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诺门坎战役 苏联俘虏多少日军
直到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军史部门才公开了关于日本俘虏的原始档案。其中有一份苏联第1集团军级集群在战役结束后的1939年9月18日发出的电文:整个冲突期间共俘虏221人,其中日本人155人,其他为朝鲜人蒙古人等(可能指在日军中服务者)。
⑵ 当年,苏联俘虏70万日军,后来怎样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同胞们几乎就没有再经历过战争了,因此对于战争更多的是来源于历史或者影视剧,因此很多人也很好奇战争是有输赢的,就会有俘虏,那么这些俘虏在战争之后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尤其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抗日战争,当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他们几乎就都成为了战俘,其中苏联俘虏70万日军,最后只活下来3万,幸存日本兵表示最怕女护士。
中国在世界上领土面积排名第三,但是苏联更是排名第一,加上战争的消耗,就是人力的消耗,导致广阔的土地上几乎都是荒草,而西伯利亚由于特殊的天气和地理原因,常年的冰冻,不仅环境恶劣连粮食都种不出来,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战俘可以说是最便宜的劳动力了,不仅不用支付报酬还可以直接分配上工,也能达到“报仇”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资源了。
但是西伯利亚路途遥远,这中间这些战俘也没有任何相关的保障,也导致很多的战俘在经历饥饿和疲劳之后,死亡在前往的路途中,而幸运活着到了西伯利亚的人也没有变得更好,因为在这里他们依旧要负担非常繁重的劳役,下场并没有比死亡在路上的人更好,当然在战争被俘之后或许活着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时日本虽然是宣布了投降,正常的流程是各国就需要释放那些被抓的战俘,但是当时的苏联是完全无视了日本的这项要求,后来日本在与苏联多次谈判中,同意释放一些重病的人回去,因此就很多的日本被俘士兵就希望能够装病获得回家的机会,但是想要回家就必须要有相关的证明,而这个时候苏联的女护士们是完全不会给他们装病的机会。
这些被俘的士兵,甚至在西伯利亚病了,女护士也不会证明说他们病了,因此在这里的士兵几乎都很难获得回家的机会,因此他们也十分的害怕女护士们,毕竟这不仅是牵连到他们是否能够回到家乡,也是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在这里活下去的重要因素。
⑶ 日本战败前苏联俘虏日本多少俘虏
60万
1945年日本战败后,60余万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苏联各地服苦役,等待他们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狱之行!
苏联军队的画像
这些日本放下武器之后,以为会得到苏方的优待,没想到,苏联人连顿饱饭都不管,甚至直接断顿!不服就饿着——这就是苏联人的逻辑。
大部分日本战俘被安置到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由于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工具匮乏,除特别重要的战犯和一部分战俘是乘火车前往苏联的之外,不少战俘是徒步离开中国东北临时日军战俘营,前往遥远、苦寒的西伯利亚的。
还有一些战俘被安置到哈萨克地区以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毙者不计其数。
到达驻地后,日本战俘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要自己动手搭窝棚,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因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医疗救治,还要干各种重体力活,仅第一个冬季,日本战俘就冻死了5万人!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后勤
后来,日本政府向苏联索要亡故他乡的日俘尸骨,苏联人拖来拖去,给拉回一船骨灰。
二战日本潜艇部队向美军投降
据说,很多日本兵死后,骨灰做了制造肥皂的材料。
苏联人下手够狠!没有那么多粮食,就只能这样做了
吃不饱、穿不暖或许尚可容忍,最令日本人恐惧的是,是苏联人随便集体屠杀战俘!给扣上“颠覆苏维埃政权”帽子,还算是体面,有时枪杀战俘的理由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没那么多粮食供应,多余的战俘杀了算了!
还有一些战俘被安置到哈萨克地区以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毙者不计其数。
除种种虐待外,苏联人还强迫给战俘洗脑,逼他们学马列主义,逼他们效忠斯大林,对满脑子武士道思想的日本战俘而言,被逼改造思想,比杀了他们都难受!但不接收思想改造,就将面临苦役、酷刑乃至枪杀的凄惨命运,生命与思想,哪个更重要?
一些日俘禁不住如此炼狱般的煎熬,终于意志动摇,听命于苏联,被培养成间谍,“释放”回国,据说其中一些人,成了“日本共产党”。
⑷ 二战中苏联俘虏 多少日军最后怎么处决
俘虏的就是关东军的,总数有55万,包括一批被关东军抓来的朝鲜人苦力也被苏联抓了,被拉到西伯利亚 哈萨克斯坦中亚一带做苦力,到60年代初期,苏联释放所有在押人员,死亡的有6 7万人.
⑸ 苏联抗日杀了多少日本鬼子呢
苏联消灭的日本鬼子可以分成5部分或者说5阶段。
第一阶段:张鼓峰和诺门坎战役
1938年7月30日-8月5日苏日双方在张鼓峰和沙草峰展开激战,此役,苏军投入23000人,伤亡792人,日军投入7000人,伤亡526人。1939年5月-9月,苏日双方又在诺门坎爆发战斗,这次作战苏军阵亡9700多人,受伤15000人,日本阵亡8400人,受伤8700人。不过,日军的这个伤亡数据历来有争议,有资料称,日军最起码伤亡23000人以上。
张鼓峰和诺门坎之战算是苏日的第一回合较量。
俘虏的日军
⑹ 苏联红军在东北俘获多少日军
在整个远东战役(指中国东北地区及北朝鲜)中,苏联红军共击毙日军8.2万多人、俘虏日军59.4万人,伪军20万人被解除武装,缴获大炮1565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以及其他许多轻武器。日军俘虏被编成560个大队,押往西伯利亚各地收容所强制劳动。
关东军及朝鲜咸兴地区的日军俘虏约502000人被编成498个作业大队,每大队1000人在右。在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等地的日军俘虏60800人,被编为71个作业大队,强制劳动,修复战争中被破坏的铁路、桥梁和通讯设备。从1945年9月到1946年春,日俘共569个作业大队,有的通过车辆运输,有的则步行,分别从中国的珲春、绥芬河、同江、逊克、黑河、满洲里等地进入苏联。在朝鲜北部的日俘则由元山港、图们江口一带进入苏联的海参崴等地。日俘在苏联各地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黑海边的奥德萨港,收容近10000人。南高加索的梯比利斯收容近10000人。莫斯科附近收容近10000人。喀山收容近10000人。斯维德洛夫斯克收容近10000人。莫斯科附近收容近10000人。喀山收容近10000人。斯维德洛夫斯克收容近10000人。斜米帕拉丁斯克至泰肖特的铁路沿线两侧地区收容了约140000人。中亚哈萨克共和国收容约40000人。阿拉木图附近收容约20000人。乌孜别克的塔什干地区及费尔干纳、安集延等地收容约60000人。齐克尔-奥尔达收容约10000人。里海东岸的克拉斯诺伏斯克收容约10000人。伊尔库茨克以东地区之乌兰乌德、赤塔、海兰泡、伯力、共青城、苏维埃港、庙街、纳霍德卡、鄂霍次克海北岸之马加丹、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德罗巴甫洛夫斯克、库页岛北部的奥哈地区,均各收容约1000人左右。在北冰洋沿岸的杜丁卡、诺里尔斯克、沃尔库塔亦收容了少数日俘。蒙古人民共和国收容了约20000名日俘于乌兰巴托。
从1946年12月5日开始,首批日俘从苏联遣送回日本。在1949年12月,苏联远东军事法庭对前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等人进行了审判,山田乙三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至1949年,苏联方面宣布,除扣留有罪行的日俘约3000人外,其余均已遣返,或已向日方提供了死亡名单。约55000余人在苏联病亡。
⑺ 苏联俘虏日本30万是什么电影
你所描述的剧情出自韩国美国共同出品的以二战背景为题材的电影(登陆之日)!张东健 小田切让 范冰冰 李妍熙 金仁权 山本太郎主演!
⑻ 苏联抓60万日军俘虏是那一部电影
《登陆之日》是一部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开始上映。
剧情介绍
小时候跟随父亲移居到朝鲜的少年辰雄(小田切让 饰)遇到了 和自己一样喜欢跑步的朝鲜少年俊植(张东健 Dong -gun Jang 饰)。
长大后他们成为一队马拉松对手。在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上,俊植一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辰雄,但是在日本田径联盟的操作下辰雄获胜。
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俊植被强征为关东军,而辰雄成为新任守备队队长。此后俊植先后在日军、苏军、德军服役,辰熊也与俊植一起走过了坎坷旅程。
(8)苏联俘虏了多少日军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金俊植
出生于贫困家庭,在日本殖民朝鲜时期与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竞逐长跑,直至奥运选拔,尽管涉险夺冠,却被诬陷违规,最终被充军,在前线遇见前来督军的长谷川辰雄,后来两人被俘虏、出逃、失散,最后相见便是在诺曼底。
2、长谷川辰雄
日本将军的孙子,小时候跟随父亲移居朝鲜,小时候与金俊植竞逐长跑直至奥运选拔,后来在二战期间担任大佐到前线督战再次遇见金俊植。
3、雪兰
来自中国的女神枪手,狙击技术卓越,为报仇射杀日军,在一次野战中被金俊植意外俘获,后为掩护俊值牺牲。
4、金恩珠
金俊植的妹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哥哥。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哥哥能够在马拉松选拔赛上获胜从而晋级到奥运赛场上,并夺得金牌。
同时也是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爱情的羞涩的女孩,不敢轻易接受安东对自己的表白,同时又因为安东送自己的一枚发卡而感到幸福。
5、安东
俊值的好兄弟,喜欢俊值的妹妹恩珠,从小兵到管理长,最后死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6、明武
俊值的好友,青年学生,为俊值打抱不平,最后被关东军强征为敢死队惨死在了诺门坎。
⑼ 苏联红军俘虏的日军哪去了
——60万日本官兵成为苏军的俘虏。
这些日本战俘并没有在中国东北地区就地接受改造,也没有被迅速被遣送返回日本,而是被苏军象战利品一样拘押运送到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等边远地区的劳改营里强制服苦役,直至1956年日苏两国政府恢复关系正常化的《日苏联合宣言》签定后遣返为止,历时整整11年,其中有62068人在苏联各个劳改营服苦役中死亡。
据俄罗斯《历史档案》2006年第1期刊登的俄罗斯学者В·Н·卡拉曼和Ю·П·休科夫斯卡娅的文章《滨海边疆区境内的日本战俘》称:“将日本战俘安置到远东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他们在劳动消耗最大、体力劳动最繁重的国民经济领域和部门——比如有色金属、煤炭、采矿、林业、渔业部门从事劳动,而这些部门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但是,由于滨海地区大多数重要企业接受日本战俘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根据联共(布)滨海边疆区委的专门决议,战俘们也被分派到当地的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建筑部门去劳动”。
许多日本战俘在苏联劳改营服苦役期间,工作勤奋、认真、组织纪律性较强,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日本战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苏联工人和苏联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苏联都不太愿意释放这些日本战俘回国”等等。也许正是这样的因素,被苏军押运到苏联境内服苦役的日本关东军战俘才迟迟得不到遣返释放,被当作劳动力被无偿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