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英語,每天背兩個小時的英文電影的劇本有用嗎
背劇本當然有用,特別是現代的生活方面的電影,對提高英語能力很有好處。但要注意:
1. 不要每天連著背兩個小時,這樣太辛苦,效果也不好。要化整為零,每天分幾個時段,每次背10分鍾左右。
2. 要注意選材,選擇難易適中的,精彩的句子背。
3. 要看和背相結合。就是說,要看一些適宜英語學習的片子,然後選擇其中的精彩對白來背,還可以模仿演員的語音語調及節奏感,這樣即練了聽力,也練了口語。
4.對於生詞,不要每個都查,但也要查一些,記下來,這樣才能擴大詞彙量,以後背起來會越來越順。
2. 英語學習電影的看電影學英語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硬著頭皮看電影。在看一部新電影之前,千萬不要看劇本,看不懂也要硬著頭皮上,至少能對情節有所了解。
第二步:邊看電影邊研讀劇本。不要以為考完了托福、GRE等就可以應付一切閱讀。實際上,電影中的有些對話看起來很費勁,裡面充斥著習慣用法和美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要多看多聽,才能適應它。
第三步:反復精聽。爭取聽懂每一個單詞,可以採取聽寫的方法。
第四步:背誦。一開始可以用中文思考美國人的邏輯思維,邊思考邊背誦,大約堅持10天左右。之後可以大體上用英文思考,把美國人的邏輯慢慢變為自己的了。背誦時重視模仿。
3. 怎樣快速提高英語呢看英文電影有用么怎麼有效地記單詞
就是死背單詞,老外自己學英語都是靠這個。
一個寫50遍,還記不住,就下一個,一天10到20個,記住那個算哪個。等弄了上千個以後,就是記不住的單詞,回過頭來看,也有印象了。在把不會的弄一弄。
看電影提高聽力,表達能力。你要學好,要一邊一邊重復裡面的一句話,直到自己聽順了為止。走馬觀花的看,一點用沒有。
看電影學英語都是騙人的,美國孩子聽了18年的英語,SAT考不好的、表達能力不強的,不還是一大堆么。就是死記,硬背。
4. 如何看懂英文電影
我覺得吧...要是第一遍就不看字幕猜劇情是不現實的...所有人看到一個新片兒肯定想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再研究拍攝方法什麼的
所以先看一遍,明白了意思
再通過自己知道的意思不看字幕聽一遍對白
還有不明白的再把字幕看看,我覺得就一定能看懂
要多練練就行了~~~
5. 電影英文怎麼說
電影英文:Movie(美式) 或 Film(英式)。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5)英文電影怎麼背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開創電影奇跡的影片《破艙》,是完全一個人攝制的、零成本、即興創作(先拍攝後寫劇本)的電影長片,2013年楊誠俊導演電影。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