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支撑电影发展五次变革的科技手段
摘要 一、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的第一次变革 今天,我们毫无疑问地认为电影、电视是视觉、听觉符号组成的视听艺术,但在电影诞生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内,它一直都无法开口说话。在这一默片时代,经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电影工作者的探索创新,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叙事模式,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表现手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作方法,使电影由发明之初的杂耍、玩具转而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但是,将声音加入影片中依然是许多人的梦想。最初,人们只是以放映电影时同时播放唱片、请人配以解说或请钢琴师和乐队现场伴奏来实现这一愿望. 直到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技术、感光材料的发展和光电管的研制成功,声音由声学符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再转换为可以附着在胶片上的光学信号,画面和声音终于可以同时记录在胶片上。 第一个将这种新颖的录音、还音技术用于电影之中的是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1928年,华纳公司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1929年9月,美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型全面完成,光和声音共同成为塑造银幕时空的手段之一。 二、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电影的第二次变革 电子工业的发展给电影带来声音是电影的首次重大变革,彩色技术的使用是电影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进展。 既然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发明家们就力图使它还原在银幕上。早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即1896年,英国光学器械制造商威廉??保罗就让人各自手持画笔,给胶片逐幅上色,以丰富画面的视觉表现力。但这种复杂繁琐的方法只能适用于少数场景或少量短片。经由人工着色法、机械着色法、两色染印法等一次次尝试的过程,1932年美国的特艺色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三色染印法”,1935年,美国影片《浮华世家》的拍摄,标志着彩色电影时代的来临,绚丽缤纷的客观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诚如巴赞所言:电影已经“与完整无缺地再次现实等同”。有声有色的电影终于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视听语言艺术体系。 之后,可达公司又生产出了彩色胶片,用化学构色法取代了传统的染印法,使色彩的还原和表现效果更为突出,电影进入了它的繁荣发展时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后,电视的普及、家用录像机的发明、激光光盘等的 运用,强烈地冲击了电影的地位,电影作为唯一记录活动影像的媒体的时代结束了。 三、从模拟电影到数字电影――电影的第三次变革 计算机的发展使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为电影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虽然
⑵ 电影技术经过了哪些变革
黑白单一镜头无声的纪实片段(《火车进站》)——画面拥有剧情——现场配音——配音(是将声音提前录制好,用铁罐装成一份份像磁带一样的东西,快餐式售卖,进行简单的配音)——出现镜头蒙太奇(从单一运动镜头到运用镜头的切换来叙述剧情甚至是做出特效《魔术师》(忘了是不是叫这个名字了,但是是利用镜头的切换做到了瞬移的特效))——(出现特效,就是前面一段说过的利用镜头切换做到的“特效”效果)——彩色二维电影——电子特效——三维电影(包括二维三维合成电影)——四维电影、5维、6维、7维电影等
基本是这样,望采纳
不放心的话可以再参考一下电影史的相关书籍。
⑶ 简述世界电影史上的五大变革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电影叙事形式经历了鲍特的《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美国默片“喜剧片”叙事以及卓别林的喜剧观念的发展,他们对于电影早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象派电影由路易德吕克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开创,以谢尔曼杜拉克、阿佩尔冈斯、让爱普斯坦等为代表人物,拍摄的代表作品主要为《流浪女》、《西班牙的节日》、《车轮》、《忠实的心》。
从1919~1924年,大约五年的时间里,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诞生。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德国艺术家们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并采用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心恐惧、焦虑的外部精神的流露。
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为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片。类型电影的制作和类型电影观念的发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
但是这种“一切为情节服务”的方式,显然夸大了现实空间,是电影成为某种仪式,在观众的心目中造成一个具有真实表象的幻觉世界。
(3)电影技术发生了怎么样的变革扩展阅读:
世界电影百年本身就是人类以精致、美丽、真诚的视觉语言进行心灵对话的历史。仔细梳理一下百年电影史,无论从电影本体、美学本体还是人的本体切入,我们都会发现这种无处不在的对话精神。
这样的每一部影片、每一个流派几乎都构成了一种连接现实与梦幻、物质与精神、过去和未来的人文现象。
尽管新好莱坞电影和新德国电影的这些变化在今天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几位重要的现象。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则真正意义。
⑷ 为什么说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三次重大改革和政治有关的话那就是 从苏维埃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讲了 高中政治讲过人类文化大系统的法杖,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 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影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电影文化与这种变革相互关系表现在 电影艺术会受到科学等其它精神文化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电影包含于艺术,艺术又是精神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发挥着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再者说,艺术又必然受到体制的制约。。先说改革开放: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思想又带动文化,文化映射出艺术,不同体制有用不同体制的特点。再说罗斯福新政(高中的时候经常拿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做对比辨析题的)新政时期为大萧条的过渡时期时期。在此期间,美国的艺术市场也在劫难逃艺术家的作品忽然没有了买主,即使有,价格也被压得很低,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艺术家的境况可想而知,美国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的政策,不仅救艺术家于水火,更为日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跻身西方艺术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颁布按管工的工资付给艺术家报酬,年轻的美国艺术家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尚未真正参与到我们的国家和文明目前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中去,因而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协助的话,他们可以以一种长期存在的艺术形式表现我们的社会理想。他们将以生动有力的纪念性作品表现和弘扬您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由于艺术观点和政治态度不同,美国的电影文化变现的针对点也不同(我觉得国外的文化可以被一些现实因素统治但不会被体制统治,中国就杯具了....)
苏维埃新经济政策忘了。。。我看看书再写 科技革命的内容也忘了。。
⑸ 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由于什么.技术的发明
是因为胶片与数字之争。第二次革命:胶片与数字之争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的放映也不断革新换代。早期电影从无固定场所到入驻游乐场、歌舞厅。到现在的电影院。
⑹ 简单说明电影发展史上的几次重要突破
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1.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
2.电影艺术史上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
3.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
⑺ 电影的五次变革是哪五次
1.第一次变革,1872年,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
2、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3.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4、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5、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7)电影技术发生了怎么样的变革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⑻ 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工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以前已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但这次我将从一个稍微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业呈几何级数增长。后来有了更多的剧院,更多的产品,业务也得到了整合,几家大公司形成了“制片厂系统”:签约演员、导演和编剧;在装配线的基础上做出的特性。连锁影院发展起来了,其中大部分由经营电影公司的公司控制。
但是电影行业在美学和技术上也有进步。例如……这是1920年的装饰和照明,带有佐罗的标志…在1924年前后,以《巴格达的小偷》为背景进行了装饰和照明……更加注重光源,更加注重造型。
因此,20世纪20年代不仅仅是有声电影的时代,它还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提高了电影制作技术,(在公司方面)巩固了美国电影业,从制作到发行再到展览。(垂直整合,有人知道吗?)
⑼ 简述电影发展史上三次重要的变革
1、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
2、电影艺术史上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
3、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
电影诞生
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速度转动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眼膜上的滞留性,可以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
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在17世纪和18世纪,牛顿和达赛爵士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由此打开通向电影的道路,则还有待于在瑞士出生的英国人彼德·马克·罗杰特的研究。
⑽ 电影经历的三大技术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蒸汽机发明作为标志)
1、 标志: 珍妮机 的发明 最先从 英 国开始 生产组织形式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 重要发明: 瓦特 改进了蒸汽机 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史蒂芬孙 发明了 火车机车
3、 意义: 1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
4、 性质: 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变革又是生产关系革命.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应用为标志,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1、 人类进入 电气 时代. 美国 和 德国 在这次工业革命走在前列, 英法 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落后.
2、 重要发明: 爱迪生 发明 电灯 ,被誉为发明大王. 卡尔'本茨 发明 内燃机 ,设计出 汽车 莱特 兄弟发明 飞机.
3、 特征:出现石油、电气等重工业
4、 意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驱动下、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
1、 核心: 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 信息化 时代
2、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基因工程 , 克隆 技术 最为引人注目
3、 特点: a、出现大量科技成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转为财富的过程
b、各领域互相渗透 c、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 主要表现: 原子能的应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的发展
5、 意义: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样化.
豹纹00152 2014-11-25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覆盖中小学全部学科!
其他类似问题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 )
介绍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查看更多类似问题
作业帮
PP助手
网络知道
广告
为您推荐(广告)
© 2016 作业帮作业帮协议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