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時候看過一個古裝電視劇,女子是天生禍水,她叫禍水仙,長大後十分美麗,每個男人見她真容都被迷暈,男
烏龍闖情關
Ⅱ 烏龍闖情關第幾集禍水仙知道劉病已是他小時候的那個人
大概是第31集
Ⅲ 在歷史中你都知道哪些女人是禍水的故事
中國古代的美女雖然沒有被現代影像技術留下她們的容貌,後世無法親眼所見她們的美貌,但卻被歷史所見證,前人可以用極盡形象生動的華麗辭藻形容美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顧盼生姿,撩人心懷。「等等,我們可以想像古代女子的容貌會有多麼的驚艷。根據流傳的歷史記載,現代人總是能脫口而出幾個公認的古代美女,比如四大美女,還有紅顏禍水等。
在古代的男權社會中,美貌女子總是會被冠以「紅顏禍水」的罪名,一旦女子涉及到國家大事中,歷史對於她們的評價總是會非常嚴苛的。比如西施,她的美貌可以「沉魚」,天生麗質難自棄,是四大美女之首,之於吳國,西施是紅顏禍水,至於越國,她則是功臣,越王勾踐用「美人計」,派出西施迷惑吳王夫差,果然西施用自己的美貌很快就俘獲了越王,最終導致吳國滅亡。但在越王論功行賞之時,西施卻不知蹤影了,她雖立下大功,但曾經是吳王的女人,她無法光明正大地生活在越國。
古代深宮里鎖住怨婦,也鎖住美人,比如隋煬帝宮中的侯夫人,年方十八,卻因始終無寵,悲憤至極,上吊身亡,留下詩詞——「不及閑花草,翻承雨露多」。隋煬帝聽說有美人投繯,忙趕來看,只見侯夫人眼睛還未曾閉上,容貌嬌艷無比,遂抱著她的屍身大哭道:「死後猶如此美貌,生前不知如何美貌。」可見侯夫人的美貌也是美到極致的。
女子的美,不僅僅是漂亮,更是由內而外的修養、氣度所呈現出的一種特別的韻味,能夠稱得上美人的女子,除了漂亮,還有其他的東西,否則怎能夠長長久久地吸引人呢?就說趙飛燕,雖然俗氣些,但畢竟舞蹈是一流的,沒有才藝傍身,又不肯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即使再漂亮,估計也很難「以色侍君」吧!
Ⅳ "禍水"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紅顏禍水:杜甫的詩《暮秋憶枉裴道州手札》:「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辭海》里給「禍水」下的定義是「禍人敗事的女子」。江山,帝王將相,紅顏,禍水,愛情這幾個主題交織出多少說不完,道不盡的歷史滄桑事。《春秋》、《左傳》、《水滸傳》等書中都可以看得到紅顏是禍水之類的故事:商紂王所以暴虐,是因為身旁有個妲己,商朝是因為商紂嬌寵的妲已禍亂而導致亡國殞命;周幽王之所以丟了江山,是因為寵愛褒姒,怪褒姒的一笑,如果不是周幽王為博她一笑而烽火三戲諸侯,也不至於亡國;夫差所以敗於勾踐,是因受了西施腐蝕,吳國的戰敗是因為西施「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才使夫差的英名霸業付諸流水;楚霸王項羽烏江邊的別姬自刎;隋煬帝之所以掉了頭顱,皆是因為喜好女色;還有李煜與小周後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後期所以昏庸,是因為「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人」,唐朝的敗落全是因為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還有明朝的滅亡也是因為陳圓圓害得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如此等等,歷史上,一些昏君把天下的美女紅顏選進後宮禁起來,玩弄戲褻,夜夜笙歌,沉迷於三宮六院及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與國事,因此引起哀鴻遍野,民聲怨憤,揭竿而起,致使其丟了江山,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只好把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紅顏,把亡國的原因全歸罪於女人的身上。歷史上幾乎所有亡國的典故似乎都是把矛頭指向「紅顏」的。紅顏=禍水,似乎誰靠近美人誰就自取滅亡,於是,「紅顏禍水」的成語便產生了。
紅顏」是兩個宛約柔軟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莊可愛,容顏嬌好如那二月里的枝頭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滿月,臨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解舞腰肢嬌又軟」等都是形容紅顏超群的外貌。
杜甫的詩《暮秋憶枉裴道州手札》:「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
秀色可佐餐,「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論帝王的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就說封建時期的士子階層,尋美獵艷也蔚為時尚。
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里,有一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歷史興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艷麗色彩,而唯只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著歷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
這個成語,就是「紅顏禍水」。
《辭海》里給「禍水」下的定義是「禍人敗事的女子」。
「紅顏禍水」,自古就有的一種說法,大致是指美女貽誤國家的意思。應當說,類似的言詞,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絕不鮮見,各種各樣的文字多有述說,可以說屢見不鮮,源遠流長。
中國十大紅顏禍水:
夏代:妹喜。傳說夏朝最後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戲。據說妹喜愛聽「裂帛」之聲,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妹喜聽。如此浪費民脂民膏,當時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由於桀專寵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給滅掉了。
商代:妲己。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大腹便便,為了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
周朝:褒姒。也就是「烽火戲諸侯」中的那個從來不笑的美女。《東周列國志》把她的身世說得很神奇,但是實際上估計也就是「褒」部落的一個美少女,出於政治原因被獻給了周幽王。
春秋:西施。從某個角度說,西施是「英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就是從吳國的立場來看,西施就是處心積慮的「紅顏禍水」了。夫差的滅亡和她還是有一些關系的,夫差沒有最後滅亡越國,西施的枕頭風就有巨大作用了。
西漢:呂雉。就是劉邦的老婆,呂後。她在世的時候壓制劉家,扶植呂家,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另外,呂後手段也太過歹毒,從她對待劉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來。據說呂後等劉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腳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聾雙耳,割掉舌頭,扔到廁所里做「人彘」。
三國:貂蟬。性質同西施差不多。雖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當然也是一個處心積慮破壞人家家庭和睦、政局穩定的一股禍水。
晉朝:賈南風。賈南風應該是10大「紅顏禍水」中長得最丑的一個了。史載,賈後個子很矬,臉色青黑,眉後有一疵,其丑無比。賈後雖然很醜,但是奇妒無比。有一次她聽說某妃子懷孕了,居然挺著長戟當飛鏢把人家捅死了!同時,這個賈後也內行不修,寵愛「美男子」,搞得短暫的晉朝烏煙瘴氣。這還不算,她對政敵也是心狠手辣,頻繁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拉了這個滅了那個,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唐代:楊玉環。楊玉環的美麗,估計是誰都不能抗拒的。而由於她的美麗,「春霄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不但如此,「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樣,唐玄宗怎麼能治理好國家?最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而衰,和楊玉環的受寵不無關系。從這個角度看,楊貴妃當然是「紅顏禍水」了。
明朝:客氏。客氏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她的搭檔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賢!客氏是河北農婦,18歲就被選進宮給小皇子做奶娘。後來客氏憑借著小皇子——小皇帝對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掌握了後宮。客氏同魏忠賢在皇宮搞起了「對食」(也就是太監和宮女的夫妻關系,但是這時候客氏已經有一個「太監丈夫」了,所以客魏對食恐有「破鞋」之嫌)。倆人密切配合,一內一外,牢牢控制小皇帝,把國家弄得烏煙瘴氣。
清朝:慈禧。慈禧西太後是所有「紅顏禍水」中為害最為主動也最為嚴重的一個了。由於這個女人的自私和無知,中國起碼落後了西方50年。
Ⅳ 紅顏禍水
藍顏禍根
Ⅵ 什麼是禍水
比喻引起禍患的人或勢力,舊指得寵而使國家喪亂的女人
Ⅶ 哪部電視劇里有叫 禍水仙
《烏龍闖情關》是由廣東巨星影業、海南菲爾姆影業聯合攝制的古裝喜劇,由高力強、德喜執導,孫耀威、宋妍、曹穎、李姝、林心如、柯受良等聯袂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漢武帝太子劉據被奸臣陷害,全家處斬。太子長媳惟一血脈得以逃脫,劉詢改名病己,從此流浪江湖。最終,在忠臣及愛人的幫助之下,終於得報家仇並一登大統的一段傳奇故事。該劇於2002年11月播出。
Ⅷ 紅顏禍水誰說的
紅顏與禍水 「紅顏」是兩個宛約柔軟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莊可愛,容顏嬌好如那二月里的枝頭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滿月,臨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解舞腰肢嬌又軟」等都是形容紅顏超群的外貌。 杜甫的詩《暮秋憶枉裴道州手札》:「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 秀色可佐餐,「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論帝王的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就說封建時期的士子階層,尋美獵艷也蔚為時尚。 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里,有一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歷史興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艷麗色彩,而唯只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著歷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 這個成語,就是-「紅顏禍水」。 《辭海》里給「禍水」下的定義是「禍人敗事的女子」。 「紅顏禍水」,自古就有的一種說法,大致是指美女貽誤國家的意思。應當說,類似的言詞,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絕不鮮見,各種各樣的文字多有述說,可以說屢見不鮮,源遠流長。 別以為「紅顏禍水」專指皇家貴婦,傾周的褒姒,亡商的妲己,沼吳的西施,亂唐的楊貴妃…… 就連陳圓圓、賽金花等一些普通女子恐怕都難逃其咎。中國的「禍水」陣容真可謂浩浩盪盪,不絕於歷史長途。 有趣的是,自古賢良皆沉寂,唯有「禍水」留其名。為什麼呢?皆因「禍水」都是美女,傾國、傾城,或者傾家,因美獲罪,因美與「罪」而千古揚名。 江山,帝王將相,紅顏,禍水,愛情-這幾個主題交織出多少說不完,道不盡的歷史滄桑事。《春秋》、《左傳》、《水滸傳》等書中都可以看得到紅顏是禍水之類的故事: 商紂王所以暴虐,是因為身旁有個妲己,商朝是因為商紂嬌寵的妲已禍亂而導致亡國殞命;周幽王之所以丟了江山,是因為寵愛褒姒,怪褒姒的一笑,如果不是周幽王為博她一笑而烽火三戲諸侯,也不至於亡國;夫差所以敗於勾踐,是因受了西施腐蝕,吳國的戰敗是因為西施「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才使夫差的英名霸業付諸流水;楚霸王項羽烏江邊的別姬自刎;隋煬帝之所以掉了頭顱,皆是因為喜好女色;還有李煜與小周後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後期所以昏庸,是因為「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人」,唐朝的敗落全是因為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還有明朝的滅亡也是因為陳圓圓害得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如此等等,歷史上,一些昏君把天下的美女紅顏選進後宮禁起來,玩弄戲褻,夜夜笙歌,沉迷於三宮六院及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與國事,因此引起哀鴻遍野,民聲怨憤,揭竿而起,致使其丟了江山,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只好把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紅顏,把亡國的原因全歸罪於女人的身上。歷史上幾乎所有亡國的典故似乎都是把矛頭指向「紅顏」的。紅顏=禍水,似乎誰靠近美人誰就自取滅亡,於是,「紅顏禍水」的成語便產生了。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有它自身的歷史原因,但中國的專制文化卻總是讓人們遺忘從帝王將相身上去尋找謬誤。總把江山淪陷或事敗,歸咎於美女身上,以一句「紅顏禍水」開脫,不敢承擔作為一個統治者甚至是一個男人的責任,似乎沒有這些美女,他們的江山就可以延續「萬萬年」。 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將昏君身邊的這些美女稱作紅顏禍水呢?難道她們才是造成結果的原因么? 「紅顏」真的就是「禍水」嗎?總覺得人們的評價有失公允。 一介弱女子,在夫權皇權隆盛的封建時代,竟有亡人國害君命的能力,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想起來,令人感慨,同時也為那些冤屈的「紅顏」扼腕嘆息,深感無奈。 就譬如說陳圓圓吧,在吳偉業的《圓圓曲》里,美女陳圓圓,一個尋常的姑蘇女子,幾經流轉,進入皇宮,繼而落入李自成之手,引起了吳三桂的妒意,最後,終於引發了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壯舉」,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陳圓圓由此而聲名大噪。 當一大群遺老遺少們指著陳圓圓大罵「禍水」時,不禁想問問那些罵她是「紅顏禍水」的人:這樣一個流轉於權力的掌心,被帝王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弱女子,她究竟犯了什麼錯?難道美麗就是她的罪過嗎?何以成為「禍水」而遭世人無情的唾罵? 直到如今,一些貪官污吏敗露後對他們的清算,也總會說到他們背後的女人,這分明是在說,在每一個壞男人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壞女人,所以,無一例外,當指斥昏君貪官時,總要同時推出一個女人,甚至視其為壞根禍源。男人錯了什麼事,追根究底,總能從他的身後找出女人的纖纖素手。 男權社會中,男人們努力維系絕對的精神優越感,儼然是女人一生獻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無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們不敢正視自身滅國喪家的失敗,同時又無力拂逆對情慾的渴求。所以一方面他們樂此不彼追逐美色,一旦失敗就毫不猶豫諉過於女人。 中國沒有懺悔和反省的道德傳統。「不遷怒,不貳過」,就是在大聖人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除了顏回,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到。不思反省自訟,只會諉過於女人,不過想掩蓋自身的無能,來寬慰自尊心的失落。 西方的宗教提倡懺悔和反省,因此那個引起兩國血戰十餘年的絕色美女海倫,沒有被當作「紅顏禍水」,反而被當作美、愛和性的完美統一;那個讓英國愛德華國王不愛江山只愛美人而為之遜位的美國寡婦,也沒有被看作「紅顏禍水」,反而被看作是愛情至上的現代灰姑娘;中國就不同了,事成,自然歸功於仁人志士;事敗,當然歸咎於紅顏禍水。 諉過於女人是最簡便易行的,因為男人們擁有獨家話語權,而女性在幾千年封建社會里,則是一個失語的部落,根本就沒有為自己辯駁的機會。 從總體上說,西方人對美色是坦然無畏,甚至是敬慕懾服的。而中國人對美色一樣充滿慾望,但卻驚恐於這種慾望,表現出一種欲拒還迎的虛偽和矯飾。 「紅顏禍水」這種說法一直流行至今,並最終成了一種固有的說辭,沉澱為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其實仔細想想「紅顏禍水」這種說法,是極其可怕的,它麻醉著歷史和社會,是女性可悲的附庸社會地位的寫照。 再看看帝王將相與紅顏的愛情吧,其中也不乏有愛情基礎的,卻往往是悲劇。許多事情一旦與帝王的權力糾纏即遭非人性的扭曲,愛情亦是如此。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里,唐玄宗與楊貴妃愁腸百轉的愛情感人肺腑。身為大唐天子,登高凌絕,俯視塵寰的李隆基掌握天下大權,卻無法抓住自己的愛情,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江山與愛情,孰輕孰重?倘若選擇了愛情,無異於贏得一個風流皇帝的談資笑料外加「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選擇了江山,便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一生的情愛幸福,在追悔和孤寂中度過餘生。當然,歷史也容不得他的選擇。 在一代帝王的身上,愛情作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權力的需求殘酷無情地抹煞。帝王也是人,美女也是人,然而「紅顏禍水」的斷論卻剝奪了他們相愛的權利。在「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蒼茫和絕望中,從此一代帝王的生活和江山變得黯淡無光。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只是那千回百轉的情思,是否便能喚起人們對其渴望愛情而又不能愛的千般哀傷與萬般無奈的同情,和換來對一個無辜背負「禍水」罪名而因此死亡的紅顏的憐惜呢?! 江山,帝王將相,紅顏,禍水,愛情,紛紛擾擾的千秋往事,在「紅顏禍水」里,混沌成風雨晦黯的悲歡離合愛恨情愁。一個個曾經風華絕代的「紅顏」已成千古幽魂,但那些「綿綿無絕期」的恨意,恐怕不會輕易消散在歷史煙雲中。 審美的眼光,雖有高下、雅俗之分,然而美色當前,畢竟英雄折腰。喜歡美女,貪圖美色,古今中外皆然,仔細思索一番,中國的老祖宗,大聖人孔子、孟子以及朱子理學那些洋洋灑灑的道德教誨,當今社會有幾位先生能通讀並融會貫通的?然而「食色性也」這句話卻人人皆知,無師自通,要不又怎麼會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呢?! 對待美色,中外男士不同的態度頗耐人尋味,中國的一些男人又哪裡能和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英國愛德華國王相比呢?!恩寵時,男人們恨不能量天下之物力,討美人之歡心;可是一旦影響到男人的權勢和享樂之時,對待美人或沉江、或投環、或賜鳩,美人們的薄命有如草芥。 世事如雲,美人如水。在久遠的年代裡,她們風華絕代,演繹著自己長歌當哭的故事,然後香消玉隕。曾經的青春,紅顏,恩愛,寵溺……都盡付孔林喬木,吳宮衰草,楚廟寒鴉,全都似那水中明月,鏡里榮華! 唐朝末代皇帝僖宗逃難再一次經過馬嵬坡,有人在驛館題詩諷曰: 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悠悠歷史,就是這樣地充滿著深沉的反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