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電影墨攻的一些疑問
樓上的把墨攻回答得很詳細,
我來說說墨子吧
墨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詳。
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染》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墨子自稱「今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似屬當時的「士」階層。他又承認自己是「賤人」,可能當過工匠或小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屢游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准,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及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准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繫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說成是一回事,認為天鬼是專門為萬民「興利除害」的,這實際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墨子》文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在反駁別人的觀點時常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原則。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准,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
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卻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墨者確實是如同電影中所說的那樣不接受別人任何幫助,如同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因為他們心中懷有理想,可以隨時為他們的鉅子或者理想犧牲,這在今天看來確實是無法想像的,大概就像武俠小說那樣的慷慨捨生取義.
至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孰為輕重,卻是不可一概而論,要說起來很多,推薦你去看一些那個時候的歷史方面的著作,淺一點的可以看<中國通史><中國文化概論>等等.
大概說一下,基本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相對而言比較受人推崇,但是儒家也絕對不像後世占那樣的地位,充其量也不過是一種學說而已.
直到秦統一之後,歷代皇帝便以法家為內,儒家為外形成中國特色的統治.
㈡ 我們如何看待《墨攻》
挺好的一部電影,盡管裡面有些台詞和場景欠妥,不過總起來說,我覺得還是很好了。思想和意義都不錯,大場景的運用也很到位,沒有那麼多的特效讓人一看就是科技弄出來的。唯一不明白的就是為什麼作為中國的墨家思想為主線的影片,原版的漫畫會是日本人搞出來的
㈢ 電影墨攻的詳細介紹
中國式「古羅馬戰爭片」
《墨攻》講述距今兩千三百前的戰國時代,十萬趙國強兵,攻打區區4千老弱婦孺的小國梁城,岌岌可危之即一個莽鞋布衣,其貌不揚的墨者革離孤身救城,在種種矛盾和險峻中展開了一場戰陣歷史上最勢單力薄的戰役!在中國的電影上幾乎很少看見這樣的攻城和守城。導演張之亮認為,「不用鏡頭技巧,真實反映戰爭實象」這樣的戰爭場面,我們之前更多是從羅馬片中看到,而而在眾多劇本中,只有《墨攻》給了他這樣的興奮!他說,就《墨攻》故事本身,其中有很多思考的地方,有人物傳記的成分,也有很多隱藏對於戰爭深刻看法的地方:透過一個人,帶著偉大的思想,通過幫助人的過程,從而引出不同的故事,對人,對思想進行層層反思!
劉德華顛覆偶像,難以實現平常愛
全劇就演員來看,影帝劉德華對很多人來說是「永遠的偶像」!但是,這正是電影《墨攻》從造型,劇情等方面全力淡化的地方!而劉德華也是不放過一個細節,來顛覆自己的偶像印象,讓古代行者革離「取締」自己!服裝設計師佟華苗女士曾經為革離「預備」了兩個皮馬甲,試裝當日,劉德華堅決反對穿著仿製品,反而拿著服裝師特意從藏民身上淘來的「真品」,聞了又聞:「就是這個味,這才是行者革離的!」當即將一水未洗的馬甲穿在身上。
㈣ 墨攻是一部怎樣的電影,為什麼要取名墨攻墨家不是主張"非攻"反對戰爭的嗎
"墨攻" Battle of Wits
就是「墨子攻略」的意思
「墨」應該和「守」相配,但是卻和「攻」組成《墨攻》,這兩個根本不應該在一起的字,就是今天故事最極端最矛盾的核心。守的代價,和攻的動機,讓所有的人在戰爭的迷失中有更多的思考。從一個遠古的故事,《墨攻》能讓人思考到今天,無論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戰爭是怎樣的,我們都不想它發生。但是在可以避免的情況下,我們可不可以不讓戰爭發生!這個是《墨攻》故事的靈魂。
電影《墨攻》改編自日本同名暢銷漫畫。導演張之亮花費近十年策劃籌備,用前所未有的古戰場面,將十萬名驍勇善戰的趙軍,一個莽鞋布衣、其貌不揚、孤身對戰的墨者革離,以及四千老弱婦孺的百姓,「撕裂」、「混雜」、「糅合」卻又毫不留情的「拋擲」於公元前370年春秋戰國硝煙四起的歷史中。導演用《墨攻》,講述一個絕對「非攻」的故事!
漫畫《墨攻》
擅長於歷史傳記類型的森秀樹,在1995就以《墨攻》獲得日本小學館漫畫獎,是參考中國歷史資料,再加上作者個人想像的傳奇故事,森秀樹以酒見賢一的歷史小說作為藍本並加以發揮,以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局面為背景,發展出一場『攻城』與『守城』的精采鬥志過程,深度刻畫了人類在面對戰亂紛擾時最原始的人性,劇中的主角是來自於墨家的革離,其貌不揚的他實為一謀略過人的智者,帶領人民抵抗龐大的軍隊攻擊,情節引人入勝,頗受漫畫迷好評。
劇情介紹:
距今兩千兩百多年,中華大地尚在諸國紛爭,群雄爭霸的時期。此時,強大的趙國想要一舉攻打燕國,而實現這個計劃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先攻破夾在趙燕之間的梁國。於是,趙國大將軍巷淹中奉命率領十萬大軍,逼近僅僅只有孺婦平民4000餘人的梁城。
危難之時,梁王向以守城主稱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萬大軍的守軍。但是梁王等到的卻是一個其貌不揚、孤身應戰的墨者——革離。
不可一世的趙兵對這位來自墨家的無名小卒鄙視之極。但革離卻出奇制勝,奮勇抵擋住趙軍二千兵馬的偷襲,令趙軍束手無策,無功而返。
逐漸,全心練兵,親自製造無數特別武器的革離,加強梁城防守實力,應付趙軍隨時而來的龐大攻擊,使得梁城上下,無不對革離折服。但是,突然到來的墨家傳人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頓時引起梁城驚恐萬分。而此時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隱匿在革離身邊,殺氣四伏。
城外,盡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損兵折將外,依然無法攻佔梁城,反令革離聲望傳遍各地,遠遠超過了無能的梁王和強悍的巷淹中。
正值趙軍無心攻戰之際,趙王卻突然傳令撤軍!巷淹中雖傳令撇退,自己卻堅持留下,繼續作戰,以報戰死沙場的下屬其在天之靈。結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屬,不約而同地折返,發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趙軍,梁王自以為能輕易應付,便急於把革離趕走。得享一時之安寧,梁城人民已逐漸忘記革離的功勞,返回從前的生活,疏於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趙軍再次攻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
巷淹中沒有捉到革離,卻相信革離不會離棄梁城,於是以城民作為人質,逼革離現身。
革離的出現,與梁城的命運,在戰爭的起落中懸而未決。
幕後製作:
影片概要
由中、港、日、韓四地合作、投資金額高達1600萬美金的電影《墨攻》,原是根據森秀樹日本小學館漫畫獎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是導演張之亮歷經十年策劃籌備的心血之作,匯集亞洲頂尖電影專業人員投入拍攝,並邀請韓國、香港兩位的影帝——安聖基、劉德華擔任男主角,以及包括范冰冰、吳奇隆、錢小豪、午馬等共同演出。有別於近年來大型古裝電影華麗瑰艷的色彩,與運用大量特效呈現武打美學的方式,《墨攻》選擇以最樸素、寫實的風格作為影片的基調,來傳達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矛盾。
為了貼近歷史,《墨攻》團隊在河北搭建了佔地六萬六千平方公尺的大規模布景,用黃土、樹、房屋、磚塊完美地重現了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古城、城牆、村莊及監獄。在拍攝第一場戰爭場景時,僅僅是一個鏡頭就使用了700名野戰部隊和150位臨時演員,組合各種隊伍形式,並於當地找來400匹馬師和馬,編制而為騎兵陣。另外還有40名專業動作演員,350位從業人員,一共上千人配合導演張之亮在兩山之間,完成趙國大兵進攻的場面。
雖然力求「真實」,但特效相對於《墨攻》而言,卻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墨攻》全片有三分之二處需使用特效,大多是集中於各類攻城模式,例如∶「天燈攻城」的飛行高度及狀態、「水攻」時水花四濺的效果等,在在都需要特效根據物理學特性,做出更多符合現實世界中的影像。特效能幫助降低成本,把十萬士兵變成幾百萬人,防止人員受傷。張之亮希望在城池、堡壘、煙霧、千軍萬馬間,能隱藏起特效的痕跡,「最好的特效,就是讓觀眾忘記特效的存在!」張之亮說。
在服裝、美術設計的領域,《墨攻》也同樣講求簡約朴實來表現歷史,在服裝的顏色均為低調的暗或淺色系,可說這部電影是以依從歷史為主,在顏色上盡力靠近的真相,同時更強調設計上體現戲劇性的視覺效果。美術方面來說,在美術上,《墨攻》要營造一個兩千年前的戰爭,要表達到所謂當時戰國攻戰,特別設計和製作比列相當的各式戰車、兵器和各種軍備。
《墨攻》拍攝過程艱辛,主戲多於河北地區進行,當時正為寒冬時分,溫度大約是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惡劣的氣候條件考驗著整個劇組,所有人員都以過人的毅力切牙工作,就為了展開這一場史上最勢單力薄的戰役,華語電影中極少出現這樣以「攻城」和「守城」作題材,張之亮認為,《墨攻》故事本身,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透過一個人帶著偉大的思想,幫助他人的過程,從而引出從不同觀點、立場出發的故事,對人和對思想都有很深入的刻劃。
拍攝花絮
在氣溫0至3度的情況下,需要拍攝一場華仔潛入水牢英雄救美的戲,華仔及冰冰跟一眾攝影師,工作人員共十多人要浸泡在零下七度,又冷又臟,深達四米多的水中,長達六小時之久,令華仔也禁不住說了一聲:「每位救美英雄的名聲都是得來不易。真不明白那些救美的英雄,為什麼總在艱難辛苦的時刻,可以想著美人,我就只是感到『凍』死人除了不停打冷戰,全身震之外,什麼也想不到,什麼美人也不會有感覺。」
為了拍攝那場水牢英雄救美的場面,身患重感冒的張之亮導演及二十多位的工作人員一開始便要浸在零下十多度冰水,整理機器及設計最佳的拍攝位置,以免兩位演員受盡「皮肉之苦」。患上重病的導演在整個過程並沒有離開冷水中,更是第一個下水,示範給演員看要做的動作,不停鼓勵兩位演員。張導演表示:「雖然感冒令我不停咳嗽,更知道六小時浸在冰水中會令我的病更加嚴重,但身為《墨攻》的導演一定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起初我十分擔心冰冰及華仔會忍受不住,但他們一句辛苦也沒有說過,令我相當感動。」
為了拍攝這場在水牢的戲份,劇組可謂嚴陣以待。安排十位救生員及潛水人員在場,以防萬一;另外配備十個氧氣筒,給華仔及冰冰於水底應用,雖然華仔及冰冰於戲服里穿有潛水衣,但水溫太低根本沒有任何保暖作用,曾經有工作人員提議放暖包令水溫提高,但張之亮導演計算過最少要投下多達300個暖包才可以令水溫上升,加上會有漏電的危險,故放棄了這個想法。最終唯有邊拍邊在傍送壹杯杯的熱水,讓他們倒在身上暫暖,可以停拍時,就以相當傳統的毛毯及熱姜湯為他們暖身,不過兩位主角及下水的工作人員都表示,「這是我們一生中經歷最冷的一次,冷得幾乎連知覺也快要失去。」。
這個英雄救美的鏡頭一共拍了六次,華仔說冰冰在水底等他救,試過一次,他摸黑在下面,游到一個地方,摸到一個人,他便馬上二話不說,擁著這個物體升上水面做戲,怎料升到上水面才發覺,他才發覺攪會了,抱著的不是冰冰,而是下面的潛水員,大家也幾乎笑死。華仔說,「我根本什麼也看不到,摸到一個人,就以為是冰冰,冷得要命,又不能呼吸,還不拚命抱著這個人向上游?上到水面,我自己也笑到不成。」
花絮:
·《墨攻》全片有三分之二的地方需要用到特技。
·《墨攻》第一個大場面戰爭戲動用了1000名戰士、300位群眾演員、400匹馬、400個馬師,以及40名專業動作演員。
·劉德華在拍攝一場由五層多樓高的城樓高空飛下的戲份時撞傷左腳韌帶,需修整一個月。劇組只好改變計劃,由先拍武戲改為先拍文戲。
·為拍攝一場水牢英雄救美德戲,劉德華、范冰冰和導演張之亮等人在零下七度的氣溫下,浸泡在水中長達六個小時。
·在韓國人氣新星崔始源為電影《墨攻》配音的三日中,每天配音場所外都有將近50、60名FANS輪班守候觀望自己的偶像。
·劉德華和王志文的對手戲十分精彩。在梁國大殿外,華仔扮演的革離亂發、刺須、衣衫襤褸,僅用眼神和肢體動作與王志文「對戲」。與華仔的沉默相對應的,恰是王志文的出彩台詞,王志文字字入戲、句句震撼的表演,令眾人佩服之致。
·在拍攝一場戲名是「五馬分屍」的戲時,「五馬」和午馬先生的名字重音。現場工作人員常常一著急,就把「今天拍『五馬分屍』「變成「今天拍『午馬的粉絲』」,這個小插曲,反倒讓午馬先生本人也樂此不疲的反復重復,欣然「接受」。
·張之亮導演的妻子和三胞胎小孩從加拿大趕來探班,三個10歲大的小男孩十分粘吳奇隆,他走到哪裡小傢伙們就跟到哪裡。奇隆說:「沒辦法,《墨攻》 浩大古樸的『城池』真的好像從游戲中克隆出來的場景,小孩子當然好奇啦!」
·殺青之時,《墨攻》主演劉德華特意在劇組宴請導演張之亮和所有工作人員,並且燃放煙花同喜同慶該片勝利關機。華仔不但細心拍攝下所有工作人員的照片,製作成「《墨攻》群英」相片,送給每一個工作人員。
㈤ 《墨攻》觀後感
[《墨攻》觀後感]在看夠了張、陳、馮的所謂大片之後,我被徹底顛覆了對大片的理解,《墨攻》觀後感。但在看過《墨攻》之後,感覺似乎這部片子要比他們的在精神上大氣很多。看電影不僅僅尋求的是感觀刺激,更是一種思想的撞擊。[轉自鐵血社區]我喜歡看給人深思的影片,像陳的《霸王別姬》。而墨攻同樣讓我深思。深思於我對墨家思想的無知,淺薄。更深思於我對傳統文化的淺陋。這部影片取材於成語"墨守成規",但在述事當中又很突出地表現了,中國人的弱點: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福。體現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歷史悲歌。影片第一次給我的震憾是,古人也會利用化學戰。這是對歷史的肯定和對中華民族智慧的肯定,一年來,對中華文化的否定之聲此起彼浮,名人也會對自己的祖先貶呲上幾句,以顯示自己科學,自己進步,而幾個急於想臭名遠揚的人對祖先狂吠得更加猖狂,觀後感《《墨攻》觀後感》。但是當我們真正走進古人,走進祖先們的世界,才發現,他們思想的深隧。我遺憾於沒有一個大陸的導演能把自己祖先的優秀思想搬上銀幕,《大長今》是韓國人讓我們知道中國的中醫確切的療效和深刻的理念。而那些中國導演們在做啥?在無聊至極?在爭晚飯?還是在穿露胸的黃金甲?第二次給我的震憾是:墨者的深思:守法以亟殺敵為上是不是錯了?這是讓人深思的。也讓我陷入了沉思。殺敵為上?那麼不戰而屈人之兵呢?何高何低呢?由此,我展開來想,殺敵是顯而易見的,是實實在在的,可以量化的。就像科學,就像實證,那麼這種方法是不是最好的呢?而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量化標準的。在科學面前顯然是偽科學的。那麼偽科學的東西是不是一定要拋棄呢?第三次:短暫的勝利,使城池失守。國人的弱點暴露無遺,當我得知電影《墨攻》改編自日本的漫畫時,我震憾了,確切地說是驚悚了。一個日本漫畫作者居然都才能把中國人的弱點摸得這么透。回想歷史上與倭寇的斗爭,我們又應該做什麼?國人的窩里斗是不是也該休息休息呢?[轉自鐵血社區]電影的最後呼喚的是和平的主題,體現了墨子的兼愛。但是想想看劇中的人物都各自得到了什麼,墨者失去了最愛他的人,大將軍沒有在戰場上死去,而是死於手下敗將,而守城君王失去了愛子,幾年後又失去了人民。這種兼愛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呢?或者愛和恨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此愛必招彼恨,愛此必致恨彼,而兼愛是不是就是不愛不恨?就是儒家說的"中庸"呢?電影還給我更深遠的思想空間…感謝《墨攻》!(一班24號)()〔《墨攻》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㈥ 《墨攻》講了什麼事
片名:墨攻
英文片名:A Battle of Wits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區域:港台
出品:華誼兄弟 Comstock Ltd. [jp] Boram Entertainment Inc
發行:
類型:動作 劇情
導演:張之亮
主演:劉德華 安聖基 王志文 范冰冰
林永健 吳奇隆 崔始源 錢小豪 午馬
上映時間:2006年12月1日
「戰與反戰」「兼愛非攻」揭示墨家戰爭法則,中日韓三方合作、耗資1600萬美元的大製作---《墨攻》電影劇本的構思來源於著名漫畫《墨子攻略》,整個故事植根於中國公元前3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背景,講「戰」與「反戰」的激烈矛盾,在王侯將相和黎民百姓之間演繹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劇情: 電影《墨攻》改編自同名暢銷漫畫。導演張之亮花費近十年策劃籌備,用前所未有的古戰場面,將兩萬五千名驍勇善戰的趙軍,一個莽鞋布衣,其貌不揚的墨者,四千老弱婦孺的百姓,「撕裂」,「混雜」,「糅合」,卻又毫不留情的「拋擲」於公元前370年春秋戰國硝煙四起的歷史中。
㈦ 電影《墨攻》,確實好看么
從英雄開始,中國古代武裝電影開始了無聊的時代,一部又一部的爛片相繼誕生,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夜宴,其中以無極為最,無聊透頂,鄙視陳凱歌!!
但是墨攻跟他們確實不一樣,上了一個檔次,很高興中國古裝大製作電影終於不再是無理頭的特技加在一起了,終於有些情節和內容值得人去回味了
㈧ 墨攻電影好看嗎墨攻經典不
非常好看,很有思想性,有深度,演員演的也不錯,不知道為什麼打分只有6分。可能其他的有點小瑕疵吧,無傷大局!推薦
㈨ 《墨攻》這部電影怎麼樣
張之亮花十年時間來籌備《墨攻》,不失為歷史大片,
票房也不錯,眾望所歸哦!
看了,蠻不錯的!
只是結局不是很爽,不過按照歷史規律,梁要亡,是必然的。
㈩ 墨攻的影片評價
有形式也有內容
該片講述的是亂世中的人性,墨者革離自信可以拯救世人,但面對恐懼的不同人群和屍體,生與死再也不是沙盤上的棋子,他也開始惶恐,最終各方力量都無力拯救自己的生命,在近乎不了了之的結局中,沒有勝利者,墨者最終不過帶著一些孤兒遊走在列國,也就是歷史的縫隙里。張之亮尊重平民,堅持人道立場,剛猛的戰場,折射出生命的珍貴(雲飛揚評) 。
影片節奏緊湊,且故事有看頭,加上憂傷的愛情故事,還有悲哀的個人英雄主義,這些都構築成了這部電影的商業基數。同時,影片的畫面及拍攝手法都頗具新意。結尾部分展現死亡之城的油畫也頗為精美,更顯戰爭的殘忍和血腥(《瀟湘晨報》評) 。
戰爭場面有特色
《墨攻》的特別之處在於革離在戰術上的創新和電影對趙軍攻城和梁軍民守城這一役全景式的描寫。《墨攻》像是一堂生動的軍事課程,它分析交戰雙方的強弱、優劣所在,並交待了戰爭的整個過程和每個細節。和以往一將功成萬骨枯式的戰爭電影很不一樣,《墨攻》不再以高級將領作為惟一的主角,而是俯下身來觀察戰爭,並且用很多筆墨描寫普通軍民。這其中,有不計前嫌、愛國、胸襟開闊的低級將領,有為求生殺死嬰兒的草民,還有為救妻兒命掙扎在義利之間的百姓(《京華時報》評) 。 沒有真正體現墨家思想
《墨攻》對墨家思想的展現不夠完美。在整部影片中,墨者革離始終處在一個理論探索階段,他在表面堅守墨家「兼愛非攻」的同時,反復幾次懷疑自己的理論並試圖用簡單的對與錯來進行裁決,以至於使人產生戰國時期墨家理論頗為不完整的概念。況且,對於一部展現墨家思想的電影來說,《墨攻》並未從影片本身使人對墨家思想產生認同,即便是在革離勸說趙國大將軍退兵之時也未使人從中真正理解「兼愛非攻」的含義(劉漢風評) 。
主題自相矛盾,概念模糊
對於這部宣揚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作品,不少人表示電影的主題自相矛盾,有些人物設置稍顯突兀,故事主題看得人一頭霧水。《墨攻》一片圍繞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展開,但是從影片所呈現的故事來看,對於墨家思想並無研究的張之亮在處理影片主題上還是自相矛盾,概念模糊。墨子主張「非攻」,影片中墨家的代表革離帶領梁國的平民抵禦趙國十萬大軍攻城,殺戮無數。革離的「和平」、「非攻」觀念與「抵抗」自相矛盾;墨子提出「兼愛」,而影片卻用革離與逸悅的感情線模糊了這一概念(《沈陽今報》評) 。
笑場不少,大道理太多
影片的不足之處還在於電影的多處情節引人笑場。第一個笑場鏡頭便是革離出場撩開帽子的一個特寫鏡頭,只見劉德華輕輕一甩頭,典型的劉氏風格引發不少觀眾一陣爆笑。另一個讓觀眾爆笑的場面便是黑人奴隸的出場。其實這里不能說是張之亮的失誤,因為他說過任何人都有可能淪為奴隸。但當這個操著一口標准英式普通話的黑人出現在大銀幕時,不少觀眾都忍不住爆笑。除了笑場,影片另一大硬傷便是過於頻繁地講大道理,劉德華飾演的革離在片中通篇講大道理,范冰冰飾演的逸悅也是動不動就講大道理,就連戲份不多的崔始元也在片中講大道理(《瀟湘晨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