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辛德勒名單》中有哪些經典台詞名言
眾所周知,《辛德勒的名單》榮獲了第66屆傲視卡最佳影片。該影片講述的是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自身的智慧、力量保護了近1200民猶太人的故事。筆者想《辛德勒的名單》之所以這么成功,除了影片傳達出的人性,良知,還有在古難時期覺醒的真、善、美。無不在敲打著人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本篇的經典對白吧!看看是否觸動了那顆沉睡的心。
1、Today is history.Today will be remembered.
——今天是歷史時刻,今天將被永遠紀念。
2、The list… is life.
——這份名單…就是生命。
3、An hour of life is still life.
——片刻的生命,終究是生命。
9、A man commits a crime, he should know better. We have him killed, and feel good about it. Or we kill him ourselves and we feel even better.That's not power, though. That's justice. It's different than power. 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
——對一個罪犯,如果我們殺了他,我們會感覺快樂;如果是我們親手殺了他,就更有快感了。但那不是權力,那隻是正義,它和權力並不一樣。真正的權力是,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去處死他,而我們卻不去這樣做。
Ⅱ 《屠殺名單》電影講的是什麼
秘殺名單劇情介紹:1949 年,國民黨擬定了一份「秘殺名單」,上面開列了有起義傾向國民黨軍高級軍官,及國統區的愛國民主人士數十人。共產黨中央命令潛伏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地下黨員沈劍秋搞到名單,以保護這批人士。國防部保密局上海中心局局長嚴敬堯、副局長方汝州、保密局女特工葉夢馨、委員長侍從室特工林怡等人為「秘殺行動」和「秘殺名單」各懷心事。葉夢馨從小被沈劍秋的母親收養,她深愛沈劍秋;而沈劍秋愛的是女軍醫夏冰;林怡所愛的畫家陶公亮是國民黨桂系安插在中共上海地下黨內部的卧底,而陶公亮的戀人是沈劍秋的小妹沈若蘭。這份「名單」藏在國民黨保密局深處,中共、保密局中有意投共的人員、青幫三家盯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激烈爭奪戰,最終,「名單」上的大多數人得到了及時的保護。
Ⅲ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欣賞
當我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這個電影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無盡的黑白,影片從開頭和故事的背景就預示著講述的這個故事將是悲壯的,而看完本片在腦海里只出現了這幾個詞,殺戮、生存、人性,最後回歸到一個詞,救贖。
在我們歡聲笑語的現在,已經早早遠離了戰爭的喧囂和恐慌,或許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樣一個慘絕人寰的戰爭年代。即使沒有了那種生活,我們也不可能忘記了那段黑暗的歷史。比如二戰時期中國的南京大屠殺,比如二戰時期德國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整個影片我看下來沒有哭過一次,但是我卻是濕著眼眶看下來的,並不是因為感人,而是感到了憤怒,看到了電影里的猶太人,我總能不自然的想起來中國的南京大屠殺,但是又開心於猶太人的幸福,戰爭真會讓人露出最猙獰的面孔,也會激發出人內心最深處的善良,開心於他們所幸還有奧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顏色:黑與白之間的那一抹紅色
影片的開頭便是一個微弱的燭光,那紅色的燭光在黑與白之間的背景燃燒著,伴隨著猶太人低聲吟唱著的聖詠曲,燭光漸漸熄滅,一絲白煙緩緩升入空中,拉開故事的帷幕。這並不是除了結尾電影中出現的唯一的顏色,在山頭上與情人騎馬駐足的辛德勒的腳下,在猶太人「自由區」中,在黑白世界裡,有一名穿紅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無目的的穿梭在街區中。鏡頭跟隨著小女孩的腳步穿越過一個個街區,在這充滿哀嚎的地獄里,小女孩像是一個旁觀者,又像是一個訴說者,天地之間唯有她才是這場屠宰場的主角。¹她是一個穿鮮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現絕對有她的意義,或者說,是一種符號。紅色,鮮血的顏色(在這里當然不是性慾),但又代表著生命與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隨著小女孩移動的同時,內心的某種東西似乎也在悄悄的變化著,辛德勒的內心同樣燃起了救贖的火焰。此時電影響起低沉的童聲合唱,伴隨著小女孩被納粹黨無情的殺害一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條生命,僅僅是那樣的脆弱,僅僅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其音樂的運用,電影自開頭就加入了猶太人祝福禱告的音樂,這首樂曲預示著電影的悲慘,也不乏帶有生命的希望。²影片中最為動聽的無疑是主題曲main theme了,這首曲雖然不長,但卻有著電影配樂的完整結構,長笛的簡潔序曲之後,帕爾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憂傷的旋律仿似傾訴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但細聽之後,流暢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並非是完全的悲傷,正如片頭中黑暗的一點燭光,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給予這些曾經災難深重的人們,在這里,帕爾曼的琴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時而明亮;時而低回,但都充滿激情,讓人感動不已,這當然是和帕爾曼身為猶太人,對這段歷史感同身受的緣故。
在電影的中期,納粹軍官焚燒猶太人屍骨的那個場景,在黑白的電影里卻拍出了別樣的畫面:被焚燒的屍骨灰塵飛揚好似寒冬臘月時空中飄著的鵝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或許就真的當做了影片中的季節已經進入了冬天,納粹軍官命令那些活著的猶太人去焚燒、掩埋自己的族人,一個個屍骨在地上被隨意拋棄。電影雖是黑白色,但是一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頭骨在影片當中卻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時片中所配的音樂是一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樂為主的鋪陳,其後則是氣勢非凡的一段合唱,歌聲此時卻顯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彌撒,願逝者安息。
接著的故事發展,則是我最震驚的場面。納粹軍在居民區里搜查僥幸活下來的猶太人,他們用聽診器來著這些無辜的人們,聽診器是醫生專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聖的用來救死扶傷的器具,而在這里卻是用來傳達滅絕猶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聰明的猶太人鑽到了鋼琴里想要得此生存,殘酷的納粹軍沖著鋼琴就是一陣掃射,⁴此時在一個房間里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賦格曲7號》,這是一個德軍軍官在演奏,技法很嫻熟,旋律在流淌,而另兩個士兵則在爭論這是巴赫還是莫扎特,此時漆黑的城市到處都是火光和槍聲,這場戲是那麼的荒謬,又如此的真實,納粹對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們的喜好是確定無疑的,令我震驚的則是他們在作惡的同時,還有閑情逸致演奏和欣賞美妙的古典音樂,這是怎樣的一種性情?後來我看了《發條橙》、《現代啟示錄》才明白,其實音樂並不是 「好人」的專利,所謂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之類的說法根本就是扯淡。
在電影下期的時候,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女人和孩子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未來。⁵Auschwitz-Birkenau(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影片中最為陰郁的樂曲,出現在奧斯維辛猶太女人洗澡的那場戲,小提琴在中低音區反復遊走,營造出一種極其不安和恐慌的氣氛,配合畫面上女人的尖叫和驚恐的表情,產生極其沉重的效果。
⁶Making The List出現在辛德勒和他的秘書策劃挽救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場面,此段音樂是比較典型的好萊塢式交響配樂,起伏很大,具有極其強烈的戲劇感。曲中反復出現了主題的變奏,歌頌這人性最為光輝的時候。這也是約翰·威廉姆斯專門為影片作了一首曲子,我能夠想像出演奏者演奏這首曲子時的神態表情——一個守望者站在被戰火、哭泣、死亡包圍的黑色的天空下無語哽咽。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一個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這里才講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納粹黨員,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商人,是一個愛好美色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救了一千多條生命的人。
他的開場華麗但是並不光芒四射,他風度翩翩,善於交際,與納粹上層人士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個人奮斗下來的商業利益,這讓他做起因為戰爭而獲取利益的事情來毫無愧疚,但是同時也讓他對納粹的反猶價值觀不以為然。⁷斯皮爾伯格並沒有因為辛德勒此後的偉大舉動,而刻意掩飾他的道德缺陷,在猶太人被驅逐的時候,此時的他並沒有幫助他們什麼,倒是更樂於趁機榨取些商業價值。他讓猶太人進入他的工廠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願意可以任意處置的權力,這是一樁多麼完美的買賣,一場多麼殘酷的「圈地運動」,奪去猶太人的一切財產,在此基礎上建立工廠,再讓這些一無所有的猶太人進入工廠工作,辛德勒顯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親的業績。 然而依扎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內心改變的過程離不開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國人和猶太人之間周旋,給了辛德勒一個發財的機會,無意間同時也讓辛德勒開啟了一道挽救猶太人生命之門。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著自己謀利,但是史登的一次次的請求、納粹黨軍人一次次慘絕人寰的舉動漸漸影響著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舉動源自於一種習慣,辛德勒這個習慣來源於因為一塊手錶而讓一對老夫妻遠離了死亡的喧囂,他或許是嘗到了拯救的滿足,但是我覺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釋然。辛德勒漸漸地讓拯救猶太人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以至於到影片的末尾處,辛德勒還在懊悔沒有因為一輛車、一個領針去換取十多個人的生命,他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一樣,工人們抱住了他,緊緊的抱住了他。
很多時候。人類善和惡的一面都會潛伏在內心裡,影片中不僅僅在辛德勒身上體現,同樣有這種善良的還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給了他救贖,同樣也窺視到了阿蒙心裡的那一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但是這一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很快的就隨著阿蒙給的里謝克那一槍結束了。他對猶太女子海倫的愛無可奈何,當他見了海倫第一面的時候,他因為感冒並不想傳染給海倫讓我看到了他內心其實也存有憐愛,他在酒窖里對海倫施暴,吶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當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憤怒的、墜入愛河的一個年輕人,當黎明再次升起的時候他便又變回了那個冷酷無情以射殺猶太人為樂的阿蒙了。
辛德勒被猶太人尊為"義人,""辛德勒的名單"上在冊的猶太人亦把自己稱為"辛德勒的猶太人"。名單,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為不被遺忘的記憶。猶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誦讀名單的方式悼念在二戰中死難的同胞,在特定的場合許多人輪流誦讀一讀就是好幾天。名單,在他們的記憶中成為不被遺忘的墓碑。出身為猶太人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將他族的故事以電影的方式講述給我們,不僅僅讓我們記住了這歷史性的一段黑暗,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有好多「更應該」!我們就應該不只著眼於眼前的富貴與貧困、成功與失敗、悲傷與喜悅……我們就該鼓起我們的勇氣,給自己信心去面對我們現在或以後要面對的困境與挫折!
生命不以緬懷得到升華,卻以一個人名而得以提升價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願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Ⅳ 電影黑名單結局介紹
Red為了荔枝在大BoSs案里死去,最後在荔枝的整個思想回憶中才醒悟過來,Red是怎麼一直教她做人,最後荔枝把大BoSs捉拿歸案時,由於大Boss證據不足,荔枝再次回憶red的提醒殺了大Boss,大結局的結尾,荔枝和觀眾以為Red真的死了,但red又出現在私人飛機或者公寓里,映入觀眾的眼簾,可惜荔枝不知道,red也不讓荔枝知道自己是假死,因為red知道荔枝終於長大了獨立了。接著第二季預告:red與荔枝的對決,王者與強者的較量,red死在荔枝手上,但Red不後悔,因為她人生圓滿了,而荔枝成為了王者,而red還是假死這樣的結局狗血不!求採納
Ⅳ 介紹一下電影《辛德勒名單》
第66屆(199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1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中文名: 辛德勒的名單
外文名: Schindler's List
其它譯名: 舒特拉的名單
出品公司: 環球影業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史蒂弗·贊林 Steve Zaillian
製片人: 布蘭克·魯斯蒂 Branko Lustig等
類型: 劇情
主演: Liam Neeson,Ben Kingsley,Ralph Fiennes,Caroline Goodall
片長: 195 分鍾
上映時間: 1993年11月30日
對白語言: 英語,希伯來語,德語
imdb編碼: tt0108052
全球票房: $3.21億
Ⅵ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好在哪
《辛德勒的名單》之所以優秀,在我看來,以下三點最為重要。
《辛德勒的名單》好在配樂,配色和劇情。
劇情編的太好,能夠讓每一個觀眾為之動容,其實不需要什麼大人物,也不需要什麼超級英雄,普通人更好,更貼近於我們,更能感同身受。主人公原本是個軍火販,把武器賣給納粹賺得金盆缽滿,就是因為這個小女孩,主人公做出了轉變,他將之前自己賺的錢全部用來拯救猶太人,能救一個是一個,這種人物的轉變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就像《我不是葯神》里的程勇,《荒野大鏢客2》中的亞瑟·摩根。曾經是壞人,擁有一切,為了好事,做個好人,再次失去一切,但是內心得到了救贖。
以上三點讓該片獲得無數殊榮,成為了影史中一顆璀璨的星。
Ⅶ 《辛德勒的名單》主體內容及結局是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主體內容:剛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有意買下一間經營不善的搪瓷廠,以生產食用器皿,供應軍需,發戰爭財。工人則是那些無需報酬的集中營的猶太人。
但辛德勒為人善良,善待工人,工人們覺得待在工廠要比集中營要好,漸漸地想要來工廠的人越來越多。辛德勒剛開始不是很願意,必將要給他們吃喝,也是成本。但有一次一個穿紅色衣服小女孩徹底改變了他(整部影片都是黑白的,竟有此處有一點紅色),於是之後他就用賺來的錢向德國高官來買集中營的猶太人,宣稱要擴大生產規模,實為救他們的命,上了名單的人就會有生的希望。
結局:二戰結束,德國戰敗,辛德勒作為納粹的軍需品供應商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臨走時他還怨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多救一些人出來。但好人沒有好報,之後他幾次創業都失敗了,最後鬱郁而終。但通過他努力使得2000多名猶太難民免遭屠殺,現在這些人的後代還回去辛德勒的墓前來緬懷這位「失敗的德國商人」。
(7)電影什麼名單擴展閱讀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
獲獎記錄:
2004年,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國家影片登記,《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51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情類),《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47屆英國學院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特別致意獎,《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國家評論協會獎(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