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微電影廣告
微電影廣告是指為了宣傳某個特定的產品或品牌而拍攝的有情節的,時長一般不超過30分鍾的,以電影為表現手法的廣告。它的本質,依舊是廣告,具有商業性或是目的性。它採用了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技巧,增加了廣告信息的故事性,能夠更深入地實現品牌形象、理念的滲透和推廣,能夠更好地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微電影廣告仍然是電影,不同的是,產品成為了整個電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線索,時間上微電影遠遠比電影短小精悍。
微電影廣告的出現
廣告界一致認為,微電影廣告始於2010年底通用汽車公司攜手吳彥祖,聯合美國強大的製作團隊,運用好萊塢大片拍攝手法為凱迪拉克轎車製作播出的90秒微電影廣告《一觸即發》。廣告中具有一部電影完整的故事情節,並且巧妙地融合了對凱迪拉克轎車性能的說明,成功的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增加了廣告的說服力、故事性和趣味性。該廣告一經播出,立即在廣告界引起強烈反響,被廣大網友瘋狂轉載。繼《一觸即發》之後,凱迪拉克又攜手香港氣質歌手莫文蔚打造了第二部微電影廣告《66號公路》,該作品通過90秒的「微時間」講述了為追尋自由、實現夢想,莫文蔚踏上66號公路的自由之旅,其間她邂逅一位游歷於此的年輕攝影師,與之共駕凱迪拉克SRX完成旅程。相較於《一觸即發》,這部微電影廣告則充滿了人文情懷,更容易打動消費者,它強有力地將凱迪拉克「忠於自由」的品牌態度傳遞給消費者,引發觀眾內心的共鳴。
此後,益達口香糖推出的《酸甜苦辣》系列,佳能與導演姜文合作創作的《看球記》,潘婷洗發水推出的《卡農》等一部部優秀的微電影廣告開始在熒屏大放異彩。微電影廣告開始成為廣告界的新寵。
微電影廣告的特徵
(1)時間短
微電影廣告某些程度上作為電影的一種,相較於一般的電影而言,它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表現一段情節完整,有起有落的電影故事。一部微電影廣告一般時長在30秒到300秒之間。像《一觸即發》就只有90秒的時長,但它卻完整地講了一個故事,既有高潮又有結尾,並且讓觀眾有了一種看大片的刺激感。這樣的短時間和多看點使得微電影廣告更容易讓注意力被嚴重「消費」的受眾所接受。
(2)投資少
像《一觸即發》這樣一則能帶給觀眾看好萊塢大片感覺的微電影廣告,它的拍攝成本也不過幾萬元,這相對於一般意義上的電影以「億」為單位計算的拍攝成本而言,應該算是很小的投資。一部國內宏大巨制的投資,如果用於微電影生產,就會產生數部甚至幾十部製作精良的微電影。
(3)製作精
因為時間較短,微電影廣告資金和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也相對不多。因此,導演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製作它。為它打造合乎時宜的時間,地點和故事情節。又因為它有著確定的目的性,再加上特定的故事,就如同命題作文一樣,結過反復的修改,最終得到的必定是一部精品。
(4)受眾准
微電影廣告主要是在網路上傳播,而網路無論對於傳者還是受者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微電影廣告能更為准確的找准自己的受眾進行有目標的投放。
微電影廣告的現狀
1、作品良莠不齊
相對而言,雖然微電影廣告的整體質量要優於一般廣告,可以說是精品之作,但就微電影廣告范圍內的作品而言,其質量卻良莠不齊,《一觸即發》、《66號公路》、《看球記》等作品是其間的開山之作,贏得滿堂喝彩,但由於微電影廣告的進入門檻低,導致某些劣質作品也參入其中,整個微電影廣告產業魚龍混雜,這樣的狀況不利於微電影廣告的長遠發展。好的作品會給商家帶來良好的營銷效果,而質量較差的作品不僅不會帶來正面效益,也會降低觀眾對微電影廣告的接受度。
2、為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由於微電影的廣告形式還未正式步入發展的正軌,還只是嘗試和探索的階段,目前,微電影廣告還未形成規模,並未作為獨立的產業進行經營。 微電影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鏈,現在大部分的微電影還是作為一種劇情較強的廣告片而存在,並不能完全獲得人們的喜愛。再者消費者的喜好是多元化的,微電影與網路媒體結合目前還無法代替視頻廣告等。
3、傳播渠道以網路為主
微電影廣告的傳播主要是依靠網路,目前我國的網路覆蓋已經逐漸普及,更多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接觸到微電影。但總體上來講,目前我國廣告影響力最主要還是集中在電視媒體上。網路上,受眾與傳播者同樣掌握著網路的控制權,由此看來,微電影廣告成功接觸受眾的幾率還有待提高。
4、效果尚未最大化
目前,微電影廣告還無法達到很好的盈利效果。除了植入廣告和鳴謝贊助商外,基本沒有其他的方式,所以廣告商還是在投入硬廣告視頻、植入電影和微電影中做出選擇。未來微電影廣告如何達到更好的盈利效果還有待思考。
微電影廣告的發展前景
1、出現專業的微電影廣告製作公司和品牌。
微電影還是處於起步階段,製作商需要繼續積累經驗。待微電影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成熟的製作團隊;其團隊製作的微電影廣告也會打造出一定的品牌效應,從而達到廣告效果。
2、有自己的行業規范。
一些微電影廣告的作品通過暴力、情色內容吸引眼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將來或許會有相關的政策要求對視頻網站的自製劇和微電影進行審查,制定相關的市場准入門檻,以規范市場。
3、產品多元化、差異化。
目前,由於微電影廣告目標受眾定位較小,對所要達到的廣告效益有所要求,廣告表現形式較單一,微電影廣告的產品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未來的微電影廣告有望被輸入更多的創意元素,其在形式上也會出現更多的選擇,微電影廣告將會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
4、重理念和品牌而輕產品。
任何的營銷事件其實就是品牌塑造的一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完成著該品牌形象的塑造。微電影廣告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強烈的情感氛圍,更容易打動觀眾,微電影廣告往往更適於表達品牌或理念,在受眾心目中建立長遠深刻的品牌形象。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微電影廣告的角色扮演
微電影廣告的出現使得廣告的發展出現新的曙光,以往彷彿不為大眾所接受的傳統廣告得以轉型,這可能意味著廣告開始與世界「和解」,不論對於廣告主,電影製作者還是大眾,無疑都是一個好消息。
1、「微時代」的營銷工具 無論是大紅影星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還是草根組合「筷子兄弟」
製作的汽車品牌推廣廣告《老男孩》,亦或是范冰冰領銜主演的《不跟隨》,都獲取了不小的反響,他們這種軟性的廣告營銷方式深受廣告主們的青睞,被稱為隱含的廣告推銷。而以《看球記》為代表的微電影廣告則更為直接,在片頭就明顯提示出拍攝器材為某品牌所贊助,片尾更是再次打出該品牌廣告語:感動常在。
從諸多實例不難看出,微電影廣告並不是簡單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廣、商品標識的重復曝光率,而是依託跌宕人心的情節起伏、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視聽語言符號, 把要推銷的品牌理念、產品功能通過藝術手段巧妙地融入電影中去, 達到潛移默化的廣告效果,是一種較為高級的隱含的廣告營銷方式。
2、電影愛好者的「小試牛刀」
微電影廣告並沒有因為它的時間短和資金投入少而失去其發展壯大的土壤,相反地,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微電影廣告不僅受到廣告主的肯定,它也深受電影愛好者的喜愛。無需大量的資金,在明確的受眾和特定的場景中,電影的製作者們更容易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拍攝出更加精緻的作品。這對於電影業的發展也不能說是一個壞消息。
3、廣大受眾的「生活甜點」
信息的極度豐富造成受眾的注意力被哄搶,時下諸如炒作、獵奇式的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反被「消費」。在這樣一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下,廣告的受眾到達率也就一路走低,傳統廣告成為注意力疲倦的人們所不愛的信息,而同樣的以宣傳為主要目的的微電影廣告卻能給受眾帶來愉悅感十足的精神享受,看微電影廣告就像看電影一樣,成為廣大受眾的「生活甜點」,其中那個有內容有情感有深意。很大程度上,消費者其實早已最小化乃至忽視了微電影廣告中的說服成分,而又在不知不覺接受和認可了微電影廣告的一個重要主角——產品和品牌理念。
『貳』 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
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
通過格瓦拉舉辦的互聯網+發行+文藝片主題活動。我在這里談一下有關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方勵認為,互聯網發展還有很多空間,比如在兩三年之內就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地面傳統發行,全部都是數字傳輸以及雲端庫。
如此,觀眾有更多機會可以自己挑選想看的影片,就像從視頻網站挑選視頻。同時,觀眾可以通過自己團購解決電影院去哪裡的場地問題。
這個在海外已有案例,我叫它D2B,demand to business,需求到企業。最簡單就是一個人想要看一部影片,只要他湊齊了影院所需的人數,並且溝通好時間,即可去影院觀影。
其實在國內也有嘗試,但是目前多限於之前影片的重新放映,版權問題難以解決且溝通成本過高。格瓦拉最初就是想做經典影片院線,從其強勢的一二線城市站里挑選10個,要6場非黃金場排片專門放映三種影片:(1)經典的已經上映過的國產影片。(2)在國外獲過獎的海外影片。這種如果可以做成其實是繞道開拓了限額外的一條路。(3)類似於《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這樣的小眾影片。
這種模式現在有兩個成功的例子:中國電影資料館和MOMA,這種模式同時分別解決C和B的痛點。
觀眾的痛點是有一批人想看沒地方看。這個思路其實區別於我們常說的要開發和培養文藝片觀眾,因為文藝片受眾已經形成了一批就在那裡,而其他觀眾你告訴了他也不會去看,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組織和打通。那麼,延伸到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具備這種打通能力的人才,既能找到觀眾也懂影城。D2B其實是把打通的工作轉嫁給了觀眾自己。他們省去了尋找環節,自發組織並與影城對接。
對B而言,影城的痛點是差異化。影城互相之間就服務層面來講是很難做到差異化的,除了技術層面比如誰家的3D或者IMAX最好燈光音響最好,就是放映的內容層面區分。通過差異化影城可以吸引不同人群並且梳理品牌形象。
但是核心問題還是版權。資料館這種對於播放的影片並沒有版權;並且大部分影片的播放版權/放映時效已經過了,所以最後格瓦拉沒有做成。
不過,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由於文藝青年喜歡貼標簽,用標簽方式標明自己與眾不同一顆文藝心的特質,所以之前資料館排長隊的現象反而有助於文藝觀眾的自動匯集,因為排長隊看一部文藝片是一種體驗一種可以拿出去說的東西。而現在由於開通了網路售票和在線選座,大大便捷了買票過程不用排隊了,文藝的心也不好展示了,去看一場文藝片的需求和沖動在某些層面打了折扣。
不過要是D2B,我認為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貼標簽方式,那就是你自己成功組織了一場文藝青年的聚集和觀影,或者你參加了這樣一種本身帶有優越感的群體活動。就如同出席私密VIP酒會是身份的象徵一樣,組織和出席文藝片觀看幫助你強調和亮出身份。
影城、院線和售票網站的用戶粘性都很低。如同攜程那樣的比價創業BP我也看過幾份了,商業動機成立的原因就在於,哪家便宜哪家影城方便用戶去哪家買,誰管是哪個平台和品牌。
然而會員是增加粘性的好辦法。據悉萬達如今有四千萬會員,貢獻了85%的萬達銷售。在售票網站停止大力補貼的將來,低價的會員票和種種會員福利將會顯現出價值。而會員系統的建立能幫助院線擺脫目前對售票網站的.依賴。我預測在將來,觀眾將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院線會員系統福利。
當然,肯定是先有需求和沖動成為會員,然後再維持關系和系統。目前比價還是售票網站較低,而價格就是最直接影響因素。比如格瓦拉給資料館開通售票介面後,由於不加服務費和方便簡單等,使得資料館會員卡的辦理數量減少。
方勵舉了一個例子。他在公司的一個活動上,在演講PPT的最後放了他的影片的預告片,以企業的方式發放觀影福利給員工,結果幾乎每個人都去看了。
這個做法在很多行業已經不新鮮,就是作為企業和組織的福利。小時候學校組織觀影和國企電影票也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到了百團大戰和建國大業的票房。但是這種做法在其他民營機構卻不那麼普及,並且現在國企也停止了。
其實美國的很多票房來自這樣的福利。學校和企業與院線聯合,提供非常低價的兌換券,比如一年可以在這個院線的任意影城觀看固定數量的電影,不限制式。學生以學生證購買,企業員工當做福利也是需要購買。所以當我采訪問道是用網路售票多還是去影院買的時候,大家的回答是,在學校或者公司買。
結合以上會員系統的概念,電影票可以作為其他行業給會員的福利,比如我最近就常常可以使用中國移動的積分兌換格瓦拉的通兌電影票。另外就是機構給VIP客戶的福利,這個其實也不是新的操作方法了。
此後還可以有後續的操作。由於是集體發放,所以很可能變成集體活動,而活動電影往往是第一站。影院藉此也可以有延伸性服務,從而繼之前的內容差異和會員系統差異後,有了更服務性質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