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一戰的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是飛行員,好像有一個人物叫羅休斯。
空戰英豪
詳細劇情:
1914年,一戰在歐洲打響。到了1917年,法國、英國、義大利和許多國家都站在了統一戰線聯合對抗德國,盡管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海外死去,但處於別人的自由與己無關的歪理,美國首先還是選擇了隔山觀虎鬥。
然而,不少熱血沸騰的美國年輕人卻有不同的看法:被逼放棄家族牧場的布雷恩(詹姆斯·弗蘭科)看見了新聞里播放的飛行員,威廉為了家族榮耀發誓讓父親驕傲,富家子弟布里格斯決定開始自己的穿越大西洋旅行,因為種族問題被逐出美國的黑人拳擊手尤金發誓報效收留他的法國...。雖然動機各不相同,但這38位年輕人卻為了共同的飛行夢想加入了海外作戰空軍部隊。
可戰爭遠遠超出這些單純青年的想像,死亡無處不在,危險不可預料,面對戰地空軍平均只有三到六星期的壽命,他們無所適從。然而,在法國將軍賽諾特(讓·雷諾)和美國老兵瑞德·卡西迪(馬丁·亨德森)的領導下,這些年輕人真正學會了為榮譽和和平而戰。面對強大得令人生畏的德國侵略者,親身試驗機械技術尚不完整的新飛機,他們最終成為青史留名的「拉斐特飛行小隊」!
② 請問電影《朱爾和吉姆》講的什麼故事
1962年二十八歲的弗朗索瓦 特呂弗拿出來了他自已的第三部黑白故事影片《朱爾和吉姆》。時隔大約四十年,香港動作電影名導吳宇森實在慕名特呂弗的這一部《朱爾和吉姆》慕得不行,於是照虎畫貓,拍了由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聯手主演的那一部轟動東方影壇的《縱橫四海》。《縱橫四海》裡面發哥的名字是阿祖,而哥哥叫做阿占。要知道,人家特呂弗的法國電影《朱爾和吉姆》早在最初時候,其實就叫做《縱橫四海》來著。常常是的,香港電影的翻譯片名不知怎麼,顯得有一些古怪,把一個好端端的影片《朱爾和吉姆》片名,生生的折磨成了什麼《祖與占》。最開始見到這一個《祖與占》的名字,還以為是考古學上的什麼東西呢?當然當然,香港本土電影《無間道》的名字還是相當誘人的啦。
影片《朱爾和吉姆》之前,國際影壇差不多也是弗朗索瓦 特呂弗的另一部傳世之作《四百下》的天下。弗朗索瓦 特呂弗的《四百下》之類的藝術電影的響譽,過去和今天在全世界影視圈子的影響是空前的。比如東方名導蔡明亮的名片《你那邊幾點》就是承襲了《四百下》的。《你那邊幾點》的英文名字叫做《七到四百下》。按照弗朗索瓦 特呂弗的個人說法,他編導的電影幾乎均帶有自傳色彩。這樣的話,那麼這一部《朱爾和吉姆》講的東西,很顯然的,也是弗朗索瓦 特呂弗個人心內的不盡事情。雖然影片《朱爾和吉姆》改編自一位古稀作家昂利 皮埃爾 洛齊的同名小說。但是從弗朗索瓦 特呂弗對這部長篇小說文字的衷情度來看,弗朗索瓦 特呂弗心內所要講的和希望表白的,全都孕涵畫影其中了。尤其格外歡心銀幕上面一啟鏡畫時候,女主人公的那一句旁白:
你說:我愛你。我說:等等吧。
我說:要我吧。你卻說:走吧。
電影《朱爾和吉姆》的女主人公凱瑟琳說這樣話的時候,電影裡面另外的兩位與她同齡的男主人公,年輕的朱爾和吉姆,也正好處於各自的夢想年輪。片中這三位朋友們似手足情誼,此刻正當清麗絕代年華。表面上看去,他們在夢的歲月里,都穿著同一款白色夏裝。青春漂曳。當然了,這也是本片《朱爾與吉姆》在片首的兩句鄭重告白。由女演員讓娜?莫羅之口發出的片核之音。這兩句話已經成為了這一部電影的中心。本片所謂愛的基調就在這兩句言語深處。可以這樣理解:愛情僅僅只是有情人的事。要知道,朱爾與吉姆還有凱瑟琳她們三人之間的情,那還是1914至1918之間的人情呢。看片子中人物服裝,發飾,言語,食宿甚至容顏的內存等等,真的那麼懷舊。真的那麼傳統。至少我自已,格外會喜歡這樣的畫頁惜情方式:你說:我愛你。我說:等等吧。我說:要我吧。你卻說:走吧。
影片《朱爾和吉姆》是弗朗索瓦 特呂弗而接近立之齡時候執導拍攝的電影傑作。片中,詩一般的用情。雲一般的投入。凱瑟琳在與朱爾和吉姆的交往過程上,真情總是迢迢遠來。凱瑟琳不想告別任何一情。她是無法離脫朱爾和吉姆其中任何一個的。朱爾和吉姆在她心中,都有位置,難能取捨。看過了全片兩遍之後,才覺著哦,年輕靦腆的朱爾與激情有序的吉姆,總是那麼那麼的知人如心。於是這些情同手足的愛,不斷不能懸崖勒馬。後來的後來,朱爾和吉姆同時發展成了一個心中女神的共同祭品。凱瑟琳的銀幕出現,是微笑顯世的。這一笑靨,酷似電影一座小島上的那一座石塑像。特呂弗導演在此,一連用了好幾個特寫鏡頭,把人物的眼睛鼻子,下巴前額,等等可人輪廊。牢牢定格在膠片之上。凱瑟琳的扮演者讓娜 莫羅也不負眾望,永恆面孔注入膠片中心。女性藝術形象一直都是弗朗索瓦 特呂弗銀幕的中心。
電影最初,朱爾和凱瑟琳陷入熱戀。朱爾和吉姆朦朧意識到,凱瑟琳的出顯,一定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男式牧歌式的手足之誼。於是朱爾和吉姆惡作劇了一回,把凱瑟琳化名男性湯姆斯。甚至給她添上了小鬍子。電影裡面,三個人鐵橋上賽跑那一場戲,觀眾甚至幾乎可以聽見手提攝影機跟拍時候的轉動音響。電影裡面,凱瑟琳總是能贏的,略施小計也能確保勝出。朱爾和吉姆時時處處也會讓著凱瑟琳。電影上的種種細節,似乎早已經暗示了人物悲情結局。面對兩個男友,凱瑟琳彷彿也意識到了,她在這個雙份情的刃上,是不會快樂走到底的。朱爾和吉姆在她心都有位置,難能取捨。最後只好,凱瑟琳只好採用了一個極端手法。凱瑟琳拽上有情的人,開著坐駕,沖向湖水。躍入天堂。別有一番意味的是,吉姆明知是死,他也情願的去。吉姆和朱爾從來都是這樣子,從心頭上,從肉體上,讓著凱瑟琳的。一直。如此。
我們抑揚看見,畫面男女主人公也有分離。影片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德國血統的朱爾與法國國籍的吉姆各自為陣。他們分別為著自已的民族與國家而去努戰。戰爭當中他們都深深恐懼著,擔憂著自己的雙手會不小心,失手錯殺了自已的朋友。戰爭中朱爾瘋狂地給凱瑟琳寫信告白此心。這個時候,朱爾與凱瑟琳已經結婚並有一個女兒。戰爭結束之後,朱爾和妻女悄聲住在萊茵河畔鄉村。吉姆應邀重聚。他來到從前好友朱爾家裡,凱瑟琳小心奕奕接待了他。電影旁白這樣說道:「凱瑟琳穿著盛裝,彷彿是去赴那次咖啡館之約」。影畫表面看上去,凱瑟琳的妻子與母親的雙重職責,還是能夠的。背影下面,朱爾痛苦告訴吉姆:「生活太平靜,她就會迷惘。」其實電影幕後,凱瑟琳曾經離家出走。凱瑟琳甚至還有一個情夫。一個他們曾經在他們家看過幻燈片的歌手埃爾伯特。是一個不怎麼樣的情夫。朱爾近乎絕望地對吉姆說「她會離開我們的」。
但是表面上,朱爾還是苦苦讓著凱瑟琳的。一切的一切都會讓著。包括移情別戀。朱爾希望吉姆去愛凱瑟琳,朱爾希望吉姆不必顧及自己。朱爾擔憂講道:要不然凱瑟琳會離開我們的。於是就在戰後的那一個夏夜,吉姆和凱瑟琳親吻對方了。三個從少年就在一起好好相處的人,一起去湖邊散步,天低得就在他們頭頂。那段時光裡面「生命就像一場悠長假期」。吉姆在漂寒的冬天回到巴黎,溫柔著與善良女友交談如何分手。分手分得那麼於心不。後來吉姆再度回到萊茵河畔時候,凱瑟琳准備和他要一個孩子。時間如絲,凱瑟琳並沒有能夠懷孕。吉姆過去的女友也因分手的痛無法忍受。在凱瑟琳心裡,快樂總是極容易被消磨掉的。凱瑟琳的愛彷彿完全出於自然的成熟。面對凱瑟琳的有心無心,吉姆註定是要離開。吉姆回到巴黎後生病了。這時凱瑟琳來信假說她懷孕了。這個電影片段讓人不免想見後來,特呂弗在電影《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裡面,伊莎貝拉 阿佳妮的那一個告別鏡頭。朱爾懇求吉姆吉姆,這樣直言:她愛你,留下來吧。我習慣了她愛別人,我只是不能忍受再見不到她。
電影畫面上看見,吉姆眉頭一緊。他迷茫了一下。凱瑟琳在清晨的淺霧里,開車飛快的在吉姆與她女友的住所亂轉。還拚命打電話給吉姆。竭力挽回過去舊情。凱瑟琳遭到吉姆拒絕後,凱瑟琳甚至用槍口對准了吉姆。槍口對准情人?這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彷彿是一整部影片最為下意識與突兀的片章?好在特呂弗導演是學習過希區柯克電影的。影片讓吉姆奪下了凱瑟琳的槍,然後奮力跳窗逃脫。接著鏡頭緩緩拉遠。人物傷情感覺,如同一場惡夢。是有情的人總會重逢。三人再次重聚時刻,電影的拌樂和畫面都顯得相當怪異?凱瑟琳開車帶著朱爾和吉姆去兜風,他們來到郊外的河邊。凱瑟琳召召手川吉姆上車,說有話對他要講。凱瑟琳還告訴讓朱爾:「來呀看著我們」。 相信此刻,朱爾並沒有料到凱瑟琳會去死。他在心裡可能還會說:凱瑟琳並不見得多麼美,不見得多麼聰明多麼溫柔。可是我們愛她的,是她的那一份真。這一個凱瑟琳是放在人海當中是不會被湮沒的。她不容易開心,可是笑起來卻像個孩子。
永遠心記這一個鏡頭:凱瑟琳召喚吉姆上車,有點神秘對他講著什麼,誠懇的對吉姆講,自已有話要對他說。而且此刻凱瑟琳還搖搖手臂,對不遠處幼朱爾笑著召喚:「來看著我們呵」。電影畫面上的吉姆顯得心事重重,此刻有一些忐忑不安的樣子。然而他一點不想回絕凱瑟琳這一刻的溫情召喚。電影不是早就告訴到過我們的嗎,有情的男人總是會讓著有情女人的么?面對這兩個同學少年一生的深摯友情,凱瑟琳還是亮了她那燦然一笑。這一笑穿過時空彷彿回到過去歲月,綻放出她周身最為華美的段落。她的這一份笑容也總是一個贏者的美靨笑容。就這樣子,朱爾遠遠的,吉姆近近的,獃獃的看著他們這一生中最愛的朋友和他們生命中最愛的一個女人,凱瑟琳驅車徑直從斷橋上面,墜落河中。瑰入天堂。
實在不好這樣講,一個女人比如凱瑟琳攜著全身投愛的一個男人吉姆,縱身永恆那就不是愛?反而以為在特呂弗的現實視點看去,凱瑟琳的這份情才可能是一種大愛呢?心裡還會,一直一直以為,弗朗索瓦 特呂弗平生影片的三大主題貫穿在他早期的三部電影當中。《四百下》的動盪成長,《射殺鋼琴師》的黑色懸疑,《朱爾和吉姆》的這一式心中的溫情,正是導演這三大格調主體的不斷混合形成與交叉升華,從而構成了弗朗索瓦 特呂弗電影乃至整個歐洲電影四五十年代的一側人文面貌與人道主題。尤其視如朱爾和吉姆那般樣子,與無情的人沒有關系。朱爾和吉姆是有情人,愛情是有情人的事。再次回望黑白經典《朱爾和吉姆》之際,我的心裡那麼由衷地敬服著這苦孩子出身的電影藝術大師:這一個外未受過任何科班教育,卻認真看讀過三千多部名牌電影的影畫巨匠弗朗索瓦 特呂弗。朱爾和吉姆,電影是有情人做的事。
③ 哪些電影是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有,《白絲帶》,《非洲女王號》,《西線無戰事》,《大戰爭》,《死囚越獄》。
1,《白絲帶》
《白絲帶》是由X-Filme Creative Pool公司製作的一部戰爭劇情影片。該片由邁克爾·漢尼克執導, 克里斯蒂安·弗里德爾、伯格哈特·克萊斯納、烏爾里奇·圖克爾等主演,於2009年9月17日在德國上映。該片以一位鄉村教師的回憶為主線,講述了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里發生的一系列離奇故事。
2,《非洲女王號》
《非洲女王號》是由約翰·休斯頓執導,亨弗萊·鮑嘉、凱瑟琳·赫本、羅伯特·莫利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51年12月2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機械師奧爾特耐和傳教士羅斯為了躲避災難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共同擊退敵方軍艦的故事。
3,《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是1930年劉易斯·邁爾斯通執導的反戰題材劇情片,由劉·艾爾斯、路易斯·沃海姆主演,1930年4月21日在美國上映。
《西線無戰事》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馬恩河戰役前後,一群德國少年兵對戰爭態度由興奮、憧憬到反感的過程。
4,《大戰爭》
《大戰爭》是1959年上映的義大利喜劇電影,由馬里奧·莫尼切利執導,Vittorio Gassman、Silvana Mangano等主演。《大戰爭》講述了兩個義大利士兵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很想逃脫戰爭的陰霾,想了很多辦法,但是現實無情,總是把他們推到荒唐而危險的境況中。
5,《死囚越獄》
《死囚越獄》故事取材於一件真人真事,講述在納粹佔領期間,一個法國的中尉如何成功逃離納粹監獄的故事。在千方百計越獄的過程中,他必須與時間(被判死刑,即將實行)和忠誠(是否信任同囚室的少年)作一次次的抉擇和斗爭,嚮往自由的信念支撐下,最終成功越獄。
④ 電影《戰馬》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覺得是一部關於馬和人之間和諧相處感人至深的故事,農場主在家境窮困的窘況下,賭氣在馬匹競拍會上以很高的價格競拍成交,其兒子對馬伊克關愛有加訓練它做各種技能。戰爭爆發馬兒伊克被徵用幾經艱險有倖存活,兩軍交戰隔著數百米的戰壕竟自發舉白旗去解救戰場中央被鐵絲纏繞的馬兒。繼而找到自己的最初的主人。戰爭結束農場主兒子騎著戰馬回了家。
大抵《戰馬》就是在幾幅PPT中來表達主題,分割出來也不是未可。德文郡男孩、英國騎兵、小姑娘、德國兩兄弟、給德國佬拉大炮幾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與戰爭緊密相連,要麼表現戰爭嗜血的一面,要麼表現戰爭泯滅人性的一面,不一而足,其實任何選取其中一個側面來深入刻畫,也不失一個好本子。
⑤ 呂克貝松的所有電影名字及主演,類型
一。發行時間:1983年04月06日 最後決戰
英文名稱:Le Dernier combat
劇情簡介: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狀,"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沒沒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大諱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盧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鐵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巴黎地鐵復雜而廣闊的空間中。弗萊德搶了海倫娜丈夫的保險箱,逃到地鐵中,由此結識了長期生活在地鐵中的滑輪小子、鼓手無名氏等人。弗萊德找海倫娜要贖迴文件的錢,海倫娜的丈夫手下一夥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萊德。海倫娜在尋找弗萊德奪迴文件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他,而越來越背叛自己的階級和生活環境。弗萊德從小嗓子受傷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組成一個樂隊。在地鐵同伴的幫助下,弗萊德成功地組織起一隻樂隊,他還搶劫了運鈔員,用搶來的錢爭取了一次地鐵演出的機會。在樂隊「槍不殺人人殺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聲中,弗萊德倒在槍口之下,匆匆趕來的海倫娜只能含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為「地鐵」,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呂克·貝松成功的表現了地鐵中的生活空間和獨立的小世界。弗萊德闖入這個小世界,馬上發現這里比地面上更適合他,這個後來者從一進入地鐵就再沒有出去,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顯然,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另類人群,絕不循規蹈矩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中的典型特徵。幾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現在,只有阿佳妮飾演的海倫娜是從過去走到現在。這種心理時間層次的表現,使得影片只處於一種表面描述的狀態,無法更深層次塑造人物形象,這幾乎是呂克·貝松最大的弱項。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是虛幻的,他們的超現實無法博得觀眾的認同,反而幾個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輪小子、雷諾飾演的鼓手、不時出現的賣花人、警長的兩個手下——一個叫「batman",一個叫"羅賓"等等。這些配角一起使整個地鐵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娛樂性,但也從他們身上看出貝松對這個另類世界的有意粉飾。這種平衡的結果,就是使這個地鐵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會所接受。從影片中的音樂就可以看出,最後的樂隊表演雖然歌詞是"槍不殺人人殺人"之類的"警世"之句,但音樂卻是類似香港"溫拿"樂隊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強調個人世界的另類色彩,一方面卻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包裝,這就是貝松的"地鐵世界"。
從影片類型上說,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驚險、警匪、愛情、音樂,貝松在此表現出他對好萊塢各種類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這樣的組合讓人不由對比西班牙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但貝松遠沒有阿氏作品的尖銳和力度,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說阿氏作品是超現實主義的話,貝松的這部《地鐵》只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混亂、虛幻的夢境。
三。1988年 碧海藍天
英文名稱:The Big Blue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四。發行時間:1990年02月21日 霹靂煞
英文名稱:Nikita
劇情簡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飾)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獄。此時來了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在經過數年的特務訓練之後,妮琪塔以一個平凡的護士身份回到現實的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關系在妮琪塔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霹靂煞》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盧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盧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盧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五。1991年 亞特蘭蒂斯
英文名稱: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國 )
劇情簡介:
呂克·貝松執導的記錄片,類似海中顏面博覽會,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純粹的視聽享受。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六。1994年 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稱:The Fifth Element
【簡介】
法國影壇仿效好萊塢模式投資拍攝的超級科幻動作片,幕後雖由法國導演盧克貝松領軍,幕前則力邀美國巨星布魯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並以英語發音。劇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紀的紐約市,一名計程車司機無端搭載到從天而降的少女米拉喬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於毀滅的關鍵人物。英雄帶著美人躲避一連串的危險追殺,最後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訊息都相當簡單,但美術設計和電腦特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停不了的動作場面也頗能滿足類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種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們祖先建造的廟宇朝拜,並且取回代表四種元素的四塊石頭以及第五元素。鏡頭轉到未來23世紀,蒙多少旺族的飛船在接近地球時被代表邪惡勢力的曼加洛雷人擊毀,殘余基因被保存下來復制出的具有人類女性特點的莉盧成為倖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愛上了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科本。他倆被安排去失樂園取回那四塊石頭,以保衛地球免受摧毀,莉盧逐漸了解了人類,科本和莉盧成為一對情人,邪惡勢力也最終被戰勝。
邪惡是終極的,絕對的,它的威脅遠超過金錢、權勢或統治,它不須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蝕宇宙,消滅人類。不過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強大的威脅,因此它不斷地毀滅男人、女人、小孩、動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圖將世界帶入黑暗之中。這股絕對的邪惡每五千年降臨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類都會忘記該怎麼去對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並贏得1998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同時也被提名1998奧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國)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最後的決戰》、《地鐵》、《碧海情深》、《尼基塔》、《亞特蘭蒂斯》、《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聖女貞德》、《天使A》《亞瑟》。
⑥ 我看過一個電影,講的是二戰時,一個英國人幫助法國參加空戰,並且不顧個人危險返回佔領區救了一個女子...
一戰電影《空戰英豪》
1914年,一戰在歐洲打響。到了1917年,法國、英國、義大利和許多國家都站在了
《空戰英豪》劇照
統一戰線聯合對抗德國,盡管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海外死去,但處於別人的自由與己無關的歪理,美國首先還是選擇了隔山觀虎鬥。
然而,不少熱血沸騰的美國年輕人卻有不同的看法:被逼放棄家族牧場的布雷恩(詹姆斯·弗蘭科)看見了新聞里播放的飛行員,威廉為了家族榮耀發誓讓父親驕傲,富家子弟布里格斯決定開始自己的穿越大西洋旅行,因為種族問題被逐出美國的黑人拳擊手尤金發誓報效收留他的法國...。雖然動機各不相同,但這38位年輕人卻為了共同的飛行夢想加入了海外作戰空軍部隊。
可戰爭遠遠超出這些單純青年的想像,死亡無處不在,危險不可預料,面對戰地空軍平均只有三到六星期的壽命,他們無所適從。然而,在法國將軍賽諾特(讓·雷諾)和美國老兵瑞德·卡西迪(馬丁·亨德森)的領導下,這些年輕人真正學會了為榮譽和和平而戰。面對強大得令人生畏的德國侵略者,親身試驗機械技術尚不完整的新飛機,他們最終成為青史留名的「拉斐特飛行小隊」!
看點:四十年來首上銀幕的一戰空斗 但槍彈橫飛、原子彈出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了大多數戰爭片聚焦的寶貝,曾經讓整個世界第一次簌簌發抖的那場大戰早已悄悄被遺忘。也許是因為昔時的裝備不夠眩目,也許是因為它早已遙遠,可第一總是應該有些特別的意義,特別是才剛發明不是太長時間的首批戰斗機空戰。
看中了40年無相應影片的真空段,《愛國者》、《獨立日》的製片人迪恩·德弗林說動世界第九大富翁投資6000餘萬美元,邀來憑《騙中騙》獲得奧斯卡的編劇,聯合了從14歲起就是飛行員的導演托尼 ·比爾(據說也是二戰物品最大的收藏家之一),且有《蜘蛛俠》系列裡的二代綠魔詹姆斯·弗蘭科加法國硬漢讓·雷諾坐鎮,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壯烈激昂的冒險故事本就是好萊塢摯愛,而從未涉足過的一戰空戰,則全靠飛行員的技術近身纏斗,所謂炮彈齊飛鮮血四綻,英雄氣概比現今強了不止一倍。雖然為了尊重史實必須用老式雙翼戰斗機纏斗,但絲毫不露痕跡的特技卻讓視覺效果格外不俗。
古典帥哥突破之作?
尤記得80年代,尚是青澀小子的靚湯徒有英俊臉孔,卻無發揮之地,一次飛入高空的《凌雲壯志》成為了開啟他爾後成為好萊塢權勢一族的金鑰匙。如今,相似的年紀,相似的職業位置,相似的關於飛行的題材,更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支持,長得和英年早逝的才子詹姆斯·迪恩異常相似的帥哥詹姆斯·弗蘭科此次會不會也得到自己的突破角色?相貌古典深邃的弗蘭科不缺實力,也不缺人氣,捅破接近巨星的窗戶紙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飛行、空戰、愛情、戰友、英雄主義、勇氣和忍耐,踏入異域氣息濃烈的法國,雖然不可避免增添點白鴿飛翔綠樹青蔥的場景,卻不至於像若干年前野心爆棚卻誤成戰爭戀愛三角的《珍珠港》一樣俗套。可以說,之前從沒有一部電影如此真實而准確的描述空戰驚險,得到不少飛行員首肯的本片,成功的關鍵在於它到底是典型的動作為主、煽情為輔的商業戰爭大片,還是邁入了更有潛力成為經典的栩栩如生的刻畫。
影片亮點影片之所以能從頭至尾緊緊抓住觀眾,主要在於有以下三個亮點:
第一,沒有神化拉法葉飛行中隊成員,而是既寫出了他們在戰斗里成長的個性化歷程,又揭示了他們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徵。事實上,聞名世界的拉法葉飛行中隊,起初有38人,最後擴展為265人。這表明一戰時期的美國青年,不乏人道主義和救人危難的豪情義膽。「飛行中隊」發展成了「空軍部隊」。
先說銀行家、大富翁的兒子布里吉斯勞瑞,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奉公命參戰。一開始喬治泰諾分配他與黑人拳手尤金基斯約同住一屋,他對上尉說不行,在家鄉,這等於是主僕住一起。種族歧視和富家傲慢是如此顯著。後來在空戰中,尤金救了他的命,他才真心悔過,把帶來的珍藏百年以上的名酒與尤金起喝,並當面認錯。尤金是個十分直爽、勇敢的人。他之所以在巴黎拳擊比賽已進八前4名後,突然來到拉法葉中隊,他道出了其中原委:「這個國家比我祖國對我還好,我不能不為保衛它而戰。」在對德空戰中,他沉著、機敏,越戰越勇。再說主人公布朗尼羅林斯,他比其餘五個人到的晚,買了飛行服還不會穿。但因為他是牛仔,在空戰過程中提高很快,最後成了頂尖高手。傲慢的飛機上畫有鷹頭的德軍王牌駕駛員在空戰中第次沒有擊落羅林斯,放了他一馬。飛行小隊長,也就是把豪華城堡讓給美國飛行員們住的里德卡薩迪,養了一頭獅子作為吉祥物。當羅林斯和夥伴們八住城堡之初,獅子還把他撲倒在地,讓他吃了一驚。小隊長的戰友全都犧牲了,他心要為戰友們報仇。他對羅林斯講了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情況,在影片快結束時,已經打下七架德機的羅林斯,終於擊落了德軍王牌賀駛員的三翼戰機。
初次空戰,拉法葉飛行隊就犧牲了兩個成員。這足以說明空戰的殘酷性。但是,從這天起,他們也成了空中殺手,被酒吧的英法飛行員們接受。他們飲酒、唱歌,盡管每次空戰都有人犧牲,他們用這豪邁方式悼念戰友,增強鬥志。
《空戰英豪》劇照片中還有個戴眼鏡的篤信宗教的飛行員,初戰前夕,讀《聖經》,十分鎮靜。空戰中,高聲唱歌,十分勇敢。還有一個在美國用玩具槍搶銀行又被疑為間諜的飛行員,他久久未擊落敵機。一次空戰中,他的飛機中彈了,迫降在德法陸軍大戰的戰場,飛機壓住了他的胳膊……是羅林斯冒著生命危險,砍斷了他那拔不出的胳膊,使其保全了性命。後來,他用假肢繼續駕機戰斗,終於擊落了德機。
第二,寫出了空戰的「瞬息萬變」、激烈撼人。當年,飛機誕生不久,機速慢,要近戰,敵我飛機你追我躲、我升你降,雙方飛行員都能清楚地看見對方的面容。即使中了彈,飛機尾巴冒煙了,機翼損傷了,還能飛行一陣。《空戰英豪》充分展示了一戰時雙翼或三翼飛機之間近戰場面,使得觀眾如臨其境,動魄驚心。再加上本片又運用了幾可亂真的動畫效果,更使得觀眾大呼過癮。片中也有不少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像翻滾、翻轉飛行等等,這無疑更強化了這部早期空戰影片的觀賞性。本片導演托尼·比爾也是飛行員出身,14歲時就取得了飛行執照,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特技飛行員。正因為影片是由有飛行經驗的導演來拍攝,所以才拍得精彩動人、引人八勝。
笫三,空戰是主線,愛情是副線,雙線交織,相得益彰。美國幾年前拍的《珍珠港》,愛情偏多,跌入了愛情片的困境。而《空戰英豪》則是以空戰為主,愛情為輔,主次分明。男主人公羅林斯與法國姑娘呂西卡的愛情,寫得清純、真摯,雖不乏浪漫主義色彩,但始終不落俗套,也沒有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戰爭結束了,
電影劇照(21張)
羅林斯應約去了巴黎,但沒有見到呂西卡。最後羅還是回到美國,辦農場。羅與呂的相識,是在一次飛行訓練中,忘了加足油,迫降時腿受了傷,而呂幫他包紮傷口。羅曾誤認為她是妓女,當他弄清楚呂不是妓女之後,打聽了她家地址,騎著黑馬去找呂。羅通過交談,了解了呂的哥哥嫂嫂被德軍炸死了,留下三個孩子,由呂照顧。羅施展了牛仔的本領,為她們四人表演騎術,贏得了她們好感。後來,羅曾駕機去看他們,還帶呂坐飛機上了天。當德軍正進八呂的家鄉時,羅未經長官批准,兩次駕機去呂的家鄉,第一次救回了三個孩子,第二次救回了呂,呂還受了傷,而羅又徹夜守候。影片至此,有個充滿人情味的喜劇場景:當上尉按軍法,要對羅林斯進行處置時,他宣讀了上校的處理意見,充分理解了羅勇敢救助呂西卡家的義行,非但沒懲罰,還獎給羅一枚獎章。上尉又提醒羅,此等違紀行為,不能再犯。當德國飛艇「齊柏林」號被羅林斯他們擊毀後,羅林斯向上尉請了假,騎了摩托去蘭斯醫院找呂。幾經周折,羅看到了呂和孩子們,他們正被呂的叔叔轉移到倫敦去。
影片把空戰和愛情穿插起來描寫,突出了美法空戰英雄的豪情與柔情(還包括友情、親情)這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隊長里德·卡薩迪,每次空戰中部盡全力保護這些美國飛行員,又能及時幫助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當他的飛機著火後,他駕機;中向了德國飛艇。他的壯烈獻身,給了羅林斯、尤金等尚存的四名美國飛行員以極大激勵。羅接替了隊長職務,在最後轟炸德軍倉庫的空戰中,羅像里德樣,降落之後,又駕機去攻擊德軍機場,最後擊毀了德軍的三屆王牌駕駛員,為戰友們復了仇。
好久沒有看到像《空戰英豪》這樣格調高昂、人物鮮活、場面精彩、故事動人的外國戰爭片了。贊賞之餘,我們似乎還可潛心思索,尋找一些有益於我們戰爭片創新的東西。我少年時代就景仰的志願軍空軍英雄張積慧,我大學時代就聞名全國的空軍英雄王海,他們和我軍空軍英豪們的大量戰績,不正是我們今後攝制自己的空戰片的極好素材嗎?在迎接我軍建軍80周年時,大家多厶希望能看到我們自己的精彩的空戰片啊。
⑦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⑧ 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電影,主人公叫保羅
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的電影有BBC拍攝的電影《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中文名: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外文名:Einstein And Eddington
製片地區:美國/英國
導 演:Philip Martin
類 型:劇情/歷史
片 長:88分鍾
上映時間:2008年
劇情介紹:
本片主要回顧了愛因斯坦當初發明相對論的過程,以及他與英國著名學者亞瑟·斯坦利·愛丁頓之間的友情,後者是第一個理解愛因斯坦理論的物理學家。
愛丁頓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推廣者,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理解愛因斯坦相對論並證明其正確的科學家。電影講述了1914年到1919 年之間亞瑟·愛丁頓和愛因斯坦兩個天才科學家的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亞瑟·愛丁頓:故事起始於1914年英國劍橋,當時的亞瑟·愛丁頓和他的好友william在劍橋求學並在一起搭檔了三年的網球,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獲得一場勝利,一直到電影的開始。亞瑟愛丁頓是一個貴格會信徒,不崇尚暴力,所以愛丁頓在得知好友william即將參軍的消息時時,表現得十分的震驚。不過震驚的原因不是由於他的宗教信仰,而是由於他與william有著深厚的友誼,但是由於一個很偶然的原因讓亞瑟·愛丁頓失去了最後在火車站與william見最後一面的機會。
William:亞瑟·愛丁頓的好友,他和愛丁頓一起在劍橋求學,最後參軍,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於德軍毒氣戰,那時候愛丁頓頂著輿論的壓力,頂著心中的悲痛,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但是沒有證明它的正確性,這時英國學者愛丁頓向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關於水星的問題,希望愛因斯坦給出預測,愛因斯坦給出了預測,最後亞瑟·愛丁頓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讓愛因斯坦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