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德蘭海戰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憑借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迫使德國大洋艦隊不敢貿然出港。戰爭初期的被動態勢,使德國人最初把贏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
但是,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並未好轉,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准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此時的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干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種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干較短的縱隊能比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通常位於中心縱隊之首)的信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於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信號往往需要花10分鍾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信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復向它後面的(或前面的)船自己所接收的消息。而由於很多消息必須被每艘船確認收到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只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適的隊形。由於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艦隊能夠盡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信息。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於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後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而對方只有縱隊最前方的艦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劃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於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致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被動挨打。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盡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是在艦只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於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里,英國憑借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公海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在1916年德國公海艦隊只有18艘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有33艘,加上在戰爭行進之下,德國不能增加更多戰列艦,所以德國公海艦隊難以與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進行大規模艦隊決戰。1916年1月,賴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的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盡管舍爾好鬥,他卻避免同較強的英國海軍進行全面戰斗。他制定了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如果形勢對他有利的話,就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0日,他訂出一個方案,想把英國皇家海軍誘入圈套。他的誘餌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他推論,英國人是不會派出整個艦隊來攔截一次有限的侵襲的。舍爾指揮的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後跟蹤著。如果英海軍出擊,希佩爾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後就轉舵,把追擊者引進舍爾的大艦隊的射程內。
日德蘭海戰中德國的海軍戰略, 按照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是:「通過在任何可能的時機,對擔負監視和封鎖德國海岸的英國海軍力量的進攻性奇襲,同時對不列顛海岸的布雷和潛艇攻擊,達到殺傷英國艦隊的目的。當這類行動的成果累積到使雙方海軍實力相當的時刻,我方所有的力量要准備就緒並且集結,嘗試尋找對敵不利的戰機實施艦隊決戰。」舍爾的計劃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因為1914年8月25日,德國海軍「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在芬蘭灣觸雷(一說為觸礁)擱淺,正當德國海軍驅逐艦救援棄艦官兵的時候,俄國海軍艦艇突然出現並打跑了德軍驅逐艦,致使德軍未能徹底炸毀「馬格德堡」號的殘骸。事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英國海軍知道德國的計劃。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明日出航。」獲悉情報後,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和海軍中將戴維·貝蒂都感覺到有意外的行動,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戴維·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貳』 日德蘭海戰是怎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和同盟國不僅在陸地上針鋒相對,在海上也展開了激戰。1914年至1915年初,在北海和大海上爆發了幾次較大的海戰,都不具有決定意義。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海戰——日德蘭海戰。
戰爭爆發後,英國海軍一方面以其優勢力量對德國進行海上封鎖,另一方面企圖在有利條件下與德國公海艦隊進行決戰,一舉殲滅德國海軍主力。面對英國的海軍優勢,德國設法引誘敵人部分兵力出海,以自己優勢兵力將其殲滅或給予嚴重打擊,但要避免與優勢的敵人交戰。因此,直到日德蘭海戰之前,兩支主力艦隊並未相遇,也沒有爆發決戰。
1916年,在基爾運河內停泊著一艘艘懸掛德國國旗的戰艦。士兵們一個個無精打采地待在甲板上,他們對艦隊負責人感到失望。士兵們悄悄地向自己的艦長打聽,什麼時候才能離開基爾運河。身為海軍艦隊總司令的舍爾,此時並不輕松。士兵的抱怨早就傳到他的耳朵里,他也焦急萬分。英國海軍依仗自己的海上優勢,對德國海軍進行海上封鎖,使得德國海軍的主力艦隊被迫龜縮在窄小的基爾運河內。這種尷尬的處境,讓德皇非常惱火,也使舍爾本人在德皇和士兵之間受夾板氣。「這種情況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舍爾暗暗地對自己說。
1916年5月,5艘德國戰斗巡洋艦進入北海海域,率領這些艦船的是德國海軍將軍希佩爾。此時,英國艦隊根據預先得到的情報,也已經起航。英國艦隊141艘大小艦船由海軍司令傑利科率領,從蘇格蘭出發,向東行駛。前鋒艦隊艦船10艘,由貝蒂率領。
5月31日下午,海面上希佩爾的艦隊向西行駛,正好和貝蒂率領的英國前鋒艦隊相遇。為了消滅希佩爾的艦船,貝蒂命令六艘戰斗巡洋艦全速猛沖。希佩爾見情況不妙,急忙調轉方向。當貝蒂的六艘戰艦追上來時,希佩爾用炮火還擊,炮彈像長了眼睛似的,在「瑪麗王後號」和「不屈者號」戰艦上相繼開花。「瑪麗王後號」上的操作室和彈葯庫起火,結果十分鍾之內,該艦就在滾滾濃煙中沉入海底。「不屈者號」受傷後仍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結果被魚雷擊沉。貝蒂氣得咬牙切齒,他命令剩下的八艘戰艦全速追擊。當貝蒂追過一個環形礁時,突然發現在海平線上,密密麻麻閃出無數的艦船。「天哪!」貝蒂驚呼一聲。那是德軍的主力艦隊。原來舍爾經過長期考慮後,決定用誘敵深入的方法。他讓希佩爾帶五艘戰艦長距離行駛,故意暴露出行蹤,自己則率領主力艦隊悄悄地在後面跟著。巧合的是,英國艦隊也是先派出一支分艦隊,主力艦隊則在後面。貝蒂發現德艦主力後,立即向海軍總部發報,自己全速向北撤退。海軍司令傑利科得知德國主力艦隊的確切方位後,立即率領24艘戰列艦向南部海域疾駛。此時舍爾的主力艦隊正在由南向北追擊貝蒂。英國的二十四艘戰列艦得到命令後,排成一條長蛇形,艦與艦之間相隔六百多米。
舍爾沒有想到英軍的作戰計劃竟和自己的計劃如出一轍。也由於偵察上的失誤,舍爾未料到這么快就要與英國海軍的主力相遇。傍晚時分,突然一陣陣「轟轟」的聲音傳來,英國的戰艦開始向德艦發炮了。炮彈像雨點一樣砸在德艦上。霎時間,海面上海水四處飛濺,三艘德艦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希佩爾將軍的「留住號」在英國艦船炮火的打擊下沉入海中,希佩爾本人不得不棄艦登上「毛奇號」。
在倉促的應戰中,德軍士兵集中火力,把英國艦隊的先鋒旗艦「無敵號」擊沉。經過兩個小時的戰斗,舍爾感到力不從心。他下令德艦施放煙幕,發射魚雷,並且在附近的海域內布置水雷。英艦不敢貿然進擊。為了阻止德艦返回德國,傑利科命令艦隊封鎖北海上所有的航道。
為了在天明之前回到本土,午夜時分舍爾命令艦隊向東行駛,避開英艦。熟悉海域的傑利科早就料到舍爾這一手。德艦在北海的東部海面行駛不出半個小時,就被傑利科的後衛艦隊發現。海戰在雙方的照明彈和探照機下再一次展開。炮彈帶著一束束光亮劃破夜空,向對方的艦船上飛去。在雙方交戰的時候,出現了一幕戲劇性的場面,英艦「黑太子號」上出演了一場可悲的笑話。當時「黑太子號」駛近一艘德國軍艦,可是「黑太子號」的艦長神使鬼差似的,以為這是協約國的友艦。他發出問候的信號,結果召來的不是友好的答復,而是一陣狂轟猛炸。在4艘德艦的圍攻下,英艦中顯赫一時的「黑太子號」被擊沉,艦上八百多名官兵全部遇難。
戰斗異常激烈。英艦雖然在數量和艦種上超過德艦,但在作戰水平上卻並不比德艦高。隨著「黑太子號」的沉沒,英國和德國的海戰也臨近尾聲。在雙方的交戰中,德艦的主力艦「波門號」也被英艦擊沉,艦上的官兵全部喪生。其他的艦船在夜色中由於難以控制,相互碰撞中沉沒的也不少。
日德蘭海戰,英國損失軍艦14艘,德國損失11艘,英國損失的噸位數幾乎是德國的2倍。雖然英軍損失較重,但是德國海軍未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只得退回北海。由於這場海戰是以丹麥的日德蘭半島的斯喀基爾拉克海峽作為主戰場,所以被稱為日德蘭海戰。
『叄』 有沒有關於日德蘭海戰的詳細紀錄片
你可以參看軍武次位面第一季的對決日德蘭,
『肆』 日德蘭海戰影響是什麼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海戰,令德國最後一次主動突破協約國在北海對德國封鎖的努力失敗。自此,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再以海軍與協約國正面交鋒,只能以潛水艇擊沉艦艇,其後發展至無限制潛艇戰。 海戰後,舍爾在他給德皇的報告中說,德意志帝國海軍能「予敵以巨創,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戰果,也不能迫使英國和解……我們的地理位置與島國相比的不利之處……不能靠我們艦隊來補償……」。他最後說。無限制潛艇戰是必不可少的,「那怕冒同美國作戰的風險也罷」。 英國海軍無力摧毀德國海軍,從而粉碎了把波羅的海向俄國開放的一切希望,這也許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在於1916年11月接替傑利科的一個月前,貝蒂就憂郁地承認,如果德國進攻丹麥,英國主力艦隊不能提供什麼援助。談到海軍力量的有效使用時,這位海軍上將斷言,「英國主力艦隊的正確戰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艦出戰,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勢變得對我們更為有利。」 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英國損失的艦只,憑著強大工業經濟力,很快得到補充,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伍』 日德蘭海戰和中途島海戰的異同點。詳細點,越多越好。
相同點:都是帶有一定決戰色彩的大規模海戰。
不同點:前者是一戰時代典型的戰列艦交戰,後者是美日太平洋航母唱主角的戰斗。
前者較弱的德國艦隊取得了較好的戰績但戰後仍被英國海軍壓制,後者處於弱勢的美軍大勝日軍,己方損失輕微。
『陸』 日德蘭海戰詳細
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只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柒』 日德蘭海戰
我在我的歷史書上和一些網頁上找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以來,英國一直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它的龐大艦隊耀武揚威地游戈於全球的各個海洋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盡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在艦只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於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里,英國海軍憑借其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大洋艦隊,使其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1916年1月,萊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舍爾這位「粗暴好鬥」的老水兵認為,戰爭雖說是實力的較量,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如何以不佔優勢的德國海軍去拼掉強敵呢?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在舍爾腦海里醞釀成熟: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襲擊英國海岸,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
1916年5月31日凌晨,希佩爾海軍中將按計劃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根據舍爾的命令,這支「誘餌艦隊」將沿丹麥西海岸北駛直趨斯卡格拉克海峽。這樣,海峽兩邊地區的眾多英國間諜就會將希佩爾艦隊所經過位置報告給倫敦。航行中,希佩爾還讓各艦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以誘使英國人上鉤。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自率領大洋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後50海里處,隨時准備聚殲上鉤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台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菲德勒大帝」號的呼號,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上將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內的假象。
舍爾的計劃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這是因為1914年8月,俄國在芬蘭灣口擊沉德國「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人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明日出航。」獲悉情報後,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5月30日晚20時30分,傑利科親率由2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群開出了斯卡帕弗洛港。之後,貝蒂率領由4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組成的前衛艦隊駛離了羅賽思港。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誘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誘餌戰術」獲得了成功,他們相向而行奔赴預定戰場。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將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5月31日14時,貝蒂海軍中將率領的英前衛艦隊到達了合恩礁以北海域。此時,在貝蒂艦隊以東的海面上,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領的德前衛艦隊也正按平行的航線向北行駛,其後40海里處是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貝蒂和希佩爾誰也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不遠處,眼看這兩只敵對的艦隊就要擦肩而過,但命運的玄妙安排硬是把這兩個死對頭拉在了一起。14時20分,一艘丹麥籍貨輪「弗約爾」號經過日德蘭半島以南海面時拉響了汽笛。隨著一聲尖利的嘯叫,一股濃濃的蒸氣沖上天空。英巡洋艦「加拉蒂」號和德輕巡洋艦「埃爾平」號同時發現了這股異常的蒸汽,並都前往查看。當兩艦共同向這艘貨輪接近時,不久便相互認了出來,於是立即向各自艦隊司令官發出警訊:「發現敵艦!」的信號。14時28分,「加拉蒂」號首先向德艦開炮,德艦「埃爾平」也開炮還擊,雙方展開了一場短暫的炮戰。這幕序劇之後,一場總共有265艘各類型軍艦,其中英國149艘,德國116艘和10萬名左右海軍官兵,在400平方英里洋面上展開的日德蘭大海戰很快就拉開了正劇的戰幕。
希佩爾海軍中將在他的旗艦「呂措夫」號上收到「埃爾平」號發現敵情的報告後,即下令所屬各艦轉向東南,盡量將貝蒂引向大洋艦隊主力。貝蒂見希佩爾要溜,便驅艦猛追。他的行動太過急切,以至於手下4艘威力巨大的戰列艦未能看清信號而掉隊10多海里,結果,貝蒂對希佩爾本來是10∶5的實力降為6∶5。
15時45分,日德蘭海面,英德海軍的兩支前衛艦隊成同向異舷的航行狀態,由於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爾的距離越來越縮短。與此同時,雙方的主力艦隊――傑利科距此約20海里,舍爾距此約40海里。但在希佩爾的引誘下,貝蒂逐漸向舍爾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當然,希佩爾也不知道在貝蒂艦隊之外,還有一支由傑利科海軍上將親自率領的規模更龐大的英國艦隊,也正向這里駛來。15時48分,希佩爾命令命令各艦向21000碼之外的貝蒂艦隊開火,隨著德艦發出的第一批炮彈,雙方前衛艦隊之間的戰斗終於打響了。
由於德艦採用了先進的全艦統一方位射擊指揮系統,火炮命中率遠遠高於英艦。另外,德軍的穿甲彈也優於英軍。雙方交火後,德艦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貝蒂的艦隊,貝蒂的旗艦「獅」號頻頻被擊中。16時,一枚穿甲彈洞穿中「獅」號中部炮塔,並在塔內爆炸,引燃了火葯袋。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雙腿已被炸斷的炮塔指揮官哈維上校掙扎著通過傳聲管下令向彈葯艙注水,才使2.6萬噸的「獅」號免遭覆沒的厄運。戰後,哈維上校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16時5分,英1.9萬噸的戰列巡洋艦「不屈」號被2枚穿甲彈擊中,發生了驚人的大爆炸,不久就連同艦上1017名官兵沉沒了。之後,希佩爾下令集中火力猛轟英戰列巡洋艦「瑪麗皇後」號,使這艘2.635萬噸的超級無畏戰艦連中數彈,爆炸後一折兩段,迅速沉沒,全艦1275人僅有9人生還。
在短短幾十分鍾內,英戰列巡洋艦艦2沉1傷,而德軍只損失了2艘小型驅逐艦。力量對比迅速發生逆轉,英軍的形勢岌岌可危。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隊的4艘英戰列艦趕到,巨炮怒吼,彈如雨注,總算把貝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英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下,德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希佩爾指揮他的戰艦,向東邊打邊撤,貝蒂緊追不舍。直到發現迎面而來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時,才發覺上當,急令他的艦隊北撤,同時向傑利科發電呼救。舍爾見狀下令艦隊全線追擊,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釣上的「魚」,也是他人布下的誘餌。希佩爾則復仇心切,轉身率領他的艦隊沖在最前面。
18時左右,傑利科的主力艦隊從東北方向殺入戰場,發現了德大洋艦隊的位置。傑利科立即命令艦隊變換戰斗隊形,採用海戰中慣常的「T」字頭戰術,24艘戰列艦很快排成一條1.5萬碼長的作戰單行,向東南方向的德大洋艦隊猛撲過去。貝蒂艦隊也調轉航向,與希佩爾艦隊展開激烈的搏殺。18時20分,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號被英艦密集的炮火擊中。而英國的2艘老式裝甲艦也被德國的戰列巡洋艦擊中,一炸一沉;18時33分,1.7萬噸的英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無敵」號又被德艦擊中,當即炸成兩段,艦隊司令胡德少將連同全體艦員一同沉入海底。但英國艦隊的損失並沒有影響主力艦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加之傑利科成功地運用「T」字頭戰術,充分發揮了他的艦炮火力。而德方一艘接著一艘的排成縱行的戰艦,由於前面的擋住了後面的射界,所以在發揮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礙。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轉向的貝蒂艦隊,已經開始插入德國艦隊的後方海面, 面對困境,加上英國水兵俘虜的供詞,舍爾終於發現他所面隊的是整個英國主力艦隊。他沒有猶豫,果斷地命令各艦轉向右舷。根據這項命令,德國各艦都倒轉航向,作了個180度的急轉彎,撤出了戰斗。由於通往德國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貝蒂艦隊切斷,大洋艦隊只得向西南方向行駛,這就是說大洋艦隊跑得越遠,離東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遠。舍爾見傑利科沒有實施追擊,判斷傑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艦隊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線上去了,這比追擊更加可怕。於是,舍爾決定趁英國艦隊變換隊形時轉身殺回去,從主力艦隊的尾部實施突破,打破英軍封鎖,拼殺出一條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後,舍爾再次下達了全艦隊轉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與傑利科再廝殺一番。
晚上19時剛過,舍爾的艦隊在傑利科艦隊的左舷出現了。不幸的是,由於參謀們的計算誤差,德國大洋艦隊沒有沖向英國主力艦隊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國主力艦隊的中央,戰場上又一次形成了對英國艦隊有利的「T」字行作戰態勢。大洋艦隊再度處於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輪廓清晰可見,而主力艦隊仍隱沒在煙霧之中。英國戰列艦在8000碼的距離開炮,德艦看不到英艦,只看到遠方炮口處的閃光。舍爾眼見大洋艦隊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煙幕和魚雷,並命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作「死亡沖鋒」,掩護主力轉向後撤。在煙幕和希佩爾的掩護下,大洋艦隊又一次脫離險境。當最後一批艦只從亂軍中沖殺出來時,屢建戰功的「呂措夫」號已千瘡百孔,無法繼續航行,被迫棄艦沉沒。戰列巡洋艦「毛奇」號上升起了希佩爾海軍中將的指揮旗。
20時,天色已漸漸地黑了下來,傑利科擔心受到德軍魚雷和水雷的攻擊,便沒有追擊,他打算先將舍爾艦隊圍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線外,待天明之後再一舉殲滅。用他的話說,「那將是皇家海軍的一個精彩的白晝」舍爾同樣明白,如果他的艦隊未能在夜間沖出包圍,那麼天亮之後,他將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經過仔細分析和推算,舍爾決定轉向東南,趁夜從主力艦隊的尾部沖殺過去,然後經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為此,舍爾把所有能用的驅逐艦都派出去攔截英軍主力艦隊,掩護大洋艦隊突圍。
按照舍爾的命令,德驅逐艦拚死一搏,如狼群一般,從不同的方向襲擊英主力艦隊,給英軍造成混亂和判斷失誤,使傑利科摸不清德國艦隊在哪個方向。23時30分,大洋艦隊和英軍擔任後衛的驅逐艦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蘭大海戰的最後一幕。雙方藉助照明彈、探照燈和艦艇中彈的火光進行著漫無目標的射擊和沖撞。夜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黑太子」號誤以為向其駛來的幾個巨大黑影是友艦,便發出聯絡信號,結果招來4艘德國戰列艦的一陣齊射,「黑太子」當即變成一團火球。德國老式戰列艦「波梅恩「號、輕巡洋艦「弗勞恩洛布」號和「羅斯托克」號被英國驅逐艦的魚雷擊沉,還有1艘輕巡洋艦「埃利賓」號同已方戰列艦「波森」號意外相撞而沉沒。夜間戰斗驅逐艦的損失是:英軍5艘,德軍2艘。進而切斷了德國艦隊與本土基地的航路。
6月1日凌晨3時,德國艦隊終於從英軍封鎖線上殺開了一條血路,向合恩礁水域狂奔。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國大洋艦隊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經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防禦英國艦隊的海上襲擊,在此布下了無數水雷。水雷陣極不規則,猶如謎宮。開戰以來,許多企圖偷襲威廉港的英國軍艦都有來無回,葬身雷區。要想通過雷區,只有德國海軍高級將領才知道其間唯一的一條狹窄水道。3時30分,時間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舍爾校對了一下羅盤方位,找到水道的入口,指揮他的艦隊排成一路縱隊,一艘緊跟著一艘安然通過雷區,向著威廉港駛去。大洋艦隊總算擺脫了英國主力艦隊!雷區外,隨後追來的英國主力艦隊只能咆哮著鳴炮,卻不敢越雷池半步。凌晨4時15分,英國海軍部給傑利科發來電訊偵察通報,告訴他舍爾的艦隊已安全通過了合恩礁水道,即將回到威廉港,失望的傑利科只好帶著他的主力艦隊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這場盛況空前的戰列艦海上龍虎鬥結束了。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此戰英國艦隊共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戰斗噸位達11.5萬噸,傷亡6945人;德國艦隊共損失了1艘老式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戰斗噸位達6.1萬噸,傷亡3058人。英德雙方損失比近2比1。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確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舍爾准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在這次海戰中,大炮巨艦主義遭到失敗。此後,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戰法。二戰中出現的潛艇破襲戰和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
『捌』 日德蘭海戰為什麼會有兩種戰局
這場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的也是最後一次的艦隊決戰,這場戰役的結局直接導致了大炮巨艦主義的徹底崩潰,人類迎來了潛艇和航母海空對決的時代。
它就是日德蘭海戰,代表人來海戰史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自此重炮巨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歷史的魅力就在於此,一邊是英國海軍的強大實力,一邊是德國海軍的崛起但是卻被英國海軍像狗一樣鎖在自己軍港內。德國海軍怎能忍受,終於於1916年5月同英國海軍在丹麥日德蘭海域進行交火。
德國方面參戰總人數45000名左右,陣亡比例6.79%,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方面參戰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那麼問題來了,這場曠世大海戰究竟那邊贏了呢?我們來看一下,戰後德國方面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因為從戰斗結果來看德國方面確實以更小的代價換取了英國方面更大的傷亡,英國方面無論是人員損失還是戰艦損失都幾乎是德國的一倍。英國方面則宣稱自己獲得勝利,因為自此戰役之後,英國徹底鎖死了德國海軍,直到戰爭結束,德國海軍幾乎都沒再發揮過任何作用。
那麼同一場戰役為什麼雙方都能理直氣壯的說自己贏了呢?其實德國方面獲得的是戰術性勝利,體現的是具體的戰爭藝術,而英國方面獲得的則是戰略上的勝利,體現的是國家軍事戰略。
『玖』 有沒有一戰海戰的電影
首先吧,海戰電影投入過大,需要大量的建模,給你推薦坂上之雲第13集,裡面有1904年的對馬海戰,基本接近一戰的炮戰風格。
『拾』 請大家推薦一些經典海戰電影!!一戰、二戰、或之前的 都可以
到目前我見過的最經典的二戰電影 我一遍一遍看總還是願意看
兵臨城下 記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獵殺U-571 潛艇經典 扣人心弦
虎!虎!虎! 太平洋戰爭的
不好看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