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真的是爛片嗎
從商業片以及商業的角度來講,《地球》無疑是一部「爛片」。預售票房2.6億,次日直接跳水到116萬,貓眼評分更是降到了2.6,觀眾群噴垃圾話,同姓畢導的《逐夢演藝圈》都沒有這樣的「成績」。最苦的還是出品方華策影視,股價跌停並創上市新低,市值直接縮水16億元。
不知道此時導演畢贛是怎樣的心情?他恐怕也很覺得很「冤」。
本來是延續《路邊野餐》酸湯魚味兒的電影,對的就是百萬可數的文青的胃口,因為拉攏了太多資方,想必在宣發上導演並不佔多少話語權。資方投入了錢,要的就是票房,怎麼能作怎麼來唄。「一吻跨年」的噱頭,抖音平台的迅速擴散與發酵,直接造成了文藝片史上的奇觀——2億預售。熱戀中的男女滿懷期待地踏進影院,觀影三分鍾後立馬傻眼,說好的愛情喜劇片呢?沒等到十二點那跨年一吻,喪喪地就走出了電影院,轉頭就打個1分。
說到底,這部電影,還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遇到了錯誤的人。
《地球》是一部標準的文藝片,而文藝片不是拿來看懂的,是拿來感受的。畢贛在電影安排了很多意象和符號,比如蘋果、煙花、漏水的房間、綠色的鍾等等,其實都是電影里人物包括畢贛本人的內心注腳,可惜的是,大家寧願花140分鍾的時間去刷抖音,也沒有耐心去看完一部片子,更何況去揣摩。
個人而言,《地球》比不上《路邊野餐》,談不上喜歡,但我仍然覺得花在電影院的這點時間,是值得的。
⑵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最大的看點,不止是文藝女神湯唯的加盟,還有導演畢贛堅持的一腔騷情。
說到《地球最後的夜晚》,就不得不說到導演畢贛,畢贛非常的年輕,出身於1989年,今年不過才29歲。
最後,不管是《路邊野餐》的主角陳升,還是《地球》的主角萬綺雯,導演畢贛對於早期港台的名字,你肯定是故意的對不對。
更多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⑶ 如何評價畢贛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畢贛導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引發了熱議,主要爭議點在於其營銷策略。畢贛的電影走的是文藝片路線,這決定了它不適合用商業化營銷方式。文藝片探索電影藝術邊界,本身就具有先鋒性,這意味著分裂,因為它依賴於導演的直覺與天賦,沒有統一的標准。
人們常將文藝片視為某種類型,但實際上,這不過是無法歸類為現代商業電影的片子的統稱。王家衛和昆汀的電影顯然不屬於同一類型,它們吸引的觀眾群體與電影審美相契合。大多數文藝片導演吸引的觀眾,僅限於那些與他們電影審美相投的那部分人。
文藝片導演們並非不想獲取票房,而是票房代表大眾審美,導演的個人化先鋒表達與大眾審美的交集極其有限,難求。即便是藝術院線最發達、文藝電影最繁榮的法國,本土票房的七成也被好萊塢特效大片奪走,這表明大家都是追求通俗的大眾。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主要問題在於它並未觸及大眾審美的最低門檻,即擁有一個清晰的故事線。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表達,我敢預測,那些被營銷策略吸引進電影院的觀眾,可能當場睡過去就已經算給了面子。他們可能會立即上網發表負面評論,現在網路時代,這樣的反應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負面聲浪。
《刺客聶隱娘》曾獲得戛納大獎,但其在貓眼上的評分只有6.3分,遠低於《大鬧天竺》的7.4分。《刺客聶隱娘》的營銷策略不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策略,侯孝賢導演的粉絲基礎也比畢贛的更廣泛,戛納大獎的加持也更勝一籌。因此,我認為《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結局會比《刺客聶隱娘》更為慘烈。
今日之舉,相當於畢贛用自己現在和未來的名氣與口碑去換取一時的票房,而非受眾可能會將其視為爛片,而真正喜歡畢贛電影的觀眾則會感到失落,這種得不償失的策略最終可能損害畢贛的聲譽和電影事業。
⑷ 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 啥意思
《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曝正片片段,黃覺、湯唯、陳永忠三位主演神情各異,空氣中充斥著慾望與反抗。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劇情是什麼?有什麼看點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球最後的夜晚豆瓣評分分析介紹
因為《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劇還沒有上映,所以目前豆瓣還沒有評分,不過從導演以往的電影,以及能在戛納電影節上首映來看,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我以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人的記憶是會生銹的,關於那把槍的秘密,一定也已經生銹了,自從那天被左宏元抓到以後,我就經常為飛向太空的人擔憂,他們一定會很疲憊,因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地方。
已觀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國際影人,皆對電影及作者創作給予獨特評價,稱之「意想不到」。其中,法國資深影評人Pierre Rissient說道:「這部電影在美學上比《路邊野餐》走的更遠,再次確認了畢贛的才華。它是一次偉大詩意發明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