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 《黎明行動》的觀後感怎麼寫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電影《黎明行動》觀後感——
李玖久
看了黃岡的第一部故事片《黎明行動》樣片後,劇中感人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節,使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為黃岡能有這么一部優秀影片而倍感自豪。欣喜之餘,出於職業習慣,對影片的主題、結構與人物形象進行了一番思緒與回顧,感覺到《黎》劇的故事構架、情節發展線條與美國片《拯救大兵瑞恩》有些近似。但是無論從主題、情節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卻又異於《拯救大兵瑞恩》。
為此,須對兩劇的大致情節進行簡單的介紹:
《拯救大兵瑞恩》的內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海灘時,戰斗異常慘烈,死傷無數。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得知一位美國母親將自己的四個兒子送到了前線,而其中三個相繼犧牲的消息後,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次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遣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救出戰區。一支美軍特別小分隊深入敵占區,在經歷了流血與犧牲後,終於將士兵詹姆斯·瑞恩救回到安全的營地,為全力支持這場正義戰爭的母親保留下了一個親人。
《黎明行動》的情節是:1945年,解放軍收復了工業城市佳木斯市,但是,缺煤使工廠停工,城市無法供暖,城市陷入黑暗之中,數十萬人民在黑暗與冰寒中煎熬。找煤的關鍵是找人,而這個人就是日偽佳木斯市市長段景頤。他畢業於日本帝國大學的煤炭專家,整個東北的煤炭分布情況掌握在他一個人的手中,此刻他正被作為漢奸押赴刑場執行槍決。合江省委書記下達了停止行刑的命令,而就在段景頤押回途中,卻被假冒公安人員的國民黨特務劫走。佳木斯市公安局當即決定組成一個行動小分隊迎救段景頤,行動的代號是黎明行動。歷經曲折艱險,終於救回了段景頤,找到了煤,恢復了生產與人民的生活,而迎救他的特別小分隊卻在迎救過程中全部犧牲。
同樣是為救一個人,同樣派出特別小分隊,同樣以壯烈犧牲為代價,二者顯現主題的厚薄卻有很大的懸殊:《拯救大兵瑞恩》在歷時兩個小時的激戰爭與流血的慘烈場景中,透視出了一個溫馨的主題——人性。這種人性是在以眾多人的犧牲為代價,讓一個母親留下一個兒子,保全一個完整家庭而體現出來的。《黎明行動》拯救的對象卻一個偽市長,之所以要拯救他,因為他是一個煤礦專家,救了他就能找到煤,找到煤就能拯救一個城市,拯救一個城市的人民。是人民的利益促使上級黨委做出拯救一個偽滿市長的決定,是人民的利益讓這些優秀的幹部戰士在陽光初照、全國即將解放的時刻光榮獻身。相比之下,《黎明行動》比《拯救大兵瑞恩》所作出的犧牲則更為震撼人心,呈現出來的主題則更為崇高偉大。樹立了一批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共產黨形象,也展現了共產黨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目標的最高准則。
此外,《黎明行動》較之《拯救大兵瑞恩》在劇本結構和情節鋪陳上更有戲劇性。
《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情是單線性的戲劇結構。故事從做出搶救瑞恩的決定,到將他救回來為止,一條簡單的情節線貫穿到底。影片之所以能夠吸引那麼多觀眾,靠的是宏大的場景,激烈的戰斗,逼真的聲光效果。如果說沒有先進的聲像技術,這部電影絕對是枯燥無味的。而《黎明行動》則不然,它繼承了中國戲曲的傳統編劇手法,不在戰爭場面上著力,而是把人物放在多重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磨礪。劇中設置了國民黨想把東北的煤礦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人也千方百計要得到這個資料,他們共同的目的是不能讓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過上好日子。縱然自己得不到煤礦資源,也不能讓共產黨得到。行動的方式和手段也極為相似,找到段景頤,拿到圖紙,然後將段景頤處死。設置了這個前提後,整個故事就處在重重矛盾沖突的撞擊之中了。段景頤時刻有生命危險,而拯救段景頤的小分隊也就處在更為艱難,險阻的環境之中,保護與追殺時刻進行著,使故事迭宕起伏,險象環生。這種以人物的命運去牽動觀眾情感的創作方式,達到了以簡御繁的效果。
《黎明行動》在人物塑造上也很有特色。
最引人遐想與注目的是那位在影片中沒有出現的合江省委領導。在當時的政策水平、認識水平受到局限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非凡魄力的。段景頤雖然只當了五十天的偽滿市長,也沒有血債,但是作為一個高層漢奸,是死有餘辜的。但是,段景頤的手中掌握著全東北的煤礦資源機密,只有他才能找到煤,找到煤,才能拯救全體市民,在人民的利益面前,這位省委領導果斷的做出了不殺,反而要拯救的決策。這在當時的思想、政策及人們對日本侵略者憤恨的環境下,顯現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時也是冒險的。這位領導毅然決然的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表現出了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而又敢於承擔責任的決策人物形象。
同時,在影片中塑造出了以何非為首的,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果敢,甘於犧牲的英雄群體形象。段景頤本來是由他們執行槍決的偽滿市長,後來的任務則改變為用生命來保護這個人,從情感上來講是接受不了的。但是,他們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接受任務,從委屈應付到想盡千方百計拯救段景頤,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思想上的劇變,行動與情感背離,本身就充滿了矛盾,也正是從矛盾的激化到統一的過程中,使他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從而給觀眾展現出了一群為了人民利益而獻身的英雄形象。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偽市長段景頤。從劇本的交待上看,這個人專業上精通,政治上卻是白痴。認為自己「只是個學者,誰執政跟我沒關系。我只是想為老百姓做點事。沒殺過一個中國人。」是清白無辜的,對共產黨處死自己是不滿的。但是這個人靈魂深處的民族情結並未泯滅。他沒有將自己所掌握的煤礦資料交給日本人,也沒有交給國民黨。在親眼看到了拯救他的幹部戰士英勇犧牲的壯烈場景後,使他認清了共產黨才是真正為人民著想,代表了人民利益的政黨,決定將煤礦圖獻了出來,親自找到礦源,解決了人民的疾苦。塑造了一個有著中國人良心,當過漢奸走狗,又幡然改過的知識分子形象。
《黎明行動》所有演員的表演都是稱職的,他們的特點是注入了滿腔的激情,深入到特定人物情感之中並准確的表現出來,為突現共產黨人以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主題思想增添了光彩。
㈡ 人民利益主演介紹
章申,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因在影視作品中的出色表演,被冠以「最完美的男人」之稱。他在電影《向陽院的故事》和電視劇《公關小姐》中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盡管在出演《公關小姐》後轉行商界,章申一度淡出觀眾視野,但在十年後回歸熒屏,他飾演的多個角色如《大宅門》中的武貝勒、《大馬幫》的董義和以及《落地,請開手機》的反派林家華,重新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被譽為「新星」。
章申回歸後,對劇本的選擇更為挑剔。在電視劇《人民利益》中,他飾演的男主人公杜清遠,是一個突破傳統市長形象的角色。不同於以往刻板的形象,杜清遠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既理智又機敏,既是市長,又是家庭的重要一員。章申表示,他通過深入研究劇本和與導演的互動,努力將這個「時尚市長」角色演繹得生動有力。
陶慧敏在劇中的表現同樣搶眼。作為「市長夫人」,她在《人民利益》中延續了以往賢惠的形象,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支持丈夫的事業。她與章申首次合作,雖然初次相識,但對章申的演技給予了高度評價。陶慧敏的「賢妻良母」形象在熒幕上深入人心,盡管她也曾嘗試過角色轉型,如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女特務,但觀眾反響良好。
在該劇的製作中,童星唐沸潮被著名導演陳健相中,一同參與了這部獻禮建國六十周年的環保大戲《人民利益》的拍攝。該劇以康寧市環保局長杜清遠的堅決行動為主線,講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故事。導演陳健憑借多部作品的經驗,攜手章申、陶慧敏等實力派演員,共同打造這部具有深遠意義的電視劇。
《人民利益》是一部25集大型民生環保電視連續劇。
㈢ 雷鋒電影的主要內容好的加分
主要內容:在我國五六十年代還處於貧困的時候,雷鋒從一個無知的青年變成了一名平凡而偉大的解放軍戰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不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把一切出發點都圍繞在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上。去勞動現場做義務勞動、風雨中護送老大娘回家、為災區捐款(而自己破舊的襪子補了又補)、替戰友為家裡寄錢。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鋒不幸殉職犧牲,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3)人民的利益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中重要講述1:艱苦樸素的雷鋒。雷鋒平時十分艱苦,連花一毛五分錢買汽水他都不肯。烈日炎炎下,雷鋒和戰友酷熱難擋,戰友提議買汽水喝,可他卻說:「不必了,白開水一樣可以解渴。」因為在他看來,白開水同樣可以解渴,沒必要浪費多餘的錢。
電影中重要講述2:雷鋒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在工地上義務勞動,他帶病勞動的精神更是帶動了其他工人的情緒。他們在工地上你爭我趕,一陣陣高潮躍起的吶喊聲更是震耳欲聾。
然而勞累了一天的雷鋒並未休息,他不聲不響地離開了工地。再返回部隊的途中,他又遇到了一個冒著傾盆大雨要到幾十里外去看望女兒的老大娘而且老大娘還帶著一個小孫子。
雷鋒知道後,隨即決定承擔起了護送老大娘的任務。一路上,大雨滂沱,雷鋒背著小男孩,趟過了小河,深一腳淺一腳地爬過泥漿山坡。當老大娘被送到目的地時,他更是連門檻都沒進,連碗水都沒喝,又獨自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回到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