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辛丑條約》講的啥
1.賠款。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石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碼字不易,求採納。。。。
Ⅱ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和平協定。被認為是中國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一。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洋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Ⅲ 張豐毅演過的辛丑條約電影
這個叫
---《親恩國仇》
觀看:http://video..com/v?wd=%C7%D7%B6%F7%B9%FA%B3%F0&word=%C7%D7%B6%F7%B9%FA%B3%F0&sc=hao123&oq=1&rsp=1&f=3
Ⅳ 關於辛丑條約電視劇
走向共和
Ⅳ 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 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和平協定。被認為是中國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一。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洋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
主要內容有:
1.賠款。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Ⅵ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辛丑條約》,又叫《辛丑各國和約》。
1901年9月7日,奕訁斤、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奧11國公使,在最後議定書上簽字。1901年是夏歷辛丑年,所以最後議定書又稱為《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共有12款19個附件,是一個性質空前的奴役性條約,主要內容有: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萬兩,加上年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將大沽炮台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圍10公里內,不準駐扎中國軍隊;准許各國派兵駐扎在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台、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2個戰略要地。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為期2年,還可延長禁運期。今後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用反革命暴力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的殖民枷鎖,也是維系中外反動派勾結的清王朝的空前的賣身契。
通過這個條約,列強得以大大加強其在華的統治勢力,進行野蠻的軍事監督、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使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後隨帶行李車3000輛,離開西安,回返京城,沿途修路設宮,遠近征調,勒索供應。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後來又大修頤和園,日費萬金。從此,帝國主義與清政府完全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共同奴役中國人民。
Ⅶ 有沒有八國聯軍和辛丑條約系列的電視劇電影
1、《火燒圓明園》
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該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該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特別獎。
2、《走向共和》
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後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30年間的中國近代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辛丑條約、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庚子後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張勛復辟等史事。
(7)辛丑條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走向共和》中慈禧不再是阻撓歷史發展的封建統治集團的總代表,而是一個深有遠見、精明老道的政治家。她並不反對改革,只是更支持以洋務派為主的「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穩健的改革」。
李鴻章也不再是喪權辱國的賣國賊,而是一個「代國家受過」的「真正的愛國者」。甲午海戰雖遭慘敗,卻是他「以一人之力敵一國之力」。奉命簽署《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他更是忍辱負重,不避毀謗,顯示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責任擔當。