碟集團 中國(內地) 7.8
20 紅館藝人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7
21 凱渥模特兒經紀公司 中國(台灣) 7.7
22 大國文化集團 中國(香港) 7.6
23 北京宜和星光文化經紀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6
24 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5 5
25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5 2
26 東亞唱片(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5
27 傑尼斯事務所 日本 7.5 4
28 百代唱片 英國 7.5 3
29 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4 1
30 新視線多媒體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4
31 傑威爾音樂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4 5
32 環球唱片公司 美國 7.4
33 華納音樂集團 美國 7.3
34 威廉-莫瑞斯經紀人公司 美國 7.3
35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3
36 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2 1
37 艾回唱片公司 日本 7.2 1
38 創新演藝經紀公司 美國 7.2 2
39 鑫寶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2
40 中國星娛樂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2 16
41 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7.2
42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內地) 7.1
43 IMG模特經紀公司 美國 7.1
44 東亞唱片製作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7.1
45 天搏明星經紀網 中國(內地) 7.1
46 JYP經紀公司 韓國 7
47 北京太合麥田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
48 北京中盛天歌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7
49 北京星澤國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中國(內地) 6.9
50 星之國際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中國(台灣) 6.9
蠻詳細的,請採納~
㈧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文|行者
2018年,即使整個影視行業悲觀情緒外溢,電影行業仍然實現了可貴的增長。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同時新增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尤其讓人驚喜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出現強勁增長,貓眼電影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產片以77.5%的數量取得了票房總量的60.3%,國產片票房佔比相比於去年增長了3.4個百分點,也是近三年來首次突破60%的心理線。
票房的增長得益於影片質量的提高。在全年票房TOP5中,有四部來自國產片,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三部過30億元的電影均為國產片,票房分別達到36.5億元、34億元和31億元;且貓眼評分都超過9分,分別為9.4分、9.0分和9.6分。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站在2019年的起始點上,文娛商業觀察以5億元票房為基準線,因為這個體量的電影是大片的票房起點,也是大部分影片盈利的起點,來盤點2018年新老影視公司的出品成績單。
榜單背後不僅反映了出品公司實力的變化,更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在近些年來與傳統影視的融合,就像NETFLIX正式成為美國電影協會(MPAA)一員,成為第一家加入MPAA的非電影公司、第一家加入MPAA的流媒體。打破了傳統電影公司=美國電影主流的觀念。
這件事情的標志意義在於,以什麼樣的方式做電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麼樣的影片,只要影片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出品公司同樣會得到市場的尊重和認可。
傳統五大:博納優異、華誼漸弱、光線萬達穩字當頭
2018年,中國影視產業的多事之秋。
在7天57.3億史上最貴春節檔的加持下,內地影視取得了夢幻開局。二月28天101億票房,也刷新了世界影史最快百億紀錄。萬達、光線、博納等行業傳統公司大佬出品成績,也取得「開門紅」。內地影市進入下半場後,「陰陽合同」引發 娛樂 產業大地震。傳統影視大佬的命運軌跡,開始向著不同方向演化。
2018年春節檔,擅長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博納影業,主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成績,榮膺檔期票房冠軍。國慶檔期間,其主出品的《無雙》,憑借觀眾正面口碑加持,最終拿下12.73億成績,問鼎檔期票房冠軍。國內三大黃金檔期的「兩冠王」身份,讓市場對博納刮目相看。
2018年華誼兄弟出品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等多部作品。其主控影片中,僅有《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終累計票突破五億大關,達到6.06億。原計劃2018年內上映的《手機2》,在7月中旬殺青後再無相關消息傳出。不過,2018年國慶檔,華誼出品的《找到你》成為文藝片黑馬,並最終取得了2.85億成績。但一部電影的出彩,並不能掩蓋華誼整年市場表現的式微。
與博納、華誼的起落相比,光線傳媒、萬達影視、中國電影等傳統頭部公司,表現穩扎穩打。
2018年,光線出品的8部影片以青春與動畫類型為主。其參與出品的《超時空同居》與《動物世界》,分別取得8.99億、5.09億票房。暑期檔,光線參與出品的《一出好戲》取得了13.55億累計綜合票房,表現亮眼。遺憾的是,其參與出品的動畫類型作品沒有爆款誕生。
2018年春節檔,萬達影視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熊出沒·變形記》,分別取得33.97億、5.68億累計票房,利潤可觀。暑期檔,其主出品的兄妹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口碑與票房均取得不錯成績。相較而言,去年萬達影視保持了穩定發揮。
作為國字頭的行業巨頭,2018年中國電影出品了《捉妖記2》《無問西東》等,市場表現平穩,符合其一貫的風格。其中,票房成績超5億的2部作品,合計票房達到29.9億。英皇電影作為香港公司的傳統廠牌,參與出品了《紅海行動》、《無雙》、《無名之輩》三部爆款,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行業新貴:爆款捕手北京文化,徐崢、寧浩成最大贏家
2018年,傳統影視大佬的大考之年,也是許多行業新貴的立足之年。
北京文化繼續扮演者爆款捕手的角色,現實題材作品《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的火爆,讓其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我不是葯神》公映期間,公司股票大漲,市值最高漲幅達到40億。唯一遺憾的是,其出品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慘淡。這也是北京文化2018年的最大遺憾。
《我不是葯神》的出圈,讓壞猴子影業、北京真樂道、歡喜傳媒三家公司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徐錚、寧浩之間的投資版圖,逐漸清晰起來。通過梳理三家公司出品成績,不難發現2018年的內地影市,徐錚、寧浩成為最大贏家。
2018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主出品了《我不是葯神》,導演文牧野正是電影計劃的首期簽約對象。這也是2018年,公司唯一出品的電影作品。徐錚的真樂道文化參與出品了《我不是葯神》、《超時空同居》等四部影片。徐錚、寧浩作為聯合創始人的歡喜傳媒,在《我不是葯神》之前,還出品了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取得13.6億票房。
除此之外,2018年暑期檔,開心麻花參與出品的《西虹市首富》取得25.47億票房,延續了麻花作品的爆款表現。國慶檔,開心麻花基於舞台劇IP打造的《李茶的姑媽》上映。在較高的映前熱度中因為口碑問題而未達預期。最終,此片取得了6.04億票房。2018年,開心麻花可謂是有喜有憂。
與開心麻花關系密切的新麗傳媒,也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媽》。賀歲檔根據義大利口碑佳片翻拍的《來電狂響》也是由其出品,當前已取得6.35億票房。新麗傳媒能否將母公司閱文集團優質文學IP,改編成更多優質影視作品更值市場期待。
互聯網影視公司:騰訊影業+企鵝影視登頂,貓眼阿里可圈可點
2018年,騰訊影業、企鵝影視、阿里影業、貓眼 娛樂 等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機遇與挑戰並存。四者在出品端均有良好表現,逐漸登上影視行業主舞台。
其中,騰訊系市場表現出眾。據統計,2018年票房5億以上出品公司中,騰訊影業與企鵝影視聯合拿下71.58億票房,位居排行榜冠軍,其中騰訊影業佔41.67億,企鵝影視佔29.91億。
作為新興網聯網影視公司的後來者,騰訊影業通過不斷 探索 與總結,在過去一年給出品市場留下了諸多優質作品。從春節檔6.05億的《熊出沒·變形記》,到國慶檔6.28億的《影》,再到18.7億的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護者》。其中,張藝謀導演的《影》,以12項獲獎提名領跑第55屆中國台灣金馬獎。最終,影片斬獲最佳導演、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視覺效果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毒液:致命守護者》不僅中國市場表現優異,全球累計票房突破也以10億美元,創造漫威「身價」最高單人英雄。
與此同時,企鵝影視作為騰訊系另一廠牌,參與出品了《無問西東》、《捉妖記2》。在賀歲檔及春節檔,市場表現突出。其中,《無問西東》還幫助王力宏、章子怡拿下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
暑期檔與國慶檔,阿里影業分別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無雙》等影片,市場票房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其聯合出品的《碟中諜6》,在大盤走勢趨冷的狀態下長線走勢穩定,最終突破12億票房。
2018年,貓眼參與了24部作品的運作。其參與出品的影片覆蓋三大黃金檔期,有《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熊出沒·變形記》、《李茶的姑媽》等。在貓眼網路票務平台的支持下,這些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通過以上盤點,不難發現傳統影視巨頭,正在被行業新貴及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逐漸趕超。影視寒冬季之下,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成長速度超出預期。未來整個影視產業格局,或將面臨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