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芳华》对时代的描绘
电影看到刘峰从神坛跌落地狱,被所有人唾骂的时候,旁边的大爷感叹的说,他们那个年代,牵个手都可能毁了两个人的一生。一个像刘峰这样的那个时代的“活雷锋”,却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触摸事件,就这样被批判下放。是当时的人们嫉妒英雄,还是人们的眼里容不得英雄有半点沙子,说到底还是这个时代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更是这个时代下情感压抑的反面衬托。一个一辈子都没有被生活悲哀打败的何小萍,却在因为救人被表彰之后精神分裂。
㈡ 冯小刚的电影《芳华》怎么评价
冯小刚的《芳华》讲的是一代人的青葱回忆。对于年轻的一代也许感触并没有那样深刻,但是他也是代表着上个年代的前辈们深刻的青春。冯小刚的《芳华》虽然在评价上有好有坏,但是足够丰富。冯小刚作为导演,他的《芳华》是基于他年少时的朦胧认知,是他所感动和珍惜的点滴。也是大多数人的感同身受。作为一个个人指导的作品,冯小刚已经尽量做到大众的共鸣。他擅长的共情和感情渲染有丰富的融揉进这部作品中去。虽无法概括所有人的年少,但也做到了经典和怀旧。
最为创作者只是铺陈叙述的载体,却没有载上更加细腻的情感。所有的情感源自于观众心中的《芳华》,而电影《芳华》仅仅是个媒介,像个走马灯吧那个时代断断续续的播放,你所感悟的便是你的,但不是他冯小刚说的。这就是他聪明之处吧。
㈢ 如何评价冯小刚电影《芳华》
我觉得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真的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的有年代感是我们现在所接触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那部电影所感受到。感受到父母那个年代与我们这个年代的区别。
㈣ 如何评价电影《芳华》,这部电影为什么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共鸣当然就是很多人的青春了。
那个年代不比如今,所以那时年少芳华,才分外美好,华丽掩饰悲伤,伤感中找寻希望与绝美。
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触碰成了一辈子的赌注和惦念。刘峰因为触碰林丁丁,被派到了前线,几乎抱着求死的心,断了一臂,多年后仍然惦念着林丁丁。镜头里的刘峰看着郝淑雯递过来的丁丁远嫁澳洲发福的照片,眼里仍是温暖。书里的刘峰看到丁丁照片时,脸上是静静的微笑,穗子后来回想,他断是看不清的,为什么不带上老花镜?或许他其实并不想看清现在的丁丁。他只要丁丁安好,只要丁丁永远是那个梨涡浅笑,我见犹怜的稚气女孩,容不得岁月让她老去,只愿她得天独厚朱颜不改,才不枉自己过去轰轰烈烈投入的青春和深情。
㈤ 如何看待《芳华》这部电影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是非常保守的,能够参军的女兵非常少,那些出现在文工团中露大长腿的画面是根本不存在的。在那个年代中男女之间连稍微碰一下手都是可耻的,更何况男女一起跳舞,简直就是在胡扯。还有就是军人们在射击场上联系打枪,哪有穿着短裤去的?连耳朵上都没有带耳塞就可以直接射击吗?
㈥ 如何看待电影《芳华》
有情怀但是缺少信仰,男女主都不真实,就像是没有根基的楼一样。
㈦ 如何评价电影芳华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颜色,而有的人哪怕活在一片灰色中也坚信能等到灰色变为彩色。我想,刘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㈧ 今天才看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你是如何评价的
电影《芳华》是近年来少有的表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电影里有一场6分钟激烈战斗的长镜头,表现的战争残酷和伤亡惨重,还有电影里出现了我军的62式轻型坦克,以及用坦克高射机枪压制敌人的情景。曾在网上引起过热议。有网友提出异议,说芳华的血腥战斗场面和伤亡不真实。而且认为1979年我军还是步兵炮传统作战,在越南热带丛林不会有大批坦克出现。
㈨ 如何观赏,评价电影《芳华》
《芳华》无论质量上如何评判,都能感受到冯、严二人对于文工团时代的留恋,以及想要努力把这个故事讲得饱满真挚的诚意,从这个角度来说,《芳华》是2017华语片中值得尊重与细细品味的电影。但诚意并不代表着这部作品的尽善尽美,相反,由于冯小刚过于努力地想把它呈现好,往里面添加了太多主题,使电影十分满溢,再加上叙事节奏上的缓慢与混乱,整部片子被拖的冗长无比,观影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尤其是从黄轩饰演的刘峰被下放之后,由于线索分散开来,导致几条主线都没有讲好。
冯小刚一直以来习惯的都是单线叙事,但在《芳华》中真正的线索人物萧穗子,主要的表述情感的方式都在旁白当中,对她本身的印象除了陈灿的情感之外再无其他,而何小萍、刘峰等人物也随之淡化,使得这出群像戏看似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却基本没有,影片寄托的情感也就只能浮于表面了。
《芳华》值得肯定的有演员们的表演,黄轩、苗苗、钟楚曦等人对于大银幕来说,还是处于新人阶段,这样的选择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成为流量明星当道的大环境中的一股清流,定会带给观众眼前一亮之感;而用不好就很容易破坏故事整体的融洽性,继而变得支离破碎,但冯小刚用《芳华》证明,几位演员的表现清纯自然,富有活力与青春气息,到了后面的年龄跨度部分,也较好地诠释了各自的角色。
《芳华》注定是一部难以盖棺论定的作品,它的艺术性以及对于时代的思考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思潮是相互冲突的,可能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渐渐发现到它当中的长处与不足。但它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种告别与怀念。它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用心呈现的电影和故事,即使经过了再多的磨难和挫折,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得到。需要这样的作品,欢迎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