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推荐几部优秀的伊朗电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兄妹俩商量好轮换着穿阿里的球鞋上学。每天妹妹放学后,都要飞快地跑回来,将鞋子换给阿里,为此阿里经常迟到并受到惩罚。为给妹妹买双新鞋,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不料自行车刹车失灵,父子俩狼狈回家,帮妹妹买鞋的事也泡汤了。
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却拿了冠军,给妹妹挣一双鞋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受伤的脚游着……
本片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简朴风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巴伦》
故事梗概: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140多万阿富汗难民涌入伊朗。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了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
一个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到建筑工地干活。工头梅马让这个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的膳食。恼火的拉提夫不断阻挠巴伦的 工作。可是,当他发现巴伦的真实性别后,不仅喜欢上了她,还倾尽全力帮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马基-麦吉迪执导,他因成功执导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等影片而成名于国际影坛。与《天堂的颜色》的过度煽情所不同,《巴伦》是麦吉迪最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作品。他通过一系列简单普通的事件迸发出力量,以让感情一点点积蓄下来的方式打动观众。这仍是一部忧伤而感人的影片,但麦吉迪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温情。
推荐马基德·麦基迪 导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颜色》《战胜魔鬼》《两眼双盲》《抵制》
《樱桃的滋味》
又名: 樱桃的滋味 / 樱桃之味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男人,想自杀,(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寻找一个可以掩埋他尸体的人,他找啊找,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了钱去做这种事。他四处碰壁,终于,有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为了替孙子看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给他讲了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原来,这老人,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找了一棵樱桃树上吊,不想那树枝不结实,绳子断了,于是他就坐在树下吃樱桃,吃了一颗又一颗,吃饱了,他决定继续活下去。
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死没死,影片没告诉我们这个,这是个悬念,结尾是开放式的,还带点解构的感觉,不过没关系,他死没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达的,已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表达尽了。
《黑板》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一个年轻的女导演)
故事梗概:两个颠沛流离的流浪教师,背着一块大黑板去寻觅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路上,他们分别遇上了一群偷运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们执着地向穷苦的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女人传达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失足受伤的孩子包扎的夹板……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对白,但摇晃不安的镜头,极写实的手法,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感动。
《女人花》
导演戴瑞什·麦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让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但蕾拉却被检验出没有生育能力,尽管深爱着她的丈夫对此一再表示不介怀,但是丈夫的母亲却一直逼儿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双重压力之下,善良而聪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决定……
《白气球》
导演贾法·潘纳西
电影的开头颇似另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伊斯兰教新年来历之际,穿着小红裙子的可爱小女孩缠着妈妈想要买一条“胖胖的会跳舞的象新娘一样的”金鱼,在哥哥帮助之下终于拿到了钱,可是在路上却把钱给丢了。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想不会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着发展下去,却是围绕着兄妹俩想方设法去取那一张掉进水渠里的钞票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同样事关穷人家孩子和他们的期盼,但是相比较《小鞋子》,却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轻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叙述正是生活的节奏吧,虽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节,也刻意回避了许多似乎正要展开的矛盾冲突,但在说与不说之间,却是韵味无穷。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
《生活在继续》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橄榄树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风格都非常统一,他喜欢将纪录片融合到情节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处是现实哪里是戏。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机”的发生来表现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的“还作业本”,等等。这不但体现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几部影片去表现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比如“村庄三部曲”(又称“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后相继的三部电影去表现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橄榄树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里面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不时跳动入镜头的小花一样,这个废墟上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绿意和希望,最后的镜头里虽然没有仔细交代故事的结果,但是意味深长,作为“村庄三部曲”最后一部,它体现出了伊朗人面对灾难却百折不回的韧性以及重建家园的信心,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遥相呼应,正是最好的点睛之笔。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继续》组成“村庄三部曲”。
… …
介绍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喜欢呵`
下面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伊朗电影网站~~~
B. 浼婃湕鐢靛奖蹇呯湅鍓嶅崄鍚
浼婃湕鐢靛奖蹇呯湅鍓嶅崄鍚嶅寘鎷銆婂ぉ鍫傜殑瀛╁瓙銆嬨併婂皬闉嬪瓙銆嬨併婁綍澶勬槸鎴戞湅鍙嬬殑瀹躲嬨併婄櫧姘旂悆銆嬨併婃﹦姒勬爲涓嬬殑鎯呬汉銆嬨併婃ū妗冪殑婊嬪懗銆嬨併婂反鍒濉斻嬨併婁汉浜洪兘鏄鑹烘湳瀹躲嬨併婂ぉ鍫傜殑棰滆壊銆嬪拰銆婁竴娆″埆绂汇嬨
杩欎簺鐢靛奖涔嬫墍浠ヨ璁や负鏄浼婃湕鐢靛奖鐨勫繀鐪嬩箣浣滐紝涓嶄粎鍥犱负瀹冧滑鍦ㄥ浗闄呯數褰辫妭涓婂薄鑾锋畩鑽o紝鏇村洜涓哄畠浠娣卞埢鍦板弽鏄犱簡浼婃湕绀句細銆佹枃鍖栧拰浜烘х殑澶氫釜灞傞潰銆備緥濡傦紝銆婂ぉ鍫傜殑瀛╁瓙銆嬪拰銆婂皬闉嬪瓙銆嬮兘鏄鎻忚堪璐鍥板跺涵瀛╁瓙鐨勬垚闀挎晠浜嬶紝閫氳繃瀛╁瓙鐨勮嗚掑睍鐜颁簡鐢熸椿鐨勮壈杈涘拰甯屾湜銆傝繖涓ら儴鐢靛奖鎯呮劅鐪熸寶锛岃Е浜哄績寮︼紝璁╄備紬瀵硅传鍥板跺涵鐨勫╁瓙鏈変簡鏇存繁鍏ョ殑浜嗚В鍜屽悓鎯呫
銆婁綍澶勬槸鎴戞湅鍙嬬殑瀹躲嬪拰銆婄櫧姘旂悆銆嬪垯閫氳繃缁嗚吇鐨勬晠浜嬫儏鑺傚拰浜虹墿濉戦狅紝灞曠幇浜嗕紛鏈楃ぞ浼氱殑瀹跺涵鍏崇郴銆佷翰鎯呭拰鍙嬫儏銆傝繖浜涚數褰变笉浠呰╄備紬鎰熷彈鍒颁紛鏈椾汉姘戝圭敓娲荤殑鐑鐖卞拰鎵х潃锛屼篃寮曞彂浜嗕汉浠瀵瑰跺涵銆佸弸鎯呯瓑浠峰艰傜殑娣卞叆鎬濊冦
鍙﹀栵紝銆婃﹦姒勬爲涓嬬殑鎯呬汉銆嬪拰銆婃ū妗冪殑婊嬪懗銆嬪垯浠ュ叾鐙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鍜屾繁鍒荤殑涓婚樿耽寰椾簡瑙備紬鐨勫枩鐖便傚墠鑰呴氳繃鍞缇庣殑鐢婚潰鍜屽姩浜虹殑闊充箰锛屽睍鐜颁簡浼婃湕涔℃潙鐨勭編涓藉拰绾鐪熺埍鎯咃紱鍚庤呭垯閫氳繃鑽掕癁鐨勬儏鑺傚拰娣卞埢鐨勫瘬鎰忥紝鎺㈣ㄤ簡鐢熷懡鐨勬剰涔夊拰浠峰笺
姝ゅ栵紝銆婂反鍒濉斻嬨併婁汉浜洪兘鏄鑹烘湳瀹躲嬨併婂ぉ鍫傜殑棰滆壊銆嬪拰銆婁竴娆″埆绂汇嬬瓑鐢靛奖涔熷湪涓嶅悓瑙掑害鍜屽眰闈涓婂睍鐜颁簡浼婃湕绀句細鐨勫氬厓鎬у拰澶嶆潅鎬с傝繖浜涚數褰变笉浠呭叿鏈夋繁鍒荤殑涓婚樺拰鐙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锛屼篃閫氳繃缁嗚吇鐨勪汉鐗╁戦犲拰鎯呰妭璁剧疆锛岃╄備紬瀵逛紛鏈楃ぞ浼氬拰鏂囧寲鏈変簡鏇村叏闈㈢殑浜嗚В鍜岃よ瘑銆
鎬讳箣锛屼紛鏈楃數褰变互鍏舵繁鍒荤殑涓婚樸佺嫭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鍜岀湡瀹炵殑绀句細鑳屾櫙璧㈠緱浜嗚備紬鐨勫枩鐖卞拰璁ゅ彲銆備互涓婂垪鍑虹殑鍗侀儴鐢靛奖鍙鏄鍏朵腑鐨勪竴閮ㄥ垎浠h〃浣滐紝浣嗗畠浠瓒充互璁╄備紬棰嗙暐鍒颁紛鏈楃數褰辩殑榄呭姏鍜屼环鍊笺
C. 伊朗电影必看前十名
伊朗电影必看前十名有:蜥蜴、母亲、一次别离、天堂的孩子、特写、愿望、永远的一天、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芭舒、关于伊丽。
1、蜥蜴
《蜥蜴》是伊朗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之一。电影的主角礼萨·梅斯高力(Reza Mesghali),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小偷,他曾多次因盗窃被捕入狱。
这次礼萨因为持枪抢劫被捕入狱。礼萨所在监狱的监狱长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他以消除罪犯心中犯罪的念头为己任,他还认为罪犯们要努力做正确的事情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以便死后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众人四处寻找,但是也没能找到线索,终于,旅途中积攒的矛盾全部暴发,众人也开始互相推诿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