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犇年輕為什麼不入黨
牛犇曾自我剖析:「我個子矮小,演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我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是純的,而且多少年一直如此。」
1950年代,演員黃宗英、白楊和秦怡,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老演員們把入黨當一件神聖的事,當成心靈的考驗來面對。牛犇自認為比不上這些老演員,沒有申請入黨。
當劉瓊、孫道臨、喬奇、謝晉等老藝術家在21世紀初接連去世時,牛犇才知道這些老友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2016年,上影集團拍攝影片《鄒碧華》。牛犇演一位來法院上訪的老人。
2018年5月31日,在虹橋路廣播大廈18樓的上影演員劇團會議室,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召開,83歲的牛犇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距離他想要入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
B. 《鄒碧華》觀後感
xx月xx日下午,我觀看了電影《鄒碧華》。影片中,鄒碧華在康達生日聚會上背誦了特蕾莎修女的《無論如何》。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詩,他且用行動詮釋了無論如何。
一、無論如何都要做好社會的這桿公平秤的法官。
他說:「我們每年要經手上萬起案件,數量很大,而每個家庭一輩子也許就這一件,如果因為我們的失職造成了冤假錯案,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越來越多的人就不會相信我們的法律了,那我們工作還有什麼意義呢?」
二、無論如何都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災事故現場,做起走訪調研,他用手語與訴訟當事人老伯伯進行交流。他那句動情的':你有母親,我也有母親……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無論如何都會尊重他人的好乾部。
作為幹部要學會尊重。鄒碧華到長寧區法院任職的第一天,遇到面對上訪群眾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訪辦主任康達,對康達講的一句話:你這個人民是吃過法條的人民,我們要把法條與面條攪拌在一起,讓當事人吃法條與吃面條一樣順暢。在全院幹警會上,鄒碧華讓賀青山走上台前,尊稱他為賀老師。一句「賀老師」,闡明了平等尊重。
四、無論如何都會關心下屬的好領導。
陳陽在審理一起糾紛案中,原告無理取鬧甚至在網路上造謠,陳陽在跑步機上無言的身影讓人心疼,鄒碧華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過審訊撕破虛假訴訟人的嘴臉。
五、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個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爸爸,因為讀博,沒能親自迎接兒子的降生;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兒子過生,只能在匆匆離去的車里探出頭對兒子說一聲「生日快樂」。他通過視頻給兒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還是想做一個好爸爸。這一幕讓我感受到敬業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義。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對本職工作的認真負責也是對黨的忠誠。
在全院幹警會上,鄒碧華請賀青山上台講一講他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賀青山對收發的信函如數家珍,他認真、敬業、負責,每年為法院糾正了許多錯發的信件。鄒碧華問他從事的這項工作可能與職稱、職務的晉級並沒有太大聯系時,賀青山說:「想一想那些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連長、班長,還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來就已經是很幸運的,組織上關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讓我每天一抬頭就能看見國徽,就好像無數犧牲的烈士們在看著我,我只有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對得起他們。」賀青山同志的話讓我淚崩了,一個顫抖著標準的軍禮詮釋了什麼是忠誠。
鄒碧華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簡單。」聽到這句話,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閃過。我想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麼大的事業,但我要干好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用「無論如何」的態度攻破難關,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