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最愛我的人電影簡介
電影《世界上最愛我的人》的簡介如下:
《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是由黃岳泰監制、執導,王千源、譚卓領銜主演,黃楊鈿甜、艾米、周鐵、安得路主演,王大陸特別出演的犯罪電影。該片於2022年8月2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電影圍繞兩位花季少女,在人生剛剛開始時就被死神按下終止鍵,兩位父母為挽救自己的女兒與病魔艱難抗爭的故事展開。講述了一次拼盡全力的搶救牽起兩段命運的延續。兩位花季少女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卻要被死神按下終止鍵。
兩個家庭在這命運關頭相遇,現實的殘酷和時間的緊迫,成為他們身上背負的沉重枷鎖,一個是為了女兒丁雁(艾米飾)竭盡全力的父親(王千源飾),一個是為了女兒江曉魚(黃楊鈿甜飾)變賣家產的母親(譚卓飾),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要讓自己的女兒活下去。
《世界上最愛我的人》電影評價
該片予人背後的反思,正如片中治療歐立春女兒的醫生提到:「你記住沒有什麼事是白來的。」歐立春才想起,有一名護士給女兒抽血,偷聽父親丁一鳴和朋友對自己女兒和丁女做配型,原來是為了給丁女換心臟。
父親丁一鳴撒謊,是因為自己造成歐女受傷抱歉,所以全部承擔她的醫葯費。謊言是真相的影子,在影子里會看到的肯定不僅是悲劇,因為謊言映射出來的是人心,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惜一切代價。歐母哪怕是絕境也絕對不放棄治療,丁父為了女兒可以與全世界為敵,在道德和法律面前掙扎,在生與死之間抉擇。兩個原本不幸的家庭,更加不幸在醫院相遇。
該片有深度,也誕生出許多經典長鏡頭,情節沒有流於表面,兩個不幸的女孩在病房相遇,「所幸」的是一個能拯救另一個。無論隨了電影中哪個女兒的願,都註定有一方家長會受到傷害,不會有完美結局。這樣嚴肅值得讓人思考的話題,讓人產生共情和代入感,這就是善與惡、對與錯的抉擇,有時只是一線之隔,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B. 看完電影《愛情神話》你有什麼感受
《愛情神話》是一部都市群像劇,不同於男導演視角下刻板形象,這部電影由女導演拍攝,女性形象鮮活又迷人。
電影以上海為背景,講述三個個性迥異的女人:
單身精英李小姐,風情萬種格洛瑞亞,精緻女性蓓蓓,因為一名上海男人老白,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糾葛。
三個女人都喜歡老白,但都不想塵埃落定。
她們內心性與愛的沖突,安全與漂泊的矛盾,因為一次浪漫關系,碰撞出耐人尋味的火花。
1
李小姐:愛情邊緣的玩家
李小姐是一名單親媽媽,前夫是英國人,離異後獨自帶著女兒,寄居在母親家裡。
她有著體面的工作、不錯的收入。
但困於雞毛蒜皮、生活瑣事,青春時代對愛情的憧憬渴望,被生活磨得無比現實。
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她滿心愁著房子孩子票子。
男人,曾是她生活的唯一,如今成了調味劑。
老白,是李小姐邂逅的其中一名男人,兩人一同看完話劇後,眼神傳遞著心照不宣的曖昧暗示。
老白遮遮掩掩:走走吧。
李小姐大大方方提議:去你家!
於是,兩人發生了親密關系。
老白是一名離異的美術老師,生活態度隨波逐流。
生平願望除了辦畫展滿足虛榮心,就是尋找第二春。
春宵一夜之後,他以為自己找到了愛情,歡喜地做起「愛心早餐」。
誰料,李小姐根本不打算繼續這段關系,早已偷偷摸摸穿好衣服,趁老白不注意溜走。
那小心翼翼的神態,像極了「偷腥」的男人。
只享受愛情的愉悅,不承擔愛情的責任,很多人以為這只會發生在男性身上。
其實,無論男女都有同樣的困局:
既想擁有一份浪漫親密關系的愉悅,又不想承受關系沖突爭執的痛楚。
心理學中,這被稱為「趨避沖突」:我們渴望得到一樣東西,同時,我們不願接受隨之而來的另一樣東西。
就像美酒好喝,喝多貪杯,一趨一避的考量下,難免讓人躊躇。
李小姐的選擇,或許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激情來了,接納並讓一切順其自然發生;
激情走了,權衡利弊做出對自己最有益的決定。
看似灑脫不羈,其實分外清醒。
老白送給她自己親手畫的畫,渴望打動她,她也只是淡然一笑:
年輕時肯定會為這幅畫動心,但現在已經不會了。
中年女人的愛情,不過是恰逢其時的那杯酒,享受完微醺的快樂,酒醒了,還是得獨自面對生活。
所以,李小姐遊走於男人之間,但拒絕和任何一個人發展穩定關系。
對她來說,男人就像夜深人靜時,對著窗口抽的那根煙。
雖然醉人,但香氣散盡後,只留下淡淡的嘆息。
2
格洛瑞亞:敢愛敢恨的花蝴蝶
格洛瑞亞是老白的學生,雖然隔著一層「師生」關系。
但她明目張膽表達對老白的好感,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熱情。
她有著嫵媚動人的外形,一口甜美的嗓音,喚著「靈呀靈呀」,直叫人骨頭里酥酥麻麻。
格洛瑞亞有老公,可失蹤了。
她對老白說:
老公長得很帥,因為從事非法交易被綁架了,綁匪要求2萬5千人民幣贖金。
贖金的數字,成了她與老白春風一度後,為了撇清關系,她購買老白畫作時扔出的錢。
2萬5千元,這就是她心中男人的分量。
「有錢有閑、老公失蹤」,格洛瑞亞活得愜意自由。
她會在一夜情後給男人錢,也會幫老白籌備畫展的場地,看起來,她才是兩性關系裡的強大的一方。
但電影立體地呈現出:
人並不是有強大的一面,脆弱和強大總是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格洛瑞亞會找老白吐槽,傾訴心中的苦水,渴望得到理解。
可當老白真的嘗試走近她,她又會戴上「花蝴蝶」的面具,用嫵媚來隔離真情。
她享受特立獨行的生活,但也容易被外界影響心情。
當她和蓓蓓同坐一張餐桌時,蓓蓓諷刺她:一個女人,這輩子沒有小孩是不完整的。
她回懟:
這是騙鬼的,這話我也可以編。一個女人這輩子沒有為自己活過,是不完整的。
格洛瑞亞就像一個包裝精緻的禮物盒,用身體強行闖入男人的世界,但絕不把心靈交給對方。
她可以讓男人看到她有多精緻、多獨特,可盒子里到底裝著什麼,只有她自己知道。
對格洛瑞亞來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男人,而是自尊、自信、自愛。
她渴望活出自己,即使要為此付出孤獨漂泊的代價。
所以,哪怕老公失蹤,她也不孤苦無依,而是想愛就愛、想笑就笑。
肆意過著自己喜歡的人生,並且為一時的激情沖動給錢買單,大有「我對我的行為負責」的意思。
男人無法為她的人生負責,那就自己為自己負責。這篤定的人生觀,何嘗不是一種新時代獨立女性的精彩姿態呢?
3
蓓蓓:獨立意識萌芽的女人
蓓蓓是老白的前妻,她是一個精緻的女人,離婚後迷上跳探戈;
也是一個念舊情的女人,總是對老白念念不忘。
關於兩人的離婚原因,電影給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蓓蓓說:「我只不過是犯了全世界男人都會犯的錯。」
婚後出軌,這個總是發生在女人身上的悲劇,也發生在了男人身上。
老白聽到這話表情很不是滋味,熒幕前的你我卻會心一笑。
無論男女,都有寂寞、孤獨、迷茫的時候,這讓成長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錯誤。
可即使親密關系因此走向破裂,也不意味著關系就此結束。
蓓蓓深知自己做錯了事,出於內疚,也出於彌補,她沒有和老白劃清界限,時不時地出現在他的生活里。
蓓蓓的男友是北方人,她嫌棄兒子找了個北方女友,說「北方人和南方人合不來。」
老白在旁邊聽到了,憤憤地說:你相好不也是北方人。
可見,蓓蓓並非真心愛著男友,可男友讓她發現:
這世上有著各式各樣的關系,婚姻,只是一種關系,它是人生的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
因此,蓓蓓並不打算和老白復婚,盡管看著老白有愛慕者,她內心不安。
故意嗆李小姐和格洛瑞亞「跟我在一起幾十年沒人睬,一分開變成搶手貨」。
可內心深處,她何嘗不希望老白獲得幸福?前婆婆一心想讓他們復婚,蓓蓓卻說,老白應該另尋佳緣。
擰巴又真實,小氣又大氣。蓓蓓如同一個多面體,真實地表現出中年女人復雜的心理活動。
而她拒絕婚姻、拒絕愛情,又何嘗不是一種女性成長的出路。
結婚幾十年,才知道自己愛的不是眼前這個人,有多少女人,擁有蓓蓓這樣及時止損的勇氣?
與其說,蓓蓓對老白念念不忘,不如說,她通過照顧老白,來安撫過去的自己。
看似念舊情,其實正在告別過去。扎入婚姻幾十年,如今總算做回自己,蓓蓓渴望摸索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有人說:
《愛情神話》中沒有愛情,沒有神話,只有愛情破碎後的清醒自洽。
我深以為然。
無論是李小姐的理性,格洛瑞亞的灑脫,還是蓓蓓的成長,三種面對感情的態度,其實都與愛情無關。
或者說,她們沒有把愛情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愛,有則很好,沒有也不差。因為我可以愛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權衡性與愛的關系,過好自己的生活。
冷暖自知,愜意自得。
中年女人的魅力,或許就在於此:
知道生活充滿了破碎與掙扎,依然在破碎中勇往直前,勢必要突破常規,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三個女人都有著遲來的叛逆,如同暗火,悄無聲息,卻燃盡了草原。
影片最後,三個女人一起看經典電影《愛情神話》,卻看得昏昏欲睡,更加點破了電影的主題:
中年人的生活,愛情不再崇高,即使依然渴望愛情,也能在愛情和生活之間四兩撥千斤,游刃有餘地轉換。
唯一不變的,是好好愛自己。
千軍萬馬擠「婚姻」這個獨木橋,大可不必,為一段關系投入再多,都不如在自己身上施加養分。
愛自己如同種果樹,慢慢蛻變升華,長出獨屬於自己的形狀,最後收獲的果實,必然能讓生活添色增香。
C. 電影找到你結局是什麼
電影《找到你》的結局是,李捷最終找到了保姆孫芳和自己的女兒多多,但孫芳因自己女兒珠珠的去世對生活徹底絕望,選擇了跳海自殺。
在影片的最後,經歷了艱辛的搜尋,李捷終於找到了帶著多多的孫芳。然而,此時的孫芳已經因為女兒珠珠的病逝而心灰意冷。珠珠的離世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使得她對生活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在這種絕望的心境下,孫芳選擇了跳海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結局不僅揭示了孫芳的悲慘命運,也反映了社會現實對個體,特別是母親這一角色的殘酷考驗。孫芳作為一個母親,原本擁有著一個普通的家庭和生活,但命運的捉弄讓她不得不面對女兒重病的現實。在盡力救治女兒的過程中,她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走上了違法的道路,這背後體現的是母愛的偉大與無奈。
電影《找到你》通過這一結局,深刻地探討了母愛的偉大與生活的殘酷,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它呼籲社會更多地關注和理解女性,特別是在她們面臨困難和挑戰時,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這部電影也警示我們,要珍惜生命,關愛身邊的人,因為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D. 《媽媽別哭》的悲劇和殘忍,教育是罪魁禍首
《媽媽不哭》是一部韓國青少年性犯罪的悲劇電影,講述了得知女兒因被男學生們強暴而自殺的媽媽親自為女兒報復的殘忍故事。
這部電影的可怕在於悔拿凳它跟《熔爐》、《素媛》一樣都是改編自韓國現實中的真實事件。
唯一不同的是《熔爐》、《素媛》都是成年人對孩子的性犯罪,《媽媽不哭》卻是一群未成年人的犯罪。(孩子們的無知犯下的罪,有時比成人更可怕可惡)
電影一開始出現的鏡頭就是氣質優雅的女人和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站在法院門口,剛辦完離婚手續。
接著女人就去接上學的女兒回家。
在車上,女人問到面容姣好的女兒:剛上高中的感覺怎麼樣。
女兒反問媽媽:離婚的感覺怎麼樣?
母女倆親密宛如一對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媽媽不幹涉女兒的感情和成長發展,這種寬厚融洽輕松的教育本可以讓女兒成長得更好。
但是媽媽滿足在和女兒成為好姐妹的關繫上,而忽略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
雖然女兒已在讀高中,處於青春期尾聲,擁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思想,但畢竟年齡尚小。
她的社會閱歷、人生經歷很有限,距離能夠清楚分辨危險和是非還有很大一段差距。
影片中的媽媽很尊重女兒,缺少引導女兒對危險的警惕,忘了對女兒進行適當的束縛,所以女兒放學後沒能按時回家時有其他約會時,媽媽並不知道她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在干什麼。
女兒在學校遇見班上冷酷沉默的少年並且對他很有好感,旁邊的朋友提醒她這個男同學不是好學生,但女兒初來乍到,對這個沉默寡言如同父親的少年並不了解,她單純的認為只是不愛學習。
女人再次來接女兒,看見女兒一同出來還幫女兒背著大提琴的男同學,媽媽十分親切的和他打招呼,隨後看見這位男同學和頭發衣著誇張的幾個不良少年在一起。
媽媽隱隱感到不安,手裡的方向盤一轉,汽車就遠離了這些不良少年,卻沒有對女兒進行提醒教育。
女兒說到內衣變小,乳房又長了時,媽媽如同對待閨蜜一樣直接襲胸跟女兒嬉戲打鬧,她沒有提到保護自己的話題。
母女倆一起敷面膜聊深閨話題,媽媽問到女兒喜歡的人就提醒她別像媽媽一樣,不小心上了床就把整個人生都託付給人家。
媽媽把話題說到這里,也只是點到為止,沒有過多涉及性安全的教育。
這對母女的關系是完全可以敞開談性、給女兒做足性教育功課的,但是很遺憾,媽媽沒有。
媽媽只是結合自己經驗之談勸告女兒,她沒有考慮除了心甘情願被騙上床之外,還有很多種失身的可能:性強迫、強奸等性犯罪。
媽媽和女兒及女兒好朋友一起做巧克力,女兒做好巧克力帶去學校主動約少年要送禮物給他,結果少年約女兒去學校教學樓的天台,媽媽當時看到的幾個不良少年對她進行了輪奸。
女兒給媽媽電話求救時,媽媽被游泳教練約進了KTV沒有聽到電話。
回到家的媽媽不見女兒,卻誤以為女兒已經早早睡下,(這樣粗心的媽媽,生活中還真不少,比如高速路上把孩子遺忘在中途,自己卻把車開回敏茄了家……)最後被警察通知趕到醫院得知女兒被性侵的事實。
這時候媽媽依然處理的很不好,醫生告訴她沒有大礙之後,如果她能正向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精神支持,告訴女兒沒關系,而不是痛哭流涕,女兒的羞恥感可能不會這么強烈。
以至於女兒被視頻威脅時,強烈的羞恥心讓她不願意視頻被媽媽看見,她沒有告訴媽媽、也沒有報警,隻身一人前往索要視頻,遭遇再次強奸。
第一次強奸後幾個少年幾乎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因為國家對未成年的保護沒有辦法嚴懲他們。
法院上受害的少女戰戰兢兢如同被審判,犯罪的少年們卻囂張如同審判官。(影片中可惡的少年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在少數,他們就是一群教育不當培養出來的性暴力、各種犯罪、殺人的人提木偶)
視頻索要不成反被再次強奸,女兒不堪羞辱,用出門時帶在身上的刀割掉了自己的頭發,最後躺在浴室里自殺。
打開女兒的手機,看到了女兒被威脅以及勒索的視頻,看見女兒再次被強奸時強迫裸體拉琴時,媽媽崩潰了,她充滿了憤怒和絕望,之後她開始自己實施復仇殺掉他們。
不少留言彈幕在不碧旅斷的罵女兒蠢,遇到被勒索的事情直接報警就好了,更有人罵女兒不自愛,因為是她先約男孩才導致了強奸悲劇。
觀眾就像是一群站在審判視角位置的上帝,只知道對局中人指手畫腳,各種急怒的謾罵。
試想,青春期的少女想親近喜歡的男生,單純的想送一份表達愛的禮物,這是正常的成長中的必要狀態,這竟然被罵成不自愛。
有問題的不是女孩不該主動約男生,而是沒人教涉世未深的孩子們懂得自我保護。
換成我們任何人,未必會比她做得更好。
我們對美好的事物沒有戒心,認為它們具備美好的特徵,看見喜歡、長得好看的人,我們的警戒心會鬆懈下來,這是人性使然。
把這怪罪在孩子身上,肯定不可以。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辱罵孩子沒腦子、真蠢、智商真低,更不是禁止孩子們情竇初開,而是要提醒:
情愫暗生的少男少女啊,美好的事物未必真正美好,不要被表面迷惑放鬆警惕,無論面對誰,都需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比如不要單獨約見不夠熟悉的朋友,約朋友不要同意去偏僻人少的地方,比如天台、被人們忽略遺忘沒有人煙的場所。
影片中女兒受到視頻威脅時,那些罵她蠢透了,活該的人,可能也忽略了,換做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能想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直接報警?強烈的自尊心和羞恥感會引導我們做出報警的選擇嗎?
如果真的如此,為什麼生活中那麼多被強奸的女孩選擇了忍氣吞聲?
直接告訴母親嗎?盡管母女感情更像閨蜜,可以討論性和身體的話題,但是你願意讓閨蜜看自己的隱私視頻嗎?更何況是被強奸的恥辱視頻!
把事情告訴母親,這么羞恥的視頻被母親看到,在沒有做過性教育的家庭里,有多少人有這種勇氣?
就算是接受過性教育的孩子,遭遇這種事情也未必一定有勇氣。
所以女孩拿了一把刀,企圖魚死網破找他們索要視頻,連魚都沒殺過的孩子,就算手裡有刀,又怎麼可能下得了手!
至於到最後,母親憤怒殺人,這是對司法不能處置未成年人的絕望,也是對自己失去生活希望的絕望,哪怕我死,至少也會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如果不是當事人,我們可以輕易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事情,因為我們抽離了遭遇不幸事件的情緒感受,我們缺乏對身處不幸的理解,所以才會站在優越感的位置去罵他們真蠢、活該。
換了我們,我們有誰又會做得更好呢?
我們還會有這份理智去讓反復強奸自己孩子導致孩子自殺身亡的罪犯接受法律的制裁嗎?而且保護未成年的法律無法讓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的法律,哪個母親還會繼續抱任何幻想?
電影是真實事件的改版,但願我們能從電影當中引以為戒,學會給孩子一份更好的教育、性教育、成為孩子人生的向導。
E. 父親給女兒報仇電影名叫什麼
電影名為《死亡追獵》。
《死亡追獵》是一部講述父愛的動作片,背景設定在現代都市。故事圍繞一位父親展開,他的女兒在一場莫名的襲擊中不幸身亡。為了查明真相並為女兒報仇,這位父親踏上了艱難的追凶之路。
在這部電影中,父親的角色塑造得十分立體。他既是一位悲痛欲絕的父親,又是一名勇敢堅毅的戰士。在女兒遭遇不幸後,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平靜的生活,誓要查明真相,讓兇手付出代價。在這過程中,他不僅要面對兇手的殘忍反撲,還要克服內心的痛苦與掙扎。然而,正是因為對女兒深深的愛,讓他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電影的劇情緊湊懸疑,通過一個個線索逐漸揭示出兇手的身份和動機。觀眾在跟隨主人公追查兇手的過程中,不斷猜測和思考,感受到緊張刺激的氛圍。同時,電影也展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善惡的較量,讓人在娛樂之餘思考社會問題。
總之,《死亡追獵》是一部將父愛、復仇、懸疑、動作等元素融合得恰到好處的電影。它講述了一位父親為女兒報仇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這部電影不僅能讓觀眾在視覺上享受刺激的場面,更能觸動心靈,引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