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一秒拍24張,那換成頻率單位是24HZ還是12HZ還是48HZ
電影一秒拍24幅。為避免閃爍,在放映時每一幅中間均被遮擋一次,變為48禎。放映時的禎頻為48禎/秒,而攝影機拍攝時禎頻為24禎/秒。
❷ 144赫茲的顯示器拿來放60赫茲的電影是不是也效果不好
144赫茲的顯示器觀看60赫茲的電影,效果一樣的好。
實際上,60Hz已經完全超過了人類肉眼可以觀察的極限,對於人眼來說,60Hz的視頻已經完全察覺不到任何閃爍了,即使是影音效果最佳的電影院,其刷新率也是採用的60Hz。
所以144赫茲的顯示器觀看60赫茲的電影,效果絕對是沒問題的。高刷新率的顯示器,其更大實用意義,還是在於3D視頻和游戲,此時需要至少120Hz的刷新率,才能保證良好的觀看感受。
❸ 23.976、29.97、59.94 這些幀率是怎麼回事和24、30、60有什麼區別
帶小數點的是標准幀率,整數的是不規則幀率。
電影要在電視上播出,需經過一番比較復雜的技術處理。為符合電學規范,如NTSC制式,應用在影片上精確數值為59.94Hz,這樣就出現了29.97這個數字。稍加換算即可得出:29.97÷30×24=23.976。
(3)電影頻道是多少赫茲擴展閱讀
幀率和人類視覺
人類視覺的時間敏感度和解析度根據視覺刺激的類型和特徵而變化,並且在個體之間不同。人類視覺系統每秒可處理10到12個圖像並單獨感知它們,而較高的速率則被視為運動。當速率高於50 Hz至90 Hz時,大多數研究參與者認為調制光(如計算機顯示器)穩定。
這種調制光的穩定感被稱為閃爍融合閾值。然而,當調制光是不均勻的並且包含圖像時,閃爍融合閾值可以高得多,數百赫茲。關於圖像識別,已經發現人們在不間斷的一系列不同圖像中識別特定圖像,每個圖像持續少至13毫秒。
視力的持久性有時會導致非常短的單毫秒視覺刺激,其感知持續時間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間。非常短的多個刺激有時被認為是單個刺激,例如10毫秒的綠色閃光,緊接著是10毫秒的紅色閃光,被感知為單個黃色閃光。
❹ 看電影是選4k還是144赫茲顯示器
看電影選4K。
首先你要明白144hz,4k的區分。
144hz是指刷新率,就是每秒144hz速度來進行刷新,對比60hz刷新率畫面顯示更加流暢。因此144Hz顯示器比較適用於視角時常保持高速運動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例如,吃雞類游戲)。
4K,也就是解析度為4096×2160或3840×2160,在4K解析度的支持下,顯示器顯示的畫面能夠實現分毫畢現,並且通過細節的加強可以提高整體畫面的細膩程度,將畫面更為真實的還原出來,會有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