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己拍了一部电影怎么样才能在电影院上映
1.立项申请报告;(省广电局)
2.不少于一千字的电影剧情梗概一式三份。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节涉及重要涉外、民族、宗教、军事、公安、司法等方面内容的(以下简称特殊题材影片),需提供电影文学剧本一式三份;(省广电局)
3.特殊题材影片需提交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或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主管部门的剧本审读意见;(省广电局)
4.在实行属地审查的省(市、自治区),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单位申请立项时,应提交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影片剧本(梗概)的初审意见。(省广电局)拍摄完成后,剪辑(和谐掉不健康的内容),上交广电局,通过后可以上映。
㈡ 拍电影到底要经历多少个步骤才能完成上映
拍电影到底要经历以下7个步骤才能完成上映:
1,创作剧本,磨合完成,把剧本送到广电总局审核,备案。
2,备案通过之后,开始筹集资金,签约导演和创作团队。
3,建组,摄制组和服道化进组。
4,开机仪式,演员进组开始拍摄。
5,拍摄完成后把成片送到广电总局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拿到上映龙标。
6,谈院线,筹备上映。
7,上映,结算收益。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所经历的步骤繁琐到超乎想象,尤其是一些大片,光是前期筹备可能都要几年。比如陈凯歌导演筹备《猫妖传》就花了6年的时间,并专门打造了一座唐城影视基地。
这也是很多电影在宣传时,说自己拍摄时间有多么长的一个原因,也是电影众筹比电影版权认购风险更大的原因,毕竟拍电影还是非常专业的事,需要真正电影的人才能拍。
当然,如果投资者对电影制作流程等更熟悉的话,也是有助于对电影进行综合的一个判断:哪些场景难拍,周期可能要多长自己什么时候进入是最佳时机等等。
㈢ 普通人拍了电影怎么在电影院上映
普通人拍的电影想在电影院上映,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
完成电影制作后,首先要进行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音效、配乐等。随后,需要找到一家发行公司,他们负责将影片分发到各大电影院。这通常涉及到与发行公司谈判,让他们对你的电影产生兴趣并愿意投资推广。
在找到发行公司后,下一步是制定上映策略,包括确定上映时间、排片计划以及宣传推广方案。这一过程中,与电影院的合作至关重要,需要与他们协商放映安排,并确保影片的宣传材料如海报、预告片等能及时到位。
最后,电影上映前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媒体发布会、首映式等,以吸引观众的注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电影的曝光度,提高观众的期待值,从而为电影的成功上映打下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普通人拍的电影要在电影院上映,除了完成电影本身的制作外,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发行公司,与电影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㈣ 普通人拍了电影怎么在电影院上映
1. 普通人若要电影在电影院上映,首先需获得电影拍摄的相关许可证。
2. 没有取得许可证的电影是不允许上映的,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定。
3. 电影制作完成后,需要将成品提交给电影局进行审查。
4. 审查一旦通过,制作方接下来会将电影提交给中国电影集团进行上映前的定档。
5. 确定好档期后,就需要对电影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宣传,以吸引观众。
㈤ 电影需要怎样才能上映
电影需要广电总局审核并且给予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才能上映。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俗称龙标。每次在影院看电影时,出现在片头的绿底龙头标志,因上面写有公映许可证以及电审字号,一直被视为电影的准生证。
中国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取得,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关条款包括: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电影审查机构应当自收到报送审查的电影片之日起30日内,将审查决定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审查合格的,由广电总局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及《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证号片头,该片头由广电总局统一制作。
(5)想看的电影怎么才能在上映扩展阅读:
国产影片从最初的立项到上映,在审查的环节上一般要经历3个关卡,第一关就是影片的“立项关”。某知名制片人告诉记者:“所谓立项很简单,就是电影剧情梗概、片名、片种、影片题材等材料。
立项没有行政费用。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7个工作日内会通过。但是以现在审查部门的效率,5个工作日一般都可以给明确答复。”
过了“龙标”,也就是“内容审查”这一关,几乎所有的投资方、剧组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接下来只要完成上映前的技术审查,影片就可以同观众见面了。在技术审查上,影片的过审率几乎达到了99%,“有些影片送去审查,放映一遍当场就会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