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陳凱歌電影票房一般,回報率低,投資人還要讓他繼續燒錢拍大片
電影的回報不僅僅體現在票房上,如果陳凱歌的電影一直是虧損的話,那些精明的投資人又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他呢!
所以,陳凱歌不缺投資人,他老婆陳紅本身是製片人,拉投資也是高手一枚。
2. 《侍神令》挺好的一部電影,怎麼票房這么低呢
因為很多觀眾朋友都懷疑這部電影是掛羊頭賣狗肉。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都知道這部電影請來了周迅和陳坤兩個大咖。他們兩個人在娛樂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都認識他們。也覺得兩個人的演技很好,因為這兩個人之前就是拍電影的,可以說是非常專業的電影演員,所以兩個人的演技和口碑是非常棒的,能夠看到周迅大神出來,能夠看到陳坤大神繼續拍戲,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有好多年沒有看到兩個人的合作了,這兩個人的合作那肯定是非常精彩的。
屈楚蕭本人表示接受大家的客觀評論和批評,但是電影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也是經歷了好幾年的歷程,希望大家不要把對自己的氣撒到電影上,這並非原話,但是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想讓觀眾們真正的看到電影的好,不要因為自己一個人影響了電影。大家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覺得就劇情和製作來說,怎麼樣呢?
3. 電影票房持續低迷上座率不高,影院業績完不成怎麼辦
影院上座率即一部影片獲得觀眾人次的多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則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質量優劣的重要標准之一。上座率還直接影響票房價值,上座率高票房價值自然高,所以對一部影片票房價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來衡量。因此,通過各種有效的辦法來提高上座率,是提高票房價值最常用的辦法。如在電影中,多用演技高的電影明星、作影片廣告等都是提高電影上座率的辦法。上座率不僅僅在電影方面,比如酒店,餐管每天待客多少,也可以這樣說一個酒店或者餐管上座率越高就代表它的環境、服務、知名度、或者營業額。計算公式:上座率=觀影人數/場次÷座位數/廳數
4. 為什麼這么好的電影,票房卻這么低,難道都只愛看一些
018年春節檔,片子票房強勢刷新記載,不是桂林一枝,而是三分全國。
《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以及《捉妖記2》,票房已各破20億,並且走勢很好,繼續飆升。
良多人都沒注意到,就在2月23號,一部國外片子「悄然」上岸國內影院。
主演是兩個白叟,看起來毫不起眼,宣傳海報的案牘也很平平:
世界絕頂,至少還有你…
《愛在記憶消失前》
對了,末那為什麼要說它是悄然上映呢?
大師不妨先看兩組數據。
《愛在記憶消失前》,上映5天票房累計389.72萬,比不上良多片子1小時的票房造詣。
片子院排片,從上映第一天的3688場,直線降落到313場。
注意,不是某個都市的場次,而是全國總場次!
3月2號的場次數據是沒出,仍是由於場次為0。
真的說禁絕。
若是這是部爛片,票房為0也何足道哉。
關頭問題,這部片子是近幾年質量最上乘的激情片之一,豆瓣評分高達8.2,整個2018年能跨越它的,能有幾部?
主演的兩位白叟,更不是來歷不明,而是來頭太大:
海倫·米倫——奧斯卡影後、英國的國寶級演員,《速度激情8》里的表演讓人跪拜。
唐納德·薩瑟蘭——奧斯卡終身造詣獎得主,《飢餓游戲》、《辛普森一家》、《戰役之王》里都有老爺子的精彩出演。
末那去片子院看的時辰,幾乎包場。看完之後,心疼不已。
為什麼這么好的片子,沒有片子院樂意排期,影帝影後拿出了教科書級的頂峰演技,但卻無人問津,真的不該!
《愛在記憶消失前》,講了兩個白叟的故事,搶在死神之前再次大膽愛一場。
約翰是一個文學教師兼作家,寫了一輩子的故事,卻沒想到本身在老年患上阿茲海默症,所有記憶都即將消失。
他的妻子艾拉也不幸身患絕症,馬上就要住院。
到時辰約翰無人賜顧幫襯,只能住進養老院。
若是真的是如許,那麼終極的終局必定是兩小我一個在養老院健忘所有、然後漸漸老去。
一個在病院全身插滿管子,然後漸漸死去。
與其等死,不如在衰亡之前逃走。
兩個白叟做了一個瘋狂的抉擇:瞞著所有人,私奔!
他們駕駛著名為「求閑者」的老舊房車,一起南行,去跟隨年青時的夢和愛。
約翰生平最愛海明威,由於阿茲海默症的緣故,他雖然已經漸漸健忘妻兒的名字。
可是海明威書里的句子,他仍然可以脫口而出。
所以此次他們的私奔道路,盡頭就是海明威故宅。
兩個白叟,一個被判精神衰亡,一個被判身體衰亡,他們也害怕、絕望。
可是他們並沒有沉陷其中,而是鼓起勇氣,並肩站在一起,對方命運。
或許,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或許,能跟最愛的人在一起,連衰亡都變得沒那麼暴虐。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變老。
比這更浪漫的,是能一起面臨這世界的荒唐。
他們年青的時辰,已經無數次在愛里沉醉,阿誰時辰的愛純粹。
他們老了的時辰,兩小我在一起是由於愛,仍是由於早就習慣呢?
末那在一幕一幕故事裡,找到了謎底:
即使已經90歲,兩顆心仍然在用力接近,沒有什麼能改變這愛的慣性。
這一起並不順遂,甚至可以說是跌跌撞撞。
約翰的記憶力越來越差,他沮喪地說:
我讀不了海明威了,一個句子,讀到結尾時,我已經健忘了開首。
不僅如斯,他的身體機能也在漸漸退化。
阿茲海默症,奪走了他的庄嚴。他經常尿床,褲襠里老是有一股尿騷味。
他就像海明威《白叟與海》里的白叟,出海捕魚歷經坎坷,甚至把命都搭上,但末了卻一無所獲,帶著一張破漁網回抵家。
但他深信著:「一小我可以被殺絕,但不能被打敗。」
約翰和艾拉的愛情也是。
當艾拉說出那句「我不能沒有你,我不能分開你」的時辰,所有人都信託了愛情可以永久。
如今有若干好多人,明明才20多歲,卻已經損失了愛一小我的才能。
為了按捺遭到危險,所以殺絕了開端。
愛不動了,愛不起了,其實是對生命最大的孤負。
在這一起上,兩個白叟竟然還碰著了混混掠奪,艾拉回身回車里,冷不丁掏出獵槍瞄準兩個毛賊…
太酷!
明知老去的不勝,仍得安閑面臨。
這生平彷彿就濃縮在這短短的旅程里:有美景,更多的是要面臨各類不測,到老了還要為各類瑣事辯說、包容、致歉、重歸於好。
到頭來創造,能有驚無險地相伴到老才是最美的風光。
愛一小我的最高境界,就是用生命的末了一程陪你。
老了,卻仍是會爭風妒忌,會喧華。
由於根源是非常在乎。
末那之所以愛好這部片子,不是由於它表達的內容,更由於它沒有表達的工具。
豆瓣8.2分,不是靠不雅觀不雅觀眾眼淚打出來的,而是靠思慮和心動而來:
本來,可以如許愛,強烈熱鬧、釋放、毫無保留。
本來,可以如許活,不害怕、不逃避、轟轟烈烈。
每一小我來到世界上,沒有選擇,卻可以選擇若何分開世界。
學會廣告,學會辭別,是《愛在記憶消失前》最想表達的工具。
哀而不傷,落淚但不心碎。
沿途風光很美,老年人的愛情也是。
片子里,他們的女兒接到父親電話那段,讓良多網友泣不成聲。
片子里,兩個白叟終極的終局,讓人淚里帶著笑。
片子外,如許的票房造詣讓人心碎。
這么好的片子,本該成為良多人的生命之光,成為春天裡重新動身的勇氣。
可是,幾乎沒有人曉得有這部片子的存在,沒有機緣賞識。
2018年,如許的為難,請少一點!
懇請各家片子院給不雅觀不雅觀眾接近「高級美」的機緣,要看好的片子,要看更好的片子。
只為好片子買票,爛片請走開。
《愛在記憶消失前》,不該只剩預告片,可以頻頻回味……
激情影評人末那大叔
天天解讀一部片子
講述片子里照亮烏黑的光
用激情匹敵冷峭,用思惟叫醒皮囊
5. 電影是靠票房賺錢,那麼電視劇是如何賺錢的
收視率越高,播放電視劇之前和之後的廣告收入就越高,這都是電視劇的賺錢手段。還有電視劇發行,這個也是電視劇賺錢的主要來源。賣給各大電視台,首先是央視,然後是省市級的電視台,最後才是地方電視台。當然主要的來源是在央視和省市級電視台。
6. 為什麼高投資電影票房都低
未必,孤陋寡聞而已。
7. 全球哪部電影成本最低,但創造的票房利潤最高
小成本電影是指不需要請大明星,在演員、場面、服裝、效果等方面有額外支出,所需資金僅限維持正常製作、發行的電影。就創作意圖而言,有的為了滿足特定人群的觀影需求、有的為了表達人生體驗、有的試圖探索出新的電影表達方式,因此小成本電影較「大片」更具多樣性。下面重點介紹幾部小成本卻優秀的電影:
《人在囧途》:製作成本只有400萬,但是最終票房卻是5000萬,有人或許認為這票房並不亮眼,那麼你就錯了,2010年票房有5000千萬的電影,除了各種好萊塢大片,就是各種大製作,而人在囧途卻只用了700萬的成本拿下5000千萬的票房,並且在中國家喻戶曉,讓徐崢,王寶強一戰成名,為之後泰囧大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8. 關於電影票房分成的疑問
本身電影行業就是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很多電影不賺錢是正常的。今年的華誼兄弟的《太極》系列,雖然票房都過億,但幾乎肯定是要賠了。全年中國目前製片數量在700多部,但是能夠在主流商業院線上映的只有200多部而已,所以必須需要其他的盈利渠道、就像你說的版權的重復販賣獲利。
大牌分成是有前提的,比如零片酬,或者明星自己本身就有投資,比如《失戀33天》的文章零片酬,拿分成。《匹夫》的黃曉明本身就是出品人之一,自然可以拿片酬。能拿票房分成的都是商業大片豬腳,這些商業大片票房風險一般都較低,幾乎只賺不賠,所以票房分成對製片方的壓力不大。
另外票房分成是對製片方的收入有壓力,但是這種明星在國內畢竟是少數。在好萊塢每年能拿分成的也不多。另外好萊塢很多的製片公司是依靠大型發行公司,像是派拉蒙,和迪斯尼這種,除掉製片公司和影院的分成,發行公司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收益的。。。
另外國內版權獲利的最主要方式不是你說的玩具什麼的衍生品,目前國內主要的版權衍生獲利是電影的電視台,網路版權的銷售。一般一部過億大片的網路版權,一家家電視台和視屏網站賣下來也能夠有千萬左右的純收益,另外還有海外版權的銷售,向東南亞,韓國,日本,美國,歐洲每個國家都可以賣賣,片子不好的賣的就便宜,質量好的自然價格就高。這些版權收益所需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並且注意這些版權收益,是毫無疑問都歸屬於製片方的,明星導演是拿不到的,所以製片方只要有渠道,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所以電影的成本,都是一個一個渠道慢慢的回收的,並不是說指望著某一個渠道能夠一下子把成本填滿的。反正電影拍完了,接下來除了一些營銷投入,版權可以重復無限制的獲利,打個簡單的例子,邵氏電影這么多年,那些老電影,先是賣票房,接著賣海外版權,再賣VCD,賣DVD,賣網路版權,過個幾年這些版權再賣一遍,過個十年再賣一遍,等差不多了,把所有電影版權一次性打包再賣香港天映娛樂。天映娛樂再出碟,賣網路版權。。。
寫的有點多和亂,你將就著看看,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9. 電影票房如何計算,收入如何分配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10. 低票房對電影的影響
你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低票房往往和電影檔期安排有關,咱們就舉個現成的例子,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這部電影總投資7000萬,但是首周票房只有3600萬不到一個月就下片了,這個就是和檔期安排和電影宣傳有直接的關系,看看同時期上映的電影「心花路放、親愛的、痞子英雄2、還有美國大片」銀河護衛隊「你覺得一部文藝片能活嗎,這是一個綜合影響,每年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那年不就是」賈樟柯導演的「三峽好人」和好多片子扎堆上映,結果他這部片子據說電影院只有3個人觀看,不到一周就下片了,有時電影宣傳往往不到位,沒有抓住電影和觀影人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