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戰爭》
難生共鳴的「我」
文/夢里詩書
個人對戰爭片的好壞之分,從不指在電影能有著多麼宏大刺激的戰爭場面,而更在於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鮮活真實的生命去承載戰爭之殤與和平之思,但《我的戰爭》中一味的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人性的蒼白,都只是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
難以否認這是一部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於逼真的戰爭並沒有去寫實其所帶來的冷酷殘忍,電影只是用戰爭在不間斷的渲染著主旋律的英雄情懷,但這不是一部虛構的《指環王》,無數人的生死都可賦之笑談,戰爭背後有著多少的苦難,數以萬計的英魂卻只是在電影中成為了襯托那一腔英雄熱血的悲情,這樣的作品從本質上來說,雖然稍勝於全然無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與前者不思戰爭之殤的做法並無不同。
《我的戰爭》雖是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作品,但電影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一個小人物面對戰爭的那種真實,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火來營造看點,殊不知這樣建立起來的戰爭早已敗絮其中,愛情的附加不但難以引人共鳴,反而使故事充滿了虛假的做作,而單一化的視角,更令本錯綜復雜多方角逐的鏖戰,變成了一場毫無戰術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電影將背景在伊始設定於了抗美援朝,那麼這甚是一場可以套搬於其他戰爭之中的移花接木。
在現如今,不論意識形態如何,戰爭片所最終著點的都必當該是反戰,電影看完後給人的觀感絕不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而是對戰爭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顯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但在這部劇情散亂的電影中幾乎無從建立起真摯的人物情感,人海戰術的犧牲亦變的難有感懷,當生命的逝去只是變成了電影強行煽情的手法,這樣的戰爭片且不談對比何般他國經典,就拿馮小剛的《集結號》來說也是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最為根本的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但無論從諸多國產的抗日神片,還是這部以「我」來著點的抗美援朝,卻連這一點都做的乏善可陳,又能拿什麼來引人共鳴,追思先烈。
Ⅱ 《我的戰爭》中張挺的犧牲和雷宇有關嗎
張挺的犧牲我感覺和雷宇有關系,甚至大概率可以說就是雷宇造成的。雷宇的第一次試飛,就是和張挺搭檔。為了測試飛機極限,雷宇過於冒進,超限操作,導致飛機雙發停車的極端情況出現。雷宇惜命,在多次嘗試重啟發動機失敗後,提前跳傘逃生。張挺畢竟是老將,熟悉飛機極限性能,終於在墜毀的最後一刻,重啟成功,起死回生,保住了飛機和自己性命,但是由於雷宇慌忙跳傘,忘記保存測試數據,導致此次試飛白忙活一場。
心高氣傲的雷宇受不了大家或明或暗的指責,想要「辭職」不幹了。張挺讓他離開前去後勤幫忙折疊降落傘。
開始時他對此頗為不屑,還不看不上這個工作。後來在老兵的教導下,讓他意識到降落傘的重要性,不但可以挽救飛行員的生命,還可以製造一種失速傘,挽救飛機的生命。
在換了「泰山」發動機後,測試發動機性能一次試飛中,又是張挺和雷宇搭檔,上飛機時,雷宇對張挺說,這次的降落傘還是他親自折疊的。
後面發生事故後,張挺用「計」讓雷宇先彈射跳傘了,他為了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堅持飛離城市和居民區。飛離成功後,其實張挺還有機會跳傘的,但是嘗試了兩次都沒有啟動成功。最終導致張挺壯烈犧牲。
跳傘失敗的原因雖然電影中沒說,但是根據劇情推測(我不是專業的,只是猜測),很有可能是因為雷宇操作不合規范,導致張挺跳傘失敗而犧牲。
Ⅲ 電影我的戰爭簡介
《我的戰爭》是一部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的戰爭題材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一群年輕志願軍戰士的傳奇故事。以下是該電影的簡介:
故事背景:電影背景設定在抗美援朝4大戰役時期,講述了一群中國志願軍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的英勇事跡。
主要人物:
情感糾葛:在殘酷的戰場上,這群年輕人不僅面臨著生死考驗,還經歷了愛情、友情、親情的糾葛。孫北川與孟三夏之間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而張洛東則默默暗戀著孟三夏。同時,王文珺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信任和支持,激發了戀人劉詩文的報國情懷。
主題思想:電影通過講述這群平淡而不平凡的小人物在殘酷艱辛的戰火歲月里的故事,展現了他們因愛交織的戰地情感,以及為了保衛國家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英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