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電影中的核心在於塑造人物形象,這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曾強調,觀眾真正的興趣點在於影片中的人物,而非技術手法。因此,人物形象塑造在電影中至關重要。
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從內外兩個層面著手:外在形象與內在形象。
外在形象包含外貌、語言與環境。外貌包括人物的體態、著裝、發型和飾品等,反映了個人的外在特徵。語言不僅涉及對話,還包括肢體語言和表情,能直觀展現個性。環境的設置則會影響觀眾對角色的理解,不同場景下的角色形象截然不同。
內在形象是指人物的價值觀、慾望與潛意識。通過外在形象的展現,觀眾可以窺見角色內心的世界。內在形象的構建,是通過外在細節的描寫來實現的。
視聽手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強化作用。通過服裝、化妝、道具和美術置景等手段構建外在形象,拍攝現場還可以進一步通過景別、光線、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大小和角度等技巧強化形象。
具體來說,景別的變化可以調整角色在畫面中的呈現方式,光線的運用能塑造角色氛圍,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和大小決定角色的權重感,角度的選取影響情緒表達。此外,鏡頭選擇、調度,如長焦或短焦、平拍、仰拍或俯拍,以及圖像的穩定性或動態性,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角色形象,甚至通過高速攝影(慢動作)等技巧增添角色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
綜上所述,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工程,通過內外形象的構建與視聽手段的巧妙運用,能夠為角色賦予豐富立體的個性,推動故事發展,引領觀眾深入角色內心世界。
B. 影視視聽語言分析
同學你好,我們以《七宗罪》的開頭做一個範例:
《七宗罪》是大衛芬奇導演33歲的長片作品,其成熟的視聽造詣讓人稱贊,我們用最粗淺的視角,去嘗試解讀芬奇老師是如何用視聽語言構建人物。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中,主人公賽默塞特,我們簡稱S,是一個出色的警官,做事一絲不苟,思維縝密,刑偵技術高超,有一顆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心。可人到晚年,無法根除的罪惡讓他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心力交瘁。而米爾斯,我們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頭,在地方上頗有建樹,一時間讓他忘乎所以,自以為自己是超級警察,其實性格急躁沖動,做事毛手毛腳。機緣巧合,這一「SM組合」便相遇了。
簡單介紹人物之後,我們來對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師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視聽語言要緊扣視覺和聽覺的表達,畫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豐富的,加之有人類生活的經驗,很多表達不言而喻,深諳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應手去創作。
《七宗罪》鏡頭五
M便接了個電話,從襯衣的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隨意的記在手心裡。還記得上文里S的鋼筆放在哪嗎?整齊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說導演刻意做對比,他只是把一些細節通過人物動作和美術陳設展現出來。刪去這些細節或許對情節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是會讓故事與人物的邏輯更加合理。這便是視聽的魅力。
視聽語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別、角度、運動(攝影機運動)、照明、色彩、語言、音響、音樂,剪輯等,但所有的電影元素都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節,如何讓觀眾有代入感,才是電影各元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