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顛覆你的常識:電影一秒鍾24格,這錯了嗎
因為人眼的反應時間是50毫秒,所以電影一般是24幀,人眼的反應能力只能達到1/24秒,再高也沒用了。
影片的播放原理就是利用了人類的視覺暫留,電影放映機每秒播放24幅張圖片,即放映速度為1/24秒,這樣當前一個靜止圖片還沒有在眼前完全消失,下一張近似的圖片就出現了,於是就產生了連貫的視覺效果。所以「運動」是電影和動畫的核心問題。
通過拍攝在電影膠片上的一格又一格的不動的,但又是逐漸變化著的畫面,以每秒鍾跳動24格的速度連續放映,造成人物活動的感覺。
什麼是視覺殘(暫)留作用呢?
人體的視覺器官,在看到的物象消失後,仍可暫時保留視覺的印象。經科學家研究證實,視覺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約可保持0.1秒之久。如果兩個視覺印象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0.1秒,那麼前一個視覺印象尚未消失,而後一個視覺印象已經產生,並與前一個視覺印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視覺殘(暫)留現象。
故事片一般是連續拍攝的,即攝影機中的膠片每秒中拍攝24個畫格(早期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速度都是每秒鍾16格),放映時膠片在放映機中的速度也是每秒鍾24個畫格。
現在電視劇每秒25格,電影大多24格,也有25格或40格的,48格沒普及過吧,過去的都是16格
Ⅱ 一部日本動畫電影大約要畫多少幅圖,一幀就一幅圖,那麼多少萬張啊
每個動畫都不一樣
首先1秒會有N頻
一頻就是一張圖畫國產動畫一秒也就12頻左右
看起來有點不是很連貫因為人眼動態視力是0.1秒日產動畫是20頻左右當然劇場版頻數會更高
有的會達到30以上你知道頻數再乘以動畫時間就可以知道大概的圖畫數了.
一般30分鍾的動畫要3500~5000張,而劇場的要30000~100000張,總之,放映1秒鍾必須畫5~20張圖畫.
Ⅲ 電影一秒拍24張,那換成頻率單位是24HZ還是12HZ還是48HZ
電影一秒拍24幅。為避免閃爍,在放映時每一幅中間均被遮擋一次,變為48禎。放映時的禎頻為48禎/秒,而攝影機拍攝時禎頻為24禎/秒。
Ⅳ 逐幀動畫一秒多少幀
動畫標準是一秒24幀,也就是24張畫面組成一秒。電視播放標準是25幀每秒。
動畫看上去在動,利用的是人類的視覺暫留原理,每幅圖的暫留時間是0.1~0.4秒,所以動畫使用的最高幀數沒必要超過24,也用不到60fps。游戲畫面刷新的間隔不穩定,需要更高的幀數來確保畫面的流暢。
現在的商業動畫以「一拍三」為主流,也就是每三幀放一張,每秒放8張。特殊的情況會用到「一拍二」,每兩幀放一張,一秒用12張;或是「一拍一」,每幀放一張,每秒用24張。
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以及廣告製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幀每秒。每秒鍾幀數(fps)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電影放映的標準是每秒放映24幀,每秒遮擋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這里的幀就是畫面,也就是說電影每秒放映24幅畫面,以達到動畫的效果。
中國的電視播放每秒25幀,這個幀率屬於PAL制式,在亞洲和歐洲電視台較為常用,而美國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幀。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以及廣告製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幀每秒。
Ⅳ 照片播放速度多少才能像電影一樣
您好,電影膠片的播放速度是24張每秒,所以一秒鍾播放15張照片以上可以像電影那樣。速度也就是15張/秒
FPS即Frames per Second,中文翻譯為每秒顯示幀數,俗稱幀率。多用於影視製作和游戲。 由於人類眼睛的特殊生理結構,如果所看畫面顯示的速率在29.97時候,就會認為是連貫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膠片是一格一格拍攝出來,然後快速播放的。 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處理場時每秒鍾能夠更新的次數。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一般來說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將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來說超過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覺到有明顯的流暢度提升了。。
Ⅵ 我們平時看到的電影畫面實際是由許多連續拍攝的照片以每張二十四分之一的速度連續播放的,
一秒24張,半秒不就是24/2=12張咯。一分鍾就24 x 60= 144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