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影評人不去寫劇本、拍電影
場地不好找 人員不好請 劇本不好買 最後就是院線不好上 現在這年頭 哪怕你的劇本寫得再好 演員陣容達不到一定規格還是白搭 大多拍不出作品的影評人輸就輸在 沒錢 沒人緣 並且大多也就是紙上談兵的功夫 真正讓拍起來也就是個三腳貓水平
② 影評人是什麼
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的人。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
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2)為什麼中國沒有電影影評人擴展閱讀:
評論內容: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
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
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③ 影評人評電影,和一般人有何不同
影評人是電影批評家,從電影專業角度去評價;而一般人評價是文學批評家從觀眾觀影角度托物感懷直抒胸臆的。如今電影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經受著變革,專業影評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④ 如何評價國產電影
對中國電影的質疑一直都沒中斷過。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更為專業的影評人,每部國產影片上映時的集體吐槽已經成為了一道風景。但在中國的導演看來,普通群眾的吐槽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作為更為專業的影評人的毒辣點評至關重要。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在上映之前都會合理的進行宣傳,這種宣傳模式中包含了對中國的影評人進行打壓、收買或者潛規則,更有甚者僱傭大量的水軍和腦殘粉在時光網和豆瓣上刷屏打分。這種無恥已經是中國電影界不言自明的事實。
對中國的電影人而言,他們對影評人還有個誤解就是,他們認為影評人評價電影的時候並不客觀,似乎存在兩套標準的嫌疑。比如對海外電影贊揚得多,對國內電影批評得多;對好萊塢電影,哪怕是超級無敵的爆米花電影也再三贊譽,而對國內電影苛刻、刻薄,往往批得一無是處。而且,他們認為,影評人往往喜歡用西方電影成熟的標准衡量國產電影。比如這次電影風波中,著名導演何平發微博說:「美國電影好看自不必說,沒有誰想打敗龐然大物。圈裡人互挺無非是想給華語片爭一點生存的空間。有些人完全明白,但還是故意把國片說的一無是處,把電影人逼入窘境。本來就是一個落後國度,電影豈能牛逼的起來?少說點風涼話,客觀看待電影人的現實處境和努力。寬容可以讓大家一起更加從容的面對困難。」一個「落後國度」的說法反而招致了更多影評人的譏諷。因為年初伊朗電影《一次別離》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呼聲還歷歷在目。論落後,人家比我們還落後,他們還要苛刻,但是並沒有妨礙拍攝出優秀高品質的電影。換句話說,國產電影的弱勢與無力,不要怪罪環境——盡管環境都很重要,而且尤其令人 厭惡,但是主要的責任還在電影人以及他們的創作態度上。寧浩的《黃金》確實很爛,但是這並沒有妨礙我們之前對他的《瘋狂的石頭》的高評價;王小帥的《我11》不被看好,也並沒有妨礙我們欣賞他的《青紅》和《十七歲的單車》。他們曾經有過好的作品,他們自知,我們也深知,影評人並沒有苛求一切呀。
總而言之,我們喜歡優秀好看的電影,我們討厭爛片。這就是我們的觀影底線,如果你的電影招致了批評,不要氣餒和彷徨,繼續尋找方向和希望。中國的電影人,我們的期待與對你們的苛責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好電影,壞電影,你說了不算,影評人說了不算,票房說了也不算,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⑤ 觀看完電影後,普通人與專業的影評人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我們喜歡影評
有新電影上映?什麼類型?誰拍的?不知道好不好看,先去看看影評吧。——這可能是現在大部分人在觀影之前的os。去年萬眾矚目的迪士尼巨制《花木蘭》終於上映,在決定看電影之前,我簡單翻了翻b站,發現了不下十個吐槽視頻。每個人吐槽的點還都不一樣,有的不滿妝造,有的揪住各種細節做了系列表情包,還有人畫出了花木蘭的行軍路線,順勢科普了一波南北朝戰爭……吐槽視頻連在一起比《花木蘭》本身都長,也算是一種奇景。
專業影評人:周星馳電影有一種全新的、地域雜糅性探索的特色意味,無厘頭式的語言和行為透過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這種獨特的搞笑和解構方式是對傳統喜劇的一種顛覆。你看,專業影評人不會只停留在個人感受或是單純從技術層面進行分析,而是要把電影放在整個電影發展史、傳媒史乃至人類史中進行剖析、討論。Sight and Sound的主編Nick James認為,影評人需要:告訴人們一部電影是否值得看、發掘好作品、在歷史的縱深維度給電影一個評判、提供技術方面的建議、揭露營銷謊言等八個職責。但無論如何,最主要的,還是要在影評中保持獨立的思想、公平客觀的觸筆,用敏銳的觸角幫助觀眾去檢驗影片的真偽、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