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鑒賞日本動畫電影阿修羅
和尚種了一個善因。女主出現的那一刻世界有了顏色,生死之間你讓我懂得了什麼比活著還重要,我安然坐在佛前修行,只因為我時常想起你。
❷ 你怎麼看宮崎駿和迪士尼動漫電影
對比的話,動畫里迪士尼就個巨頭,做出很多非常好的動畫,不光是公主動畫,還有很多與音樂有關的,真的非常驚人,學音樂的人真的是佩服編劇的腦洞啊,看著真的超級舒服。
現在皮克斯也被收購了,迪士尼的商業發展一帆風順,小孩子們的愛戴也會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畢竟,誰不愛童話呢
❸ 動畫電影賞析角度
2002年,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這兩個耀眼的獎項全部頒給了一部動畫長片,出自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之手的《千與千尋》,2005年,宮崎駿本人也被授予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動畫片作為一種特殊的電影類型,伴隨著其低齡定位的固定印象常常被置於電影學術視角之外。10年前,宮崎駿以其作品動畫長片《幽靈公主》打破動畫界為兒童觀眾製作電視動畫短片的時代,紅遍亞洲電影院線;10年後,《千與千尋》以動畫這一類型片形式史無前例地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項;這足以留給我們許多思考:顯然動畫片作為電影的特殊類型之一,看似單薄的畫面、出自畫筆或電腦軟體的人物也能超出我們想像地成功承載導演試圖傳達的思想、成功傳遞人類特有的感情,動畫電影在票房與藝術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並逐漸走出淺薄單純的刻板印象,在審美與藝術價值上得到了承認。
一、具有分析意義的動畫電影及其美日兩大風格
根據動畫電影的表現風格與文化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全球動畫電影中執牛耳的美國與日本動畫電影是兩種具有明顯不同風格的流派。動畫電影的生成機制依賴於人在腦海中的想像與筆在白紙上的描繪,由於背離了傳統電影的真實本性,歷來以幼稚、簡單等刻板印象在各種電影學術視角的邊緣徘徊,這種印象的形成與沃爾特·迪斯尼及他的迪斯尼王國通過系列改編自世界童話的動畫電影在全球大眾通俗文化中產生的重要影響緊密相關。從1923年迪斯尼的第一部有真人參與的動畫電影《愛麗絲在卡通王國》開始,諸如《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經典動畫影片屢屢在全球取得票房成就,在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工作室出現之前,奧斯卡最佳卡通片獎項長期為迪斯尼所獨占。以迪斯尼為代表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生產線歷來以兒童為主要觀眾群,考慮到美國復雜的電影分級制度,動畫影片往往迴避時事主題與性主題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內容,以改編、創編經典童話故事為主,並且始終貫穿著好萊塢對電影技術的崇拜。如最新賣座電影《功夫熊貓》中,其導演與敘事力量已經完全為CG動畫造型所帶來的震撼所取代,製作商也坦言其生產路線就是製造「針對兒童的夢幻」,其終極目的是讓家長掏錢購票,領著孩子走入電影院享受一次娛樂。
與美國動畫電影具有的「兒童化」、「超級英雄」、「3D」等風格關鍵詞相比,日本動畫電影就有著更寬泛的路線。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在日本社會普及的動畫產業如今擁有非常廣泛的觀眾覆蓋面,如2007年日本本土電影票房排行中動畫電影就占據半壁江山,這些票房冠楚大多是具有各種不同目標觀眾與風格的本土動畫電影,特別是知名連載電視動畫的劇場版:如以兒童為觀看對象的《寵物小精靈》、《哆啦A夢》;還有講述清純戀愛內容的《秒速5厘米》等以少女為觀看對象;以及熱血格鬥主題的《海賊王》、偵探類《名偵探柯南》等以青少年為觀看對象;其次才是《美食總動員》這部皮克斯作品[1]。日本作為全球動漫大國,其總人口中視閱動漫的比率高達87%,居全球之冠,動漫產業成為其第三大產業[1];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動畫電影就開始了「輸出」之旅,而日本動畫電影在全球范圍內贏得廣泛關注與贊譽多要歸功於目前日本國內公認的動畫界三大權威:宮崎駿、押井守和大友克洋。這「三大權威」所製作的動畫電影以構思復雜、思想深邃、主題哲意為共同特徵,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大批擁躉,其中大部分是成年人。宮崎駿自《風之谷》後便在亞洲享有盛譽,2002年更是憑借《千與千尋》一舉贏得全世界矚目,其作品就此邁入全球關注的時代。押井守則是以根據日本科幻漫畫教父士郎正宗的漫畫原著改編製作的《攻殼機動隊》電視動畫片與動畫電影成名,在全球范圍尤其是美國產生了強烈反響,2004年製作的《攻殼機動隊》第二部劇場版《Innocent》在戛納電影節上展播,2008年以《空中殺手》與宮崎駿一齊角逐威尼斯電影節。而大友克洋早在1988年就以由自身創作的連載漫畫《阿基拉》改編的同名動畫電影驚艷於西方世界,這部承前啟後的作品甚至深刻影響了整個西方的科幻電影思想[2],2004年他製作的《蒸汽男孩》也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展映,並成功在國際市場發行。雖然三人的作品風格各異,但目前從影片國際發行數量、所獲國際獎項這些標准來看公認宮崎駿是最有影響力與代表性的。
從電影分析的角度來說,電影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藝術作品,它可以衍生一個在敘事結構上以及視覺、音響上建立意義,並對觀眾產生特殊效應的文本[3]。雖然傳統電影分析的視角並未將動畫電影置於其中,電影藝術的論述著作中也常常僅將動畫作為一種影片類型寥寥簡介,但是以宮崎駿及其系列作品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具有顯著的美學特徵與導演風格痕跡,具有與商業電影對應的票房成果;在影片主題構思、創作水準、藝術效果、視聽音像、目標人群上都具有了超越迪斯尼經典改編童話動畫電影的高度;其進入國際市場的高品質作品以深沉的內容哲思與獨特的畫面風格獲得了觀眾與影評人的認可。如此2002年《千與千尋》才獲得了除柏林電影節大獎與香港金像獎以外,當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紐約電影批評家協會最佳動畫片獎、波士頓電影批評家協會特別獎、第30屆Annie Awards長篇動畫片電影獎、導演獎、腳本獎、音樂獎、第9屆好萊塢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紐約電影批評家協會最佳動畫片獎、日本電影大獎導演獎動畫片電影獎等幾乎所有動畫電影評選的獎項[4]。這樣一部動畫電影能超越國界得到藝術與市場同時好評,為動畫電影這一常常被電影學術界忽略的類型具有放入電影思想與文化視域進行解析的價值做出了旁證。
二、日本動漫產業語境下的宮崎駿電影賞析
日本動漫產業市場除了數量繁雜眾多的印刷出版物,還包括動畫電影、動畫電視片和動畫音像(錄像帶、DVD)與周邊產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內產品內容無所不包,目前全日本有400多家動漫製作公司,科幻、靈異、偵探、戀愛、格鬥、人際關系、倫理批判、個人奮斗等各種題材與內容的動畫產品每天在這些公司中生產出來,其中也不乏暴力、血腥、尚武、頹廢、色情、肉體刺激等充滿負面內容的動畫作品。在這樣一個龐大蕪雜的環境內,靠觀眾以自身脆弱的感知與判斷在消費中來辨別動畫產品的良莠實在過於勉強,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宮崎駿、押井守和大友克洋這「三大權威」所代表的這部分深刻、人性化、富有哲思並激勵感悟的動畫電影作品才得以以標桿的位置豎起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旗幟。「動畫電影作品」與立足於短期收益的「動畫電影商品」是不同的,並不是說提倡只觀看欣賞權威導演的作品,但是對於日本動畫電影的消費與賞析,必須首先選擇在內容與思想上有品質與品位,其次是能傳遞出一定的導演通過世界觀、價值觀設定所欲表達的創作與人生理念的電影。
對於本文欲討論的日本動畫電影主要代表人物宮崎駿,其作品無論是美學視域還是導演的作者角色都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尤其是成立個人主創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後,其個人風格在所有作品中一貫延續,並且在這背後還能看到日本民族文化性格的輪廓。
1、「吉卜力」的作者印章
「電影作者論」的命名者、倡導者、實踐者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主將「三劍客」之一的弗朗索瓦·特呂弗;電影作者角色的倡導與實踐意義始終限定在三個層面之上:通過編導合一賦予導演在影片視聽構成與總體風格的掌控權利;將文學研究中的作家作品論研究方式實踐進入電影評價,以導演作品的視角考察其電影;以導演作為劃分並指稱電影作品的方式,取代此前的主演明星或大製片廠的標示來勾勒電影現象與電影作品[5]。「電影作者論」與其說是一種理論,不如說是一種態度,導演在堅持藝術理想與平衡大眾口味之間取捨,持續培育自身的風格。
原作與編劇、編劇與導演在電影作品內容的理解上產生矛盾與沖突是十分常見的,製作人與投資方提出修改意見也常有發生,編導的沖突與磨合在動畫領域中主要表現在原作與腳本間、製片人與導演間。宮崎駿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創立之初推出的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就是根據小說家角野榮子的原作改編,因為影片加入魔女奇奇失去魔力的情節,曾被原作者認為有違展現魔女奇妙生活的作品精神而遭到強烈反對[2],雖然最後雙方做出了改編的妥協,但無疑原作者的意圖是導演意圖的干擾因素之一。或許是出於這一原因,宮崎駿創辦的吉卜力工作室至今只製作了《魔女宅急便》與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兩部由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其餘作品的原作、腳本、導演、人物設定、分鏡全由宮崎駿一人完成,配樂設計也是由合作數十年的老搭檔久石讓完成。吉卜力工作室的合作製片人德間康快、高田熏等人則是以有名的從不幹預導演的任何製作工作而與宮崎駿保持了長時間的合作關系。可以說在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真正實踐了「導演作者」的自覺意識。宮崎駿作品的主要題材與重復主題也是十分明顯的,以《風之谷》聞名於世的關注自然,批判戰爭與破壞的「環保教父」頭銜在其後的《幽靈公主》、《天空之城》中得到反復印證;每部影片中必然出現的「飛行」場景;每部影片必然出現風格細膩的水彩寫實風格自然景觀;絕大多數影片主角都是特定年齡段的青少年;絕大部分鏡頭由細致的手繪畫面製作…這些主題與表現上的特點已經形成導演本人的獨特烙印,成為宮崎駿的個人風格標志。
可以說,即使沒有任何真人明星演員,宮崎駿及其吉卜力動畫工作室通過系列動畫影片已經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宮崎駿世界」,打上了本人鮮明的藝術烙印,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吉卜力出品」甚至成為票房的保證,每部影片都是當年日本國內票房冠楚。即便是常被人忽視的動畫形態,只要打破「給兒童看」這個藩籬,導演也能實踐自己的藝術意圖,甚至由於人物、背景、色彩等畫面設定上的自由性還能更方便的以一以貫之的方式實踐導演個人的主題與風格追求。
2、寫意的美學追求
寫意本是與「工筆」相對的中國畫技法,強調以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從而表達作者的意境。簡言之,寫意是以看似簡單的筆觸體現出描繪對象的精髓。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畫面線條都十分簡單,無論是人物還是背景近景等,都是以手繪原圖為基礎製作出來的2D畫面,畫面立體感全部依賴色彩表現,主色調突出,色彩柔和豐富。但所有的宮崎駿電影都以流暢的視覺觀感與明亮的色彩成功傳達出影片的情緒,令觀看者腦海中久久留下那簡單卻純凈的意境。以任何美術研習者都能具備的技巧繪畫製作的電影如何給人們產生觀看的愉悅?這就是寫意的境界。
動畫藝術本身是綜合性的,它包括造型、動作、語言、繪畫和聲音等表現手段。這些手段又以不同的方式在動畫形象上集中表現,構成了獨特的審美價值[6]。宮崎駿的寫意手法就在於動畫形象的整體意境描繪上。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提出,一部繪畫作品打動觀眾的方式在於以畫布、色彩等物質事物達到一種平衡的形狀,從而組成一個蘊含著畫面要素的能動關系、充滿著張力與馳力的空間,即所謂的藝術作品的「幻象」[7]。借鑒這種分析畫作的觀點來分析宮崎駿電影中的畫面,即是以色調、角色造型、表情細節、背景設計等合力營造出整體的獨特「畫風」空間。比如《龍貓》中的大龍貓,以簡單的灰色調與毛邊橢圓造型,配上尖耳朵大嘴巴與富有變化的眼睛和鬍子,並添上與巨大身材不相稱的小爪子與尾巴這些細節,寥寥幾筆背後是深厚的畫風積累,成功塑造出具有毛茸茸質感又富有童趣的造型;龍貓出現的場景設計在臨近森林的農田中或者是樹上,以淺綠這種生動活潑的色調為主要背景,既有細膩得連經絡都畫出來的樹葉,又有以簡單化高光與明亮色彩背景化交代的農田,再加入幾束陽光投射的光線細節描繪,便將畫面襯托的生機勃勃。宮崎駿式「幻象」的營造在於對畫面傾注的充沛情感,以寫意的手法描繪角色,但是又利用畫面的每個細節同時向觀眾傳遞關於角色的情緒,因而成功營造出獨特的浪漫主義意境。
宮崎駿本人比較排斥電腦技術,他堅持在其製作的動畫電影中不使用任何電腦技術,看似簡單實則深厚的寫意意蘊才是他真正打動觀眾的美學理念。
3、民族文化的輪廓
同樣是「毛茸茸的巨大生物」,可以將龍貓這一角色與迪斯尼2001年製作的影片《怪獸公司》中的主角毛怪做個對比;皮克斯在設計表現「毛怪」這一主角時所採取的是全球最先進的3D技術,毛怪身上的絨毛多達300萬根以上,為了詳細表現出每根絨毛,並且在動作上同時表現出重力感與靈巧度,皮克斯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專門開發了一種用於建模設計的電腦軟體[8]。製作方花了巨大的代價試圖表現一隻「可以亂真」的怪獸,影片中以毛怪的動作為表現重點,解救小女孩阿布的情節安排緊湊令人印象深刻,但其角色性格與心理的刻畫反而略顯牽強。而輪廓化二維化的龍貓雖然沒有一句台詞,卻以鄉間森林中憨胖可愛的精靈形象留在了每個孩子的心中,「龍貓」一詞與「巨大柔軟憨胖精靈」建立起了意指鏈,影片播出後龍貓形象的毛絨玩具在整個亞洲大受歡迎,至今仍在生產。也許這兩位主角甚至這兩部動畫電影的審美差異折射出的也是東西方之間的審美差異,以漢文化圈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中歷來貫穿「天人合一」的理念,從觀看畫面時的視覺習慣到把握概念時的認知習慣,東方文化都傾向於從「整體」上著手,具有追求整體和諧的習慣;尤其是宮崎駿的美學理念向來在於以柔美舒緩的筆觸營造整體意境,以欲言又止的含蓄與意境美觸摸觀眾的心靈。而發軔自歐洲的西方文化則以「人物對立」的理念來統攝其世界觀,視覺習慣上關注主要部分,概念把握上關心結論,西方觀眾尤其是美國觀眾也更習慣接受主角在畫面中心不斷地行動、打鬥。
藝術無時無處不與主體、社會及其文化等深刻地聯系在一起,它總是某種社會文化類型的模型。文化在賦予一個民族以表達方式時,也賦予了該民族觀察這些藝術的眼光。在宮崎駿的所有作品中都深深浸潤著日本社會文化的審美特性與個性輪廓。
(1)日本社會與平民主角
在《菊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中,本尼迪克特認為日本是一個強調團體與一致,以「恥感」為道德標準的社會,各自擁有固定的角色與責任、傾向合群低調的人群就像同質的汪洋。低調與寡言的日本人面臨著職業與家庭的角色責任,背負著社會既定的壓力。「中庸」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被完整移植到了日本社會,並在此之上置入「國家神道」的信仰核心,個人主義在這個社會是不被提倡的。在這種提倡團隊精神與社會規則的社會精神下,我們在以宮崎駿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中看不到天賦異稟的美國式超級英雄,片中的主角都是凡人,普通的中小學生少女少年,連魔女都是穿著灰袍自食其力(《魔女宅急便》),即便有位見義勇為的飛行員也是一頭豬(《紅豬》);嚴格來說他們根本不算英雄,他們只是通過戰勝生活與心靈的挫折重新找到自信,幫助了身邊的人也幫助了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導演在每部影片中並不僅是講一個故事,而是將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性格、心理細細鋪陳開來,讓觀眾目睹著身邊的平凡人與普通孩子如何在成長的荊棘路中發生變化,找到自己的方向。「平民主角」源於社會文化性格對個人英雄的摒棄,給觀眾帶來的是心靈的貼近與更多的自我感觸。毫無疑問在觀感撼動性沖擊與心理撫慰式感觸間,宮崎駿所選擇的是後者。
(2)自然神靈與和而不同
日本社會的主要特點是多種宗教並存[9],與此對應的便是多神的觀念。多神觀念的源頭是日本原始宗教神道教,神道教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界諸神,日本各地可見的神道神社就多出於山嶽信仰而修建。敬畏山嶽、河流、森林等自然神靈雖然看起來與現代社會的開發背道而馳,但多神與自然神靈的觀念伴隨著人類學傳承而滲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龍貓》的創作就直接源於宮崎駿本人幼年聽過的傳說;而《千與千尋》的原片名為《千與千尋的神隱》,「神隱」就是日本文化中用來表示孩子突然不見或失蹤的說法,意為被神靈藏起來了;在宮崎駿的作品中,自然神靈的存在理所當然。
在對自然神靈的崇拜中目睹的是摧殘自然的現狀,被稱為「環保教父」的宮崎駿常常在影片中展現人類對信仰的漠視與大自然沉默的報復,也許不只是對於環境惡化現狀的危機感使然,導演更想從自然神靈與現代社會和諧存在的理想圖景中召喚那逝去的尊敬自然的崇敬之心。不論是《幽靈公主》中人類與森林生靈血淋淋的戰爭,還是《千與千尋》中各路神靈悠然自得的異世界,「和而不同」是導演在其所有作品中設定的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中徜徉的觀眾也能回味起日本民族敬畏自然的時代。
(3)含蓄深遠的淡雅之美
「含蓄」可以說是概括以儒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美術、文學理念的關鍵詞之一。表現在影片的審美領域,即是「其中深意,欲說又止」的敘事方式,以及傳承自「物哀」情結的婉轉淡雅氣氛的營造。
宮崎駿動畫電影常常在120分鍾以上的時間里陳述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架構,並安排一段極其復雜的劇情,在人物關系與背景架構交代清楚後,影片便圍繞一個核心情節展開,但高潮的鋪陳舒緩,主題立意深遠,導演有意無意不交代徹底的一些細節為觀眾留下了無盡的回味與想像空間。如《幽靈公主》中著名的結尾台詞「一起,活下去」,又如《千與千尋》中帶著些許悵然的千尋離開異世界的腳步,再如《天空之城》中載著生機緩緩升空的大樹之城等等,沒有「從此幸福快樂」的結論讓人安下心來,這種欲說還休的敘事方式以及一些刻意的細節懸念交代,類似於繪畫中的「留白」技法,於空白處留出想像的空間,邁入這處空白的觀眾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導演的世界,這與好萊塢動畫電影的直白單調相比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物哀」則是由《源氏物語》在日本社會所開啟的一種審美意識,淡淡的哀傷,婉轉的情意自公元1世紀以來就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3],就連日本的國花櫻花也是充滿著繁茂枝頭轉瞬即逝的哀婉與悲傷,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是以小說《古都》、《雪國》中物哀、風雅、幽玄這一獨特美感與日本文化的內在精神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浸潤在日本文化中的藝術家無不受到「物哀」情結的影響,宮崎駿的作品當然也不例外,即便具有充滿異域文化的場景設計,影片的情節內容等仍是十足的東方味。如《天空之城》中孤獨的機器人伴隨著大樹上的都市飛向太空,《幽靈公主》中為了各自生存註定要斗爭下去的雙方,《紅豬》中寧願變豬、常常留給吉娜期望與等待的波魯克等等情節的安排,充滿著無奈與感傷。而體現在人物關繫上,導演則常常描繪一種少年少女間的朦朧傾慕或嚮往之情,人物細膩的表情、目光移動與面紅向觀眾訴說著心中情愫,婉轉淡雅,甚至根本不曾言說過的情感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有力感染觀眾,以意蘊取勝。
三、結語
作為人類想像的產生物,動畫電影這一類型與傳統電影源起同步,目前不少優秀動畫電影都能以深刻的思想與意蘊在藝術與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時不少動畫電影導演還能以獨特的作者意識使動畫這一形式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客觀的立場與審美角度出發,在與傳統電影平等的視角下對動畫電影給予應有的關注與解析。有趣的是,隨著全球電影廣泛使用進而依賴CG技術,流行商業電影的畫面開始有了追求「以假亂真」境界的傾向,也許押井守曾預言過的「所有電影都將成為動畫」的時代真的並不遙遠
❹ 我們是自學動漫的,應該怎樣去學,才能學好
從基礎學起吧!!然後就是堅持!!加油!!
有空看看
教畫漫畫01-手繪的工具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0
教畫漫畫02-人體的結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1
教畫漫畫03-人體運動的規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2
教畫漫畫04-頭部的結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3
教畫漫畫05-臉部的畫法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4
教畫漫畫06-手腳的畫法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5
教畫漫畫07-角度與透視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6
教畫漫畫08-線條的繪制
技寶典——漫畫心法
對漫畫中光影的簡單研究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27
教畫漫畫09-PS上色教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38
教畫漫畫10-漫畫腳本研究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44
教畫漫畫11-繪制漫畫流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45
教畫漫畫12-CS繪畫教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46
幽默漫畫作者的自我修養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39
游戲與漫畫策劃的入門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36
如何能成為全職漫畫人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1
漫畫插畫設計人的心得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3
最早的漫畫和卡通的出現與早期各國發展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9
(LSMH 整理)
PS-01-Photoshop畫精彩兒插!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32
PS-02-鉛筆臨摹 Photoshop上色 畫封面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0
PS-03-新手學堂Photoshop打造超級可愛的QMM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2
PS-04-Photoshop 菲菲卡通MM (真人照片改成插畫)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3
PS-05-動物的畫法(Photoshop&PT)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31
PS-06-PhotoShop用滑鼠繪畫老虎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345
PS-07-用PhotoShop做ICON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768
PS-08-Photoshop鼠繪葛優頭像速寫簡法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769
PS-09-Photoshop路徑打造極可愛MM心情效果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770
PS-10-Photoshop高級應用之精靈女孩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771
PS-11-Photoshop時尚插畫的製作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772
PS-12-Photoshop畫淡彩水墨畫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05
PS-13-Photoshop簡單打造一幅水墨山水畫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06
PS-14-真人照片變為卡通漫畫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13
PS-15-真人照片製作素描效果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14
PS-16-真人照片製作手繪素描效果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15
PS-17-Photoshop將漂亮MM轉變成油畫效果
http://www.vrsky.com/zhai/zhaishow.asp?id=1216
(LSMH 整理)
從基礎訓練到自由創作---繪畫基礎進階教程(轉自-插畫中國論壇http://bbs.chahua.org)
繪畫基礎教程第一彈《從一張旅遊地圖開始》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7814&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二彈《走出迷宮的最好方法》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7859&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三彈《繪畫狀態和最根本的技能》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7970&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四彈《整體觀念VS潦草素描》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8084&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五彈《純輪廓素描VS線條繪畫》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8150&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六彈《形狀語言 讓繪畫簡單》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8492&fpage=1&toread=1
繪畫基礎教程第七彈《透視與比例》
http://bbs.chahua.org/read.php?tid=18916&page=1&toread=1
(LSMH 整理)
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轉自插畫中國)
圖書出版合同(標准樣式)
圖書約稿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0
坑害漫畫人的詭計揭秘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5
全國漫畫雜志報刊信息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8
優秀動漫設計網站大搜集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2
《新中國漫畫》十定律
http://www.86look.com/lsmh/newsShow.asp?id=18
❺ 動漫電影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動漫電影觀後感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龍貓>的時候,我一半是小孩,為一伸懶腰就長大的橡樹而歡呼雀躍,另一半是大人,在伴著浪花的歡笑中想著自我的童年。
原先,小時候,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只是一包能夠發芽的橡樹子而已。曾幾何時,我們也會拿著雨傘當玩具,我們也想要站在陀螺上飛翔。我們也是能夠看到龍貓的純真孩子。
拋棄了緊張的劇情沖突,宮崎駿用一支生花妙筆在龍貓里給了我們一場最純真的夢,這讓這部電影有了難得一見的洗盡鉛華的樸素之美。
憨憨的龍貓,是不是像曾出現於童年夢中的精靈?我們的夢,是不是也有飛到橡樹頂端的奇異旅程?是不是也有一輛善解人意的貓bus車,總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載著我們去想去的地方?
可愛的小梅,是不是象是童年時黏在身後的每個人的小妹妹?當她走丟時,我們跟著心急,當在池塘里發現了她的鞋子時,我們也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而小月,一句「媽媽要是死了我怎樣和妹妹說」必須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這其中,有對幼小的愛憐,有讓人動容的職責感,甚至有成年之後的我們才能體味的生存的辛酸。
也許我們,會因為長時光的孤寂寒冷,而被溫暖感動的泣不成聲。或許我們此刻會回想,當我們還不諳世事時,最溫暖的親情,最純真的心——就如同姐妹倆的微笑。
《龍貓》是一部電影,講的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生病在醫院,她們和她的爸爸搬到了鄉村,在綠色的世界裡他們生活的很快樂,有一天小月給爸爸送雨傘,到了車站爸爸卻遲遲不來,突然旁邊出現了一隻很大的動物,因為沒帶傘,它就把小月手上那把打算給爸爸的雨傘拿走了。突然來了一輛公交車,奇特的是,這輛公交車是一隻貓的身體,所謂的輪子也就是貓的腿,小月被這嚇了一跳,那隻龍貓在乘車前給了小月一個用竹葉包的東西。之後,小月、小梅就和這只龍貓發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情。
小月的年齡和我們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她卻用自我的一些小力量幫忙這個家。但是此刻的我們呢?各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幫忙家長,就連喝水也要家長幫忙。
小梅是一個近6歲左右的孩子,也是小月的妹妹。她和我們小時候一樣的天真可愛,雖然有時候會幫一些倒忙,但是幼小的心終究是純潔的,善良、勇敢、可愛。但是此刻的我們,自私、任性等壞毛病都會有,但是大家都不能善良一點點嗎?此刻,有老人暈倒在馬路上,路人們都願意扶起老人送到醫院。
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們能夠盡量把心裡的自私任性埋沒。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你是一個怎樣樣的人,只要你有最真誠的心,就能夠打動別人。
今天是《功夫熊貓3》上映的第一天,我也是頗有興趣的來到電影院來欣賞這一部影片。
在這新一集的故事裡,熊貓阿寶與失蹤已久的父親相聚,他們來到了鮮為人知的熊貓樂土。在這里,熊貓阿寶認識了許多有趣的同類。但像這種電影一般都是正義對抗邪惡,擁有神秘力量的大反派「綠眼牛」企圖橫掃神州大地,殘害所有功夫高手。此時神龍大俠阿寶就成了救世主,他迎難而上,並訓練出了一批所向披靡的'村民,這與村民們從前的那種笨手笨腳截然不同,並最終戰勝了邪惡。
從觀影效果來看,好萊塢動畫向來在畫質方面是最不令人擔心的,本片也不例外,五光十色的畫面,細膩到毛發的質感,加上水墨風為主的熊貓村等背景營造,效果自然不俗,關於畫質這邊就不再多說。
從人物刻畫角度來看,東方夢工廠公司也可謂是將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千千萬萬的性格各異熊貓,有踢毽子的孩子,有愛舞紅綢的肥妹,有拿床彈飛著玩的,這也不時讓觀眾們開懷大笑。
電影的動畫3D畫質也沒有辜負美國動畫技術的臉面,畫面大氣而又溫暖,畫面中對於熊貓村的體現充分有古中國建築的風范。國語配音找來了張國立、成龍、黃磊、周傑倫、楊冪等人,也是對於電影的增色不少。只能說,熊貓已經傳奇歸來。
上個星期,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一起去了電影院,看《超能陸戰隊》這部電影。
《超能陸戰隊》主要講了:一個叫小榮的孩子,13歲讀完了高中,他很聰明,但他最喜歡的是參加一個機器人比賽,那是賭錢,是犯法的,就在一次比賽中,因為有了小榮的哥哥泰迪,他才沒有抓到,一次小榮對他的哥哥說,他想去機器人比賽,泰迪同意了,但是他說,要先去一個地方,小榮就跟著泰迪來到了書獃子學校,並且認識了泰迪的朋友們和教授,還有大白。
後來,小榮發明了微型機器人,還收到了書獃子學校的入學通知。
可一場災難就發生在了書獃子學校,小榮的哥哥泰迪,不顧一切,想要去就教授,可是大家認為泰迪和教授已經被大火燒死了,可是,小榮跟著他的微型機器人找到了防火的兇手——教授,教授想統治地球,並利用了,小榮的微型機器人,小榮的靈感爆發,發明了一套裝備,和他的朋友們還有大白,一起拯救世界。
······
最後,大白和小榮進了一個神秘世界,大白用自己的能力,救出了教授的女兒,也把小榮帶了回去,可大白卻永遠在裡面了。但大白沒有死,他的晶元永遠保存了下來。
這些人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大白了,他表面呆萌可愛,但他卻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我覺得,大白捨身為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友誼。
❻ 怎樣才能在日本網站看電影動漫
最重要是網址 知道網址那裡都能登陸 不過效果不會很好的因為伺服器在人家日本的 數據傳送很慢的 肯定沒有我們國內自己的伺服器快 而且還可能碰到我們國家屏蔽掉人家網站的問題等等
❼ 想到電影院去看動漫電影,可不知道什麼好看
現在還沒有,等段時間看超娃戰士吧
❽ 有什麼好看的動漫電影嗎 關注者 322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
有很多,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細守則,新海誠,他們的作品都是非常優秀的,評分可以達到8.5分左右,甚至更高。
列如《天空之城》,《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之子》,《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你的名字》,《阿修羅》,《幽靈公主》等等。
一部電影的好壞定義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觀眾覺得好看,細了說,就是畫面,音樂,人物塑造,劇情,攝影,剪輯,這些讓人看了都沒問題,那麼就是部合格的好作品。
❾ 如何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是我們現代生活中,一種抒發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人們常常會通過電影來把他想要告誡給人們的道理從作品體現出來,也有一種電影是想要賺取一定的利益的電影!
我個人覺得要欣賞一部電影我們首先要看它的內涵,其次才是看演技!還有很多很多方面,接下來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看電影是怎麼看的吧!
最後就是演員啦!一個好的演員很重要,不然就算你有好的劇本,但是沒有好的演員也是沒有用的!劇中有成龍這種出名的功夫巨星還有一系列大牌明星,演技更是出眾,所以才能給我們上演如此好看的一部電影!
所以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就是要這樣欣賞的,品質、投入還有演員這三個必看!
❿ 從事幼兒和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引導小朋友欣賞兒童影視作品
動畫片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幼兒痴迷於動畫片,有時甚至可以為看動畫片而放棄其他一切活動。動畫片對幼兒許多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關鍵在於我們要正確理解幼兒喜歡動畫片的原因,並積極地加以引導。 一般認為,幼兒喜歡動畫片,是因為動畫片具有豐富奇特的想像、奇妙大膽的誇張及快節奏的動感等特點。然而,豐富奇特的想像、奇妙大膽的誇張在其他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快節奏的動感在一般的影視片中屢見不鮮,為什麼幼兒只喜歡動畫片呢?其實,幼兒喜歡動畫片,應該從幼兒對世界的理解、幼兒的認知方式及動畫片的表現形式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幼兒對動畫片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幼兒對世界的理解與看法。在此,英國著名兒童文學家、理論家J?托爾金提出的「第二世界」理論值得我們借鑒。托爾金認為,幻想是人類的自然活動,幻想的物力能把我們帶到現實看不見的另一個世界去,做不平凡的旅行。在那裡,人類的一切夢想都不難實現,任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第二世界中也能當作事實來體驗。按照無限的形象和豐富的表現創造出來的第二世界,比我們所居住的第一世界還准確、還真實,能夠窺視到人生幽微深處。這一理論向我們揭示了這么一個真理:在幼兒的眼中,實際上有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第二世界存在(其實成人心中也有,只是隱藏得更深罷了)。在這個世界中,一切變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誇張只是一種常態:汽車壓過身體,身體應該會變成如一張紙那樣薄的一片;人從方形的管子中鑽出來,那頭與身體一定會變成方形,這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世界,也是一個可以按照每個幼兒的想像與要求而改變的世界。幼兒由於尚處在主、客體互滲期,所以對他們而言,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常常可以融為一體,他們可以和花草講話,能感受到桌椅被損壞後的疼痛等。他們理解與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一個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由於現實與幻想融合,使許多成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幼兒眼中成為可能,因此成人覺得這是想像奇特與豐富的表現。其實,對幼兒而言,這並不是想像豐富與否的問題,而只是能否將這一世界全部表達出來的問題,認為動畫片具有想像豐富、大膽奇特等特點,只是成人的看法,對幼兒而言,這應該是世界的原貌。正因為幼兒理解與感受到的世界是一個現實與幻想相融的世界,所以將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進行表現的文學作品便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動畫片由於在技術上所具有的優勢,使得它能夠充分展示幼兒所理解的世界,因此成為幼兒最喜愛的文學形式。 動畫片是通過活動的圖畫,並運用光影技術來表現事物和講述故事的。這更符合處於具象思維階段幼兒的接受特點。活動的、連續的圖畫,構述了一個故事,那種畫面的活動性本身就可以將幼兒的注意長久地吸引住,這就是幼兒為什麼能長時間地觀看動畫片的重要原因。同時,由於動畫片的畫面具有相對的概括性,常常詳細地表現重要部分,而對次要部分則簡化處理,幼兒在觀看動畫片時,不會因為背景部分的繁多而分散注意,再加上圖畫這種形式可以將人內心所想的任何東西都形象、直觀地畫出來,所以它自然成了表現幼兒第二世界的最好形式。 幼兒認知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的,而動畫片主要用動作來完成故事講述,在表現形式上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通過圖畫的直觀性及影視的活動性,能將幼兒內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觀、動感地表現出來,使幼兒內心已有的這一世界,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體驗與復現。這樣,幼兒喜愛動畫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了解了幼兒喜愛動畫片的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了。 首先,許多家長與教師常常為無法將幼兒從動畫片中拉出來而苦惱。其實,家長與教師不必為此著急。因為每個人,尤其是充滿好奇心的幼兒,他們都急於想了解這個世界,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若幼兒過分沉迷於這一幻想世界,家長和教師可用其他同樣表述幻想世界的文學形式,如圖畫故事書、故事講述等,適當地分散幼兒對動畫片的注意,讓幼兒從其他文學形式中去體會、觀照幻想世界,這樣,便可減少幼兒對動畫片的痴迷程度。在幼兒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在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更為客觀時,他們自然會走出動畫片所構造出來的幻想世界。 其次,許多家長與教師在幼兒看完動畫片之後,急於讓幼兒回答一些問題或復述故事,當幼兒講不出來時,便十分著急。其實,這也大可不必。動畫片有不同的類型,有些是直接表達幼兒在第二世界中的情感體驗的,如迪斯尼的《貓和老鼠》等,打打鬥斗,熱鬧非凡,幼兒能得到情緒上的放鬆與愉悅;有些則用來表述第二世界中發生的曲折離奇的故事的。我們不妨稱前一類為抒情型,後一類為敘事型。對幼兒而言,這兩類動畫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教師或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抒情型的動畫片時,只要讓幼兒得到某種情感體驗便可,而無需要求幼兒從敘事等角度進一步發掘。如《貓和老鼠》,幼兒通過觀看老鼠如何機智地擺脫貓的追打,在焦慮──釋放的接受模式中,快節奏地體驗急速焦慮(老鼠被凶惡的貓追得無處可逃)與迅速的焦慮釋放(老鼠突然一拐彎,貓撞到牆上,成了薄片,而老鼠則勝利逃走)所帶來的快感,從而獲得一種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由於這類動畫片本身的重點也放在娛樂上,因此讓幼兒去復述其中的情節變化過程比較困難。我們可以讓幼兒帶著興奮、快樂的情緒,用膠體語言把動畫片中的某些細節表達出來,進一步強化這種快樂的情緒,這樣容易收到較好的效果,對幼兒的情感發展也會有幫助。 教師或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敘事型的動畫片時,應該將重點放在要求幼兒有序、完整地復述整個故事上,從而達到訓練其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目的。這類動畫片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故事性較強,而且其中表現的內容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極為接近。這類動畫片以完整的形式將幼兒的第二世界表達出來,加上其中的情節發展往往曲折生動,情節結構又非常完整,幼兒在看完後,會產生一種與別人進行交流的願望,以印證自己的感受,這時,成人如果能順勢加以引導,幼兒會樂於接受。而幼兒要將情節變化講述清楚,就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整理,在這一過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訓練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作用了。 第三,對同一動畫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理解與表述也會有所不同。以《貓和老鼠》為例,小班幼兒欣賞後,只要他們體會到了熱鬧的氣氛,能調動其情緒,感到愉快便可。而大班幼兒,因為抽象思維已有所發展,因此可讓他們在觀看後再用言語與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發揮想像,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續編老鼠斗貓的各種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得到情緒上的愉快,也可適當地培養想像力與表達能力,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