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肖申克的救贖》小說和電影主旨有什麼不同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監獄,包括小說和電影,都是以位於緬因州托馬斯頓的一座古老監獄為原型。影片中肖申克監獄的拍攝地在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的州立感化院,那一排排的牢房,並不是真正的監獄囚室,而是仿造舊的監獄結構在一個倉庫里搭建的布景。如今,感化院內的廣場已被改建,但哥特式建築仍在,並且托電影的福,成為了觀光景點。不過感化院旁邊是國民警衛隊空軍第179聯隊基地,當初給劇組帶來不少噪音上的麻煩。
——「每個人入獄時都要先經過一番檢查,他們會強迫你彎下腰來,然後仔細查看你的某個部位。不過那部位空間不少,有決心的人想瞞天過海還是有辦法,東西直往裡塞,表面上甚至看不出來,除非碰巧檢查你的那個人居然有心情戴上橡皮手套,往裡面猛掏。」
影片中的圖書管理員老布(詹姆斯·惠特摩 James Whitmore飾,他是導演德拉邦特最喜歡的演員之一)養了一隻烏鴉,而原著中只有一個叫波頓的犯人養了一隻叫「傑克」的鴿子。波頓在出獄前一天放飛了傑克,不成想,鴿子也被肖申克監獄體制化了,不願飛走,最後餓死在獄中。順便說一句,老布是因為一次牌局輸得精光後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他是肖申克監獄里極少的上過大學的囚犯。
總之有很多地方都是跟原著有差別的!
『貳』 肖申克的救贖 片名的由來以及是否有原著的書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片名來自小說名。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角色:
1,艾利斯·波德·瑞德
肖申克監獄囚犯之一,獄中交易商,與安迪結為好友在獄中數次為安迪提供鑿子之類的小工具。曾經數度申請假釋均被駁回,安迪逃獄後,終於獲得假釋並且與老友重逢。
2,山姆·諾頓
肖申克監獄典獄長,當得知安迪的理財能力之後,典獄長開始利用安迪替其污錢、作黑帳,漸漸露出魔鬼猙獰的面容,最後安迪於獄外舉發他的罪行,丑聞敗露只得飲彈自盡。
3,湯米·威廉斯
年輕的肖申克監獄囚犯,曾多次因為竊盜罪入獄,期間與安迪殺妻案的真正兇手同房過。當他將事實告訴安迪後,典獄長怕事情曝露而暗中將他槍殺。
『叄』 《肖申克的救贖》小說和電影的內容有哪些不同
電影立的述說者選擇了黑人來飾演。而小說中則是個白人。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是由一名叫雷德的老犯人的自述來引出整個故事。在電影里雷德只說在肖申克監獄只有他自己是有罪的,但始終沒有說是犯了什麼罪。但小說的開篇就指出雷德是在給妻子買了巨額保險之後謀殺了她,還意外地殺死了一對母子,而他的妻子是曾經不顧父母的反對和門第高低毅然嫁給他這個窮小子的女人。法庭因此判了他三個無期徒刑。電影中那個知道真正殺人兇手是誰的湯米是被典獄長謀殺的,而書中卻暗示是典獄長是以將湯米轉到管理寬松而且周末還可以回家陪老婆孩子的監獄為代價來換取他永遠閉嘴。最後,在書中典獄長並非像電影一樣受到了懲罰,而是請辭回家了,繼續去享受他非法所得。
3.再比如電影會設計個最高潮放在靠近結尾的部分,想像看了一個多小時電影,然後看到壞蛋全身而退,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觀眾被壓抑了這么長時間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洩,肯定很不爽(這就是原著中典獄長諾頓最後跑路了,而電影設計他畏罪自殺的原因之一)。
『肆』 《肖申克的救贖》原著4句經典,犀利又深刻: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在國內電影的觀眾更多一些。電影中很多台詞,都是來自於小說之中,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肖申克的救贖》原著4句經典,犀利又深刻: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
1、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
從大的方向上來說,人生就是兩種狀態,要麼是忙著活,積極樂觀,認真踏實。從尋常人來說就是認真工作,賺錢養家。要麼是忙著死,消極度日,整日昏昏沉沉,頹廢,毫無追求,游手好閑,無所事事……
不可否認的是,除了大部分認真勤懇,踏實努力的人之外,第二種狀態的人依舊有很多,有的是家庭條件優越,從學校里睡到了 社會 中,從教室里混到了辦公室,還有的人甚至直接啃老,消耗著年邁雙親的血與汗。
2、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這句話剛說出來就可以知道,男主人公安迪是註定不會留在監獄這個「鳥籠」之中,屬於他的是自由,這也為後來安迪越獄作下了鋪墊。
3、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又一次談及到自由,自由與希望是原著的核心,但在現實中,主人公卻是在監獄里,可以說是毫無自由可言的。但主人公並不屈服於現狀,不甘願隨波逐流,因為他不屬於這里,他有自己的追求,而且本身他自己也沒有罪,本不該出現在監獄。
這句話就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兩個人被關在屋子裡,從窗戶向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燦爛的星空,一個人看到的是泥濘荊棘的路與黑暗。心在哪裡,生命就在哪裡。
4、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
希望始終是那麼重要,無論你身處何地,哪怕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只要你心中有希望,溫暖與光明依舊在你身邊。怯懦只會讓你更害怕,但希望卻給你不一樣的力量。
身邊的人形形色色,看似充滿希望,內心早已經枯萎,看似自由,實則有多少人活在了「監獄」里,隨波逐流,成了無數螻蟻中的一隻。彷徨的時候該看一看,《肖申克的救贖》原著4句經典,犀利又深刻: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你是這只鳥嗎?
『伍』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與原著有什麼不同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陸』 《肖申克的救贖》是真實故事嗎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安迪·杜德蘭挖地道20年逃出監獄的故事,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有點,但不是真的。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史蒂芬·金的原著《麗塔·海華斯與肖申克的救贖》於1982年出版,是金出版的四部中篇小說《不同的季節》的一部分。另外三個故事分別為:《身體》、《善瞳》和《呼吸法》。
我從來沒有聽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說過他的《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 Redemption)靈感的來源,但每個人都從某個地方得到靈感,似乎逃離惡魔島(Escape from Alcatraz)至少對《肖申克的救贖》有一些影響。
,是很值得重視的——因為我個人不明白為什麼它會影響發表的故事,麗塔·海華斯和肖申克的救贖,或者精彩的電影從1991年開始,肖申克的救贖——偉大的藝術家做承認天才在其他藝術家,他們經常互相汲取靈感——納撒尼爾·霍桑赫爾曼·麥爾維爾的影響,例如,如果《肖申克的救贖》的亮點確實來自於1962年惡魔島大逃亡的真實故事,那對我來說似乎沒什麼問題。
就目前而言,兩部電影都做得很好。不過,老實說,我認為《肖申克的救贖》進一步探索了人的內心,以及即使在最可怕的情況下,希望如何永遠存在;《肖申克的救贖》顯然是一部更受尊敬的電影。
請記住,1939年的《綠野仙蹤》被認為是一部永恆的經典,但它最終也是對1910年同名電影《綠野仙蹤》的翻拍。
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是,人們通過穿牆逃跑,但可能不能准確地說,《肖申克的救贖》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柒』 肖申克的救贖有兩個版本誰給解讀一下
肖申克的救贖有一個小說版和一個電影版。
《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是斯帝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集《四季》(Different Seasons)中的第一部。
改編自本小說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獲得了1995年奧斯卡七項提名,包括最佳編劇提名。
重新審視這部小說後發現電影基本上是按照原著改編拍攝的,但是電影的編劇(也就是電影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比斯帝芬·金更勝一籌。比如,小說里寫到托米·威廉姆斯是被轉到另一個監獄,同時諾頓監獄長跟他做了交易,只要他不說出真相就可以從輕發落,而電影里卻是諾頓監獄長斬草除根設計殺害了托米;再比如,小說里的諾頓監獄長最終是辭職,沒提到他賺的錢的下落,而安迪是由於在監獄外面的一個密友幫他設計的假身份與投資賺的錢而過上了好日子,電影里是安迪將諾頓的黑心錢挪到自己設計的假身份上,並將他的醜行曝光,迫使諾頓自殺。我認為這樣的處理更具沖突性,讓電影更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