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指什么
小议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其实,很多时候商业电影是相对于艺术电影,或者说文艺片而言的。 顾名思义,艺术电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行业认可为目标;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场价值,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所谓艺术电影的主题都是探求哲理、挖掘人性之类的深奥题材,拍摄手法不拘一格;而商业电影往往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拍摄手法以视听感官的刺激为方向,于是这个导演看见那个导演的方法受欢迎就拿来借鉴,日久天长就难免落入俗套。 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注重电影的观赏性和商业性,是电影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在高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即使是一部艺术电影也必须或多或少的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当然一部商业电影也或多或少带有导演的主观艺术成分。完全的商业和完全的艺术是不现实的。其实电影艺术性本身就是大有文章的,拍摄技巧、拍摄手法、电影故事性、思想性,甚至演员台词服饰,电影背影音乐电影插曲……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章法可言、文化可言、艺术可言。当然,普通的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审美逻辑和目标追求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电影讲究艺术本身的完美或创新,艺术性是其至高的追求。而商业电影主要是为博取世俗大众的一笑,或者是某些不良社会成员的嗜好而拍的!这在某种层度上也可以说是把二者分了下层次,大家或许都愿意把自己和艺术电影扯上边,但是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更乐于看商业电影的!为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减压啊!众所周知,戛纳始终是一处堪比耶路撒冷的圣地。但近10年来,随着全球电影业的娱乐转型,这个电影节也不免露出几分疲态。进入20000后,戛纳电影节似乎有些乱了方寸。凭借全球行销优势和影像高科技霸占了各国银幕的好莱坞大片,逐渐改变了电影观众的观影兴趣以及电影人的创作方向:动辄以上亿美金制作的美国主流电影,灌输给人们的是华丽的电脑特技、壮观的数字景象以及令人迷狂的偶像明星。其实,我们也该向中国当代的电影导演贾障柯学习,不要忘了我们前辈导演大师的“艺术”同时努力,适当的假如我们现代科学特技!让我们的电影在艺术上不失传统而在框架上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http://woaihuayun.bokee.com/viewdiary.15974938.html
㈡ 什么是文艺片,什么又是商业片
文艺片与商业片区别:
文艺片相对的就是艺术元素更多一些,商业片元素更少一些,强调的故事的内容上不一样,形式上也不一样,投资上也有根本的区别。
1、商业片是指以票房收益(盈利)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商业片是相对于艺术片和纪实片而言的。如《钢铁侠》、《007系列》等。
商业片集合了多种商业元素,例如当红明星、知名导演、复杂的特效、大投资、大规模宣传、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
一般性特征
商业片,特别是美国商业片投资巨大,票房回报更大,但并不是每部商业电影都是成功的。
商业片的主要作用是娱乐和休闲。商业片成功与否,主要是看票房!
也不是每部商业片都具有所有的商业元素,但必具备其中一二。一般来说,源自美国、很风行的所谓暑期档和圣诞档的电影都是商业片,中国的贺岁片,也是有代表性的商业片。
商业片标准是,为了短期内获取商业利益,从编剧到导演及演员均为此角度考虑,充满了轰动场面和通俗性笑料,并不考虑深层次内容的影片。
2、文艺片: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商业电影。有人说最成功的文艺片就是商业电影。
电影是第七艺术,集合了文字、图像与声音三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欣赏电影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性。
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它泛指制片态度严肃,主体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
定义
文艺片不是艺术片。更多的文艺片,是需要引起人们共鸣的,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影片。它通过导演的艺术拍摄手法和演员的艺术表演,使观众深刻的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影片拍摄的最终目的。文艺片同时又是集文学与艺术于一体的。
文艺片通过那特有的气息体现它的特有特点。电影语言的运用也更平实,更适于人们的接受习惯。
㈢ 在商业电影横行市场的今天,张艺谋是如何做到拍艺术电影叫好又叫座的
张艺谋是以艺术片成名的,商业片是他后来的转型的尝试,本行是艺术片,拍商业片的时候自然会把老本行的一些功能给添加到商业片中。
张艺谋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摄影的工作。他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该片一上映,凭借画面造型震撼了中国的电影界,他的摄影功底展现的一览无余。
这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中的第一部作品,此片之后,张艺谋开始受到关注。张艺谋又在《黄土地》中担任摄影,他以深厚的摄影功底摄影了黄土地的广袤和苍凉,此片获了三项大奖,之后,张艺谋跨入一线摄影师行列。
1986年,张艺谋主演了吴天明导演的影片《老井》,因质朴、准确的表演,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让张艺谋真正享誉国际的是影片《红高梁》,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之后,张艺谋完成从一个摄影师到演员再到导演的成功转型。
随着《红高梁》的大红大紫之后,张艺谋开始关注女性为故事题材的影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些影片都斩获大奖,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
2002年之后,张艺谋转型拍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都刷新了票房记录。到《三枪拍案惊奇》时,虽然张艺谋把故事背景放到了古代的中国西部张掖,喜剧与惊悚不同风格进行融合,可惜票房并不高。
自《英雄》之后,张艺谋就继续在商业的道路上奔走,张艺谋的美学依然是影片中的亮点,但是故事却很一般,导致票房很不给力。
大师张艺谋拍了大量电影,从剧情片到商业片,再到文艺片,每一部电影中都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以摄影出道的他,总是把色彩运用,画面角度等掌握的恰到好处,令人折服。从《影》中不难看出,张艺谋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里面,刮起一股中国风。
从《影》斩获大奖来看,大师张艺谋似乎兼顾了电影的商业和艺术,做到了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不知道大师张艺谋下一部影片《一秒钟》中,会不会兼顾商业性与艺术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㈣ 如何看待电影商业化
电影商业化切莫舍本求末杂言碎语
这是个资讯泛滥成灾却又是极度缺乏有效资讯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些年来全球商业化思维,让更多的媒体及媒体人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有些媒体利用其影响力一味地靠揭露隐私或是极尽一切手段来搏得观众眼球以达到商业目的,虽赢得了商业利益,却制造了无数的垃圾资讯,有的甚至误导民众,对内贻害百姓,对外丑化民族。在商业利益面前,“凡事娱乐化”似乎成了传媒人生存发展的趋势。殊不知,这种凡事“娱乐化”做法取悦了一部分观众,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教坏甚至“谋害”我们的下一代。
最近听闻《满城尽带黄金甲》落败奥斯卡的消息,有好多人发出叹息,觉得可惜,但在我看来此事见怪不怪,水平如此,落选奥斯卡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这表明,在中国电影面临大改革的时代,任何模仿甚至是照搬照抄好莱坞商业套路的路线都是错误的。所谓的一些“大导演”可以对观众蒙骗一时发点不义之财,但要一直成名搏利下去,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舍本而求末,真正文化环境上的差异及其所造就的内在精神并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这些年来中国所谓的商业大片真是乏善可陈,反倒是盲目模仿好莱坞模式的习气多了起来。同样想角逐奥斯卡但落选的还有与《黄金甲》命运相似的《夜晏》,这两部影片同样以西方人学中国太极时只看“花拳绣腿”而无视内在功力一样,“形”相近而“神”相远,可以一时靠铺陈大场面兼用明星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终究却逃不脱评委的锐利眼神,也不可能成为口碑相传的好电影的。在中国目前电影商业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尚可蒙骗一下观众,但在新一代奥斯卡的评委面前,终究逃脱不了落败的命运。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长期久来往于中西之间的中国商人写的,内容说的是至今为止很多西方人还认为中国仍然如《红高粱》剧情中所描绘的野蛮和愚昧。事实上,即便是当时那个年代,也不像这部电影里所展示的情况那样。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一般的西方人通常少有机会到中国走访,所以也只能从中国电影上了解中国,而他们最有机会看的,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而张艺谋的电影他们看得最多。于是,在这些人的眼中,贫穷落后与愚昧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回顾一下张艺谋的发家历程,可以发现他的真正所好:从充斥“偷情”、“乱伦”等低俗情节令其声名远播的《红高粱》,到后来的《菊豆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许多电影,都极度显示出张艺谋拙劣地“形式主义”手法。而《黄金甲》仍旧摆脱不了此类恶俗手法,“偷情”与“乱伦”不绝于“目”。除了这些,老谋子还能拍些什么?
20多年来,中国几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相当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却并未有多大变化。中国贫穷、落后、愚昧的形象充斥了他们的心里,极大的丑化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恰恰是那些所谓的“大导演”。作为传播文化艺术及民族精神的电影人,肩上的责任是宣传教化人性中的真善美、唾弃假恶丑,但他们却并未如此。
如今,《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部电影出来了,制片方的确赚翻了天,但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忽悠。在最近《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中除了花里胡哨的浓墨重彩能够刺激到人的眼球之外,就是近乎“赤裸裸”的宫女胸脯。老谋子还将这部影片拿去角逐“奥斯卡”,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赤裸裸”的铜臭气息的时代,即便是一堆文化垃圾,只要经过不负责任的商业炒作与不负责任媒体的胡吹瞎捧,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华丽外衣,来忽悠甚至是蒙骗观众。真希望那些所谓的“大导演”们能够多点良心,多点责任,不要只靠“拍脑袋”来拍电影,“要深入群众”,走出去的同时能够走回来,真正立足人性根本,传播真善美,才能不辱民族使命!
参考如下地址:
http://cool728.blog.163.com/blog/static/103759620070210470369/
㈤ 电影是具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品,该如何看待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电影是商业和艺术的一个融合体,在电影当中商业和艺术二者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如果电影当中的艺术水平较低,那么就不会给投资商带来很大的利润,相反如果该电影的投资不足,电影的艺术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一部好的电影是离不开艺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
从哲学上的观点来讨论的话,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个人都体现了一种价值关系,电影的艺术性决定了该电影的商业性,因为一部电影的收视率主要是靠艺术性来决定的,如果观众认可这部电影,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而且像奥斯卡当中评判的一些最佳影片,都是根据电影的艺术性来评判的,而一旦一部电影被评为了奥斯卡影奖,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