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寫觀後感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代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二、具體談感受是什麼,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人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三、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四、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五、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六、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七、離不開「觀」,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B. 看勵志電影寫感受(50字左右)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下午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是部很勵志很好看的電影,我覺得可以是經典影片之一。
距電影首播已經過去幾個月了,我才來補習功課。如果是在影院里觀看的話,勵志的故事,配上獨有的印度音樂,效果會更好的。
爸爸是位了不起的爸爸,兩個女兒也是很努力、很爭氣的女兒。
摔跤是很苦的體育項目,其實大多數體育項目都是很苦的,運動員從很小就要接受各種訓練,如果能有機會站在世界賽場上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影片里的大女兒古塔,曾經一度迷失過,她聽信了無知教練的話,進行了錯誤的訓練,而在幾場比賽中失敗過。但她後來明白了還是爸爸是對的,堅持了爸爸的訓練方法而最終獲得了冠軍。
裡面那個國家隊的教練是挺糟糕的,明明是一個好運動員,卻被他的錯誤戰略方法而耽誤了。現實中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可見教師、教練不要誤人子弟是多麼重要。
《摔跤吧!爸爸》是部非常好的影片。
C.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沒有任何感受該怎麼辦
教你一個簡單模板
第一段 簡述電影劇情,找到電影表達的核心主題(這應該比較輕松)
第二到三段 將影片內容(劇情、人物、立意)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表達個人感受
最後一段 在結尾適當升華主題,首尾呼應
D. 如何寫觀後感。看完電影後,感受很多,但無從下手
直接下手寫下來就好,寫下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遵循自己內心的實際想法,拖得越久越不想寫!
首先,你看完電影寫下你感受最深的片段,一個動作一個台詞甚至一個畫面都可以,不要自己不思考就去看別人的影評,很容易被人先入為主,影響自己的判斷。
其次,對於電影中印象深刻的片段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感受,會更真實,貼入實際。
最後,慢慢的寫的多了就會熟能生巧,輕松就能寫出一篇有深刻內涵的高端影評來了。
重要的是一句話:多看多寫多動手,誰都可以成為影評大佬!
E. 抗戰電影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1.地道戰
《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族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2 地雷戰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盪」,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麥收季節,日偽軍乘聯防民兵搶收麥子的機會,又一次偷襲了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他們讓被俘村民在隊伍前踩地雷,再次進攻趙家莊。趙虎領導民兵巧擺地雷陣,用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發絲雷等各種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全殲進犯之敵。
本片採取了教學與敘事雙重敘事的技巧,現在看來很是有些先鋒意味。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盪。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影片劇情的組織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朴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凶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復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該片還較好地烘託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F. 電影總結怎麼寫
如果你不是專業的影評人的話就大概寫一下電影內容簡介,再結合下自己的感想就好了,如果你是專業的話,就要從某些特定的角度切入分析,可以自己先去學習一下電影行業知識,再去看下其他人的影評。
G.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H. 一部電影的感受30字
《怒火·重案》。
影片是一部久違了的港式警匪片,影片採用的是插敘方式來敘述整個過程,文戲上中規中矩,始終把重點往武戲上引導,主要就是讓觀眾看過癮,但這個過癮不光是打得過癮,而是有宣洩在裡面,這是陳木勝導演一貫的風格。
電影重頭戲是動作,甄子丹的動作戲始終保持了一個原則,就是保持格鬥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通過動作和觀眾溝通,而不是靠剪輯來自顧自地耍帥,片中再次玩起甩棍是最大的亮點。另外柔術的運用,特別是狹窄空間和障礙物的利用已經相當成熟。
劇情:
重案組布網圍剿國際毒梟,突然殺出一組蒙面悍匪「黑吃黑」,更冷血屠殺眾警察。重案組督察張崇邦(甄子丹飾)親睹戰友被殺,深入追查發現,悍匪首領竟是昔日戰友邱剛敖(謝霆鋒飾)。
原來敖也曾是警隊「明日之星」,而將敖推向罪惡深淵的人,卻正是邦。宿命令二人再次糾纏,一切恩怨張崇邦如何作出了斷。
I. 關於電影心得體會
不是愛情童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很偶然地看了這部電影,朋友說好像不錯於是我們就進了電影院,出來的時候覺得胸中滿滿的。可以說,在我看過的所有影片里(我看過很多很多),除了《紅河谷》和《 V for Vendetta 》,鮮有能與之同日而語者。回家後發現網上竟然有很多人把它劃分為愛情片甚至童話,至於不明白它究竟好在哪裡的人,不提也罷。雖然沒有提前看過 trailer 也沒讀過故事大綱,但是自始至終,我看到的都只有社會現實主義。這是一部關於社會的電影,其他的一切都是表象,是手法,非常聰明的手法而已。 那些批評 Slumdog Millionaire 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毫無懸念的人,讓我想起《功夫熊貓》里的一句對話: ——「 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That』s because you are not paying attention!」 Jamal 最終是否能答對問題得到 200 萬並不是重點, Jamal 與 Latika 最終在一起是必須的。如果你在這兩個問題上尋找懸念,那麼你看錯了方向。不是因為這只是另一個老套的好萊塢 / 寶萊塢 happy ending ,而是在這部影片里,過程真的重於結果。 上百萬的大獎豈是容易拿的?「教授、醫生、律師都很少能過 16000 大關」,但是 Jamal 接到的題難度都不大:印度最紅的演員、印度教的神、印度的 national motto (「 Truth Alone Triumphs」 ) , 印度流行民歌的「著名詩人」作者等等。看到這里就應該知道這個 show 只是個引子,作者 / 編劇真正想講的是問題背後的故事,是印度的貧富差距、階級矛盾、宗教沖突;是大垃圾堆里的貧民窟、骯臟的恆河、虐待兒童的乞討集團、暴力充斥的紅燈區、腐敗的警察,以及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孤兒。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的視野,如果把它當成窮小子飛來橫財的故事或者窮小子的愛情故事看,無異於買櫝還珠。 尤其讓我感嘆的是編劇的巧思(或者是原書作者的功勞)。故事的確很有狄更斯的風格,孤兒、貧窮、犯罪,該有的元素都有了,從一個人身上能講出一個時代。尤其適合電影表達形式的是,故事用問答的形式截取主人公人生的片段,而不是連續性的敘述,使得主題更加突出。 十年後的《泰坦尼克號》,比起這艘傳奇的「不死之船」如何在處女航沉了,人們記住更多的是 Jack 和 Rose 驚天動地的愛情。而這部《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我相信記住貧民窟和垃圾堆的觀眾會更多。 每一個細節都能反映很多事情,正如社會本身。 Truth alone triumphs ,還是 money, fashion, 或是 lies ? Jamal 回答不了。他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被灌輸過所謂的 National motto 。如果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去理解,他真的不知道這些東西究竟那個是王道。有錢的黑社會老大、著名的男演員、裝成善人卻弄瞎小孩子的乞討集團首領都混得不錯, truth 在哪裡?當審問他的警官說「我五歲的女兒都會回答這道題」的時候, Jamal 問了他兩個問題,貧民窟 5 歲小孩都能回答的問題,警官卻答不出。這就是貧富階級的差別,受教育不同、吃的東西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 開篇警官審問 Jamal 的鏡頭,讓我們想起與伊拉克有關的各種虐待和拷問。警官說「外面還有許多強盜、強奸犯、詐騙犯、勒索犯等我去抓,你快招了吧,省省咱倆的時間」,可是我們自始至終只看到警察追趕在私人土地上玩耍的窮孩子,毆打在泰姬陵攬客的孤兒,以及無視被縱火的穆斯林教徒、一心在車里打牌。我們還看到白色轎車穿梭在狹窄胡同的窮人堆里的,燒成廢墟的貧民窟和孟買城中拔地而起的高樓。只要用心,我們能看到的太多了。整個印度的社會風貌都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 Latika 算什麼。只看到愛情故事的人,是選擇性失明而已。 有人說 Salim 太過狡猾,而 Jamal 太過天真。我覺得准確一點的形容是「機會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Salim 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可以在生死關頭忠於自己的弟弟,也可以在別的時候公然背叛他。他可以為了錢和權勢為虎作倀,也可以突然大徹大悟與壞人在自己畢生追求的鈔票堆里同歸於盡。我不喜歡他,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他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如果沒有他 Jamal 很可能活不到今天。在那種社會環境下, Salim 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優勝劣汰自然選擇出來的人大多都是他這樣的,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到了我們所看到的社會,以及惡性循環的可能性。 而Jamal 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他善良而執著,對 Latika 一直不肯放棄。 Salim 在火車上數錢的時候, Jamal 腦子里想的都是 Latika ,兄弟倆的人生觀一目瞭然。演員 Dev Patel 現實中也是只有 18 歲,有人說 Jamal 看起來太單薄,跳起舞來都是長手長腳的。但是這有什麼關系呢?外型雖然薄弱,意志卻無比堅強。 開頭被拷打時,胖警察報告審了他一夜,除了名字什麼都沒問出來——「 He』s a tough guy.」 他的長官說「 What the hell can a slumdog possibly know」 的時候,背後被電暈的 Jamal 吐了一口血:「 The answers.」 這個鏡頭,我印象非常深刻。 18 歲的 Jamal Malik 因為這種堅強而顯得格外性感。如果說這部電影是個童話,那也一定是因為 Jamal 這種近似不可能的執著和堅持,而不是男女主人公的離奇愛情故事。選不出「 Truth Alone Triumphs.」的 Jamal ,他的人生故事卻是這句話的完美詮釋。 如果 Salim 是那個社會的代表型人物, Jamal 就是印度人民的精神象徵,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Jamal 的天真善良和理想主義是理所當然的,也解釋了為什麼 Jamal 贏大獎後人們都為他興奮歡呼。 為什麼不是愛情童話?抱歉我要用很世俗的眼光來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但是我一貫不相信一個人一生非另一個人不可,除非那個人的意義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Jamal 的理想主義在那種社會環境下意味著他始終需要一個精神寄託。小的時候是那個男明星, Jamal 為了他的簽名可以跳進糞坑。而母親死後, Jamal和哥哥一直在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兄弟感情又不是純友愛,只能說又愛又恨的。他唯一的朋友,他生命中唯一美好的事物就是 Latika 了。即使失散多年 Jamal 也忘不了 Latika ,因為尋找她是他生命的主要意義,是他活著的理由。因此,我認為這種近似強迫症的不現實的堅持其實是可能的,有著現實意義,不是童話。有人說 Freida Pinto 過於漂亮,我很同意。 Jamal 認為 Latika 是世上最美的女人,而 Pinto 也差不離了;如果 Latika 其實沒有那麼漂亮,就更能體現出她對於 Jamal 的精神意義。 我一點都不關心 Jamal 最後是不是贏得大獎(從電影名字看來我覺得他八成會贏 but who cares ),我也不擔心 Jamal 會找不到 Latika ,但是我的確擔心過一件事:最後 Latika 去找 Jamal 的時候會不會出事?也就是這個故事究竟會以喜劇還是悲劇結尾呢?但是我的擔心只持續了一秒鍾。 Jamal 和 Latika 的遭遇是一個國家的遭遇,他們的掙扎是一個社會的掙扎,他們的前景也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在記錄了印度的過去和現在之後,影片勢必要對將來報以希望。 P.S. 這部電影的音樂非常好!雖然我不把它當愛情童話看,但是當Jamal的吻輕輕落在Latika臉側的刀疤上時,我還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