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幀數率什麼是幀數越高會怎樣60幀與24幀的區別是什麼
幀數就是一秒提供的圖像數。幀數越高感覺越絲滑。
60幀屬於游戲「不卡」的幀數。
24幀是電影「流暢」的幀數。
導致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電影每幀都帶有動態模糊,能夠讓人提前知道下一幀的信息。而
游戲畫面都是清晰的即時渲染畫面,需要更高的幀率。
㈡ 電影的格式到底是什麼意思
按你的要求說明吧:RMVB就是無損壓縮格式,RM就是有損壓縮,AVI就是不壓縮的點陣模式,一個比一個清晰,可以這么說。但是文件就相對一個比一個大了。
以上都視頻格式。
以下是技術盤
DVD是DIGITAL VIDEO DISK的縮寫,意即數碼視頻光碟,DVD就是通過高清晰度這一優點,超高速地替代了VCD及錄像帶,成為現代家庭的標准電器之一。
HDTV是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簡稱,翻譯成中文是「高清晰度電視」的意思 。它是一種數字電視技術。
藍光(Blu-ray)或稱藍光碟(Blu-ray Disc,縮寫為BD)比DVD更先進了一點。
HDTV有三種顯示格式,分別是:720P(1280×720,非交錯式,場頻為24、30或60),1080 i(1920×1080,交錯式,場頻60),1080P(1920×1080,非交錯式,場頻為24或30)
這樣說明不知道你滿意不?
還有你的筆記本完全可以放RMVB電影。
還有對於集顯的機子有能放高清晰電影。只不過相對較卡。
可以這么說,RMVB是相對高清晰而以,它也是一種壓縮格式,所以說清晰也就那樣了,HDTV是一種數字電視技術,你說是電視效果好,還是RMVB的好呢?這個我相信你知道。在網上看到說集顯機子放高清電影很吃力,這個高清晰也是相對而言,看東西要從辯證的眼光看啊,兄弟!
㈢ 看普通的電影60幀和24幀有什麼區別
普通電影院播放的是24幀,是我們普通看的電影。
60幀效果是可以將細節展示的更加細致,,甚至臉部皮膚紋路都可以看清,畫質更加生動,更清楚。
120幀效果那就逆天了,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家電影院能夠播放,此畫質真實過頭,看久了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不建議嘗試,且,戴上3d眼鏡來看的話,屏幕畫面基本不會變暗。
㈣ 24幀和60幀真的有區別嗎
肉眼在看超過24幀每秒的靜態圖片就會認為是連續動態視頻,所以你能拍攝到60幀每秒的視頻,然後通過軟體把每秒幀數調節到24幀左右,那麼你在一秒鍾內拍攝到的圖像就能通過慢速播放成兩秒鍾,而且是連續的、不會卡頓的。如果你能拍攝90幀每秒的視頻,那麼你起碼能把一秒鍾拖慢到三秒的慢動作播放,以此類推。高速錄像能拍攝到很多我們容易忽略的細節和精採的瞬間,通過慢動作播放視頻,也會讓視頻更好玩有趣,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注重高速錄像這個功能的原因。
㈤ 24幀和60幀的區別大
幀數為幀生成數量的簡稱。由於口語習慣上的原因,我們通常將幀數與幀率混淆。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因此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
㈥ 蘋果x拍攝4k24FPS,30FPS,60Fps區別在於哪裡
1、視頻的流暢度
每段視頻每秒鍾跳的幀數越多,視頻所顯示的動作就會越流暢,越清晰。一般避免動作不流暢的最低幀數是30FPS。某些計算機視頻格式,每秒只能提供15幀。
2、畫面像素的大小不同
當1024×768是畫面的解析度時,畫面的刷新率要達到24幀/秒,那麼顯卡在一秒鍾內需要處理的像素量就達到了「1024×768×24=18874368」。如果要求畫面的刷新率達到60幀/秒,則數據量一下子提升到了「1024×768×60=47185920」。
3、視頻文件大小不同
FPS越大就意味著像素越高,同時也意味著文件需要儲存的體積越大,所以在選擇FPS的時候要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並不是FPS高就適合。
1、常見媒體的FPS幀率:電影:24fps、電視(PAL):25fps、電視(NTSC):30fps、CRT顯示器:75Hz以上、液晶顯示器:一般為60Hz。
2、解析度」不變的情況下,FPS越高,則對顯卡的處理能力要求越高。電腦中所顯示的畫面,都是由顯卡來進行輸出的,因此屏幕上每個像素的填充都得由顯卡來進行計算、輸出。
3、顯示器的刷新率即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採用70Hz以上的刷新頻率時才能基本消除閃爍,顯示器最好穩定工作在允許的最高頻率下,一般是85Hz。
網路-FPS
㈦ 阿凡達究竟是24楨一秒還是60楨一秒
阿凡達是24幀一秒的,現在全世界上映過的電影,只有李安兩部比利林恩和雙子殺手是上映時有120幀和60幀版本,4k藍光碟發行過60幀版本。霍比特人三部曲在上映時有48幀版本,但是國內影院沒引進,藍光碟也是只有24幀,沒有60的版本。還有一小部分新出的國產網大是60幀的,比如峰爆有60幀版本,但是觀感就比李安的差很多
㈧ 怎麼樣查視頻文件是H263還是H264的啊
用軟體MediaInfo查看,舉個例子:
概要
完整名稱 : C:\TDDOWNLOAD\《悲慘世界》DVD(上).RMVB
文件格式 : RealMedia
文件大小 : 367 MiB
長度 : 1小時 24分
平均混合碼率 : 598 Kbps
電影 : ~☆ 經典譯製片共享:《悲慘世界(上集)》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
藝術家 : →★★★中國配音網論壇——陽光製作★★★←
版權 : 中國配音網論壇—2006
視頻
ID : 1
文件格式 : RealVideo 4
編碼設置ID : RV40
編碼設置ID/信息 : Based on AVC (H.264), Real Player 9
長度 : 1小時 24分
碼率 : 534 Kbps
畫面寬度 : 740像素
畫面高度 : 308像素
畫面比例 : 2.40:1
幀率 : 20.000 fps
bits/(pixel*frame)(數據密度) : 0.117
大小 : 324 MiB (88%)
音頻
ID : 0
文件格式 : Cooker
編碼設置ID : cook
編碼設置ID/信息 : Based on G.722.1, Real Player 6
長度 : 1小時 24分
碼率 : 64.1 Kbps
聲道 : 2聲道
采樣率 : 44.1 KHz
位深度 : 16位
大小 : 38.9 MiB (11%)
㈨ 佳能600d配攝短片60幀和24幀是什麼區別
你好! 「60幀和24幀是什麼區別」--- 60幀:每秒拍攝60張畫面;24幀:每秒拍攝24張畫面。 根據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每秒播放24張畫面時,在前一張影像消失之後,之前的影像還會暫時停留在眼前。這就是電影的基本原理,稱為「視覺暫留」。 所以,24幀的影片就適合視頻流暢播放的基本需求了。 而60幀的影片,播放時將會比24幀的影片更加順暢。 一般在電腦上播放影片時,播放器會默認使用24幀的速率進行播放。這樣,播放24幀的影片時,將會欣賞到正常速率(畫面動態正常)的影片;播放60幀的影片時,將會欣賞到「慢動作」播放的影片。
㈩ 23.976、29.97、59.94 這些幀率是怎麼回事和24、30、60有什麼區別
與電氣標准以及電視制式有關。電影是每秒24幀圖像,放映時經技術處理,一般顯示為48Hz或72Hz。然而電視制式在制定之初(主要指標清解析度的模擬電視信號時代)就(故意)使用了與電影不一樣的標准。
電影要在電視上播出,需經過一番比較復雜的技術處理。為符合電學規范,如NTSC制式,應用在影片上精確數值為59.94Hz,這樣就出現了29.97這個數字。稍加換算即可得出:29.97÷30×24=23.976。
(10)如何確定電影文件是24還是60擴展閱讀:
幀率的影響因素
既然刷新率越快越好,為什麼還要強調沒必要追求太高的刷新率呢?
其中原因是在顯示『解析度』不變的情況下,FPS越高,則對顯卡的處理能力要求越高。
電腦中所顯示的畫面,都是由顯卡來進行輸出的,因此屏幕上每個像素的填充都得由顯卡來進行計算、輸出。
當畫面的解析度是1024×768時,畫面的刷新率要達到24幀/秒,那麼顯卡在一秒鍾內需要處理的像素量就達到了「1024×768×24=18874368」。
如果要求畫面的刷新率達到50幀/秒,則數據量一下子提升到了「1024×768×50=39321600」。
FPS與解析度、顯卡處理能力的關系如下:
處理能力=解析度×刷新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玩游戲時,解析度設置得越大,畫面就越不流暢的原因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