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閱片量要到達多少才能接觸年代久遠的影史經典
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其實閱片量雖然重要,但我覺得並不佔絕對作用。
對於那些年代久遠的老電影,大多數觀眾都會覺得無聊,無法堅持看完。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心志的成熟程度。
我就用我自己來舉例。本人閱片不敢說無數,但也是從小看到大,從最早的錄像帶到VCD到DVD,美國的電影看的多些。早期只看動作片、魔幻片、科幻片、災難片、恐怖片。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片量的提高,開始看劇情片、驚悚片。最後發展到現在,會看一些文藝片。其中都包括你說的年代久遠的影視經典。
為什麼我說閱片量不佔絕對作用?因為我的閱片量提升最快的時間段是在早期,那時大量的閱片量只是讓我對動作片等娛樂性強的電影產生了厭倦,這才開始嘗試觀看劇情片,當我看到一些經典的老劇情片時,我發現雖然我想看,但依然覺得這類老電影很無聊,無法堅持看完。於是我就只看一些較新的劇情片,慢慢覺得可以接受。
舉個例子,教父三部曲。早期擁有大量閱片量的我,忽然想看教父這部電影,但說實話,真心看不下去。就只是覺得這電影很牛逼,看了之後感覺自己也很有品位,但事實是,我那時還根本無法欣賞這種電影。早期之後,進入中期,我其實看的電影數量減少了很多。因為工作忙,煩心事多,看電影其實成了很奢侈的享受時間。也就是說早期的大量閱片量就像基本功一樣,給予你基礎的幫助,但並沒有給予你進入觀賞老電影門檻的能力。之後,隨著年齡的再度增長,心志的成長,忽然有一天,特別想看教父,於是一口氣看完。
我的觀後感是:並沒有說有多好看,但教父卻讓我感受到了大家族的溫馨,和電影細節處理的細膩。總之感覺過程很平靜,很安寧,很享受。
之後,我看電影一般看一些低成本的電影,題材不限,可以是劇情、恐怖、驚悚、動作等等,也不分國界。大片也看,但看的少。
但每到休息日,我都會選一部經典老片,泡一壺茶,安安靜靜的坐在沙發上,關上燈,欣賞。
不過我看的老電影也不會很老,因為太老的電影,我目前也是欣賞不來,也許以後可以吧,呵呵,誰知道呢。
㈡ 編導專業考試必看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編導生在積累閱片量的時候容易走兩種極端:
第一,太過於重視所謂的「數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經典老片的,面對一些不感興趣的題材,要麼不看,要麼看了也等於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趨勢,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麼,怎麼積累看片量呢?
這里建議你,就是既要注重數量,又要注重質量;不管好片爛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獲、積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時候,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給大家幾個思考的角度:
一兩句話說明這部片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梗概)
這部片子是什麼樣的主題,反應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嗎?(社會/市場價值)
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麼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沒有你覺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麼去塑造這個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節結構怎麼編排的,起承轉合怎麼設置,有什麼好懸念?(劇作能力)
能明顯分辨鏡頭分類和感受鏡頭的作用了嗎?(鏡頭)
出現特寫的時候有沒有引起重視?(景別)
這部片子的色調影調有注意嗎?(色彩)
那個吸引你的視覺體驗是因為用了怎樣的拍攝角度?(鏡頭運動)
……
這些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要帶著問題去看。
第三步:進階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視聽語言基礎之後,我們再怎麼看片呢?
看片過程中,通過你的逐漸積累,你已經從量變到質變了,這時你就要從橫向、縱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麼多片,你會逐漸發現喜歡的導演是誰或是哪幾位,你也會發現你偏愛的電影類型。
每個導演的風格是有差異的,從故事題材到拍攝習慣,找到該導演的某些共性,做一個橫向對比和整合。
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有哪些共同的電影風格,這一類類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劇作技巧。
最後,從主題、人物塑造、情節設定的角度再來看一個片子,你會發現一些為什麼這個片子好看的深層原因。
以上各點也是一個影視專業學生要有的進階能力。
㈢ 學習編導要看那些電影呢
考編導的面試內容比較廣泛,有命題或給幾個詞條編故事的,有回答文學或電影方面的知識的,還會問你的愛好特長,可能還會叫你展示一下~~~ 書目:《影視專業高考考前輔導叢書——編導》 《影視藝術欣賞》 其實看完這兩本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要積累一些文學或電影方面的基礎知識,還有就是對一些電影細節的理解(這個看你的理解能力,但你可以積累一些專業名詞,但也不能不會用而硬套) 另外,如果你還想充實,再推薦:《中外電影史》 《中外文學史》
㈣ 編導藝考需要注意什麼
編導藝考需要注意什麼?中影人編導學院認為,學習編導專業,參加編導藝考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藝考的考試內容,參加藝考我們需要知道考什麼才能進行針對訓練,所以可以先看一下歷年的統考、校考考題,藝考的考試形式,了解一下編導藝考的考試內容。
第二、編導專業的相關知識要過關,可以選擇參加一下編導藝考培訓班,也可以考慮在家自學或者尋找一些師哥師姐進行輔導。注意,在學習編導專業的同時不要忘了文化課知識的復習。
第三、參加編導校考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行程安排,規劃好自己的出行計劃,確認好每所招生院校的校考時間。
第四、個人著裝問題,穿著打扮上,可以以簡單為主,展現出自己身為高中生陽光向上的一面,可以適當化一些淡妝,不要濃妝艷抹。
第五、參加考試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和考試必須品(鉛筆、橡皮、准考證號、身為證、演出道具等等),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注意保暖。
第六、遵守考場規則,根據考官要求或者考場要求進行專業考試,不要做一些不符合規則或者要求的事情。
㈤ 閱片量是什麼意思
閱片量,指的是觀看電影等影視作品的數量。
通常閱片量高的人都是特別喜歡看電影的人,要麼就是時間很多的人。
很多人會把1000部閱片量作為一個門檻,1000不一定是很高的門檻,但只要突破1000,多少可以勉強認為自己是能「看懂電影」了。因為閱片量很低的時候,整個對於電影的審美同樣也是很低的。只有閱片量足夠多,才能讓自己對電影有更深的理解。
是當閱片量逐漸上升,再看電影跟以前看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1、從看台詞到看語言:電影的語言是其最大的魅力,區別於別的藝術載體:小說,詩歌,音樂,舞蹈,甚至話劇,電影有它獨特的鏡頭語言。看不懂鏡頭語言,就無法真正走進作者(大多時候是導演)的內心世界,也就無法看懂他們想表達的真實思想。
2、從看熱門到看導演:真正開始喜歡電影,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應該是會開始去關注電影的導演,從他的一部作品切入,去看他整個的導演生涯,這樣可以從他的電影序列之間真正讀懂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3、從電影里看生活到從生活中看電影:比如《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電影里的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卻具有現實意義,它讓我們在歡笑中感悟人生。
男主為實現父親的遺願隻身來到紐約,當他抵達機場時才知道自己的國家發生了政變,原來的國家已不存在,他成了沒有國籍的人,也因此無法獲得簽證進入美國,無奈只能滯留機場。在漫長的9個月等待中,機場官員為了政績千方百計要把他趕走,就連清潔工也看不起他。仍然身處絕境的主角卻並不氣餒,他不屈不撓,樂觀對待,用他的堅韌、善良和智慧征服了身邊的人,他不僅協助機場處理危機,還邂逅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最終逆襲成功,走出機場,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㈥ 傳媒編導藝考必看什麼電影
1、國產電影
張藝謀:《活著》《紅高粱》《金陵十三釵》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
陳凱歌:《霸王別姬》
顧長衛:《孔雀》《立春》
陸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黃建新:《黑炮事件》
婁燁:《蘇州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吳貽弓:《城南舊事》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寧浩:《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賈樟柯:《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地久天長》
張元:《看上去很美》
薛曉路:《海洋天堂》
滕華濤:《失戀33天》(小妞電影 選看)
管虎:《殺生》、《鬥牛》
張揚:《飛躍老人院》《落葉歸根》
萬瑪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白日焰火》
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
2、港台香港電影
吳宇森:《喋血雙雄》、《變臉》
王家衛:《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東邪西毒》、
徐克:《新龍門客棧》
陳可辛:《甜蜜蜜》、《十月圍城》、《如果愛》
李安:《卧虎藏龍》
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
魏德聖:《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
3、美國電影
卓別林:《淘金記》《摩登時代》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
希區柯克:《蝴蝶夢》《後窗》
威廉·惠勒:《賓虛》
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
羅伯特·本頓:《克萊默夫婦》
米洛斯·福爾曼:《飛越瘋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號》、《真實謊言》、《阿凡達》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
弗蘭克·達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贖》
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
奧利弗·斯通:《天生殺人狂》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加布里爾·穆奇諾:《當幸福來敲門》
4、英國電影:
丹尼·博伊爾:《貧民窟的百萬富》
理查德·阿頓伯羅:《甘地傳》(英國/印度)
蓋·瑞奇:《兩桿大煙槍》
卡萊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5、日本電影
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書》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島》
宮崎駿:《千與千尋》
6、法國電影
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鐵》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法日合拍)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
7、義大利電影
羅伯托·貝尼尼:《美麗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
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 紀錄片《中國》
朱塞佩·托納托雷:《海上鋼琴師》
8、俄羅斯(前蘇聯)電影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米哈爾科夫:《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9、巴西電影 沃爾特·塞勒斯:《中央車站》
10、德國電影 湯姆·提克威:《羅拉快跑》
11、西班牙電影 卡羅斯·紹拉:《卡門》 阿爾莫多瓦:《對她說》
12、伊朗電影: 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電影 詹尼弗·北齊沃爾:《人造風景》
14、丹麥電影: 拉斯·馮·提爾:《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電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電影: 米爾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將至》
17、波蘭電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電影: 阿爾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電影: 洛·科爾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亞電影: 簡·坎皮恩:《鋼琴課》
21、印度電影:拉庫馬•希拉尼:《三傻大鬧寶萊塢》
㈦ 哪些是學編導的特有習慣
遇到不合意的電影,多看一秒都是受罪,會毫不吝嗇自己的批評,遇到滿意的電影,會看很多遍。第一遍:語無倫次,第二遍:劇情,人物,細節,第三遍:拍攝手法,導演思想。最後,一個編導生能猜到劇情的有一部分都會是爛片。
㈧ 請問編導專業藝考內容是什麼
有特長是最好的,但不一定需要會樂器,沒有特長的同學也可以報考,編導是藝考各個專業里門檻最低的,但同時文化課要求就會比其他專業相對高一些,不過也比大文大理生低很多。
編導藝考又稱為廣播電視編導藝考,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影視攝影與製作等專業的總稱,我們總結了幾個必考的科目如下:
①故事創作
故事寫作就是給你關鍵詞讓你編寫故事。要寫好故事,必須掌握大量的故事素材,以及多加練習。有三種考試方式:(1)命題創作,如「雙重危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故事。(2)關鍵詞寫作,如根據「煙」「狗」「女人」三個關鍵詞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故事。(3)故事續寫:我醒來以後發現自己腦子里植入了一個晶元……,續寫故事不少於800字。
②影視作品分析
影視作品分析就是讓你寫評論性的文章,根據給出的影視作品來進行分析。必須把握看片量的積累和影評寫作的訓練。影視作品分析的考察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默評,比如山東省編導統考和安徽省編導統考,影視作品分析考默評,默評就是給你3-5個電影的名稱,讓你寫1000字左右的評析文章,不讓你看電影。
(2)現場看微電影或者紀錄片,給你2小時30分鍾去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評析文章,或者給你5道題去回答。
③文藝常識
文藝常識考察的范圍主要是最基礎的文學和藝術方面的知識,文藝常識的學習沒有捷徑,背誦是主要學習方法。文學常識的題型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論述題、簡答題等,題型比較豐富,考察的知識點非常廣泛,甚至有的省份會考一些超綱題,需要考試花費較大的功夫。
④面試
面試的內容主要包括:(1)命題演講、命題講故事或根據材料編故事,要注意三點:處理好人物和人物的關系、故事定要有情節、故事定要賦予懸念;(2)科目回答考官提問,在回答時,可以略思考片刻,想好了再說,但不能拖的時間太長,答題時不要支支吾吾,語焉不詳,一定要表達清楚;(3)科目三:自我介紹,要做到態度誠懇、謙虛.富於特點和個性;(4)科目四:特長展示(聲樂、器樂、舞蹈、曲藝等)。會提前讓考生在一個准備室里准備,然後以分組的形式一起進面試室,五個老師輪流問問題,一般是先自我介紹,然後考官提問,會涉及到很多范圍的問題,需要考試在平常准備過程中注意積累。
㈨ 學習編導的人,到底該怎麼看電影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編導生在積累閱片量的時候容易走兩種極端:
第一,太過於重視所謂的「數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經典老片的,面對一些不感興趣的題材,要麼不看,要麼看了也等於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趨勢,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麼,怎麼積累看片量呢?
這里建議你,就是既要注重數量,又要注重質量;不管好片爛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獲、積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時候,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給大家幾個思考的角度:
一兩句話說明這部片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梗概)
這部片子是什麼樣的主題,反應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嗎?(社會/市場價值)
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麼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沒有你覺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麼去塑造這個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節結構怎麼編排的,起承轉合怎麼設置,有什麼好懸念?(劇作能力)
能明顯分辨鏡頭分類和感受鏡頭的作用了嗎?(鏡頭)
出現特寫的時候有沒有引起重視?(景別)
這部片子的色調影調有注意嗎?(色彩)
那個吸引你的視覺體驗是因為用了怎樣的拍攝角度?(鏡頭運動)
……
這些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要帶著問題去看。
第三步:進階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視聽語言基礎之後,我們再怎麼看片呢?
看片過程中,通過你的逐漸積累,你已經從量變到質變了,這時你就要從橫向、縱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麼多片,你會逐漸發現喜歡的導演是誰或是哪幾位,你也會發現你偏愛的電影類型。
每個導演的風格是有差異的,從故事題材到拍攝習慣,找到該導演的某些共性,做一個橫向對比和整合。
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有哪些共同的電影風格,這一類類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劇作技巧。
最後,從主題、人物塑造、情節設定的角度再來看一個片子,你會發現一些為什麼這個片子好看的深層原因。
以上各點也是一個影視專業學生要有的進階能力。
㈩ 藝考編導需要文化課多少分
校考具體分數還是要看各個學校每年的錄取分數線和招生簡章。
編導類普遍的文化分數大概是:400-500分
「適度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等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高校的相關專業不得低於普通類專業所在批次控制分數線。」是教育部對編導類文化成績做出的明確規定。
因此,想參加編導的藝考生,首先要做的便是審視自己的文化成績是否達到標准,千萬不要抱著文化成績不好而來學編導的想法。
編導類各省本科文化提檔線普遍450分左右,專科類則在200分左右。
在專業學習方面,編導類專業關鍵在於日常的積累,閱讀量、觀片量很重要。
這些日常的積累是無法在短期內改善的,但是一些應試技巧可以在考前進行提高和訓練。這些專業的考試既要有筆試又要有面試,筆試考查的是考生知識量的積累和寫作能力,面試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有創新型的思維和較強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