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拍攝的軸線和軸線規律
1.軸線:
是指所拍的電視畫面中的一個虛擬的線條,軸線規律則是在拍攝過程中設置攝像機機位的時候所應該遵循的一般原則。
2.軸線規律:
是指拍攝的畫面是否有「跳軸」現象。
相關介紹:
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拍攝機的位置始終在主體運動軸線的同一側,那麼構成畫面的運動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則應是「跳軸」了,跳軸的畫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無法組接的,除非採用特殊的補救措施。
(1)電影軸線全打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軸線是影視工作者用以建立畫面空間、形成畫面空間方向感和被表現主題位置關系的基本要素。為了保證被表現物體在影視畫面空間中相對穩定的位置和統一的運動方向,影視工作者應該在軸線的一側區域內設置攝像機機位或安排運動,這就是處理景物關系和鏡頭運動時必須遵守的「軸線原則」。
在遵守軸線原則的畫面中,被表現物體的位置關系及運動方向是確定的,是符合觀眾的視覺邏輯的,否則就產生「越軸」現象。「越軸」後所拍攝的畫面中,被攝對象與原先所拍畫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㈡ 請問有誰知道電影拍攝時關系軸線的詳細了解感謝!!
軸線關系很難解釋。
簡單點說:比如拍攝兩個人物對話場景,採取正反打方法。把兩人看成一軸線,比方過肩拍攝兩人,你攝像機必須放在軸線的一邊,如放在軸線兩邊,視作「越軸」。
上面說的是兩人軸線,還有3人或更多人的,像《讓子彈飛》開頭的火鍋戲就是3人。很難解釋清楚,這還得結合實例才能真正理解,建議查詢相關類書籍。
希望對你有用~
㈢ 電影中「軸線」的作用是什麼
軸線這個東西說到底就是個工具,說是鐵律有點誇張了,它只是為了觀眾在觀影時可以不用費太多腦子,這樣就可以專注於劇情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無間道》里劉德華和梁朝偉在天台的那場戲:有點類似於剪輯工作中的「蜜蜂效應」:把一群蜜蜂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它們出人意料的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設定,把它們放到里原來的蜂巢10米左右的距離時,它們反而暈了,因為周圍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熟悉,但是媽的,誰把我窩挪跑了,看電影時,觀眾就像蜜蜂,如果切換到完全新的場景中,我們很快就能適應,而換一種視角可能會懵。順便一提,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反軸線是一方面,但他最具特點的是機位設置,造成一種踏實穩重的家庭感,和他所表現的風俗習慣世態人情暗中契合。一會兒再說。越軸和跳軸其實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請跟我念「不是建立於電影表達的反軸線都是耍流氓」,不過想想也是,這么長一部電影,總是用一條軸線,看看也煩了。多數情況下的跳軸都是有預告的,告訴大家我要變形了...比如說角色回頭一看,而他看見了什麼呢,鏡頭再跳(或再越軸),就不會顯得突兀。專業一點說,叫通過主觀鏡頭越軸(或跳軸),這些都可以用後期剪輯來實現。大概是因為第一幅分鏡中採用了俯拍,而第二幅跳到仰拍,從而穩定了畫面,兩個拍攝位置可以算是斜對角,強行穩住了構圖。
㈣ 影片中的軸線原則是什麼意思啊
具體解釋見http://ke..com/view/2748021.html?wtp=tt
奪寶奇兵4中在森林裡追車那一段運用軸線原則最為明顯!
㈤ 電影中的攝像機越軸,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舉個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軸線,軸線是指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運動方向和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一條假想的直線或曲線。在拍攝時,要遵守軸線規律,在軸線的一側區域內拍攝,要保證被攝主體的運動方向和位置關系總是一致的。而越軸就是改變鏡頭所在的空間關系問題。
舉個列子,一個在騎摩托車的人在畫面中從右邊像左行駛,這時,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動作和運動方向,你可以從他的正面拍攝他的表情,接下來如果還要拍他的動作你只能回到剛才的機位,如果你越到人物的另一側去拍攝,那就改變了他的運動方向,變成從左向右行駛,這會讓觀眾看得很費解,在拍攝里是大忌。
至於解決越軸問題的方法僅僅只有兩種,在這里先舉幾個列子吧!
1.利用攝像機的運動越過軸線
鏡頭組接時,跳軸的鏡頭雖然不能直接組接,但在一個鏡頭中,是允許攝像機運動越軸的。
2.固定攝像機,利用主體物的運動改變軸線。
3.藉助於場景中的某一角色或他的主觀視向。
第四種解決跳軸問題的方法是
4.利用中性鏡頭或特寫鏡頭作過渡。
中性鏡頭:在運動軸或方向軸上拍攝的鏡頭。
因為中性鏡頭在畫面上並不反映主體的運動是朝左還是朝右,也不反映主體的位置偏左還是偏右,所以它是中性的。它可以和在軸線任何一側拍攝的鏡頭相組接。
而對於特寫鏡頭,由於它把被攝對象的局部充滿了畫面,因此,一般也不反映它和其他事物的位置關系,屬於方向性不強的鏡頭。所以,可以藉助特寫鏡頭,實現軸線兩側畫面的連接。
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看一些影視製作類的書籍。
㈥ 誰能幫忙解釋下電影拍攝手法的正打和反打是怎樣的
我所理解的「正反打」的定義。這是一種在拍攝現場調度組合鏡頭的規律性規則,百分之九十運用於雙人對話場面(實際上多人對話的場面拍攝依然可以通過鏡頭切割空間的辦法而形成正反打的既成事實)。在拍攝的時候它的特徵是A和B雙人對面而視或站或坐,攝影機一般固定為三個機位,A身後對B的正面半身或特寫,B身後對A的正面半身或特寫,以及AB側面的小全景。一般的取景為「越肩」即越過背向攝影機的人的肩膀拍攝說話對手的正面,這裡面還可以根據劇本對話的側重,切換插入幾個不帶肩膀背影的特寫鏡頭做為正反打組合的補充。正反打還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變種,比如在汽車內拍攝的對話場景,兩人並排坐,但攝影機機位基本都是越過一個人的身位拍攝另一個人說話時的半身或者臉,也形成了一個正反打的既成事實,如此等等
相對於正反打,就是主鏡頭
主鏡頭是好萊塢三鏡頭法這一成規中的概念。好萊塢在處理電影空間時,為了保持銀幕上所造成的那個銀幕的現實的幻覺,首先空間不能亂。所以好萊塢在講故事的時候,首先要確定那個空間。在每一個段落里,俗稱一場戲,必須先定下一個空間關系,也就是說,必須先找到一個鏡頭作為主鏡頭。在這個段落的空間里,比如說,我們確定,A在左,B在右,我們說這就是主鏡頭的空間關系。也叫COVERAGE,也就是說,這個主鏡頭是COVER了這空間的全部。觀眾全都看見,A在左,B在右。我們中國把主鏡頭稱做交代鏡頭ESTABLISHING SHOT。如果要變,那必須再給一個鏡頭,讓觀眾看見A從左走到右,於是變成B在左,A在右了。這叫再交代鏡頭
㈦ 電影鏡頭方向軸線啥意思
方向軸線:人物在靜止觀察周圍某物體時,人物視線與物體之間構成的軸線;
軸線:又稱之為關系線、運動線、180度線,是影視片中表現人物(或物體)的行動方向、人物的視線方向和人物之間交流而產生的一條無形的線,是拍攝中為保證空間統一感而形成的一條無形的假想線。軸線直接影響著鏡頭調度,保持軸線的統一才會使畫面的空間感保持統一。
㈧ 什麼是電影軸線
在電影場面調度中,處理兩個以上人物的動作方向及相互間的交流時,人物中間有一條無形的線,謂之「軸線」,它影響著鏡頭的調度。違反軸線規律,就會破壞空間的統一感,造成方向性的錯誤。
軸線在一般情況下不可逾越,但導演為了內容和場面調度的需要,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突破軸線,顯示鏡頭調度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通常,越軸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通過中一人的正面特寫鏡頭作過渡。
(2)通過大的動作,如起身、轉身等作過渡。
(3)通過移動鏡頭,由A區移向B區。
(4)通過俯拍全景作過渡。
(5)通過人物調度,變化方向,改變軸線。
(6)插入空鏡頭或另一方位鏡頭人物,造成時間與空間的間隔。
㈨ 電影院中軸線是什麼意思
您好!您可以通過撥打糯米官網客服電話、關注新浪微博「網路糯米客服小糯」、加入糯米網官方群等多種途徑聯系糯米客服進行咨詢。感謝您對糯米網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