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中常有人在照鏡子的場景,是怎樣做到鏡子中不映出攝像機和拍攝者的
拍攝的時候會使用遠焦鏡頭,也就是說從畫面來看似乎拍得很近,但其實攝像機距離被拍攝物很遠,如果拍的是古代戲的話,銅鏡就不容易映出攝像機了;如果是現代戲的話,攝像機的映像也會很小,通過後期就可以抹掉了,而且不會顯得太明顯
B. 影視作品中拍攝鏡子時,為何鏡子影像中沒有攝像機
正面拍攝鏡子而不出現攝像機,目前了解到的有下面一些方法:
1、先客觀拍攝出現鏡子的場景,然後上道具和替身,通過道具正面拍攝演員,替身在鏡頭前露出部分肢體動作達到需要的效果。
2、演員在鏡子前表演,鏡頭在演員前面將鏡頭和演員一起拍攝進去,然後調轉鏡頭重復表演一次,通過後期特效調整達到效果。
3、完全的後期摳像達成。
後期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
標清高清,24幀/秒和48幀/秒,一秒鍾按照拍攝順序播放24/48張圖片,後期技術處理的時候,逐幀把這24/48幀給進行置換,簡單的話,一幀一幀處理,PS都能做到,只不過比較費時間,專業一些用AE、Premiere、NUKE、Houdini等軟體都可以。
逐幀處理在原理和在PS摳圖換掉人物、背景是一樣的,前期在純色背景下做動作,後期把純色背景刪除,然後將動態人物置換到鏡子中,影子完全可用實拍再置換。
C. 電視劇中正對鏡子的鏡頭卻看不到攝影機,這是怎麼拍出來的
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後期處理掉,也可以在拍攝的時候借位,甚至可以直接用透明的鏡子。
對那些經常看電視劇的小夥伴來說,他們會特別好奇電視劇的拍攝手法。比如我們在一個鏡頭裡面看到人是正對著鏡子的,但是卻看不到鏡頭,其實這樣的處理手法已經非常成熟了,有各種方法來避免穿幫。
可以通過後期把穿幫鏡頭處理掉。
這個方法其實一點都不難,對於那些有著PS和PR功底的小夥伴來說,他們可以很輕松地把這些穿幫鏡頭處理掉,我們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也就看不到鏡頭了。這樣的處理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項辛苦活,因為電視劇的畫面並不是靜止畫面,所以後期人員需要每一幀每一幀地逐個處理,然後再合成到一起。
D. 影視中拍攝鏡子為何不見攝影人和攝影機
鏡子中正面拍攝就會看見相機以及拍攝者。
如果移動機位,與鏡面造成角度,這樣通過反射就不會看見拍攝者了。
E. 電影里正對著鏡子拍攝卻看不到攝影機,這用的什麼手法
如果不是完全正面的鏡子水平角度的特寫 都是可以通過光反射的角度來適當調整 。或者是後期製作的時候,把兩張膠片疊加在一起產生的效果。通常是把背景膠片透明化,只能看到物體的輪廓;實物膠片淡化,比正常鏡頭的膠片在更淺一些。把這兩種疊加在一起就變成了「照鏡子」的畫面。如果是正面對著鏡子還看不到的話.那就是影視後期軟體處理掉的。
F. 影視作品裡面是怎樣防止觀眾發現攝像機的
照相機相當於人的眼睛,攝影機就是可以連續拍攝的照相機,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對著鏡子看一下,在什麼地方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利用物理知識很容易解釋,為便於說明,下面畫了一幅圖,當人眼在A點時,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A點的像A',過A'和平面鏡的邊緣M、N作兩條直線A'MC和A'ND,則MC、ND之間的部分,就是人眼在A點時觀察到的范圍。同理,人眼在B點時觀察到的范圍為ME、NF之間的部分。
這樣,攝影機在拍攝時,只需推到正對平面鏡邊緣的范圍以外,就可避免拍到攝影機。也可能是,有工作人員一幀一幀一幀把鏡子里的攝像機擦掉,費時費力。
G. 鏡子戲的鏡頭卻看不到攝像頭,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再看電視劇的時候其實都會很奇怪,為什麼拍演員照鏡子的戲,卻看不見攝像頭呢?我猜測的話,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可能那隻是一面假鏡子,鏡子里的是拍鏡子戲的演員本人,而鏡子外面的是一個和演員身形很像的替身,替身的作用只是拍一個背影。這樣的話,拍攝效果出來後,在畫面中就不會存在攝像頭,不過要辛苦影視劇和電影製作後期的小夥伴一些,要把場面做的更加的真實一些。
第四,或許可以設置綠布,我們都知道現在拍攝玄幻仙俠巨制會用到一些比較特別的場景,這需要做特效,而特效的使用需要摳圖,最容易用來進行摳圖的就是綠布了。將綠布把攝像頭和攝影師全部都包起來,然後就算是攝像頭出現在鏡子里,後期的時候也可以將它摳出來,在簡單地修一修,就可以做到完美的隱藏。
H. 電影中,拍攝鏡子的鏡頭,是如何抹去攝像機的
有一種技術叫做Rotopaint,他可以實現去除畫面中多餘的內容。但是相當復雜,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夠完成。
通常國外的大片,有很多是在國內做這個部分的工作。就類似於蘋果的手機在富士康生產一樣。
I. 電影中人物照鏡子的場景是怎麼拍攝的
關燈拆電影 導演居然讓我演隱形人
一隻冰冰
雙胞胎大法
在攝影機還是個吃膠片的龐然大物的年代,導演們是如何拍攝鏡面戲的呢?
1933年的《鴨羹》應該是世界上第一部跟鏡子過不去的電影,導演萊奧·麥卡雷另闢蹊徑,雖說是拍照鏡子的戲,卻把牆給拆了,根本不設鏡面,用兩個打扮長相相似的演員同時進行鏡面表演來模擬鏡面效果,我們暫且把這種方法稱為雙胞胎大法。
《鴨羹》中雖然演員漏洞百出,倒也很符合影片需要的喜劇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拍鏡子戲的思路,一直到今天這種看似笨,實則妙的方法還在被不斷使用著。
《終結者2》當中就有這么一場戲,攝影機大搖大擺地從鏡子前搖過,鏡中卻沒有攝影師的影子,原因正和《鴨羹》一樣,鏡子根本就不存在。
施瓦辛格本尊其實坐在鏡子界面之後,裡面看到的景也是早就搭建好的攝影棚的另一側,我們看到的終結者後腦勺其實是個替身演員,或許應該叫他腦替?
而前景後景中都有正面出現的莎拉·康納,其實是卡梅隆請了自己老婆琳達·漢密爾頓和她的雙胞胎妹妹萊斯利同時出演的。
這種拍攝法保證了攝影機在所謂的鏡子前能夠自由運動,使畫面不斷變換,擺脫呆板的印象,卻也有著諸多難以實現的條件。
首先不是人人都有雙胞胎這么好的資源的……
其次,搭兩個一模一樣的布景也比較耗時耗資。
當然,演員表演的同步率也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運用雙胞胎大法拍攝的NG次數往往會高於其他手法,效率也是在片場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萬能綠幕
鏡面拍攝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戲出現在1997年的《超時空接觸》。
年幼的艾麗發現父親發病倒地,她一路狂奔到洗手台前取葯,整個鏡頭一氣呵成,令人驚嘆的是結尾畫面處竟然從鏡子中拉出,變成了小女孩的視點。
一面固定在牆上的鏡子究竟是怎麼做到九曲十八彎跟隨著小艾麗一路上樓的呢?
後來該片的攝影指導Ken Ralston和Stephen Rosenbaum揭秘說,艾麗上樓的戲其實是事先拍攝好的,而這面鏡子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塊用於後期製作的綠幕。第二次拍攝只需跟拍艾麗的手打開玻璃門即可。
影片《黑天鵝》當中也大量使用了綠幕偽裝鏡面的效果,主要為了契合精神分裂的主題,在鏡子中展示出妮娜的邪惡人格。唯有通過綠幕技術才可能做到鏡里鏡外畫面不同。
當然有時候拍戲不一定要表現鏡面,卻也會遇到櫥窗玻璃反射等棘手的問題,除了以上說的運用移軸鏡頭、後期處理等方法,更為直接的還有在實體空間內巧妙安排遮擋物這樣的方法。
如《快樂結局》中坐輪椅壓馬路的那場戲,滿大街玻璃櫥窗等著要捕捉攝影師的漏洞,導演哈內克都巧妙地安排了遮蔽物要麼擋住玻璃,要麼是來往的車輛擋住鏡頭。
好的導演就是拍這樣一場一鏡到底,沒有台詞的戲,也會反復操演,確保完全沒有漏洞。
別看鏡子是電影中的常客
要拍好它卻需要攝影師和導演深厚的功力
創意、才情,和認真的態度
請持續關注「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
與我們一同深度拆解電影台前幕後。
我們,只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