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中國就拍不好科幻大片
因為綜合國力差,文化水平差,科學素養差,國民綜合素質比較低,沒有系統的這方面的培訓教育,這方面的文化產品需求也不是市場主流。
不說別的,國內連一個專業的電影特效工作室都沒有。電影或者電視劇里需要特技了,要麼找外國工作室,要麼找一些零散的個人來做。像國外的斯坦溫斯頓(泰坦尼克,終結者,阿凡達)、工業光魔(星戰,哈利波特,奪寶奇兵)、威塔(指環王,金剛,猩球崛起),工作室本身就有獨立製作電影的能力,並且可以根據電影需求不斷改進特技。國內呢?你看新西遊記里張紀中的訪談,他說特效方面咱們就是不斷的猜老外那些特效是怎麼做的,發揮中華人民聰明才智啥的。說白了就是山寨,完全沒有專業素養。
市場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舉個例子,國內如果有10個民工需要二人轉,1個白領需要科幻片,結果就是老闆們討論決定要做二人轉。為什麼現在的網路環境和流行音樂遠比十年前要差得多?因為主流消費群體換人了。從綜合國力上講這可能是個進步,但在這個唯利是圖的社會里你的需求不能讓商人的利潤最大化,他們就不會為你做東西。
當然一切也許會慢慢變好。我就打算過些年條件成熟以後去搞傳統影視特效(SFX)工作室。然後一邊研究特效一邊拍點獨立電影啥的。會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這一行業上來。
⑵ 為什麼中國無法大規模拍出像國外那樣的科幻片大片
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我們也對許多電視電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國內拍的電影越來越沒辦法滿足我們觀看電視的需求,許多人就去觀看國外的電影,就會發現我們國家電影有一個弊端,為什麼中國沒有辦法大規模拍出像國外那樣的科幻大片?
第三,就是我們國家對於科幻類型電影的需求不高,所以,科幻類型的電影沒有危機感,有要求有期待才能夠進步,因為我們的觀眾一直沉迷於對小鮮肉的喜歡,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明星拍的電影,不管劇情多不好,都會看下去,這也間接的降低了導演或者編劇對於劇情的製作,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影就沒有讓我們驚艷的感覺。
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製作正在一步步向前發展,希望我國的電影製作能夠越來越好。
⑶ 中國的科幻片為什麼總是拍不好
中國科幻電影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出現了一次小規模高潮。1988年的《霹靂貝貝》與1990年的《魔錶》可歸類為一種類型,片中盡管都涉及了外星人,但幻想不著邊際,人體帶電、一夜之間長大十年等情節脫離科學實際,只能被看作獻給兒童的童話劇。1989年的《凶宅美人頭》講述頭顱復活,人體再植的故事,由於過度渲染恐怖氣氛而淡化了片中的科幻元素。1990年由馮小寧執導的《大氣層消失》中,幾罐毒氣燒穿臭氧層的情節難免使影片落入「胡思亂想」的俗套。進入21世紀後仍然沒有改變,《寶葫蘆的秘密》與《霹靂貝貝》等類似,童話意味居多,科學依據較少,可以說,是帶有科幻色彩的兒童劇。劉鎮偉執導的《機器俠》,雖噱頭強盛,結果卻不盡人意。山寨式劇情和偽科幻的諸多情節除了引起受眾的吐槽之外,難以引起強烈共鳴。
面對美國經典科幻電影在全球范圍的巨大影響力及科學傳播市場的巨大潛力,通過對美國科幻電影的科學傳播特點探討,使人看到了我國科幻電影在科學傳播中的傳播弱勢與差距。科幻電影在培養科學熱情、激發創造力、提升公民科學素養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如何能讓我國的科幻電影事業得到較快發展,使其成為有效的科學文化傳播工具,獲得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的雙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進一步探討。
⑷ 為什麼中國拍不好科幻片,誰之過
這多半是跟中國的歷史有關,5000年的文明確實誕生了很多有超能力(仙術)的人,孫悟空、哪吒、葫蘆娃等等。
而且很多影片電視劇等等都是各種反派這些故事,說到這里,這也是創意限制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水平。
再看現在的電影各種故事翻來覆去的拍,各種小成本電影除了拍攝的手法很多都比那些大成本的電影好看許多。
在看看拍攝電影的投入經費,歐美的科幻電影比如復仇者聯盟系列、阿凡達等等,拍攝的經費分分鍾上億,而中國拍攝一部電影肯定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投入,而且拍攝科幻電影還需要很多精細化、巨大的道具的製作……反正我個人覺著這點在目前的中國還沒有辦法得到大力的支持。
中國自古就有「戲子誤國」一說,雖然現在很多有演技有能力的演員,但還是有很多人有這種頑固迂腐的思想。
所以很多因素揉在一起使得目前的中國拍不出好的科幻片。
⑸ 為什麼中國不會拍科幻電影的
一,人才缺乏,擅長拍攝科幻電影的導演極少
二,劇本和編劇缺乏,你看國內影視劇基本都是古裝,抗日,言情,寫實,警匪一類,光功夫武俠就有拍不完的故事。
還有國情因素,科幻電影屬好萊塢做得最好吧,因為美國太年輕而且先祖都是歐洲移民來到美洲殖民掠奪的,很少有光彩的歷史可言,只能往太空和未來想像;
而我們中國不一樣,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那,什麼時候才能全部研究透啊。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科幻作家,但是科幻類的小說作品始終沒有形成熱門,也沒有大佬去投資改編影視劇。
三,技術缺乏,國內的電影拍攝和製作技術,和好萊塢流水線般的電影工廠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廢話,好萊塢都有百年的發展史了,但中國電影發展被抗日戰爭打斷、被文革打斷,2002年才真正放開發展,這才多少年啊?能比嗎?)
特效技術上,其實國內也有不少頂尖人才和技術團隊存在,被國外電影公司包括好萊塢看中和重用,比如功夫熊貓3的特效就是國內團隊製作的,我要是不說你看的出來那特效是國內還是國外做的嗎?
四,國產影視劇和進口影視劇對比,相信你也會吐槽國產的怎麼怎麼不好,國外就是好。。。(其實大家都有好有壞,國內也有不少高分影視劇,尋龍訣和琅琊榜不錯吧。反而很多進口的其實在它原產國就是垃圾,演員陣容也都是六線演員,比如機械師這系列電影,原諒我爆了這么多。。。國人還是有點自信吧,別盲目的崇洋媚外!)且不說到底誰更好,在目前網路一片給國產劇喝倒彩的情況下,誰敢去抓那隻不知道會不會被毒的螃蟹呢?誰又敢鋌而走險去吃它呢?君不見那些號稱科幻的國產劇倒在沙灘上,還是老老實實種豆栽瓜吧。
五,國內科幻電影並不是無可期待,劉慈溪的《三體》獲得雨果獎,亞洲首個獲得者啊,這小說即將拍成電影,據傳劇本前路坎坷,編導權被爭來奪去,希望最後不要讓粉絲失望吧,滿懷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